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体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追缉本·拉登到AI战争,解密Palantir的崛起之路
Tai Mei Ti A P P· 2025-06-29 02:34
文 | 硅谷101 近期国际上的军事冲突,又将现代战争话题推上热门。 如果说2019年的印巴空战还是一场依靠目视距离作战的空战、作战半径在几十公里,6年后的今天,这 个作战半径已经被拉到了200公里,双方战机进行的是"超视距作战"。 在这样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依靠的是一套数据链攻击的能力。这种算法与硬件的结合,在军事上被称 为"数据链攻击"。 一个月后,在俄乌战场上,乌克兰军队的无人机万里奔袭俄罗斯空军基地,展开"蛛网行动",炸毁了多 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 在计划实施前,乌克兰对无人机进行了AI算法训练,对战略轰炸机和预警机进行3D建模,训练AI在无 人操控的情况下,自动识别这些机型,并针对发动机、油箱、挂载导弹等等部位展开袭击。 最近一个多月来发生的这两次局部战争,一个颠覆了空战,一个颠覆了陆战,它们预示着未来"先进算 法战争系统"的样子。而大数据和AI正是未来战争背后的关键技术。 在硅谷,有一家极具争议的公司正在为军事和商业应用加速研发先进算法,这就是Palantir。 Palantir以两个案例名声大噪:第一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和情报,协助美国军方找了本·拉登;二是帮助 多家大型银行,追回了庞氏骗局的数十 ...
入门具身离不开3个要素,数据+算法+本体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6-23 13:54
数据部分:遥操采集依赖本体,成本较高。但前处理和后处理较为简单,质量也最高,适用于机 械臂。VR 遥操+动捕手套方案,操作员会戴上 VR 眼镜用于和机器人的视野对齐,动捕手套捕捉 的手指运动转发到灵巧手上,适用于人形机器人。 算法部分:VLN、VLA、Diffusion Policy、强化学习等是具身常用的技术栈,方法更新较快,需 要保持paper reading。 硬件部分:预算足的实验室有经费购买20-30w的本体,预算不足的同学依赖3D打印自己制作机械 臂或者采购性价比高的硬件平台,甚至在仿真里面做,研究比较受限。 我们的具身社区针对这三个大的模块做了比较充足的分享,包括数据采集方案、本体、仿真以及 算法部分,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几款高性价比的机械臂平台,助力研究。 入门具身离不开3个要素,数据+算法+本体,说实话很多同学只懂算法,甚至说懵懵懂!数据的采 集更是需要经验,遥操和retargeting方案,很多人采集不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本体更是许多同学触 不可及的东西,高性价比的平台和仿真是很多同学入门的第一步。 社区目标是3年内打造一个万人聚集的地方,这里也非常欢迎优秀的同学加入我们(目前已经有很 多具身 ...
星海图高继扬:具身智能下半场,应用为王
Founder Park· 2025-06-23 11:44
「2026 年将是具身智能的下半场,下半场的核心是应用。应用的供需两侧都在走向成熟。」 在业界普遍认为具身智能行业还处于「技术卡点」阶段的时候,星海图 CEO 高继扬给出了具身智能「下半场」的一些判断。 「过去两年基本上是全民探索具身智能可用场景的阶段。大大小小的企业,所有潜在的用人单位,都在思考如何用具身智能来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许多 应用场景正逐渐变得清晰。同时,整个市场的预期也回归到了一个比较理性的状态。」 同时,对于追求「通用人形机器人」的「通用」,高继扬也给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高继扬认为,从商业和产品价值的角度来看,当前阶段具身智能最 有价值的是实现对象泛化和动作泛化。而实现本体泛化在商业上的重要性没那么高。 以下是现场分享实录,经 Founder Park 整理后发布。 超 7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邀请从业者、开发人员和创业者,飞书扫码加群: 具身智能进展缓慢,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具身智能所需要的高质量数据是缺失的。而数据缺失,是因为缺少高质量、合适的本体。 具身智能,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本体」,一个标准的本体。 把数据采集当作一项生产活动来看待。 ...
