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Search documents
张旭:类脑智能将引领下一代人工智能革命,广东具有先发优势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11 08:26
为推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7月11日,广东省召开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组织有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各级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召 开专题调研座谈会。 在交流发言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深入阐述了类脑智能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BI)作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及其在科技与产业变革中的颠 覆性潜力。 执行统筹:陈杰生 邹琳 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朱唯信 张婷 吴璇 摄影:朱唯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 类脑智能,是突破AI技术瓶颈的新路径。张旭指出,类脑智能是受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启发的智能理论 和技术,其核心在于借鉴生物大脑的低功耗、自进化、小样本学习等优势,构建新型算法、模型与系 统。"类脑智能与现有AI有较大区别,"他解释道,AI依赖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而类脑智能从生物脑的 感知认知机制出发,有望实现计算速度、能耗、推理能力的根本性突破。他认为,类脑智能的广义范畴 还包括类脑血管系统、类脑器官工程等前沿领域。例如,通过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类脑器官,可模拟大 ...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品驰医疗: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脑起搏器
Xin Hua She· 2025-07-11 07:04
盛夏时节,河北农民赵先生正在自家地里忙活。十几年前,他曾是一名生活起居都要家人照料的帕金森 病患者,一款国产脑起搏器——品驰G101改变了他的命运。 手抖、动作迟缓、肌肉僵硬……中国有约300万帕金森病患者。植入式脑起搏器,是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的希望。然而,价格昂贵的进口设备,曾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专业从事神经调控产品研制销售的中国医疗设备公司的崛起,打 破了神经调控领域相关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有效降低了相关产品价格。这不仅让中国患者受 益,也让国产高端医学装备走向世界前台。 一群人的心愿:从"别无选择"到"中国制造" "谢谢你们让我重生!"许多患者满含热泪的感谢,常常会让品驰医疗的创业者们想起一个人——中国神 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忠诚院士。 彼时,这一精密医疗设备长期被国外垄断,中国患者"别无选择",只有极少数患者有能力购买昂贵的进 口脑起搏器。 王忠诚院士的这一问,让一群科研工作者为了"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脑起搏器"这一梦想聚合起来。 2008年,品驰医疗注册成立。 2009年,品驰医疗脑起搏器投入临床试验。 2013年,品驰医 ...
芯原股份董事长戴伟民:科创板开启公司“芯”篇章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7-10 20:53
Core Insights - Chipone Technology h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leading player in the semiconductor IP industry, being recognized as "China's first semiconductor IP stock" after its listing on the STAR Market in August 2020 [1][2] - The company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milestones, including being included in the STAR 50 index and successfully completing a refinancing issuance under the "light asset, high R&D investment" recognition standard [1][3] - As of the end of Q1 2025, Chipone's order backlog reached a record high of 2.456 billion yuan, maintaining a high level for six consecutive quarters, indicating strong demand and growth potential [1][3] Company Development - Chipone Technology was founded in 2001 and has evolved from providing standard cell libraries to offering comprehensive chip customization services and semiconductor IP licensing [2] - The company initially aimed for a NASDAQ listing but chose to return to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 benefiting from the reforms and growth prospects of the STAR Market [2] R&D and Market Position - Chipone ranks first in China and eighth globally in semiconductor IP licensing revenue as of 2024, with a strong focus on high R&D investment, maintaining over 30% of revenue allocated to R&D from 2020 to 2024 [3][4] - The company h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5nm system-on-chip (SoC) technology and is