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Search documents
“人地钱技”破壁流动:解码广东“百千万工程”集成打法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30 14:55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乡村图景已然更新:村口闲聊的主题从"外出打工"转为"家门口创业";返 乡青年的行囊里,不再是离乡愁绪,而是电商订单与民宿规划图。 2025年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5月29日召开的2025年广东省委农村工 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以 "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 乡村振兴" 为导向,加速推进 22 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及第三批典型镇村培育,着力构建 "产业强、生态 美、治理优" 的县镇村发展新范式,承上启下之意显著。 针对县域经济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短板,广东以"百千万工程"重塑经济地理格局,推动县镇村 从"发展洼地"跃升为"潜力板"。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57个县(市)经济增速超全省均值,17区县跻身 全国百强。 三年攻坚成效初显 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广东的乡村县域历经多领域、多轮次改革,实现了接二连三的蜕变。 40多年前,广东以农村改革为起点,蹚出一条乡镇经济跨越发展的创新路径。 当下,乡村现代化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命题。推动"人地钱技"等要素在城乡、区域间自由流动、平 等交换,"百千万工程"是破题的关键举措 ...
广东“造血”,喀什“焕新”:南疆明珠“粤”来越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4:24
作 者丨 梁信 郑玮 编 辑丨 李博 2024年6月,一座占地438平方米、集纳了5万册电子图书的"悦读粤有趣"城市书吧在喀什市落 成。 "周末也会来书吧写作业或者看书。"正在读小学的阿依古丽(化名)说,空间明亮的书吧成 了同学们下课之后的新去处。除了这座颇具特色的城市书吧之外,记者走访喀什地区多地发 现,在广东援疆力量的推动下,这里还有更多崭新、令人欣喜的变化。 从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到疏附县人民医院,从广州新城实验中学到喀什技师学院粤菜学 院,到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伽师紫砂产业项目,以及建成不久的城市书吧等,这些覆盖医 疗、教育、文化、经济等领域的新项目,都有广东援疆力量的极大参与和努力。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也注意到,不同于传统的单点式援助,广东援疆模式正采取一种更有效 的"组团式"援助方式,以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为支点,构建起多层次的立体帮扶体系, 通过教育传承、民生改善、产业引导,进一步激活喀什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润疆……在广东援疆力量的支持下,"五口通八国、一 路连欧亚"的喀什踏入新的发展阶段,逐步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数据上看,2025年一季度,喀什地区完 ...
让方寸地成为“聚宝盆”(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Ren Min Ri Bao· 2025-05-29 22:21
李井文在庭院覆盖地膜,准备栽种辣椒。 本报记者 刘以晴摄 徐亚冲在自家院子里为琴刻章描红。 卫晨欣摄 吉林省长岭县集体乡高家窝堡村 辣椒小院 "火红"生活 本报记者 刘以晴 "雨来了,小院地上一湿,栽进去的苗儿更好活。"上午10点半,走进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集体乡高家窝 堡村,蒙蒙细雨里,李井文正在自家院子里忙活。 600平方米的小院地上被薄膜盖得严实,沾着雨水的辣椒苗已有小矿泉水瓶高,李井文小心翼翼地把一 根根小苗栽进地里,栽完了还得多瞅几眼,生怕没栽好。 2017年,长岭县刚提出发展庭院经济时,高家窝堡村村民可没这么高热情。"咱这院子就堆堆杂物,能 种啥?谁来买?""先签订单,再下种,保证不白种。"面对村民疑问,村党支部书记曹海丽送上"定心 丸"。 村民的心定了,但想号准市场和作物的"脉"并不容易。谷子、南瓜、豌豆苗……曹海丽在自家大田辟出 块试验地挨个试:这种容易生病,那种近年市场价格波动大……几经筛选,2018年,村民们先在小院里 种起谷子、南瓜。"确实也挣钱,可种苗娇气,管护费力气,都快顾不上家里大田了。"李井文和一些村 民找曹海丽抱怨。 几经尝试,2021年,村民们改种辣椒,"不仅管护省事,连品种都 ...
