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

Search documents
专访 | 硅谷富豪不死赌局:砸千万美金,向死神追回5.1岁
3 6 Ke· 2025-07-08 00:31
访谈 | 杨轩 海若镜 文 | 杨轩 Byran Johnson,可能是全球最快成名的抗衰达人。他身上有很多标签:硅谷抗衰富豪、永生科技狂 人、"姨化吸血鬼"、"试药小白鼠"、"天山童姥"等等。 在众多渴望长寿的科技新贵中,Bryan不一定是氪金投资最多的,但他应该是对自己最狠的。为了抗衰 逆龄,他遵从着"苦行僧"般的作息:每晚8点半睡觉、早4点半起床;每天摄入卡路里低于2000大卡,过 午不食;每周运动7天。除了每天吃下几十粒保健品,他还尝试了一系列监管尚未批准的前沿科技:换 血、注射干细胞、基因疗法等。 从2021年启动计划至今,47岁的他每年氪金200万美元,宣称已将生理年龄追回了5.1岁,自己的衰老速 度已经降低至0.48,相当于一年只老去6个月。他还公布了自己多项生物标志物数据,比如睡前静息心 率44次/分,夜间勃起时长超过3小时,卧推110公斤...... 如今,"Don't die不死"和"逆转年龄",已经成为他的第一目标和使命。 Bryan Johnson:我21岁的时候从厄瓜多尔回来,在那边和极度贫困的人们一起生活了两年。回到美国 后,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们有充足的食物、有房子、有医疗、有厄 ...
马斯克出手砸饭碗:教育成重灾区,人类或永生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10:39
作者:今纶 6月27日,马斯克放了一个大招,看完整个视频介绍,我知道教育界、医疗界、艺术界的饭碗又要碎一 大堆了。 未来已来,不分中外,而且现在的很多竞争很快都变成没有意义了,甚至包括考试的意义都将急剧下 降。 说起来很遥远,但是,一晃就到了。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7日,埃隆·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发布了一小时的重磅视频。Neuralink 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开发高带宽、低延迟的脑机接口技术。 如果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大脑开放接口,和AI助手对接,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把唐诗宋 词、新华字典、圆周率背下来,人脑结合超级计算能力,世界就会产生巨大的裂变或者进 步。 简单说就是信息传递又快又多。 如今,这项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的关键阶段:全球已有7名受试者成功植入Neuralink设备,其中包括4名 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这些患者不仅能通过意念控制电脑、机械臂,甚 至能玩《使命召唤》、设计3D模型,重新掌控生活主动权。 我想分三个层面讲讲脑机接口技术将怎样风卷残云般席卷世界。 第一,残障人士、盲人有福了。 举三个例子: 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轮椅,甚至 ...
数字文明的文化重构 从生命认知到信任经济的范式转型
Jin Rong Shi Bao· 2025-06-20 06:12
数字技术浪潮正在重塑全球文明肌理,这场革命不仅关乎生产效率的跃迁,更引发我们对生命本质的叩 问:在虚实共生的数字时代,如何锚定生命价值坐标?又该以何种智慧在信息洪流与技术伦理的张力中 实现自洽?这些命题既关乎个体生存哲学,更指向文明存续的深层逻辑。 生命认知的范式革命:从物质永恒到数字永生的文明跃迁 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生命意义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在数字时代,如何管理自己的生 活,避免被信息洪流淹没,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数字时代的我们每天都在被海量的信息包围。手机里不断弹出的消息、电脑里堆积如山的文件、微信通 讯录里不断增加的人脉……这些看似有用的信息和资源,挤压我们有限的思考空间与内心的宁静。面对 这样一种"信息过载"和"被琐碎信息绑架"的现象,古老的"断舍离"智慧升华为认知排毒的生存哲学,其 核心可拆解为三重实践:一是构建信息防火墙。对"信息垃圾"坚决说"不",对煽动性的标题党果断标 记"不感兴趣",将重复的碎片化资讯无情"舍弃",为充斥情绪宣泄的社交内容设定必要的"静音时段"。 二是聚焦于高维价值,将80%的认知资源投向专业领域前沿研究、跨学科知识融合与深度高效阅读,剩 余20%用于经 ...