Z Potentials|专访零零科技王孟秋,找错了“0”可能永远到不了“1”
Z Potentials· 2025-06-18 03:49
Core Viewpoint - The survival strategy of Zero Zero Technology emphasizes finding the right "zero point" over blind innovation, suggesting that choosing the correct direction is more crucial than the initial innovation itself [4][7][11]. Group 1: Company Background and Philosophy - Zero Zero Technology has been operational for eleven years, focusing on creating a flying camera that integrates advanced computer vision and AI technology [1][3]. - The founder, Wang Mengqiu,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ir product is to enhance user experience by automating photography, allowing users to enjoy moments without manual setup [2][6]. - The company has maintained a strong commitment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th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its workforce dedicated to R&D even during challenging times [2][10]. Group 2: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 Position - The flying camera is positioned as an entertainment and imaging tool, with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a household robot similar to vacuum cleaners, aiming for annual sales exceeding ten million units [32][33]. - The company has developed a unique product that combines high computational power with lightweight design, achieving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erformance over the years [17][19]. - Zero Zero Technology differentiates itself from traditional drone companies by focusing on embedded AI and user-friendly experiences, rather than just flying capabilities [13][15]. Group 3: Market Trends and Future Outlook - The market for flying cameras is expected to grow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otential for rapid adoption as more manufacturers enter the space [34][39]. - The company anticipates tha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market education will drive growth, with a projected timeline of five years to reach substantial sales volumes [33][34]. - Zero Zero Technology aims to remain competitive by focusing on product quality and user experience, rather than engaging in aggressive market battles [37][38].
毕业作品展何以“破圈”(艺坛走笔)
Ren Min Ri Bao· 2025-06-14 22:12
毕业作品展能够"破圈",也得益于美术院校观念的转变。近年来,美术院校更加注重展览与公众的互 动,将展览拓展至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使其成为一场联动各界、遍布全城、惠及市民的艺术嘉年华,还 通过举办导赏活动、讲座等方式,降低观众欣赏艺术的门槛。比如今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的展览空 间涵盖该校象山校区、良渚校区、南山校区,以及浙江美术馆、世界旅游博览馆、全山石艺术中心与全 城媒体展区等,实现教学成果与社会共享、办学成就与城市同步、青年艺术家与时代同成长。 美术院校毕业作品展的"破圈",不仅是空间与媒介的突破,更是艺术本体论的革新——艺术不再只是静 态的"作品",还是动态的"事件";不再只是单向的表达,还是双向的对话;不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开 放的生态。对于美术学院的学子而言,毕业作品既是对自己创作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也是走向社会、展 示自我的重要媒介。通过与社会各界接触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明确自己的发展方 向。期待他们开创更加精彩的未来! 正值毕业季,各大美术院校的毕业作品展相继拉开帷幕。从中央美术学院的"逐光而行"到中国美术学院 的"七十二变",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科融合"到四川美术学院的"开放的 ...
一分钟了解日本|日本体育消费趋势的转变
NOMURA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内容来源 分钟了解日本 日本体育消费趋势的转变 上期我们介绍了日本体育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流行趋势的转 变。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的体育市场逐渐呈现"低门槛、 低消费、个人化"三大消费特征。本期将解析这一转变的社 会经济原因以及细分体育领域的趋势。 三大消费特征转变的原因 经济下行抑制奢侈型 消费支出,低消费、 低门槛项目崛起。 = 1172 假门槛 低消费 个人化特征 日本重视校园体育。 老龄化、家庭小型化 但少子化使青少年体 03 现象使大众转向休 育市场大幅缩水。 闲、个人类项目。 本材料虽由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我们")研究部提供,但并非我们发布的证券 研究报告,仅系我们根据本公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制作。我们不保证本材料内容、观点、文字与正 式出具的研究报告保持完整性、一致性,您应通过查阅本公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获得详细信息,研究报告 的免责声明同样适用于本材料。 本内容根据野村东方国际证券2023年08月17日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 《赛道之上,创新致胜——日本经济下行期黄金赛道之运动 服饰》 分析师 张影秋 (SAC执证编号:S172052 ...
和讯走进松延动力:马拉松“技”压群雄,秘密究竟在哪?
