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 Ji Ri Bao
Search documents
粮食稳产高产靠什么丨夯实粮食安全数智基础
Jing Ji Ri Bao· 2025-11-07 03:42
夯实粮食安全数智基础 数据显示,2024年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同时,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 术也在粮食种植、仓储、加工等环节广泛应用,粮食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我国农业经营体 系的现代化转型。粮食生产已经从传统依靠人力投入转型为高技术导向、高度市场化、绿色生态的新型 农业。 机械化和智能化有效应对了我国城乡社会快速转型对粮食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利于打造新型现代农 业经营体系。随着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外流,农业劳动力面临老龄化问题,"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现 实问题。许多智能化、无人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业对人力投入的依赖。此 外,各种无人化、智能化设备有效解决了农业劳动过程分散、劳动贡献不可细分等监管难题,让新型经 营模式成为可能。 机械化和智能化有效克服了资源限制和生态风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利于打造绿色高效农业。智 能播种技术、智能节水技术、AI算法施肥方案等智能化手段能有效提升既有资源的农业价值;极端天 气、病虫害扩散等生态风险也可以通过农业智能化解决。以应对复杂气候为例,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平台,整合气象、土壤、作物等数据,提高无人 ...
中经评论:“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别有深意
Jing Ji Ri Bao· 2025-11-07 00:3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促进东中西、南北方协 调发展。"南北方协调发展"首次被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不仅是应对近年来南北经济分化的现实需 要,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 过去,我们更多关注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的差距,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深入推 进,东中西部差距呈现持续缩小的良好态势。然而,近年来南北方经济分化速度有所加快,已成为影响 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挑战。 三是人口流动"南增北减"。2024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74万人,增量居全国首位;浙江省外净流 入人口45.4万人,居全国首位。而东北地区人口流失态势仍在持续,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1101万人。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发展不平衡。 南北方经济发展态势的差异,既是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开放程度、体制机制等多重因素叠加共振 的结果,也反映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南北方协调发展"提升到 与"东中西协调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体现了国家对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精准把握和政策创新。 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 ...
殷德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实践路径
Jing Ji Ri Bao· 2025-11-07 00:31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发展赤字扩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外部 环境,我国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 发展格局,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 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外 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 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以国内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 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 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 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深刻理解 其重要意义,不断探索其实践路径。 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阐述对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 战略若干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时,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 ...
中经评论:发展未来产业不可面面俱到
Jing Ji Ri Bao· 2025-11-07 00:31
为何选择这六大未来产业?从技术和产业基础看,我国在量子科技、6G、生物制造等领域已形成 领先优势,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方向也实现技术突破,具备先发条件。从现实需求看,生物制造、 氢能等领域不仅契合"双碳"目标,还能支持产业转型;6G、量子科技等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诉 求;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将回应民生的迫切期待。从战略价值看,这六大未来产业既是新质生产力的 核心载体,也是破解"卡脖子"瓶颈的关键领域,有望依托我国完整产业体系形成集群效应,为制造强国 筑牢长远根基。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 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 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央明确这六大 赛道作为未来产业的核心方向不是简单的技术罗列,而是立足产业优势、产业规律,遵循因地制宜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原则,对经济增长新引擎的精准判断和战略选择,避免面面俱到的布局模式。 这并非国家政策第一次明确未来产业的具体赛道。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 ...
付伟:夯实粮食安全数智基础
Jing Ji Ri Bao· 2025-11-07 00:31
机械化和智能化有效克服了资源限制和生态风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利于打造绿色高效农业。智 能播种技术、智能节水技术、AI算法施肥方案等智能化手段能有效提升既有资源的农业价值;极端天 气、病虫害扩散等生态风险也可以通过农业智能化解决。以应对复杂气候为例,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平台,整合气象、土壤、作物等数据,提高无人机、收割机等设备的作业速度,在危 急时刻可以快速响应。此外,基于大数据和AI的精准病虫害防控、智慧灌溉施肥等措施,也可以减少 资源消耗,降低农业对土壤、水质的面源污染。 机械化和智能化有助于打造市场导向的农业,从而在粮食生产层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粮食消费市场更加多元,对粮食生产供给体系提出了精细化、品质化要求。数智技术通过优化生 产、流通、消费全链条,建立与生产端的紧密联接,精准对接多元化、品质化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提 升了种植决策能力。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仓储物流中的应用,实现了让农产品保质的快速 运输流通;农产品的溯源体系也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增强了消费者对粮食品质的信任。 要充分发挥数智技术保障粮食安全的积极作用,就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适应我国国情和农业经营 ...
