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Search documents
鲁股观察|新型城镇化板块活跃,东宏股份“10cm”涨停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11 04:03
转自:经济导报 文 | 经济导报 贾义航 7月10日,A股三大指数均上扬。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48%报3509.68点,深证成指涨0.47%报 10631.13点,创业板指涨0.22%报2189.58点。 消息面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表示,锚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 要顺应规律、把握趋势,紧抓城镇化动力仍然较强的关键时期,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四大行动,为中 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其中,要以"两重""两新"资金使用为抓手,加大新型城镇化重点领域投入。 硅能源板块持续走强,拓日新能3连板,宏柏新材、晨光新材等涨停。山东板块中东岳硅材涨幅为 4.92%。消息面上,据证券时报报道,多家硅片企业上调了硅片报价,不同尺寸的硅片价格涨幅在8%— 11.7%。 创新药概念活跃,塞力医疗、联环药业、海思科涨停。鲁股中,除科兴制药表现较好外,百洋医药也涨 逾4%。中金发布研报称,短期ASCO众多临床数据披露,以及三生为代表的大额BD落地,进一步证实 中国创新药开始具备国际化竞争力。下半年ESMO会议的召开,以及围绕会议前后的数据披露与BD将 对创新药有较为积极催化。 长城证券指出,A股稳步 ...
恒生科技指数早盘涨幅扩大至2%,恒生指数现涨1.83%,创新药、加密货币、中资券商、保险、有色金属等概念涨幅居前。
news flash· 2025-07-11 03:49
恒生科技指数早盘涨幅扩大至2%,恒生指数现涨1.83%,创新药、加密货币、中资券商、保险、有色金 属等概念涨幅居前。 ...
医保新政,狙击卷王
Hu Xiu· 2025-07-11 03:48
商保创新药目录又进一步。 7月1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系列关于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和第一版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的文件。其 中显示:7月为创新药申报商保目录阶段;8月到9月为专家评审阶段;9月到10月为谈判、竞价、价格协 商阶段;预计10月到11月,两个目录都将正式公布并进入落地阶段。 这意味着业界期盼已久的"医保丙类目录"——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简称:商保创新药目录),这 回真的要来了。 在6月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曾指出,这有利于进一步明确 基本医保保障边界,也给商业健康保险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新的支付方加入可以给价格高昂药品更多市场机会。更多配套政策细节显示,商业保险承接创新药支付 得到了医保在数据、定价权威性等全方位的支撑。 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过程中,医保部门将充分尊重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价格协商等方面, 保险公司、行业专家等都将充分参与其中,商保专家有重要决策权。 "这个目录本质就是通过医保在资源、能力、专业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商保、患者、医疗等各方来遴选 优质创新药。"医保研究专家仲崇明向虎嗅分析指出,这些产品虽然并不强制商保产品必须配套,但是 ...
2024年我国累计在研创新药约占全球30%,科创医药ETF嘉实(588700)冲击3连涨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11 03:47
截至2025年7月11日 11:05,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强势上涨1.23%,成分股益方生物上涨10.31%,首 药控股上涨8.34%,特宝生物上涨7.18%,皓元医药、诺泰生物等个股跟涨。科创医药ETF嘉实(588700) 上涨1.14%, 冲击3连涨。 截至7月10日,科创医药ETF嘉实近1年净值上涨37.70%。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7月10日,科创医 药ETF嘉实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3.29%,最长连涨月数为5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23.50%,上 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7.43%。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联影医疗、百济神州、 惠泰医疗、百利天恒、艾力斯、泽璟制药、君实生物、博瑞医药、华大智造、益方生物,前十大权重股 合计占比50.3%。 |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涨跌幅 | 权重 | | --- | --- | --- | --- | | 688271 | 联影医疗 | 0.26% | 8.97% | | 688235 | 百济神州 | 1.08% | 7.05% | | 688617 | 惠泰医疗 | -1.43% | 5.85 ...
创国产新药出海预付款纪录,百利天恒双抗ADC临床试验结果登上Nature Medicine
生物世界· 2025-07-11 03:41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食管癌 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七大常见原因,其中, 食管鳞状细胞癌 (ESCC) 是全球最常见的食管癌类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例如抗 PD-1、PD-L1 和 CTLA-4 单抗) 与基于铂类药物的化疗相结合,已成为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并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然而,仅有 10%-20% 的食管鳞状细 胞癌患者能长期存活,因为大多数患者会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 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二线治疗采用 伊立替康 (Irinotecan) ,但其疗效也有限,客观缓解率 (ORR) 不超过 10%。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有效治疗策略,以克服当前疗法的局限性,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 2025 年 7 月 10 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鲁智豪 、 沈琳 、 龚继芳 等人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Nature Medicine 上发 表了题为: A bi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e targeting EGFR and HER3 in 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ph ...