He Xun Wang· 2025-06-06 08:21
前不久,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300024)半程马拉松赛事于北京亦庄鸣枪开跑,全程21公里。在这场科技 与体育的盛会中,松延动力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表现卓越,一举斩获第二名与第三名佳绩。 在松延动力的展厅里,一款仿生机器人格外吸睛。它具备强大的表情交互能力,不仅能精准捕捉人类面 部表情,还能依据与人的互动自主做出丰富多样的表情回应,每一个表情都自然生动。 本期和讯《看多中国》栏目深入探访松延动力,揭秘其研发的机器人如何在这场半程马拉松赛事中脱颖 而出,斩获佳绩。 近日,凭借旗下机器人在马拉松赛事中的卓越表现,松延动力声名鹊起,热度不断攀升,订单量也随之 迎来爆发式增长。松延动力机器人为何能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 据其机器人结构负责人邬栋透露,团队从设计之初便确立了打造"极具爆发力与能量的小运动员"这一精 准定位。基于此,在关节电机选型以及材料选择等关键环节,均围绕实现卓越运动表现这一核心目标展 开,精心打磨每一处细节。 邬栋进一步指出,以线束规划为例,松延动力机器人内部采用了一串线贯穿的设计方式。尤为独特且巧 妙的是,公司研发的机器人走线结构别具一格。团队精心设计了众多绕线结构,使得所有线束都能从内 部有序走线,这 ...
一分钟了解日本|浅谈日本体育市场发展
NOAVURA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分钟了解日本 浅谈日本体育市场发展 运动产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市场也是 少数在日本经济下行期被视为的黄金赛道之一。本期将介绍 日本近现代体育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体育流行趋势的转变。 日本体育市场的发展历程 经济下行、老龄 化、少子化主导着 大众运动的风潮 侧重于学校体育体 20世纪90年 系的建立,核心以 代以来 竞技体育的选拔诉 求优先 20世纪60年 代-80年代末 1945年后- 20 世纪60年代初 竞技导向转向全民 明治维新时期 体育,大众体育发 - 1945年之前 展逐步多样化、高 4411 内容来源 本内容根据野村东方国际证券2023年08月17日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 《赛道之上,创新致胜——日本经济下行期黄金赛道之运动 服饰》 分析师 张影秋 (SAC执证编号:S1720522110001) 曾万霖 (SAC执证编号:S1720524050001) 往期推文回顾 一分钟了解日本|日本的"猫咪经济"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材料虽由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我们")研究部提供,但并非我们发布的证券 研究报告,仅系我们根据本公 ...
《智取威虎山》拉开梅花奖终评大幕
Jie Fang Ri Bao· 2025-05-09 01:31
昨晚,上海大剧院大剧场入口处摆着梅花奖终评演员大幅照片与介绍,观众仔细翻看节目册,低声 讨论终评剧目。灯变暗,幕拉开,《智取威虎山》演员们一登台,就获得全场热烈掌声。 "《智取威虎山》成为本届梅花奖终评开幕演出,我们在几个月前就开始进行一系列准备。"上海京 剧院院长张帆透露,"《智取威虎山》以往在天蟾逸夫舞台演,这次剧组为上海大剧院大舞台专门重新 做了布景。" 记者 诸葛漪 昨天,在上海大剧院,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蓝天领衔主演《智取威虎山》,拉开第十届中国戏剧奖 ·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大幕。来自11个戏曲剧种和话剧、舞剧等艺术门类的17名 演员在上海进行17场展演,经评委现场观摩后,差额评出15名获奖者。5月21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 的"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晚会"中,将与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的5部获奖剧作一同揭 晓。这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2年来首次落地上海。 本届梅花奖终评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经全国院团上报、各省市 剧协推荐,共有62名优秀戏剧演员进入梅花奖初评,包括戏曲51人、话剧4人、歌剧2人、舞剧4人、儿 童剧1人。在公平公正原则下,经初 ...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角色转型的三维路径
Xin Hua Ri Bao· 2025-05-07 20:4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大幅 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在高等教育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嵌入正引发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传统教育场域中"教师—知识—学生"的三元线 性传递关系逐渐转向"人—机—知识"的三元交互关系。这一转变推动了"数据驱动"教育模式创新,同时 也催发了对教育主体功能的深层反思。 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场域的核心主体,其角色定位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着多维度的结构性挑战,如知识权 威的解构性困境、教育主体性与技术工具性的价值断裂困境等。高校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生 产者",而是被赋予了"知识策展人""技术应用者""伦理审查者""跨学科协调者"等多重复合角色。这种角 色定位挑战的深层逻辑,映射出教育系统在技术渗透中的根本性张力,即技术以效率优先的范式重塑教 育场域时,教师的角色定位成为工具理性与教育本体性的博弈焦点。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 型要从"被动适应"跃进到"主动重构"。这一重构需以教育生态理论为底层逻辑,通过角色功能、价值坐 标与实践范式的三重升级,实现技术工具性与教育本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