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池

Search documents
剧情反转!两大车企重启业务重组,能否实现新的变迁?
Zhong Guo Qi Che Bao Wang· 2025-06-25 03:34
谁也没想到,此前表示拒绝协商的日产与本田,正在"暗度陈仓"悄悄重启业务合作谈判。 6月24日,日产汽车召开定期股东大会,社长埃斯皮诺萨就公司业绩恶化道歉,他还说明了将以全球裁员2万人和 关闭7家工厂为核心的大规模裁员计划。 外界认为,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下,日产与本田希望在此时携手,似乎也变得更有逻辑与情理了。 重启谈判 内容丰富 近日有消息称,日产与本田正秘密重启合作谈判,议题包括,将共同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利润压力,探讨电 池供应与软件技术联合研究。 此前,双方曾于2024年8月与三菱汽车共同启动合作协商,但在当年12月因经营统合问题谈崩分手。 在6月19日本田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本田社长三部敏宏表示,虽然与日产和三菱汽车的合作在推进,但与日产的 经营统合"目前不会",且没有完全否定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日产新社长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Espinosa)上任后,开始推动公司转型,致力于将日产改造成一 个"能够作出决策的组织"。 而此次双方重启谈判的目的之一,是针对美国对汽车关税政策的调整。今年4月,美国对进口车征收25%的关 税,5月又将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纳入征税范围。这一政策的实施预计将使本田2 ...
中国对EV产业“赊账”动刀,比亚迪面临压力
日经中文网· 2025-06-20 07:27
中国政府对利用应付账款和票据的资金周转政策实施了调整。指示从纯电动汽车(EV)产业 开始,将对供应商的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据估算,采购欠款高达5万亿日元的比亚迪 (BYD)因为政策调整最多面临每年4000亿日元的成本增加,股价在最近一个月里下跌一 成。依赖"赊账"的增长正在迎来转折点。 "为落实国家及相关部委就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部 署要求,为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比亚迪汽车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比 亚迪6月11日凌晨在社交网络上发表了简短声明。局部超过200天的支付账期将大幅缩短。 除上海汽车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之外,民营企业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小鹏汽车和小米等主 要纯电动汽车企业也纷纷宣布将缩短支付账期。 "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比亚迪近日发表声明,宣布将针对供应商等的局部超过 200天的支付账期将大幅缩短。据估算,采购欠款高达5万亿日元的比亚迪最多面临每年4000 亿日元的成本增加,股价在最近一个月里下跌一成…… 丸红中国的经济研究总监铃木贵元表示:"中国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持续严峻,对政府来 说是一个挑战"。目前可以看到的局面是, ...
本田日产在经营统合谈崩4个月后再次商讨合作
日经中文网· 2025-06-20 03:03
Core Viewpoint - Honda and Nissan are resuming cooperation discussions after a breakdown in their previous merger talks, driven by increasing economic pressures and changes in leadership at Nissan [1][2]. Group 1: Cooperation Context - Honda's president, Takahiro Hachigo, indicated that while a full merger is not currently on the table, collaboration with Nissan and Mitsubishi is actively being pursued [1][2]. -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s fac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due to U.S. tariffs, which have prompted both companies to consider joint strategies to mitigate financial impacts [3][4]. Group 2: Economic Pressures - The U.S. imposed a 25% tariff on imported vehicles in April, with additional tariffs on key components like engines, leading to a projected 70% decrease in Honda's consolidated net profit for the fiscal year ending March 2026 [3]. - Nissan is expected to face a profit reduction of up to 450 billion yen due to these tariffs, highlighting the urgent need for cost-cutting measures [3]. Group 3: Leadership Changes - The change in Nissan's leadership from Makoto Uchida to Ivan Espinosa is seen as a factor in restoring trust and facilitating decision-making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2][3]. - Regular meetings between the executives of both companies have resumed since April, indicating a thaw in relations [2]. Group 4: Future Collaboration - Discussions are ongoing regarding potential collaboration in electric vehicles and 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ies, with Mitsubishi joining the talks [2][3]. - Both companies are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y of supplying Honda and LG's vehicle batteries produced in North America post-2028, as well as joint research in software technologies [3]. Group 5: Market Sentiment - Analysts suggest that achieving scale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Nissan and Mitsubishi could improve Honda's profitability in the medium term [4]. - There is a growing sentiment among investors that collaboration among Japanese automakers is essential to compete against threats from Chinese companies and the shift towards electrification [4].
中国车企深度布局泰国
Ren Min Ri Bao· 2025-06-04 19:20
零部件供应方面,中国汽车相关企业正在泰国扩大构建供应链。例如,长城汽车旗下配套零部件企业蜂 巢能源、诺博汽车、精工汽车一同落地泰国,在当地投资建厂。据日经中文网报道,"随着中国电动汽 车大型企业进驻泰国,车载电池等零部件企业也在当地陆续建厂。根据调查公司MarkLines和泰国政府 等的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由中国企业出资设立的汽车相关零部件泰国本地法人数量已达165 家"。 看政策扶持,为鼓励当地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实现"2030年电动汽车产量达到30%"的目标,泰国推出 EV3.0政策,即2022至2023年泰国最高下调40%的电动乘用车进口关税,前提是车企2024年必须在泰国 生产与2022至2023年整车进口量相等的电动汽车作为补偿。此举吸引了不少中国车企前去投资生产,目 前已有比亚迪(002594)、哪吒汽车、广汽埃安、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上汽MG、长城汽车 (601633)等7家车企在泰国建厂,产能规划超60万辆。 看市场潜力,泰国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4月,泰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0.97%,至47190辆, 较上月下降0.54%有所反弹。这是近两年来的首次增长,凸显出需求的初步复 ...
