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

Search documents
工信部关于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材料科学关键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27 10:42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announces a training program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aterials scienc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AI in driving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progress in the materials industry [1][2]. Summary by Sections Training Content - The program will cover various topics including: 1. New paradigms in materials science driven by AI 2. AI-enabled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standardization in materials 3. AI's role in the discovery and design of new materials 4. AI applications in predicting materia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5. Use of AI in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esting 6. Multi-scale high-throughput computing in materials science 7. Autom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experiments and design using AI 8. Core principles of AI-enabled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ies 9. Applications of machine learning in materials science 10. Case studies of deep learning in materials science 11. Applications of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key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ies 12. Neuromorphic and brain-lik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in materials science 13. AI's contribution to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materials 14. Analysis of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AI-enabled materials science [1][2]. Participants - The program is targeted at leaders, researcher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from enterprise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engaged in materials science, as well as individuals interested in the field [2]. Schedule and Location - The third session is scheduled from July 24 to 27, 2025, in Beijing (with online participation available) - The fourth session will take place from September 11 to 14, 2025, in Guangzhou (also with online participation) [2]. Invited Experts - Experts from renowned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will be invited to teach [2]. Fees and Registration - The fee for participation is 4,980 yuan per person, which includes costs for experts, venue, meals, materials, and teaching services. Accommodation is available but at the participant's expense. The training is organized by Beijing Dingji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3].
新突破!我国成功研发蚊子大小仿生机器人
是说芯语· 2025-06-19 04:12
6月19日消息,据央视《军事报道》披露,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发出一种仅有蚊子大小的仿生机器人。 这一微型装置是生物特性与尖端科技深度融合的结晶。这一成果融合生物特性与尖端科技,或将重塑未 来战场侦察模式。 要将机器人缩小到蚊子般的尺寸,是微机电系统(MEMS)、材料科学、生物仿生学等多学科协同攻关 的成果,对微芯片设计、制造工艺提出了极高挑战——必须将传感器、动力装置、控制电路等精密集成 于微小的空间。 得益于其极小的体积、轻盈的质量和出色的隐蔽性,这款仿生机器人特别适用于情报侦察等特殊任务。 它能够悄无声息地潜入传统侦察手段难以触及的区域,凭借难以被察觉的特性,完成侦察使命。 该仿生机器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不易被察觉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战场上的信息侦查等特殊任务。 传统的侦察手段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存在局限性,而蚊子大小的仿生机器人则可以轻松突破这些限制,它 们能悄无声息地潜入敌方阵地,凭借微小的身形和出色的隐蔽性,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侦察任务。 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请点击进入 投稿 、 商务合作 请微信 dolphinjetta 是说芯语,欢迎关注分享 把机器人做到仅有蚊子大小,背后涉及微机电系统、 ...
美国芯片,怎么办?
半导体芯闻· 2025-06-13 09:39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没有生产的创新必然导致脆弱性:当技术在美国发明,但在其他地方扩展和生产时,我们不仅会失 去经济回报,还会失去对持续技术优势至关重要的技术知识、迭代学习和供应链协调。 在美国,企业面临的短期财务压力、薄弱的劳动力培训体系以及持续存在的规模化挑战,导致创新 与生产脱钩。公共资本市场和股东预期往往更看重短期回报,而非对新产能的长期投资。结果,许 多美国企业优先考虑外包和离岸外包,日积月累地削弱了国内产能。"在本地创新"和"在本地生 产"之间的结构性分离,导致"产业共享"——即支持制造业创新所需的技能、供应商和专有技术网 络——的侵蚀。这种分离不仅限制了美国充分获取其先进创新带来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的能力,也威 胁到美国在关键领域的长期发明、建设和领导能力。 这种结构性研发与制造差距的后果显而易见。随着美国将越来越多的研发和制造工作外包,其产业 公地地位也逐渐下降。结果,许多基础技术——例如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和半导体元件——起源 于美国实验室,却在东亚实现了规模化和工业化。这种模式削弱了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并造成了国 家安全漏洞。 雄心勃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于2022年在两党的 ...
