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创新融合
icon
Search documents
同心·大调研|聚焦传统产业“焕新” 民进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9 01:11
近日,受中共中央委托,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常务副主席朱永新率调研组围绕"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主题,赴河南、山东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有关同志及相关专家参加调研。 中新网郑州6月9日电 题:聚焦传统产业"焕新" 民进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作者 杨大勇 王采怡 陈建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总体要求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并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出具体部署。 日,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率调研组赴河南省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图为调研组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 限公司考察调研。杨大勇 摄 从古都洛阳的重型装备、轴承研发制造企业,到郑州的客车、隧道专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再到山东济 南、青岛等地的轨道交通装备、工业装备制造企业,传统企业加码转型升级的实践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 创新活力。 近 调研组认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是产业现代化,内涵是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路径是与科技创新相融合。 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 构建传 ...
江西铜业三年169亿研发助科技产业融合 大股东8.5亿顶格增持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6-08 23:20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中国最大的铜产品加工企业江西铜业(600362.SH)获大股东顶格增持。 6月6日晚间,江西铜业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铜集团")完成了增持 公司H股计划,耗资8.50亿元,累计增持公司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2%。至此,江铜集团持股比上升 至45.72%。 此前,江西铜业披露,江铜集团拟增持公司发行的H股股份,拟增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江西铜业是中国最大的铜生产基地及重要的硫化工基地,拥有包括大型露天矿山德兴铜矿在内的多座在 产铜矿。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江西铜业积极投身研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近几年,铜价整体波动幅度明显放大,但江西铜业的盈利能力仍然在提升。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 5209.28亿元,同比下降0.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69.62亿元,同比增长 7.03%。 11亿增持回购AH股股份 大手笔增持,江西铜业的控股股东江铜集团通过行动证明,其充分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2024 年 12 月 13 日,江西铜业曾发布公告,江铜集团拟增持公司H股股份,累计增持 H 股股份 ...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致公党中央开展二〇二五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Ren Min Ri Bao· 2025-06-08 21:57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 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受中共中央委托,致公党中央主席蒋作君、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恩迪率调研组赴江苏、湖南两地, 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发挥侨海特色聚焦"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推 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行了调研。 深入一线,把脉企业创新 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拉萨市110千伏当雄变电站、日喀则市220千伏萨嘎变电站,国家电网南瑞集团支 撑建设的我国首套电网侧带超容构网型SVG项目,共为当地提升约3万千瓦供电能力和约2.9万千瓦新能 源接纳能力。在张北柔性直流电网重大示范工程中,南瑞应用构网型柔直装备解决了大规模孤岛新能源 送出技术难题,提出了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中国方案"。 "我们的技术水平在全球属于什么水平?亟待解决什么问题?"在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调研组边看边 问。"国内水平跟国际顶尖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走了上百年的路,我们必须弯道赶上。"智能制造 龙城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验室围绕"工业母机的高性能制造基础理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工业母 机工艺 ...
从区域“软实力”到发展“硬支撑” 长三角聚力协同激活发展“动力源”
6月6日至7日,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 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的成效与经验,具体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并深入分析新形势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面临的新使命、新任务,围绕"协同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主题, 明确接下来共同发力的重要项目和目标。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定期座谈,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7年间,三 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发挥了先行探路、引领示 范、辐射带动作用。 2024年,长三角经济总量稳步增长,GDP总量突破33万亿元;今年一季度,长三角GDP超8万亿元,占 全国比重超25%。这里拥有全国超三分之一的"万亿俱乐部城市"、4个"全国经济十强城市"、43个"百强 县"。 "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刷新"进度条" 一组数据映衬"流动长三角"的新图景: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日均客流超200万人次,相 当于一座城市在常态化"流动"。 会议提出,深化"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持续推进过江通道、省际待贯通路段和瓶颈路段扩容建设,加 快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 ...