成渝一周观察 | 四川首款情感机器人年底推出;成都与叶卡捷琳堡签署三年行动计划
Guan Cha Zhe Wang· 2025-05-29 05:03
成渝一周观察【0522-0528】 1.四川首款人形情感机器人有望年底面世 四川首款人形情感机器人"爱湫EMO1"计划于2025年底正式发布,该机器人由具身人形机器人公司研 发,目前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其核心亮点在于搭载情感认知系统,通过微表情识别、语境分 析、触觉反馈等技术实现拟人化交互,运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整合视觉、听觉、触觉信息,结合自然 语言处理精准捕捉用户情绪。在仿生设计方面,颈部六自由度关节、LED眼部模组等细节强化情感体 验,支持方言响应且延迟仅0.8秒。 具身科技与天府绛溪实验室共建研发中心,已启动脑机接口技术研究,未来有望实现意念互动功能,核 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作为四川AI"一号工程"重要成果,该机器人受益于"15+N"产 业链政策扶持,今年一季度全省AI产业营收达396.8亿元、同比增长20.5%。"爱湫EMO1"首批产品将供 应川渝医疗机构,主要服务于自闭症干预、老年陪伴等场景。 目前,"贡嘎二号""夸父-MY"等多款机器人已实现技术突破,推动四川加速成为中西部人形机器人创新 高地,成都高新区正以算力支撑、产业基金等举措助力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2.四川:全省建 ...
三亚水蛟村探索“农田+”耕地复合利用模式,开发农旅融合项目
Hai Nan Ri Bao· 2025-05-27 02:08
水蛟村村口的500多亩田洋是极好的生态景观资源,游客驱车而过总是会被这大片绿意盎然的田野吸引。 为提高农田的设施利用率,给村民和游客提供更多休憩场所和更好的生态景观体验,水蛟村在保护好农田、 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尝试建设农旅休闲观光项目,利用灌溉水渠打造彩虹桥。 海南日报三亚5月26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通讯员 苏军 尹建军)"走,到彩虹桥散步去!""去彩虹 桥上拍个照!"5月25日晚,夜幕降临,三亚市天涯区水蛟村田洋上的彩虹桥灯光亮起,微风拂过青苗,蛙鸣此 起彼伏。村民、游客行走桥上,感受着乡村夜晚的宁静美好。以彩虹桥为元素,"给水蛟村的蓝天和田野写一 封情书""在水蛟村看见银河星空"等网友留言也出现在小红书、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 如何想到在田野上架起一座彩虹桥,营造出一处村民、游客爱打卡的"摄影棚"?这背后有故事。 坐落在凤凰机场附近的水蛟村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小村庄。村庄有温泉,有溪流,还有隐藏于山中的德田 水库,民风淳朴,是当地有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近年来,水蛟村将先天优势积极转化为后发动能,整合闲置农田、宅基地、农户农房等资源,与企业、 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同时,在村 ...
董事长回乡创业,家门口打造起“桃花源”
Sou Hu Cai Jing· 2025-05-26 05:27
极目新闻通讯员 武仁轩 "返乡创业的春天到了,现在是最好的时期。"62岁的杨驰升说。截至目前,杨驰升在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道海洋村的投资已达1.5亿元。 今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返乡创业工作,先后出台推进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行动方案,密集发布多项返乡创业激励政 策,让杨驰升备受鼓舞。他加大投资,一年的投入有望超过过去十几年的总和。新的温泉酒店、康养社区将于今年动工建设,预计投资总额将达2亿元。 初夏时节,海洋村红墙黛瓦、翠竹掩映、花木扶疏、鸡犬相闻,乡土民房和精致民宿和谐统一,"村巴克"里弥漫着咖啡的芳香,络绎不绝的游客徜徉在乡村 绿道上;孩子们在田野里撒欢,摘番茄、捡鸡蛋、喂小羊……在这里做一次深呼吸,空气清新得像把肺洗过一样,传统与现代交织中,仿佛进入《桃花源 记》中描述的场景。 返乡创业,杨驰升还有更大的规划。通讯员供图 路走对了,召唤合伙人共筑振兴梦 杨驰升雨后查看现代农业种养基地。 "他哪怕自己亏了,也不会让乡亲们的利益损失一分。"海洋村党支部书记郑健介绍,杨驰升一年中有半年时间住在村里,碰到有困难的村民总是解囊相助。 他设立"阳森乡村振兴关爱基金",资助困境学生,奖励考入 ...