向全球输出创新,东阳光药有望成为中国创新药新样本
Jing Ji Wang· 2025-07-11 03:32
近期,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光药")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并通过聆讯,计划于8月7日以股票代码"06887"挂牌交易,有望成 为首单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加介绍上市的案例。其招股书内容不只是企业宣传,而是清晰呈现了其在技术、国际化与政策体系下的一系列实质进展。 起点:从爆款单品起家 可威是东阳光药一手打造起来的名牌,也为其自身提供了丰沛的现金流。2006年,东阳光药获得罗氏授权,以本土化制造流感特效药为使命,推出可威 胶囊,并创新研发出可威颗粒,填补国内流感儿童剂型的空白,惠及万千儿童。多年来,东阳光磷酸奥司他韦(包括可威)销售额稳居全国市场第1,2024 年占比54.8%。 2024年中国磷酸奥司他韦市场主要参与者情况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间,东阳光药慢病治疗药物销售额占总收入比例从13.6%跃升至26.6%。业内人士分析,此数据 表明东阳光药正进行"去流感依赖"结构调整,从单一"爆款药企"向"多元化创新型制药企业"转型。 2022-2024年,慢病治疗药物销售额占总收入比重的变化情况 转型:十多年前的埋头种因 产品组合分散风险,创新药开启未来。东阳光药相关 ...
疫苗ETF(159643)涨超1.3%,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加码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11 03:28
疫苗ETF跟踪的是疫苗生科指数,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疫苗研发、 生产、销售及生物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覆盖疫苗产业链各环节。该指数旨在反映中 国疫苗及生物科技行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具有突出的专业性和成长性特征。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消息面上,7月8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 施》),提出16条全链条支持政策,同步推进商保目录制定以完善多元支付体系。 上海证券指出,高层高度重视医药创新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支持创新药发展。《措施》明确医保数据可用于创新药研发,探索为研发提供医保数据服务,推动真创 新和差异化创新。医保准入综合考虑基金承受能力、临床需求等因素,形成符合药品临床价值的支付标 准。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错位发展,探索同步结算。创新药进医保时间显著缩短,从获批到纳入医 保已降至1年左右,约80%的创新药可在上市2年内纳入医保。2024年简易续约药品平均降幅仅为1.2%, 近80%以原价续约。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达9773亿元,同比 ...
上半年净利润翻倍,药明康德港股绩后大涨13%!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涨1.4%!如何理性看待创新药估值?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11 03:27
方正证券此前表示,创新药BD浪潮下,生命科学上游及CXO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下半年美降息可期,国内需求 复苏有望传导至CXO临床前及临床板块。CXO板块按照不同阶段可分为临床前、临床CRO及CDMO。临床前CRO龙头收入主 要来自海外,因此下半年如美如约降息,临床前CRO业绩有望进一步提速。国内临床前CRO主要受益于国内需求改善,但上 游需求恢复传导至临床前需要一定时间周期。临床CRO亦主要受益于国内需求改善,但需求恢复传导需要更长时间周期。 CDMO板块收入主要来自海外大药企,因此订单及业绩复苏相对较快。(来源:方正证券20250701《医药生物行业周报》) 今日港股集体飘红,创新药再度板块走强,CXO龙头药明康德绩后涨超13%,带动CXO板块强势大涨!港股通创新药 ETF(159570)涨1.4%,成交额已快速突破16亿元!资金持续涌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近60日狂揽超50亿元,最新规模 超87.8亿元领跑同类! 业绩方面,7月10日,CXO龙头药明康德发布25H1业绩,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08亿元,同比增长约20.64%,其中持续经 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4.24%。归属于 ...
药明康德上半年净利润预计翻倍!创新药ETF(515120)一度涨超2%,冲击4连阳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11 03:27
盘面上,2025年7月11日早盘,A股方面,创新药概念延续近期强势,博腾股份、常山药业涨超15%, 药明康德涨近9%,凯莱英、广生堂、益方生物等多股涨超5%。港股创新药板块盘初走高,凯莱英涨超 10%,药明康德涨超9%,昭衍新药涨超7%,康龙化成、药明生物涨超4%。 消息面上,药明康德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约207.99亿元,同比增长约20.64%,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 比增长约24.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5.61亿元,同比增长约101.92%。 政策面上,7月10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 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明确2025年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 目录制定将同步进行。 广发证券认为,我国创新药发展已进入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期。截至2024年底,中国企业研发的原创新药 数量累计达到3575个,已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制药巨头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2024年全球超5000万美元首付款的BD合作中,超30%来自中国。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国产创新药的价 值重估,也为未来全球疾病诊疗标准的重塑提供了新力量 ...
创新药ETF(517110)涨超1.6%,政策支持与海外突破或驱动行业景气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11 03:26
Group 1 - The National Healthcare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and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released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drugs, including 16 comprehensive support policies [1][2] - The measures include accelerating innovative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payment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a 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 catalog for innovative drugs [1][2] - Domestic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have made breakthrough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with Dize Pharmaceutical's Shuwotini receiving FDA approval, marking it as the first domestic innovative drug approved in the U.S. for EGFR exon 20 inserti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1] Group 2 - The innovative drug sector is experiencing a hot market, driven by policy support and overseas trading catalysts, with a notable increase in the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sub-sector, which saw a weekly increase of 5.03% [2] - The introduction of a 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 catalog for innovative drugs is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clinically valuable innovative drugs and improving the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the medical insurance catalog [2] - The CXO and life sciences upstream industry chain demand is recovering due to active overseas authorization transactions for innovative drug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