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

Search documents
假日经济乘“热”而上 “凉资源”点燃消费增长新引擎
Yang Shi Wang· 2025-07-13 11:22
位于湖北宜昌的高岚河景区青山绿水间,6.5公里漂流河道宛如一条碧玉丝带,成为游客夏日戏水好去处。 浙江杭州临安风之谷景区成片的树木郁郁葱葱,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今年暑期,这里新打造了嬉水、深水探秘池、森林滑道等避暑项 目,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当地供电、文旅、交通等部门也加强了景区沿线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旅游购物,停车充电等服务功能,为游客 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室外夏日炎炎,室内冰天雪地。在河北石家庄室内滑雪场,暑期里每天早上都有许多滑雪爱好者排队入馆。除了滑雪,场馆里还设置了冰 雪乐园,游客可以在这里玩冰上冰壶、陀螺、攀岩等冰上游戏,还可以在用雪块砌成的迷宫里体验一把惊险刺激的地道战,满足大家亲子娱雪 的多样需求。 河南信阳:"清凉经济"升温 激活夏日文旅新活力 在河南信阳,清凉的山水生态资源,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这里避暑纳凉。 央视网消息:炎炎夏日,持续的高温天气催热了"清凉经济"。浙江杭州、河北石家庄、湖北宜昌等地,围绕避暑、休闲、娱乐等消夏场 景,积极拓展夏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选择。 持续的高温也让漂流成为热门选择。长江河漂流横跨河南固始县与安徽金寨县,全长8公里 ...
峡谷造“悬崖民宿”,“生产线”如何化身“风景线”?
Xin Hua Wang· 2025-07-12 23:57
新华社南昌7月12日电 题:峡谷造"悬崖民宿","生产线"如何化身"风景线"? 新华社记者范帆、杨琪 地处山区远离城市、四周皆是悬崖峭壁、山体遍布因矿山开采留下的"疤痕"……这些原本可能让旅游体验打折扣的"减分项",如今却成了让望仙 谷景区爆火的"加分项"。景区去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单日最高峰有3.3万名游客涌入,全年实现旅游收入5.28亿元。 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的望仙谷景区,过去曾是花岗岩板材生产基地,有大大小小40多家开采企业聚集于此。"叮叮当当"的采石声响彻多年 后,生态的警钟开始敲响,长期无序开采导致植被破坏、山体裸露,山谷里的溪水被染成牛奶色。附近村民曾痛心地说,这碗"石头饭"一直吃下 去,早晚"把牙齿都硌掉"。 痛定思痛下,当地政府一次性关闭所有石材加工厂,关停200余条生产线,针对石材产业遗留的废弃矿坑和破损山体启动修复工程,种植湿地松、 红豆杉等耐贫瘠苗木,建成生态缓冲带……矿区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消失多年的石蛙等珍稀水生生物重现溪谷。 修复后的生态资源如何发挥经济效益?2010年,广信区引进九牛文旅集团,以峡谷漂流为旅游发展切入点,花费10多年时间一步步打造出一个集 山水人文景观、民俗 ...
江西南昌滕王阁景区减少收费区域,串起周边商圈—— 算对这笔长远账(记录中国)
Ren Min Ri Bao· 2025-07-12 21:58
理念虽好,利益冲突如何调和? 傍晚,江苏游客陈晓莉身着水绿色襦裙,在镜头前熟练地调整姿势……她身后,是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 景区北园的288米灯笼长墙。 不一会儿,《滕王阁序》以"一字一灯"的形式次第亮起,橘黄的暖光勾勒出千年文脉的轮廓,也映红了 陈晓莉的脸庞,"这里很适合拍照!走在园子里,像是跨越了时空。" 这次来滕王阁景区,陈晓莉有了意外之喜——"我坐地铁出站时,在'智能背序亭'背诵了《滕王阁 序》,就拿到一张免费门票,很方便!" 游客挺方便,景区是否乐意? "刚开始我们心里也打鼓。"南昌市滕王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清萍回忆,"市里以智能背序亭推 进常态化免门票工作,单这一项,每年景区要减少收入1000多万元。" 免门票背后,是一场打破瓶颈、走出舒适区的大胆探索。 2024年初,南昌市启动滕王阁景区提升改造:向北扩建188亩新景区,串联周边商圈;配套改革,收费 区域从120亩缩减至57亩,大部分区域24小时免费开放。 "过去滕王阁景区被围墙封闭,市民与游客须购票或绕行才能到达赣江岸线。作为城市的名片,这座名 楼却割裂了城市与自然景观的联系。"谈及改革初衷,南昌市旅游集团党委书记朱旭说,"每一寸岸线, 都 ...