换血、嗑药、砸钱,硅谷富豪流行「续命潮」
36氪· 2025-06-17 13:30
文 | 张钰铮 编辑 | 方婷 封面来源 | bryanjohnson.com 为了返老还童,跟儿子换血,当过两年摩门教传教士,每天吃上百片补剂,被称为"姨化吸血鬼"。和这位追求永生的硅谷狂人比,各位是更信他,还是更信 秦始皇? 但当我们采访到这位布莱恩·约翰逊时,他却说, 他想要的,既不是长生不老,也不是青春永驻。 请观看36氪原创视频 也欢迎关注36氪视频号 追求抗衰的目的是什么?"不要死" 在采访中,布莱恩·约翰逊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未来的人类会如何评价本世纪?对此他的答案是: 1、人类孕育出了超级人工智能;2、人类意识到自己将不 再死亡。 虽然"不再死亡"并不意味着"永生",但人类如今能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前景:通过先进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我们不用再去设想自己只能活到70岁、80 岁、90岁或100岁,我们甚至不知道生命的终点会在哪里。 每日100片补剂、三代换血治疗、 姨化吸血鬼,永生狂徒究竟咋想的? "在这个由AI引领的新世界中,我决定成为第一个试图不死的人。" 换句话说,即便我们这代地球人注定无法永生,布莱恩也想率先进行一些探索。 追求"永生",其实一直是硅谷的优良传统,比如世界上最有钱的这几位。 ...
没有手机和食物,7个人只靠AI生存的72小时
36氪· 2025-06-12 13:31
文 | 陈之琰 来源| 暗涌Waves(ID:waves36kr) 封面来源 | 《黑客帝国》剧照,Wake up, Neo... 以下文章来源于暗涌Waves ,作者暗涌 暗涌Waves . 钱的流向,人的沉浮。36氪旗下投资报道账号。 7名当代鲁滨逊的故事。 1999年9月3日,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同时举行。12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封闭、只能以互联网作为唯一与外部沟通渠道的环 境中,生活72个小时。 在那个上网靠拨号,网页像目录,电子支付尚未起步的年月,这场生存测试成为很多初代网民的集体记忆。测 试中,出现了网龄为0、饿到第26个小时就 直接退出的年轻人,也有只因"网页上只有这个能点"就花费1399元买了三部同款电话的人,还有唯一成功实现"外卖"送达而走红的永和豆浆。 生存是当时测试的主题。媒体们对此结论冰冷,"目前网上无法生存"。更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为,"网购是骗局"。 然而,就在测试举行的同一年,阿里巴巴成立,腾讯QQ用户破百万。那场世纪之交的喧闹生存秀意外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启蒙仪式。 26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仿似当年的互联网技术的开端。 今年的5月15-18日,五源资本在 ...
没有手机和食物,7个人只靠AI生存的72小时
36氪· 2025-06-12 13:12
以下文章来源于暗涌Waves ,作者暗涌 暗涌Waves . 钱的流向,人的沉浮。36氪旗下投资报道账号。 7名当代鲁滨逊的故事。 文 | 陈之琰 来源| 暗涌Waves(ID:waves36kr) 封面来源 | 《黑客帝国》剧照,Wake up, Neo... 1999年9月3日,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同时举行。12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封闭、只能以互联网作为唯一与外部沟通渠道的环 境中,生活72个小时。 在那个上网靠拨号,网页像目录,电子支付尚未起步的年月,这场生存测试成为很多初代网民的集体记忆。测 试中,出现了网龄为0、饿到第26个小时就 直接退出的年轻人,也有只因"网页上只有这个能点"就花费1399元买了三部同款电话的人,还有唯一成功实现"外卖"送达而走红的永和豆浆。 生存是当时测试的主题。媒体们对此结论冰冷,"目前网上无法生存"。更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为,"网购是骗局"。 然而,就在测试举行的同一年,阿里巴巴成立,腾讯QQ用户破百万。那场世纪之交的喧闹生存秀意外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启蒙仪式。 26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仿似当年的互联网技术的开端。 今年的5月15-18日,五源资本在 ...