乘势而上提升国潮文创竞争力
Jing Ji Ri Bao· 2025-11-07 00:31
宏观政策层面,强化产业生态,激发企业活力。加快完善国潮文创领域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协同 保护机制,探索建立产品设计、品质、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团体标准或行业规范,树立优质标杆。设立国 家级文化创意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具有重大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项目落地。大力推动"文化 +科技"深度融合,设立专项支持文化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微观企业层面,锻造企业内核,行稳致远塑造品牌。企业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与当代价值,结合现代审美与生活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避免简单复制传统符号;大幅增加研发投入, 积极运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趋势,应用新技术提升产品体验与生产效率。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 体,展现核心技术。构建全球化品牌战略与传播体系,实施"国潮品牌出海"护航计划,提升品牌国际影 响力。 消费群体层面,涵养消费沃土,引导主流风尚。深化文化教育与体验渗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 国潮创新成果系统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阶段,提升全民文化鉴赏力与创造力。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打造 线上线下融合的国潮消费新场景,如设立"国潮消费日"、建设国潮主题商业街区等。加强消费者权益保 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引 ...
屈晓东:破除隐性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Jing Ji Ri Bao· 2025-11-07 00:31
Core Insights -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is a significant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enhance economic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mid global uncertainties [1][2][3] Group 1: Market Construction - The emphasis is on deepening market-oriented reforms and building a high-standard market system to facilitate domestic circulation and support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1][3] -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improving market infrastructure, unifying resource markets, and promoting the circul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since the issuanc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opinions on building a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2][3] Group 2: Barriers and Challenges - Despite progress, local protectionism and market fragmentation remain prevalent, with hidden barriers existing in various dimensions such as laws, policies, and standards [2][3] - Local governments often create "policy lowlands" to support local enterprises, leading to fragmented markets and low-level repetitive construction in industries [2][3] Group 3: Key Requirements for Market Unity -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include five unifications and one openness: unifying market infrastructure, government behavior, regulatory enforcement, resource markets, and expanding openness [3][4][5] - Establishing a unified market rules system is crucial to eliminate local legislative conflicts and standard discrepancies, providing a stable and predictabl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for businesses [4][5] Group 4: Regulatory and Governance Improvements - The government must clarify its func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to prevent the abuse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ensure fair competition among all market participants [5][6] - Enhancing market regulation and governance through consistent rules and collaborative enforcement across regions and departments is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market oversight [5][6] Group 5: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fficiency - The reform of factor market allocation is necessary to break down barriers to the free flow of key resources such as land and capital, thereby improving overall efficiency [6] -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data trading platform and innovating new method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an help optimize the matching of factors across regions [6]
补短板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Jing Ji Ri Bao· 2025-11-07 00:31
源头分类是基础。需科学配置分类投放设备,优化点位布局;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探索接地气的宣 传引导方式,广泛开展桶边督导、日常巡检等活动,充分激发居民分类投放的动力。同时,压实生活垃 圾分类责任,既要避免基层代替居民进行二次分拣,也要杜绝过度依赖经济激励的短期行为。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住建部表示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将基本实现 垃圾分类全覆盖。然而,"广覆盖"与"深落地"的衔接仍有落差,部分地区仍存在生活垃圾乱投错放、清 运车辆混装混运等问题,需加快补齐短板,推动垃圾分类高效落地。 垃圾分类涵盖前端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理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导致整体 成效大打折扣。因此,推动垃圾分类高效落地,必须构建前中末端协同发力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综合利用是保障。末端处理是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处置技术 向高效化、低碳化、资源化方向迭代升级,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垃圾处理方式,最大化释放垃圾的生态价 值与经济价值。 垃圾分类既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试金石,也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行动。唯有加强全链条治 理,构建科学长效机制,才能推动垃圾分类真正落地见效,让这 ...
破除隐性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Jing Ji Ri Bao· 2025-11-06 22:44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实现公平公正。明晰政府职能与定位,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鼓励和禁止的具体行 为,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科学界定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范围,推动政府在法定职 责范围内规范高效行使权力。在财税体制方面,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明晰央地事权与支出责任的 划分,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在产业政策方面,坚持竞争中立,确保对所有 经营主体在获取政策支持、享受政府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平等对待,不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 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破除隐性壁垒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 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包括:统一 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把这个基本要求落到实处,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 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打造覆盖市场运行全链条的制度支撑体系,进一步消除地方保护和市 ...
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
Jing Ji Ri Bao· 2025-11-06 22:44
再过1个多月,海南就要实行全岛封关运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时强 调,要全面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好促进生产要素跨 境流动。这为进一步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是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特点。5年多来,海南货物贸易年均增长31.3%,人 力、资金和数据等要素流动更加顺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 占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超六成,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以海南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使命。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 海南自贸港与其他地区的商品和要素流动更为密切,必将推动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迈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实行更加自由的货物管理。"境内关外"的特殊地位赋予了海南更多的"管理自由"。随着全岛封关,一系 列自由便利进出举措范围将扩至海南全岛;对国内现有的部分禁止、限制类进口货物将作出开放性安 排。同时,岛内各类要素流动的自由性也会不断增强。这都将增加对全球优质要素的吸引力。 采取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海南海陆空交通建设呈立体化,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人员往来,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