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Search documents
让绿色行动成为可持续力量!绿色经济转型:构建绿色经济生态体系
Sou Hu Cai Jing· 2025-10-23 08:03
2025年10月23日,绿色经济转型APP正式上线。该平台立足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旨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创新路径,让绿色行动成为可持续的财 富力量。这一里程碑式的上线,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数字化服务体系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实现经济与生态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绿色经济转型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 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正式施行,为绿色资金流向 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标准化框架,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绿色经济转型APP正是在这一国家战略导向下应运而生。 作为"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要求的数字化实践,平台以"政策赋能、金融驱动、全民参与"为核心逻辑,对接绿色政策,打通政策、产业、金融与个人参与的 联动通道。 它的推出,不仅填补了绿色经济领域的数字化服务空白,更标志着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从顶层设计迈向系统落地的新阶段。 绿色经济转型APP定位为绿色经济综合服务平台,是政策信息、金融资源与生态数据的智能连接枢纽。平台 ...
他山之石|韩国如何借助绿色金融推进废旧电池回收?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10-23 00:19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废旧电池回收与再利用已成为重要议题。韩国通过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 应用,在废旧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领域形成了特色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环境压力,更推动了循环经济 的发展。探究韩国绿色金融支持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实践路径,对我国完善相关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 值。 韩国绿色金融支持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核心举措 韩国将废旧电池回收与再利用作为绿色金融的重点支持领域,通过政策引导、产品创新和市场培育,构 建了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 韩国这一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对进口废旧电池的金融支持不足。韩国绿色金融政策主要面向本 土产生的废旧电池,对跨境回收项目的融资覆盖率较低,制约了资源循环利用企业提升生产效能。二是 金融产品期限与回收周期匹配度有待提升。废旧电池回收项目通常需要5年—8年才能实现盈利,而目前 韩国绿色信贷平均期限为3年—5 年,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风险。 对我国资源循环与再利用的启示 构建全链条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建议参考韩国"政策引导+产品创新"模式,将废旧电池回收目标纳入绿 色金融评价体系,对达标企业给予融资优惠。可开发覆盖回收、处理、再利用全环节的金融产品。 完善风险分担与激励机制。可设 ...
绿色产业五年增五亿元,把握“十五五”发展要求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0-17 11:41
随着全球变暖突破1.5摄氏度的临界阈值,世界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全球临界点报告2025》显 示,温水珊瑚礁大规模死亡已成为首个显著标志,地球多个关键系统的稳定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25年年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 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中 国将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巩固拓 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效,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十四五"期间,中国绿色转型全面加速,绿色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展望"十五 五",多位国合会嘉宾就绿色转型建言献策,能源、产业、交通结构优化持续深化,绿色制度、创新、 全民意识形成合力,为2030年前碳达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筑牢根基。 五年来绿色产业增加值达5万亿元 四中全会召开在即,《人民日报》近日撰文称,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继续下降,我国经济发展底色更绿。我国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 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 ...
全文|国际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CIRSD)主席武克·耶雷米奇:中国是可持续发展冠军,是可持续发展成功实践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10-17 03:17
专题: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首届绿色产业与可持续消费博览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 国际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CIRSD)主席、塞尔维亚前外交部长、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VukJeremić)出席大会并主旨演讲《全球治理中 的国际合作与创新》。 "中国过去几十年创造了发展奇迹,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冠军',而合作,将是21世纪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武克・耶雷米奇对中国 的可持续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并明确指出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武克·耶雷米奇有着丰富的多边外交经验,曾主导193个联合国成员国达成可持续发展协议。他回忆,当时17个SDGs初提时,因涉及各国利益差异,被不少 人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经过三年不懈谈判,最终在2015年实现突破,还同步推动了《巴黎协定》的达成。这段经历让他深知,多边合作是解决全球 复杂问题的根本方法。 如今,全球正处于地缘政治的"衰退周期",信任缺失、零和博弈等问题加剧,给可持续发展带来重重阻碍。武克·耶雷米 ...
“北京塔”来了!这个区域将建高度275米新地标
Xin Jing Bao· 2025-10-16 03:49
运河商务区位于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总规划面积20.38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启动区、新 城金融服务园区、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入驻运河商务区的企业,可享受中国(北京)自由 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 接下来,副中心还有摩天大楼值得期待。在核心启动区,新光大中心三期"北京塔"项目未来将以275米 超高层商业办公楼宇问鼎副中心最高建筑的"宝座"。 编辑 樊一婧 运河商务区总规划建筑面积1379万平方米,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综合业态,其中核心启动区 规划建筑面积674万平方米,着力发展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绿色金融等重点产业;新城金融服务园区 规划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依托"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信通院"等上下游产业联动优势,重点打造数 字贸易、金融科技研发与应用基地;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建筑面积452万平方米,将建 成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新兴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等业态。 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已建成172栋楼宇,高度100米以上的楼有33栋,高度200米以上的楼有4栋。今年 国庆节前,运河商务区超高层建筑"运河天"主体钢结构 ...