琼中:广袤绿荫下绘出“经济带”
Hai Nan Ri Bao· 2025-05-25 01:44
生态林下种植、养殖、景观利用产业协同发展,林下经济年产值突破5亿元—— 琼中:广袤绿荫下绘出"经济带"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宁玥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营根镇加钗村水朗下村村民小组。"长在深山是野草,移植到村里就成了 宝。"该村黎医王奋的一句话,让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金"药"匙。 水朗下村是一个黎族聚居村,保留了独特的医药文化。"深山中的野草,按黎族传统配方制药,能 发挥独特的功效,这些入药的野草叫作黎药。"王奋是琼中黎族医药世家第五代传承人,其祖传的"腰痛 汤"熏蒸技术近年在琼中县黎族苗族医药体验区推广,仅靠采摘野生黎药已无法满足顾客需求。他修建 黎药仓库,带动其他村民将黎药引种到村中,向村民收购草药,并提供晒药、切药等工作岗位。 漫步水朗下村,屋舍旁、院落内、景观带中,种满了紫苏、猫须草、龙血树等草药。经济林则用木 栏围起,村集体与企业合作,打造林下铁皮石斛套种特色黎药的植物生态循环复合产业。"村里已种植 30种黎药,目前仍供不应求。"王奋说,种植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袅袅药香引来本地研学队伍。经过他们的精心设计,村口竖起"黎药园"的石刻,村道两侧的墙壁上 增添了栩栩如生的黎药墙绘。一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水朗特色 ...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成为田野上的希望”(权威发布)
Ren Min Ri Bao· 2025-05-23 21:56
近年来,农业农村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一项项亮眼成绩,离不开"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 5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农业农村领域5名基层代表围绕"稳产增 产显担当 乡村振兴立新功"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授人以渔,激励更多新农人耕耘乡村—— 陈丽芝认为,要发展好小海鲜富民产业,真正把书本上的新技术变成老乡们塘里的好收成,既需要带好 科技推广队伍,发挥多元农技推广力量的作用,也要注重培育创新主体。她分享了一个例子:"从业30 多年的养殖户老阎,以前只知道起早摸黑在塘里干。多次参加我们的培训后,他现在学会蛏子底铺网、 微生物制剂扩培、饲料投入新技术,还和家里人一起搞起了直播带货,每亩效益提升1000元。这样的养 殖户在三门县还有很多。" 发展现代农业,让餐桌食物更丰盛—— "我们合作社自主经营面积达6万余亩,14年来累计生产粮食达3亿多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种 粮大户邹德海说,这几年,合作社立足适度规模选优品种,种植的玉米淀粉和蛋白含量高,销售给附近 的养殖企业,转化成肉制品;高油、高蛋白大豆走订单模式,由粮食加工企业转化为优质豆油和植物蛋 白。去年,围绕鲜食玉米产业, ...
新华视点|土地生金:乡村经济增长新引擎
Xin Hua She· 2025-05-23 01:20
在中国乡村的沃土上,传统农业正焕发全新活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机械化的智慧农业、高效集约的产业链条、蓬勃发展的乡村 经济,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 ■科技助力增产 随着四川大部分地区油菜进入成熟收割期,一些示范片的测产工作也在进行中。 ■一朵花带动一个村 五月芳菲醉人间,3000余株藤蔓月季在沟渠头村的巷道间翻涌成花海。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育繁推"一体化服务项目进行了油菜田间现场测产验收,油菜单产实现突破,为下一 步大面积推广打下基础。 这个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山西美丽休闲乡村",正以月季为媒,绘就"花漾经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场夏雨过后,吉林省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的千亩梨园迎来盛花期。洁白的梨花在雨水润泽下愈发娇艳,晶莹雨珠点缀花瓣,清香裹挟着泥 土,芬芳弥漫梨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近年来,凉水朝鲜族乡依托独特的气候、土壤优势,大力发展梨树种植,所产梨子皮薄肉嫩、甘甜爽口。当地以花为媒,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出朝鲜族民俗馆游览、特色美食品鉴等活动,全力推进农旅融合。梨花盛景不仅成为当地的亮丽名片,更为乡村振兴注 入新活力。 ■ ...
强农兴业 沃野生金
He Nan Ri Bao· 2025-05-21 23:33
"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习近平 麦浪翻涌,沃野流金,邓州小麦进入收割季。5月21日,在邓州市构林镇,4台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伴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小麦被快速收割、脱粒。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期间,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他指出, 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4年多来,南阳以"粮"为笔,以"智"为墨,绘就了一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富于农的新时代画卷。走进邓 州市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满眼生机。这里是智慧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的重要场所,50多名国内外 优秀科技人才会聚于此,承担起国家杂交小麦育种联合攻关、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构建等项目,通过不断 育种和推广,大幅提升了小麦亩产,扩大了小麦适种面积,稳定并提升了全国小麦产量。 "我们要把邓州打造成国际一流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交流中心、研发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 究所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