五源做了一场AI生存挑战
投资界· 2025-06-12 07:19
来源 | 五源资本 7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大厂产品经理、20岁大学生、独立开发者、大模型算法工程师、金鸡奖 提名导演、AI博士生……在一个72小时的AI封闭空间,没有智能手机,无法使用APP、浏览器等互联网 及移动互联网产品,只有AI工具和100元启动资金。他们需要靠AI活下来,最好还能创造点什么 2025年5月15-18日,经过了近三个月的筹备,五源发起的AI生存挑战最终在上海落地。 在72小时里,有人用AI训练出了一个AI朋友,有人写出了一首生存之歌,有人生成了影视作品,有人建 起虚拟直播间,也有人在构建系统、调试插件的过程中耗尽预算……每一步都像在用AI"重写生活"。 在这里,吃饭、购物、搜索、表达,每一项日常操作都必须用AI"重新定义";而所有现实世界的"外 挂"——手机、扫码、微信、快捷入口——统统被屏蔽。 玩家要学会用一种全新的语言,与AI共处、协 作、挣扎、创造。 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可能。AI可以帮助人类生存,但它真的能理解情绪、重 建连接、解决孤独吗,我们可以看到哪些边界? 每位玩家进入房间时,仅配备一台联网电脑,一部用于紧急联系的非智能手机,电脑里预装了一些AI ...
72小时全纪实:人类与AI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3 6 Ke· 2025-06-12 04:55
文|陈之琰 1999年9月3日,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同时举行。12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封闭、只能以互联网作为唯一与外部沟通渠道的环 境中,生活72个小时。 在那个上网靠拨号,网页像目录,电子支付尚未起步的年月,这场生存测试成为很多初代网民的集体记忆。测试中,出现了网龄为0、饿到第26个小时就 直接退出的年轻人,也有只因"网页上只有这个能点"就花费1399元买了三部同款电话的人,还有唯一成功实现"外卖"送达而走红的永和豆浆。 生存是当时测试的主题。媒体们对此结论冰冷,"目前网上无法生存"。更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为,"网购是骗局"。 然而,就在测试举行的同一年,阿里巴巴成立,腾讯QQ用户破百万。那场世纪之交的喧闹生存秀意外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启蒙仪式。 26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仿似当年的互联网技术的开端。 今年的5月15-18日,五源资本在上海举办了一场"72小时AI生存挑战"。挑战设定:在一个封闭房间、一台预装AI工具的电脑、一部非智能手机、只有100 元人民币的条件下,与26年前一样,生存72小时。 这场生存挑战的发起人是去年刚刚离开滴滴自动驾驶COO岗位、加入五源的合伙人孟醒。"72 ...
记住你终将死去,是避免内耗的最好方法
3 6 Ke· 2025-06-10 04:19
除了生死,别无大事。 为什么说对"生死"的深刻意识(不是恐惧!),反而是一个人觉醒、蜕变、真正开始"活明白"的必经之路? "活在当下"这句被说烂了的话,到底怎么才算真做到? 如何实现不被情绪绑架的"情绪自由"? 更关键的是,这三者——"生死意识"、"活在当下"、"情绪自由"——如何共同驱动我们走向更清醒、更自由、更有力量的人生? 一、生死意识:成长的终极"催化剂"与"清醒剂" "生死之外无大事"这句话,不是消极躺平的口号。 深刻理解并内化"生死"的边界感,是一个人真正觉醒、爆发出成长动力的起点。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骨子里有个根深蒂固的"bug":我们天然地活在一种"永生幻觉"里。 你想想看: 那个"明天开始减肥"的明天,是不是总在延期? 那个"等有空了再陪家人"的空闲,是不是永远没等到? 那个"条件成熟了再启动一件事"的成熟点,是不是总在移动? 我们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还有大把时间"。 死亡?那似乎是极其遥远、只发生在新闻里或别人身上的事情。 这种对生命有限性的集体性回避,心理学家称之为"死亡否认"。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拖延、懈怠、对当下价值的无限度打折。我们把最珍贵的"现 在",廉价地抵押给了一个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