3D打印 硬币大小 可自充电 细菌造电池能精准调控神经血压
Ke Ji Ri Bao· 2025-06-10 23:46
受传统锂电池制造技术启发,研究团队采用阴阳极分离的优化设计:以活体水凝胶作为阳极,含亚铁氰 化钾的藻酸盐水凝胶作为阴极,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出高性能电极结构,最终成功构建了一个直径仅 20毫米的微型生物电池系统。 生物电池也被称为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电活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发电的新型生物能源装置。 这种"活体电池"具备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理监测、植入式医疗设备供电、解决 可持续能源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对其进行微型化和便携化改造,微 生物电池有望为智能手表、心脏起搏器等毫瓦级低功耗设备提供电力支持。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钟超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神经工程中心研究员刘志远团队、深圳大学博士王任衡团队,利用3D打印 活体水凝胶技术,成功研制出直径仅20毫米的微型便携式微生物燃料电池。这一微型便携式微生物燃料 电池创新性地整合了生物电刺激装置,通过刺激神经元实现了对电生理和血压的精准调节,在疾病治疗 方面有较大应用潜力。该研究推动了便携式生物器件的发展,拓展了活体能源材料的研究前沿。相关研 究 ...
80后材料科学家张桥,出任苏州大学校长
生物世界· 2025-06-09 06:42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6 月 9 日,苏州大学迎来新任校长,材料科学家 张桥 出任校长,值得一提的是,43 岁的张桥成为 1982 年苏州大学更名以来的最年轻校长。 张桥 ,1982 年 6 月出生,2004 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导师为著名材料科学家 俞书宏 教授 (2019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 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导师为著名材料科学家 殷亚东 教授,2012-2014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 工作,2014 年回国加入苏州大学,历任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等职务。2020 年进入地方任职,历任昆山市副市 长、 苏州市副市长、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等职务。 谷歌学术显示, 张桥 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催化和纳米材料,目前已发表论文超过 200 篇,论文总被引次数为 29242 次,H 指数为 87。 | 引用次数 | | 查看全部 | | --- | --- | --- | | | 总计 | 2020 年至今 | | 引用 | ...
预算1.56亿元!武汉理工大学近期大批仪器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06-03 06:22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发布39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56亿元,涉及智能全天候试验及对比系统、电磁场辅 助多功能材料制备系统、建材等离子体高能球磨制备系统、智能高原气候试验系统、玻璃/微晶玻璃热力学性能评价系 统等,预计采购时间为2024年12月~2025年6月。 武汉理工大学2024年12月~2025年6月 仪器设备采购 意向汇总表 | 采购 | 需求概况 | 预算 | 采购 | | --- | --- | --- | --- | | 项目 | | 万元 | 时间 | | | 采购标的: 智能全天候试验及对比系统相关设备 采购标的需满足的 | | | | | 质里、服务、安全、时限等要求:1,供应商提供的设备需满足国家 | | | | | 规定的相关质量标准,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2.采购标的内的所有 | | | | | 产品售后保修不少于1年;3.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安装调试后效果需同 | | | | | 时满足安全节能环保要求;4.供应商需在90日历天以内完成供货、安 | | | | ...
外骨骼机器人火爆多家景区,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涨超七成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19 03:06
5月19消息,据红星新闻报道,当前,泰山、武功山和华山等多家景区引进了外骨骼机器人。其中,在泰山景区,游客花80元即可体验该项黑科技辅助登 山,吸引了众多游客。 泰山景区介绍称,该景区有大约四五百台外骨骼机器人,如果游客周末和节假日前来,需要提前预约租用外骨骼机器人;如果是工作日,不用预约也能租 上。 使用该设备的游客介绍称,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设置不同的速度挡位,在爬坡、平地等路况都可以使用。在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的情况下,爬泰山会比不穿戴的 情况下快至少一个小时。 据红星新闻报道,泰山景区投入使用的外骨骼机器人,是由泰山文旅集团和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肯綮科技")共同开发的π PLUS外骨骼机器人,定 价为8280元。 自今年五一以来,多地景区引进外骨骼机器人作为登山辅助装备,就迅速在户外圈走红。外骨骼机器人领域也持续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截至5月19日10点22分左右,伟思医疗(688580.SH)价格为46.11元/股,比年初上涨72%;振江股份(603507.SH)28.36元/股,比年初上涨26%。 不过伟思医疗工作人员曾表示,"目前公司外骨骼机器人为医疗康复用器械,并非消费类产品"。 据光大证券研 ...