4A级景区集体“死亡”
虎嗅APP· 2025-07-12 13:50
以下文章来源于空间秘探 ,作者余文婷 空间秘探 . 文旅酒店业影响力玩家的每日目的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空间秘探 ,作者:余文婷,题图来自:AI生成 近日,杭州传出消息,良渚南一处占地6700多亩的大型景区,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该景区曾投入 大量人力财力,并被评为4A级景区。近几年,4A级或以下景区严重亏损甚至倒闭的景区越来越多, 似乎没有几家4A级景区日子过得不错…… 一、大型4A景区,突变废墟 据了解,兰里景区位于西湖区三墩镇,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 (约6750亩) ,涵盖绕城村、华联村 两个村落及5000多亩农田。西湖区三墩镇政府曾为兰里景区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 (未经证实有200 多亿元) ,引进中国台湾团队进行旅游农业开发,希望建成一个集生态农业、研学旅游、运动养 生、乡村民宿、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农业示范性综合体。 这段时间,最具话题热度的莫过于"苏超",端午期间,就连往年顶流"赛龙舟"与之相比都略逊一筹。 原价10元甚至更低的观赛门票,最高被炒至900元,代拍的价格也标价78元~200元不等。受其影 响,6月2日至8日,江苏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激增305%。 相比于似乎突然就爆火的"苏 ...
“窝囊旅游”出圈 Z世代爱上“又怂又爽”新玩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2 08:22
2025年7月,浙江安吉,年轻人身着救生衣,浮在水面上,体验"窝囊漂流"。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窝囊旅游"出圈 Z世代爱上"又怂又爽"新玩法 中新网湖州7月12日电(胡丰盛)减速版蹦极台上,绳索缓缓下滑,不再是自由落体式的惊叫现场;爬山 自动扶梯上,游客谈笑风生,20分钟轻松登顶;水深不足1米的漂流区里,年轻人"躺平"在水面,随波 逐流……眼下,中国年轻人的社交平台上,一场以"窝囊"为名的旅游潮流正悄然兴起。 这个曾经的贬义词,如今成了年轻人追捧的旅游新标签。 在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某景区,减速版蹦极项目前排队的人群成了2025年暑期一道独特风景。与传统蹦 极的惊险刺激不同,这里的体验者被绳索缓缓放下,如同羽毛飘落。"好窝囊但好喜欢!"现场,一位刚 体验完的"00后"上海女生徐飞飞笑着告诉同伴,"视频加速一下就能发朋友圈了。" 变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客流。减速版蹦极推出后,当地游客数量翻了五六倍,节假日期间日均体验人数 超过200人次。在安吉县的漂流区,"窝囊漂流"更是颠覆传统——平均水深0.5米至0.8米,游客无需划桨 搏击激流,只需穿上特制救生衣,就能"窝在山水里,神游天地间"。 中国旅游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 ...
“窝囊旅游”收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Hu Xiu· 2025-07-12 02:52
一 这两天,我去山东临沂看望了一个老朋友老谭。 老谭是当地文旅部门的负责人,说起他们最近费县新上线的一个"窝囊版"漂流,神秘兮兮地给我卖了个关子:"熙少,你一定没玩过,来体验一下吧!" 虽然这项目光听名字就有点打击自尊心,但人到中年,我还是没忍住问了他一句:"这真的不危险吧?" 他没多解释,只说:"兄弟,你对漂流有阴影是吧?放心,这个不一样。" 那天上午,阳光很好,温凉河的水面看起来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我换好救生衣,站在浅滩边,工作人员拿着小喇叭喊:"等下自己慢慢躺下,放松就行,不用手划,不用担心翻。" 我有点不自在:"就……躺下是吗?" 他点点头:"对,随波逐流。" 我在心里嘀咕:这算漂流吗?跟我想象中的刺激水战一点都不沾边,更像水上世界里的懒人河。 可等真躺下去,水面微凉,脑袋被轻轻托着,耳朵里全是水声,头顶是白云飘过,心脏那种必须马上干点什么的紧张感,忽然被洗掉了一半。 头几分钟,我还想挣扎着找点刺激感,但越漂越觉得,轻松就挺好。 等漂完上岸,我刷手机才发现,社交媒体上关于"窝囊版"漂流的短视频已经有好几百的播放量。 有人在评论区调侃:"像古代弃婴一样被放生。"还有人说:"这太适合我了,'又菜又爱玩'的 ...
