Workflow
考古
icon
Search documents
“看·见殷商”火爆开展,一文回顾百年前殷墟是如何被发现的?
Bei Jing Wan Bao· 2025-05-20 02:00
那年今日 5月19日,备受瞩目的"看·见殷商"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正式对观众开放。全 国28家文博单位的338件(套)文物亮相,涉及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其中"一级加"重点文物 超50件(套)。 殷商时代,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今天,北京日报纪事栏目,带您一起回顾,殷墟是如何被发现 的。 转自:北京日报纪事 "看·见殷商"开展首周,最受关注的文物无疑是近半个世纪来首次同框的两座妇好鸮尊。妇好,是商王 武丁的第一位王后、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英雄。 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没有记载过妇好的名字,她的事迹通过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被今人所知。在甲骨文 被发现之前,世人不但不知妇好,即便是她所在的商代,因为只存于后世史书而无实证,也被疑为史影 乃至传说。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目前已知的甲骨文,绝大部分出土于豫北洹河边的安阳市小屯村一 带。这里曾经是商朝的都邑,古称殷,因而商朝又被称为殷商。商朝灭亡,殷都废弃,深埋地下三千 年。直到一百多年前,甲骨文被发现,这个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都才以"殷墟"之名闻名于世。 1928年,殷墟考古挖下了第一铲土,王国维、傅斯年、李济、梁思永……一代国学 ...
被埋没的宝藏古城:访寿春古城|访古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0 00:56
寿县古城城墙 考古学上的寿春城遗址,指的是楚国晚期都城寿春。战国晚期,寿春是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公元前241 年,楚考烈王在秦军攻势压迫下,迁都于该地。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占寿春,灭楚。楚都寿春城遗址 究在何处,历来有争议。1983年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寿春城遗址探查,1985年在城北柏 家台发现大型建筑台基。2000年到200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考 古队,重启寿春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发现西南小城遗址。该遗址位于寿春城遗址西南,规模与楚国封君 城相当,距离寿春城遗址很近,年代也大致相当。202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寿县文物保护中 心对西南小城遗址展开了系统调查、勘探和主动性考古发掘。 寿春西南小城位置图 (原标题:被埋没的宝藏古城:访寿春古城|访古) 作者:翟德芳 完成了在蚌埠禹会村的考察,我即刻驱车南下,向西南行50余公里,到达淮南市寿县。 寿县以近期的武王墩的轰动发现名动中外,但我对寿县有认识,却是40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介绍寿 县重大考古发现的《寿县蔡侯墓》是东周时期的重要考古报告,由此我知道了寿县。 后来读书多了,知道了八公山,"风声鹤唳、草木皆 ...
民族自豪感引发考古旅游热
Xin Hua Wang· 2025-05-19 16:23
"这个物件有什么功能?""谁是墓主?""文物都是真的吗?"程义被游客包围,受到问题的轰炸。 5月18日,游客在苏州考古博物馆内观赏展出的文物(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硕 摄 新华社南京5月19日电(记者蒋芳、黄硕、朱筱)中国旅游日和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新开放的苏州考古博物馆涌入观众数量之多,出乎馆长程义的意 料。 "我原以为第一天最多会有三四千人来,其中大多数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实际上我们接待了七八千人,许多是普通市民和外地游客。"他说。 程义认为即将到来的儿童节将是另一个游客高峰,届时正值端午假期,博物馆正为此准备一场特别的苏州出土玩具展。暑期预计还会有更多人 来。 苏州考古博物馆呼应了中国兴起的考古旅游热。近年来,中国的考古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正成为网红打卡点,游客往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排着 长队进馆。不仅故宫这样的知名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许多人还热衷前往偏远的古迹处旅行。 "苏州是古代长三角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心,建设这样一个博物馆很有意义。它不仅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还唤起人们对家乡的自豪感。"程义说。 他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是人们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原因。"以前饭都吃不饱,大家不会 ...