同心·大调研|聚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民建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8 01:20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题:聚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民建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作者 蓝伊旎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如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 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期,受中共中央委托,民建中央调研组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 动能"这一课题,在浙江、北京开展了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此次考察调研由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 常务副主席秦博勇带队。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有关同志及相关专 家参加调研。 如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 近年来,浙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催生了许多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新质企业。走进强脑科技、灵伴 科技、宇树科技等公司,调研组了解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残障人士可以通过肌肉信号控制智能 假肢实现跑步、弹琴、写书法;工人佩戴增强现实(AR)眼镜,能够实时调取运行数据,监控设备运行 状况;人形机器人可以根据语音指令实时交互,精准完成跳舞、武术、攀爬楼梯等复杂动作...... 走访过程中,调研组详细了解团队的教育背景、人才待遇水平、技术攻关难点等,并听取有关新兴领域 ...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 共同打造统一大市场先行区 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 长三角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Jie Fang Ri Bao· 2025-06-07 02:48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占全国近1/3;共同打造统一大市场先行区,外 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全域实施;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200多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长三角一体 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新成果不断涌现。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约1/4的长三角三省一市,共筑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共 创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共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奋力在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新潮奔涌,共筑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正催动长三角产业变革。 新华社记者 刘亢 陈刚 杨绍功 改革筑渠,激发要素涌流。数据互联,货物进入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等于进入上海机场,为企 业节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监管互通,"联动接卸"让沿江13个港口与上海港融为一体;高铁成环,串 起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列车成就长三角人说走就走的旅行…… 破壁除障,探路制度创新。作为"试验田"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括方厅水院在内 的180个联建重点项目陆续开花结果。各方打破跨省行政壁垒,建立合作规范体系,已累计形成154项制 度创新成果,其中52 ...
江苏产研院:科改试验田孕育新动能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06 02:52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 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 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上作示范。 在长江三角洲的澎湃浪潮中,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如同一艘破浪前行的科技旗 舰,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深海中开辟航道。从攻克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卡 脖子"技术,到孕育估值超50亿元的半导体独角兽;从首创"团队控股"改革模式,到培养近7000名活跃 在产业一线的集萃研究生……这家被赋予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使命的机构,正以硬核创新实力重塑区 域经济版图。 截至2024年年底,江苏产研院打造的81家研发载体已衍生孵化1400余家科技企业,撬动地方投入近200 亿元,成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江苏样本"。近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江苏省化工科技创新与 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调研组走进这里,一起探寻江苏产研院科技体制改革的创新路径和成功密码。 为充分了解江苏化工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思路 ...
制造衬底科创点睛 “苏”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篇章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03 18:41
4月上旬,在美国滥施关税引发全球市场动荡之际,江苏上市公司集中宣布了一批回购、增持计划,两 天内近30家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维护市场稳定,展现了A股"江苏军团"的实力和担当。 江苏上市公司强力护盘的背后,是整个区域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深厚积淀。放眼江苏资本市场,一 组"硬核"数据跃然眼前: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突破700家,科创板、北交所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 市公司数量均为全国第一,上市公司县域覆盖率达82%…… 江苏制造业规模庞大、门类齐全,产业集群优势显著,科技含量持续提升。依托这一坚实基础,"江苏 板块"正加速成为优质企业、创新型企业集聚地。江苏省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 巩海滨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力争A股上市公司年度新增数量保持全国前列,科创板、 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领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占比持续提升。 下一步,江苏将重点培育"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制造业隐形冠军、新型服务业领军 企业,支持其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同时,全面落实"并购六条"政策,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功 能,着力培育一批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产业链"链 ...
推动更多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
Jing Ji Ri Bao· 2025-06-02 22:05
建机制方面,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完善需求牵引、协同攻关创新机制,建立以产业化和市场价值为导 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先用后付"、成果赋权等机制,健全技术经 理人需求牵引、人才培养、职业激励等机制。 搭平台方面,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接续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 室优化提升行动;完善中试平台梯次培育体系,优化制造业中试服务;打造高水平企业孵化平台;建设 集成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壮主体方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优质企业,构建包括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和创新型 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在内的优质企业梯 度培育体系;动态更新各类企业认定标准,提高研发强度、研发人员规模等指标权重。 育市场方面,培育一体化技术市场,高水平建设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聚焦打通各地技术交易市 场和交易平台,促进技术、数据、人才、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形成全国互联互通的技术大 市场,加速技术研发、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正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市委常委会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会议 交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Nan Jing Ri Bao· 2025-06-01 02:04
会议深入学习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调要不折不扣抓好贯彻执行,坚持领导带 头、以上率下、从严从紧、落细落实,持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有关会议精神,并研究了其 他事项。 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对南京工作的最新要求。会议强调,要把习近平 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历次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学习领会,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准方向和路径,准确 把握挑大梁的"四个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落实国 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更好发挥丰富科教资源、便捷交通、良好 区位、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 育,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多措并举激励担当作为,一着不让紧抓当前、抓好当前,以实际行动坚 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省会担当。 今年全国人代会闭幕后,市委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组织市领导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会议交流了调研成果,强调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