executing multiple projects in the 4nm/5nm range, showcasing its advanced design capabilities [3] Strategic Growth and Financing - The recent A-share private placement marks a significant step for Chipone, allowing for more flexible fund allocation towards R&D and innovation, which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s [4][5] - The company is also exploring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enhance its industry position and foster ecosystem development, leveraging its status as a leading semiconductor IP provider [5][6] AI and Chiplet Technology - The ri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created substantial demand for high-performance chips, particularly in the AI ASIC sector, where Chipone has made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6][7] - Chipone's neural network processor (NPU) IP has been adopted in 142 AI chip models across various sectors, including servers and automotive, with over 100 million units shipped [6][7] - The company has been proactive in developing Chiplet technology, which allows for modular integration of chips, enhancing performance while balancing costs, particularly in cloud AI and high-end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8]
ST未名:积极推进各项措施,全力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7-10 13:52
值得一提的是,6月27日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北大未名(上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向四川固康药业有限 责任公司(下称"固康药业")增资4500万元,取得固康药业51%股权,已完成相关工商变更登记与备案手 续。由此推断,固康药业作为未名医药的控股子公司预计自2025年半年报起将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为 上市公司贡献收入及利润。 据了解,神经生长因子是未名医药长期深耕的药品领域,公司旗下核心产品之一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 子(商品名:"恩经复")在2024年为公司贡献了约1.39亿元营业收入。而山东衍渡在研的眼科新药,正是 神经生长因子系列的第二代产品——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可用于眼科相关适应症,有修复眼表神经的 潜在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据悉,该产品研发若顺利开展,将有望成为国内首款重组人神经生长 因子滴眼液。 据固康药业官方网站,固康药业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中药材采购加工、中药饮片研发、生产、销售 的现代化中药行业供应链综合服务企业,研发、生产并提供超过400个高质量中药产品。公告显示, 2024年固康药业营业收入7392.75万元,实现净利润415.01万元,2025年业绩表现预计将有进一步的提 升,今年1 ...
归创通桥回购5.00万股股票,共耗资约98.40万港元,本年累计回购369.45万股
Jin Rong Jie· 2025-07-10 11:21
归创通桥近期回购情况 本文源自:金融界 7月10日,归创通桥回购5.00万股股票,每股回购均价19.68港元,共耗资约98.40万港元,本年累计回购 369.45万股,占总股本1.16%。 回购日期回购均价回购股数回购金额本年累计回购股数2025-07-1019.6805.00万98.40万369.45万2025-07- 0919.8505.00万99.25万364.45万2025-07-0819.8445.00万99.22万359.45万2025-07-0720.5115.00万102.56万 354.45万2025-07-0420.7875.00万103.94万349.45万2025-07-0320.8285.00万104.14万344.45万2025-06- 3020.7743.50万72.71万339.45万2025-06-2720.1102.40万48.26万335.95万2025-06-2619.9233000.005.98万 333.55万2025-06-2519.3792.45万47.48万333.25万2025-06-2419.2235.00万96.11万330.80万2025-06- 23 ...
融资超4亿!创新神经技术企业完成D轮
思宇MedTech· 2025-07-10 10:13
2025年7月9日,美国医疗科技公司 Neuros Medical 宣布, 已完成规模达5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02亿元)的D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EQT Life Sciences领投,US Venture Partners、Amzak Health、Osage University Partners、Sectoral Asset Management、Aperture Venture Partners等现有投资者亦参与跟投。 此次融资不仅为Neuros Medical在美国市场全面商业化其创新产品Altius直接电神经刺激系统(Direct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System)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也 再次凸显了资本市场对非阿片类疼痛治疗技术的高度关注。 # 融资用途 # 技术创新 全面商业化 : 加速Altius系统在美国市场的推广,包括组建更完善的销售团队、建立分销网络、加强临床医生教育与培训。 技术优化与新适应症探索 : 进一步完善Altius系统的人因工程设计,提升产品易用性,并探索其在其他类型慢性神经痛(如神经病理性疼痛、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等)领域的应用 ...