限时报名|“2025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之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系列论坛即将开启
第一财经· 2025-10-15 10:22
在"双碳"目标纵深推进与"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各 领域转型创新的核心逻辑与必然方向。 2025年进博会期间,第一财经聚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赛道,重磅推出两场主题论坛:一方面,以 "零碳园区中国方案——园区绿色金融与商业模式创新" 为核心,探索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的金 融赋能路径与商业模式突破。 1 1 1 1 2 - 11 - 批零碳园区"的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 调零碳园区建设。 在此背景下,2025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中举 办零碳园区论坛,旨在汇聚政府、企业、学术机构 等多方力量,共同探讨零碳园区建设的实施路径、 创新技术和协同机制,分享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典型 案例,为推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智 慧支持和实践参考。 10月20日截止注册 营议 程 ● 领导致辞 报名二维码 E=カ 同学文辞 杜 坚:第一财经常务副总经理 报告解读:《2025 零碳园区可持续影响力洞察报告》 尹海涛: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 固言频论: 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及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展望 =题演讲(一) 零碳园区建设政策背景和技术路径 齐 康: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总 ...
这个领域,A股上市银行平均每家投8000亿
和讯· 2025-10-14 09:25
绿色信贷持续扩容,六大行"压舱石"作用凸显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国本外币口径绿色贷款余额已达42.39万亿元,同比、环比均实现显著增 长。 和讯财经研究院梳理了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有37家上市银行在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了绿 色信贷余额,合计规模达29.22万亿元平均每家上市银行绿色信贷平均余额约 8000亿元 。同时, 自央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已有32家银行在官网披露碳减排贷款相关信息,其中16家银行披 露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 国有六大行总额突破20万亿元,合计占比超过七成, "压舱石"作用凸显 。其中工商银行绿色信贷 规模超6万亿元居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均在5.7万亿元左右,邮储银行以 38.56%的 同比增速成 为六大行中的"增速黑马",规模逼近万亿门槛,中国银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 45391.45亿元,同比 增长24%。 此外,头部银行正通过信贷、债券等多维工具推动绿色产业链融资体系完善。 02 9月绿债发行回暖,资产证券化成新亮点 日前,和讯财经研究院发布 了 《2025年 9 月绿色金融发展月报》 。报告梳理了A股42家上市银行 最新半年报数据,其中37家披露了绿色信贷数据 ...
把握我国碳金融发展的未来方向与政策路径
Zhong Guo Yin Hang· 2025-10-11 01:15
研究院 2025 年 10 月 11 日 2025 年第 36 期(总第 608 期) Ω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作 者:赵廷辰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 6659 1558 签发人:陈卫东 审稿人:王家强 李佩珈 联系人:程栖云 刘佩忠 电 话:010 – 6659 4016 * 对外公开 ** 全辖传阅 *** 内参材料 把握我国碳金融发展的未来方向 与政策路径* 发展碳金融对于活跃碳市场、满足经济社会低碳 转型资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025 年 8 月 25 日,中 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 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意见》), 这是首份由中央层面出台、专项支持全国碳市场发展 的政策文件。《意见》在"着力提升碳市场活力"章 节中,对发展碳金融作出整体部署。我国碳金融尚处 于起步阶段,下一步应参考国际经验与教训,坚持以 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碳市场融 资工具,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不急于 推出碳期货等衍生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 发展路径。 ●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 《中银调研》 ● 《宏观观察》 ● 《银行业观察》 ● 《国际金融 ...
绿色金融产业景气度持续扩张 | 金融与科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08 09:52
文/兴业银行博士后 徐金,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方琦 , 兴业碳金融研 究院首席研究员 钱立华 2 0 25年9月 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 调研结果显示,9月绿色产业景 气度小幅回升,扩张持续。从分项指数看,新订单指数仍处临界点之上, 出口指数升至一年来新高;生产指数、产能利用指数均有回暖,绿色产业 采购力度加大;资金周转情况保持良好;"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 成 本 上 涨 " 、 " 劳 动 力 供 应 不 足 与 成 本 上 涨 " 等 原 因 导 致 本 月 成 本 压 力 抬 升。分行业来看,绿色制造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景气度同步攀升。 分 企业规模来看,中小型绿色环保企业景气度提升。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十九大报告明确 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二十大报告则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坚持可持续 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
绿色转型不可忽视“区域均衡”
中国能源报· 2025-09-30 00:05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gress of China's green low-carbon transition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highlighting the release of the "2025 China Carbon Neutral Development Index" which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transformation paths [2][6] - The index indicates that while there is overall progress, regional disparities remain, with a focu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arket mechanisms as key areas for future breakthroughs [2][4] Summary by Sections Carbon Neutral Development Index - The "China Carbon Neutral Development Index" has been published for five consecutive years, focusing on regional carbon neutrality potential and practical outcomes [4] - The 2025 index includes over ten key indicators, emphasizing the shift from end-of-pipe governance to source control, the role of green finance, and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green security [4] - Average scores for provinces and key cities improved, with scores of approximately 56.32 and 54.40 respectively, reflecting a steady advancement [4]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 Different regions are exploring unique green transition paths based on their energy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foundations, leading to organic integration of low-carbon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5] - However, regions like Inner Mongolia and Xinjiang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low energy efficiency and significant pressure for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8][9] - Key bottlenecks in these regions include reliance on fossil fuels, insufficient collaboration in green industry chains, and weak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9] Future Trends in Transition -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identified as a critical phase for green low-carbon transition, with four major trends anticipated: gradual increase of renewable energy, decarbonization in key sectors, focus on green upgrading and circular development, and enhanced multi-stakeholder governance [10][11]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emphasized as a core element,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breakthroughs in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enha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transfer [11] Market Mechanisms and Financial Support - The article stresses the need for improved carbon pricing mechanisms and a unified green finance system to support the achievement of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12] -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expanding carbon market coverage, establishing a unified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green finance, and leveraging index monitoring for policy optimization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