新疆姑娘组多民族“主播团”:博物馆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8 06:55
5月15日,迪拉热·阿地力江与同学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拍摄民族服饰。 中新网记者 贺劭清 摄 从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的伏羲女娲图,到龟兹库木吐喇石窟的汉风壁画……在西南民族大学就读期间,迪 拉热·阿地力江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发起成立了校园视频"主播团"——小迪"道中华"工作室。她们通过在 博物馆的"跨时空连麦",在文物中找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 谈及拍摄文博视频的初衷,迪拉热·阿地力江回忆,从小她就因为新疆小河墓纪录片《小河的故事》对 考古产生兴趣。"小河公主的微笑,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疑问的种子,考古是为了什么?" 高中毕业后,迪拉热·阿地力江如愿考入西南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读。在云南进行植物考古 时,迪拉热·阿地力江分析了上千份植物遗存。她研究当地水稻的"时空旅行故事",并认识到,自己手 中每一粒微不足道的炭化植物种子,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见证。"成千上万年以来,随着人群迁徙 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江南的稻米走到了西北,西亚的小麦来到了中原。考古这面镜子照出我们是 谁,照出我们从哪里来。" "在考古中寻找何以中国、何以共同的答案",带着这样的思考,迪拉热·阿地力江频繁走进博物馆,了 解文物背后的 ...
新华全媒头条·文明探源|走进琉璃河遗址探寻北京“城之源”
Xin Hua She· 2025-05-16 08:44
走进琉璃河遗址探寻北京"城之源" 新华社记者罗鑫、陈钟昊 北京琉璃河遗址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被学界公认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最早 的城市遗迹,今年4月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地跨大石河北岸董家林、黄土坡等多个村庄,琉璃河遗址是燕山南麓地区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西周遗 址。它也是目前北京地区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源头,被誉为北京"城之源"。 自1945年遗址被发现,多轮科学考古发掘在此开展,逐渐揭开燕都的神秘面纱。2019年至今,经过系统 性勘探、发掘和研究,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又增添了生动注 脚。 这座"城"远比想象中庞大 从北京市中心驱车约一个半小时,就可抵达琉璃河遗址城北发掘区。考古探方里,密密麻麻的编号标记 着堆积的地层,仿佛历史在不动声色间留下的印记。对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馆员、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 场负责人王晶来说,"最激动人心"的考古成果就出自这里。 《史记·燕召公世家》曾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20世纪80年代,燕侯墓地出土的克盉、 克罍中记载的"令(命)克侯于匽(燕)"等内容,说明太保召公受封后,留在周王身边辅 ...
【海南日报】海南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Hai Nan Ri Bao· 2025-05-16 02:22
在南或河遗址发现的磨制石器。 从发掘情况来看,该遗址有火塘遗迹以及保存良好的人类石制品打制活动现场,结合果壳的发现, 可以推测古人类在此发生了打制石器制作等生产和生活行为。 从目前尚属有限的考古发掘与调查结果来看,南或河遗址是海南岛已知面积最大、保存状况最好、 地层堆积最厚、文化层序最多、文化遗物数量和内涵最丰富,且具有明确年代序列的唯一一处史前旷野 遗址,极大地丰富了海南地区史前考古的遗址类型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考古新发现价值。 从现有的初步观察整理结果考量,南或河遗址发掘的石制品具有中国南方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的特 征,又不同于目前所见中国华南地区的石器技术特点;其在一定程度上与东南亚和平文化可以对比研 究,又不乏本有的自适应特色。 南或河遗址的考古发现意味着什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侯亚梅介绍,该 遗址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当时人类石制品打制和其他丰富生活行为的证据,为进一步的石器技术演变与古 环境耦合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此外,系统考古调查表明南或河流域不只包含一个单一遗址,而是一个 聚落群,为进一步的流域系统考古发掘与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的人 群互动和文化交 ...
探访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深埋千年的“太原往事”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5 06:00
中新网太原5月15日电 题:探访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深埋千年的"太原往事" 中新网记者 胡健 从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的太原古县城大夏门往北百余米,便是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以下简 称"公园"),这里是春秋至唐五代时期太原的古城址。两座城址相隔1800余年,太原的历史仿佛在这一 空间被重叠。 走进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于2020年对外开放的二号建筑基址和2023年对外开放的四号遗址是公园一 期工程的核心区域,它们分别展示着唐五代时期的寺院遗址、唐代中期金属作坊遗址和内城蓄水系统遗 址。 晋阳城作为北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从赵国初都、东魏霸府、北齐别都到盛唐北都、五代 雄镇,从三家分晋、文帝治代、匈奴内附到李唐肇基,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原 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大舞台,为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形成 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一场大火把晋阳城夷为平地,这座连续使用1500年的晋阳城,就这样被掩埋 在历史的尘土里。也正因如此,使晋阳城成为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 直到60多年前,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 ...