从AI到BI:当人工智能遇见大脑 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7-10 06:16
有人说,AI就像一个勤奋的"做题家",依靠海量数据和算法模型来从事各种超越人类的智能行为。 而被称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类脑智能(BI)则像一位"悟道者",它从人脑结构和神经机制中汲取灵 感,打造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的智能系统。今天,"做题家"已经展现了它强大的能力,而"悟道者"的时 代似乎才刚刚开启。 AI的发展潜力是否终将触及天花板?能耗问题是否会成为AI的难解瓶颈?而BI的大规模应用,会 不会给产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对自然界最精妙的智能载体人类大脑的不断探究,是否会 为我们带来一场技术的革命和认知的跃迁?本期节目,我们专访了神经科学家、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 长、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张旭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将带领我们一同探索 类脑智能(BI)这一前沿领域,重新审视智能和智慧的本质。 到底谁更聪明? AI vs BI 人工智能(AI)与类脑智能(BI)打擂,谁会更胜一筹?张旭院长在节目中深入剖析了两者异同。他 指出人工智能基于数学、计算机科学及心理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发展而来,是一种强大的赋能技术,其算 法与神经网络理论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的脑神经科学突破。但随着不断 ...
中集安瑞科申请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耗气量预测方法专利,实现对不同工况下的耗气量的准确预测
Jin Rong Jie· 2025-07-10 01:53
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位于深圳市,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 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8000万美元。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 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25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1次,财产线索方面有商标信息103条,专利信息941 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3个。 本文源自金融界 天眼查资料显示,中集安瑞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建筑装 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10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中集安瑞 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2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262次,财产线索方面有商标信息3条,专 利信息111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16个。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年,位于深圳市,是一家以从事金属制品业为 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539252.0385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23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54次,财产线索方面有商标信息155条,专 利信息4903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25个。 金融界 ...
【今晚播出】从AI到BI:具身心智能有怎样的产业想象空间 |《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7-09 07:04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7月9日周三晚22:30 东方卫视 《两说》节目, 第一财经 7月12日周六晚 22:00播出。 两说 Business Insights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世界,AI通过算法和海量数据训练,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 理等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也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但是,当 人工智能真正"遇见"人类的大脑,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被称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类脑智能(BI) 的崛起将如何重新定义智能的边界? AI vs BI,究竟谁更聪明?从人脑结构和神经机制中汲取灵感打造 的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的智能系统,到底是技术的升级,还是对智能的认知重塑? 本期《两说》,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深度对话神经科学家、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智能科 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张旭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院长将深入剖析类脑智能与人工智能的 异同、各自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还将带您走进类脑智能的应用场景。从脑机接口到全球首台达到人 脑九分之一规模的百亿神经元类脑融合超算系统,耗电仅20瓦的"人脑计算机"能否最终破解AI的算力困 局?类脑智能( ...
112起融资、超60亿!2025上半年医疗器械资本看什么?
思宇MedTech· 2025-07-08 09:42
截至2025年6月30日, 思宇MedTech整理了 112起 医疗器械相关融资事件,发现"热度还在"只是表象, 真 正值得关注的,是资本的逻辑变了: 从拼概念,转向看路径;从讲创新,回归到落地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领域投融资进入了更"现实主义"的阶段。 有意思的是,这轮调整并不是"退烧",而是一次更现实主义的筛选:注册在走吗?产品进院了吗?是否真的 能撑起一个商业模型?能答上这些问题的项目,才有可能继续拿到钱。 # 钱投在哪儿? 节奏、轮次、披露趋势全梳理 上半年112起融资事件中,有三件事值得注意: 一个小观察:从统计看,只有不到20%的项目愿意详细披露融资金额,且越早期披露意愿越低。大家都还 在"往前走",但更谨慎,也更现实。 # 谁在拿钱?三个方向值得特别留意 结合企业业务类型和投融资背景,可以发现,今年被资本选中的企业,往往具备三个共性: 清晰的使用场 景、相对明确的注册路径、能讲通的商业逻辑 。从赛道来看,有三个方向持续受到关注: 补位"术式"的产品正在加速获投 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术中导航等"术式重构型产品"获得多轮融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 是"替代"什么已有产品,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