从滨海沙滩到酒店景区 全省各地游客玩水享清凉
Hai Nan Ri Bao· 2025-07-12 00:30
从滨海沙滩到酒店景区,全省各地游客玩水享清凉 亚龙湾海滩上,来自北京的李女士一家正带着5岁的儿子堆沙堡。孩子用小铲子将海水与细沙混 合,堆出一个个不同形状的沙堡。"这里真是太舒服了,孩子玩得不愿意走。"李女士说。 吹海风 赶海潮 游海底 午后,亚龙湾、大东海的浅海区成了水上项目的"欢乐场"。有家庭组团体验香蕉船,随着快艇的牵 引,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弧线。还有一艘艘摩托艇在海面上风驰电掣,游客感受着别样的清凉与 刺激。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艳玫 在三亚蜈支洲岛、陵水分界洲岛等海岛型景区,游客们正排队体验潜水项目。在教练的带领下,他 们换上潜水装备,潜入海底,邂逅五彩斑斓的鱼群和珊瑚。"进入暑期,来潜水的游客数量增多,大家 都想亲眼看看海底的景观。"蜈支洲岛旅游区企管部负责人陈宏说。 7月11日清晨的三亚亚龙湾,潮水涌动,细软的沙滩已经铺满阳光。不少游客早早来到海边,赤脚 踩在沙滩上,感受海浪轻抚脚背的惬意。暑期,海南各海滩、滨海景区、酒店泳池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消 暑纳凉,享受夏日的清凉与欢乐。 可以体验海底种珊瑚的"珊瑚保卫营"项目受到亲子客群的欢迎。这是海南景区首个珊瑚移植生态体 验产品,目前已吸引近3 ...
良心价赢得游客心
Jing Ji Ri Bao· 2025-07-11 22:24
对已经尝到平价策略甜头的景区来说,还需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享受 低价的同时体验深度项目,形成引流—体验—复游的循环,持续增强游客黏性,以平价换取客流、以质 量赢得青睐,实现从"流量经济"到"留量经济"的跨越。 游客需要的不是白菜价,而是花得值,是更好的旅游体验。龙潭大峡谷连续8年保持民生商品价格不 变,其成功说明,诚意才是硬核竞争力。门票经济难以为继、"价格背刺"绝不可取,景区要将真诚体现 在产品、购物、卫生、秩序等各个环节,用长期主义来维系游客、做好经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前不久,河南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靠"1元冰棍、2元矿泉水"的商品定价受到广泛关注,在暑期游市场掀 起一股清流,客流大涨、创下峰值。其成功是用平价策略带来的良性商业循环——通过让利换取更大的 客流和更高的消费意愿,同时降低客诉率和违规率,撬动总收入不降反升。不仅如此,"1元冰棍、2元 矿泉水"在社交平台上快速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景区的诚意,形成了"口碑护城河"。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平价背后的情绪价值,当游客做好了"被宰"的心理准备却发现商品价格远低于预 期,会产生惊喜感和超值感。龙潭大峡谷还建立了民生商品价 ...
当历史风貌与人间烟火融合在一起
Ren Min Ri Bao· 2025-07-11 22:21
游客在河北正定古城南城门游览。 张晓峰摄 地处上海五街交会处的武康大楼。 王 初摄 良渚博物院。 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供图 英歌舞表演惊艳潮州古城。 陈宏文摄 河北正定 古老韵味触碰现代繁华 邵玉姿 热浪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华灯亮起,河北正定古城更热闹了:五彩灯带映照下,人们或漫步于古城墙 上,或欢聚在古街区中,或嬉戏于阳和楼下。古老的韵味触碰现代的繁华,迸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古城新生,非一日之功。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古建艺术宝库"之称,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10处,馆藏文物7000余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正定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文物保护措施,建立 利在长远的文物保护机制。 山西平遥古城航拍。 马梦迪摄 "2012年以来,我们对全县文物全面'摸家底',进行大规模修复和保护,仅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就实施了 16项。"正定县文物保管所项目科科长王素辉从事文物保护工作26年,见证了全县文物保护的点点滴 滴。"正定古城保护名录制度建立后,县内每处文化遗址、每座古建、每件文物均纳入名录管理,每家 文保单位常驻一支巡查队伍,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巡查。" 《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与提升 ...
从源头抑制景区摆渡车这种人造消费需求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11 15:41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news is that new regulations in Xi'an aim to manage the pricing of monopolist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in scenic areas, such as shuttle buses and cable cars, to prevent forced charges on tourists [1][2] - The regulations have received positive feedback, with many hoping that other scenic areas will follow suit to address the chaotic situation surrounding shuttle services [1][2] - A survey indicated that from January to July 2024, there were over 30,000 consumer complaints related to shuttle services in scenic areas, highlighting the widespread issue of forced charges [1][2] Group 2 - The regulations specifically prohibit mandatory use of shuttle services for the route from parking lots to scenic area entrances, which is a clear guideline, but the complexity of many scenic areas' practices complicates enforcement [1][2] - Some scenic areas have been reported to artificially exte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entrance to core attraction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consumers to discern legitimate needs from exploitative practices [2] - The issue of shuttle services is characterized by a lack of transparency, where tourists appear to have a choice but are often compelled to pay, raising concerns about the industry's reputation if not addressed [2][3] Group 3 - The problems stem from systematic design flaws in scenic area planning, where shuttle services have become an invisible consumption trap, leading to dissatisfaction among tourists [3] -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these issues requires not only assessing price fairness and demand but also scrutinizing the planning details of scenic areas to eliminate unnecessary demands and prevent forced consumption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