距今1万年前后 海南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Yang Shi Xin Wen· 2025-05-14 12:52
南或河遗址的发掘成果显示其无论在考古新发现还是科学研究及文化溯源和地方文旅建设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社会价值。 南或河遗址位于海南省白沙县金波乡石碌河上游的支流南或河北岸。2023年其被确认为一处以旧石器时代为主体的文化遗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4年9 月至12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山大学联合对南或河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 5月1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或河遗址发掘领队处了解到,海南白沙金波乡南或河遗址是海南首次发现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旷野 遗址。 19 r a got A . - t a 4 first t 2 8 8 2 are st - V-2 S in it E 遗址目前已出土编号石制品6000余件,筛洗出土石制品已达20000余件,另有相当数量的果壳和炭屑遗存。经光释光测年,初步得到遗址年代结果为距今1万 年前后。 从发掘情况来看,火塘遗迹的发现以及保存良好的人类石制品打制活动现场,结合果壳的发现,可以推测古人类在此发生了打制石器制作等生产和生活行 为。 从目前尚属有限的考古发掘与调查结果来看,南或河遗址是海南岛已 ...
看科技考古如何还原“世界屋脊”西藏玛不错先民生活
相较于传统考古方式,科技考古可以让大众捕捉到更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联系,也让我们在数千年后的今天,可以看到玛不错遗址先民的生活细 节。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的美誉,很多喜欢去西藏旅行的朋友,都会对那里大大小小的蓝色湖泊心驰神往。在藏语中,"错"就是湖泊的意思。前不久发布 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里,有一个"错"成功入选,它就是——西藏玛不错遗址,而且它还是"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唯一一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 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动植物遗存。人类是如何适应青藏高原这片土地的?当时的先民是依靠什么生存?一系列谜题,在古DNA鉴定、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等科技手段的帮助下得到答案。让我们一起打开"世界屋脊"上先民的生存图景和历史画卷。 青藏高原玛不错先民以何为生? 玛不错遗址位于西藏日喀则康马县,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距今已经有四 千年的历史。这里海拔超过4400米,分布面积约22.4万平方米。在环绕这片湖泊的先民墓地中,考古人员发掘出不少动物骨骼。那么,当时的先民是以何为 生呢?是农牧生活,还是渔猎文化?如何让这些骨骼说话,帮助 ...
十年后,《欢乐颂》口碑两极反转了?
Hu Xiu· 2025-05-14 06:10
考古的风,考到了2015年——《欢乐颂》。 等等,这部剧都已经十年了吗? 反正就是,莫名其妙又翻红了。 正午阳光沿用《伪装者》《琅琊榜》的部分原班人马,做了部没那么正经的都市情感剧,没想到就此大爆。 22楼"五美"——刘涛、蒋欣、王子文、杨紫、乔欣,刷足了脸。 男演员中王凯的赵医生,靳东的老谭,杨烁的小包总,也都相当出圈。 互联网,加剧了代沟。 不仅要分90后、00后,还要再细分95后、05后。 十年,互联网已经迭代了"两代人"了。 当年的糖,今天一嚼,是过期的霉味。 网友突然一怔:这些人咋这么奇葩? 安迪的第一任男友,奇点。十年前的金融大腕,小镇做题家的精神教父。白手起家,经历过金融风暴,其貌不扬,老谋深算。演员祖峰,饰演过《潜伏》 的李涯,《老枪》的神枪手,《涉过愤怒的海》的李烈,两次斩获华鼎奖最佳男配。当年他演的,是叔圈王老五,智性恋标杆。 经过考古,网友想怒扇自己两耳光:当年我是怎么忍得了这个人的猥琐的? 名场面1: 吃完速冻饺子,喷着韭菜味的口气,强行抱住女主: "安迪,我现在要拥吻你。" "如果你爱我的话,你会心跳加速,四肢酸软,头脑发晕。" 为什么要考古《欢乐颂》? 在Sir看来,这是"都市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