专访港城大校长梅彦昌:港浙协同创新 共塑科技未来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4 15:18
中新网杭州5月14日电(林波曹丹)"多年前,杭州还以丝绸、西湖、美食等著称。但如今,大家谈论更多 的是数字和科技,这是一个惊人的转变。"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校长梅彦昌在杭州接 受专访时表示,杭州的转型印证了城市发展不应局限于竞争,更应携手共进。 在他看来,香港与浙江在科技创新、教育合作等领域拥有广阔协同空间,港城大愿成为两地乃至全球创 新资源的"超级连接器"。 梅彦昌出生于新加坡,从事教育行业数十年。此前,他曾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院 院长和学务副校长,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任常务副校长。 2023年,梅彦昌出任港城大校长。 "政府的服务意识、科技企业的活力、创业者的热情,构成了一流的创新生态。"他提及近日在杭州市余 杭区的参访体验,认为高效的政府服务是科技公司快速成长的"隐形翅膀","当地政府鼓励年轻人创业 创新,年轻人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并在竞争中变得更好"。 为此,梅彦昌着手建立了创新学院、数码医学研究院、香港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院、计算学院等四个跨 学科平台。它们将成为港城大未来发展的基石。 他尤为重视创新学院:"我渴望将创新作为学院的核心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放 ...
国泰海通|新能源:从概念到产业化,市场空间广阔——外骨骼行业专题报告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5-14 15:05
外骨骼机器人吸引了众多企业以自研、合作开发、成立子公司或者投资初创公司等方式入局。 报告导读: 经过多年发展,技术逐渐成熟,外骨骼机器人已应用于军事、工业、医疗等多 领域,产品逐渐向消费级下沉,市场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 外骨骼机器人从军事需求起步,历经百年的技术迭代,现已在医疗、工业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 用。我们认为未来,随着 AI 、材料科学的突破及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增长,其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当 前外骨骼机器人已展现出了从特种到民用的发展特征,有望逐步向居家养老、户外运动等消费级市场渗 透。建议关注外骨骼机器人布局领先,拥有成熟技术与产品的公司。 外骨骼机器人逐渐走向成熟。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体骨骼开发的机电一体化装置,通过智能算法实 时感知用户运动意图,为穿戴者提供保护、支撑和运动等功能,是人体辅助增强的装置。技术进步驱动了 外骨骼机器人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大幅拓宽。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由五大系统构成。其中传感系统、控制系 统、驱动系统是实现人机交互的核心。 风险提示: 技术进步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5年5月13日发布的 从概念到产业化,市场空间广阔——外骨骼行业专题报告 ...
外骨骼助力爬山:热潮背后的商业逻辑
3 6 Ke· 2025-05-09 00:01
一项新奇的科技产品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登山旅游体验,它就是外骨骼。五一假期期间,外骨骼以"懒人爬山神器"之名,席卷国内山岳型景区。在安徽黄 山、山东泰山、陕西华山等热门景点,这类可穿戴设备以其"无痛登山"体验迅速走红,受到游客热捧。游客纷纷感叹:"膝盖压力减半""抬腿瞬间像有人 托着腰往上推"。 泰山景区是全国首批推出"外骨骼"登山助力的景区之一。这款形似"智能登山杖"的机器人不仅能辅助行走、实时监测身体状况,还具备紧急呼救、景点讲 解等功能。它重1.2公斤,采用碳纤维机身与仿生学关节设计,可承受200公斤瞬时拉力。内置的AI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惯性导航模块,能在攀登陡峭的 十八盘时自动调节助力强度,续航时间达8小时,为佩戴者节省30%至50%的体力。有数据显示:穿戴外骨骼后,游客平均心率降低22%,乳酸堆积减少 35%,登山耗时缩短40%。 一、数据说话:外骨骼助力爬山的市场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户外运动尤其是登山越来越受到欢迎。然而,爬山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尤其是中老年 人和体力有限者,往往会因为体力不支而放弃。外骨骼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痛点,让更多人能够轻松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