日产拟关闭日本国内部分工厂
日经中文网· 2025-05-13 07:33
日产的过剩产能一直在挤压成本 日产在日本国内拥有5家工厂。具体的对象工厂、以及是关闭还是停产将在今后确定…… 日产汽车为了重建经营,确定了关闭日本国内部分工厂的方针。具体的对象工厂、以及是关闭还是停产 将在今后确定。日产目前业绩不佳,将裁减2万名员工,相当于全球员工总数的15%。由于销售低迷, 过剩产能一直在挤压成本。因此,日产将关闭国内工厂,加快重振经营。 包括子公司在内,日产在日本国内拥有5家工厂。分布在福冈县、神奈川县和栃木县等3个县,产能总计 超过100万辆。 日产将在全球裁员2万人 日产汽车确定了在日本国内外裁员约2万人的方针。比此前公布的约9000人增加了1万多人。日产 的全球员工总数约为13万人,此次将裁员15%。日产陷入了业绩低迷困境,一直在制定全球裁员措 施,将通过大幅增加裁员人数,加紧进行经营重建。 日产在北美和中国面临销售低迷的局面。为了重建经营,日产于2024年11月提出了裁员9000人以 及将产能削减2成(100万辆)的方针。 英国调查公司Global Data的数据显示,2024年日产的美国工厂开工率为57.7%。中国工厂为 45.3%,日本工厂为56.7%,开工率远低于汽车行业视 ...
上海汽车申请车载电池冷却系统控制专利,为车载电池冷却系统提供合适开度
Jin Rong Jie· 2025-05-10 12:46
金融界2025年5月1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 车载电池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的专利,公开号CN119953241A,申请日期为2023年11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载电池冷却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车辆的驾 驶模式;获取目标车辆的车载电池的电池温度与车载电池的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温度;响应于确定目标 车辆处于第一驾驶模式,根据电池温度与冷却介质温度,基于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冷却系统的第一系统 开度;响应于确定目标车辆处于第二驾驶模式,根据电池温度与冷却介质温度,基于第二对应关系,确 定冷却系统的第二系统开度。即在驾驶员采用不同的驾驶模式驾驶目标车辆时,通过不同的对应关系确 定冷却系统的不同系统开度,从而为车载电池提供不同的冷却强度,为车载电池的冷却系统提供合适的 系统开度,以更好地控制车载电池在目标车辆行驶时的温度。 天眼查资料显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位于上海市,是一家以从事汽车制造业 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157529.9445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共对外投 ...
验证中国制造2025(上)造船份额70%,EV掌握主导权
日经中文网· 2025-05-06 03:27
中国造船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增产投资(图为1月辽宁省大连市的造船厂) 中国在2015年5月开始实施的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这一政策成为美国加强对华管制的导火 索之一。中国通过"十年计划"将实力提升到了何种程度?日本经济新闻以数据为基础对10个领域进 行验证……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起爆剂是2015年5月开始实施的产业政策"中国制造 2025"。该政策确定了纯电动汽车(EV)和航空航天等10个重点领域,在举国的长期计划的基础 上提高了技术和生产力。在美国产业政策摇摆不定的背景下,中国通过"十年计划"将实力提升 到了何种程度?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将以数据为基础对10个领域进行验 证。 ■造船 造船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就任前的2024年发布的报告中认定中国已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四 个领域之一。 英国调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的造船订单量达到创历史新高的 4650万CGT(修正总吨),占到全球的70%。排名第二的是韩国企业,仅为中国的五分之一左 右。美国被归类为"其他",未能进入前列。 与韩国和日本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钢铁的采购价格也较低。一直以更高的成 ...
后半夜的雷
猫笔刀· 2025-04-02 14:22
给昨晚的内容做一些补充。 自动驾驶根据功能范围分为5个级,从L1到L5,数字越大功能越强。目前国内的辅助驾驶大都是L2级别的,包括这次小米出事的NOA,L2级辅助驾驶在 法律上的权责很明确,驾驶员本人承担所有责任。国内此前L2辅助驾驶发生车祸的案例,车企没有赔偿的记录。 | 级别 | 名称 | 功能特点 | 驾驶员角色 | 责任归属 | | --- | --- | --- | --- | --- | | LO | 无自动化 | 仅提供基础报警功能(如胎压监测、 紧急制动) | 全程手动操作 | 驾驶员全责 | | L1 | 辅助驾驶 | 单一维度控制(纵向或横向),如定 速巡航、车道偏离预警 | 需全程监控并主导驾驶 | 驾驶员全责 | | | | 同时控制车速和方向 (如自适应巡航+ | | | | L2 | 组合驾驶辅助 | 车道保持),支持自动泊车、交通标 | 需随时准备接管 (手不离方向盘) | 驾驶员全责 | | | | 识识别 | | | | ГЗ | 有条件目动驾 | 特定场景(如高速、封闭园区)下完 | 可脱手/脱眼,但需在系统请求时 | 系统担责 | | | नेक | 全接管驾驶,系统可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