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Search documents
“从南京看到城市如何实现更好发展”
Ren Min Ri Bao· 2025-11-22 22:00
Core Points - The "2025 World Mayors Dialogue" event was launched in Nanjing, focusing on sharing urban governance experiences and discussing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trends with representative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1][2][3] Group 1: Ecological Practices - Nanjing's ecological practices serve as a model for global waterfront cities, emphasizing ecological priority and green development [2] - The city has implemented measures such as shoreline restoration, pollution control, and a ten-year fishing ban to protect the Yangtze River dolphin, a key indicator of ecological health [2][3] - Nanjing's industrial sector, exemplified by the Nanjing Steel Group, has achieved a 38% reduction in carbon intensity over five years, showcasing a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3] Group 2: Cultural Exchange - The event featured various cultural exchanges, including a soccer match between mayors and local students, symbolizing cooperation and mutual respect among cities [4][5] - Participants engaged in activities that highlighted Nanjing'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such as visiting the Ming City Wall Museum and non-heritage workshops [4][5] - The dialogu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s a means of maintaining human memory and foster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5][6] Group 3: Urban Development Philosophy - Nanjing's approach to urban development focuses on minimal intervention and maximum respect for existing structures, promoting sustainable urban renewal [6] - The "Granular Return" project encourages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heritage protection, successfully recovering over 600,000 Ming dynasty bricks for restoration [6] - The event aimed to deepen city exchanges and promote mutual learning, enhancing friendships and creating a collaborative future [7]
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大美画卷——智库报告阐释新时代江河战略安澜兴邦利民之道
Xin Hua She· 2025-11-21 15:58
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大美画卷——智库报告阐释新时代江河战略安澜兴邦利民之道 新华社记者 水运连着国运,江河滋养文明。 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自古而今,我 国在历史长河中的演进发展,始终与大江大河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谋划江 河永葆生机活力、更好支撑强国复兴伟业的发展之道,新时代江河战略应时而生。 11月21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与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上 共同发布《安澜兴邦 利民之道——新时代江河战略研究》智库报告。报告指出,新时代江河战略 为江河保护治理、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安全保障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 本遵循。 新形势新挑战呼唤新时代江河战略 长江南京浦口段,江豚戏水、追逐,不时跃出江面,成为一道美丽的生态风景线,吸引了许多市 民、游客驻足观看。 "原来江豚可是'稀客',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长江生态修复,长江禁渔后不少渔民也变成'江豚守护 者'。"浦口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滕海豹说,目前长江南京浦口段江豚数量稳定在20 头左右 ...
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达808只
Xin Hua She· 2025-11-21 08:21
新华社成都11月21日电(记者黄垚、余里)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球珍稀野生动物的旗舰物 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国洪21日说,目前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达808只,有效维护了种群的可持 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生态系统多 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刘国洪表示,这为大熊猫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下一步,我国将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上,编制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严格规范大熊猫栖息地人为活 动,让大熊猫的家园更加美丽;一体化实施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生态廊道建设和生物多样 性保护等重点工程,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优化,让大熊猫的家园更加舒适;持续抓好生态惠民,推动大熊 猫保护事业成为惠及人民群众的幸福事业,让大熊猫的家园更加和谐;持续深化全球熊猫伙伴协作,建 设世界一流的大熊猫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当天,刘国洪在四川成都开幕的2025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上介绍,我国持续深化研究,圈养大熊猫种群规 模稳步扩大。成立大熊 ...
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
Jing Ji Ri Bao· 2025-11-20 00:41
原标题: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 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 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 解各类风险,增强经济和社会韧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十五五"时期,我国各种不确定难 预料的风险因素将明显增多,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 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 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我国发展不协调现象长期存在,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不协调和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 等。在推进协调发展中增强安全保障,需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 能。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避免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积 ...
新华视点|生态绘新卷 各地绘就绿色发展好风光
Xin Hua Wang· 2025-11-19 12:44
Group 1: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howcasing various regions' efforts to achieve a win-win scenario for both [1] - In Wuxi, Jiangsu, the "Taihu Light" mobile factory operates 24/7, utilizing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4][7] - The presence of migratory birds in Taihu serves as a direct indicator of the success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efforts in the region [5][7] Group 2: Wetland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 In Dali, Yunnan, the Erhai Wetland has been optimized to enhance water quality and restore biodiversity,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68,800 acres [10][12] -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measures to protect and transform wetland areas, contributing to ecological balance and diverse landscapes [12] Group 3: Ecotourism and Education - In Hunchun, Jilin, the Northeast Tiger and Leopard National Park attracts tourists through educational initiatives that highlight local wildlife and conservation efforts [14] - The city has engaged in activities to convert ecological advantages into development momentum, promoting awareness and education about the region's biodiversity [14] Group 4: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 In Yulin, Shaanxi, the apple industry has flourished in previously barren areas, showcasing the potential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16] - The expansion of apple cultivation from the Guanzhong Plain to desert edges reflects ongo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fforts and the principl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with nature [18] Group 5: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in Conservation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iant Panda National Park in Sichuan has s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ky-ground" integrated monitoring system to enhance ecological protection efficiency [20] - This system includes 60 infrared cameras across key ecological areas, successfully collecting over 18,000 image data points to support conservation efforts [22][24]
上海崇明“十四五”交出硬核答卷:生态底色更厚,经济动能更强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11-19 11:39
11月19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崇明专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世界级生态岛"主题,崇明区委书记李峻介绍崇明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滚动实施生态岛建设等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护好人民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全区地表水考核断面 水质达标比例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21.64%,湿地保护率达60.73%,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0%左右。 如今,崇明正在加快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努力扩大崇明生态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展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展 示美丽中国建设新气象。 李峻介绍称,2024年崇明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6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7.5%、29.2%。 "十四五"期间,聚焦种源农业、设施农业、生物农业,崇明倾力打造长三角农业硅谷,已基本形成"科研平台+政策扶持+产业孵化"的生态体系。 此外,五年投入近50亿元建设投产33个都市现代农业项目,立项实施80个农业科技项目,精心选育保存 ...
广东打造大湾区“候鸟天堂”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1-19 07:13
广东打造大湾区"候鸟天堂" 中新网广州11月19日电 题:广东打造大湾区"候鸟天堂" 不仅是南沙湿地,在湛江、江门、珠海、深圳、汕尾、汕头等全省各地的红树林湿地、沿海浅滩,众多 的候鸟正在栖息觅食,准备度过寒冷的冬天。据估计,今年秋冬途经广东迁徙的候鸟预计超30万只。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2025年11月是广东省第35个"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绿美广东 万众护飞"。广东通过 展示野生动物保护成果、发布科普著作、机场公益广告、共建基地等一系列举措,向社会传递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全社会全面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 近年来,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广东持续加大鸟类保护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鸟类种类和 数量不断增加,珍稀濒危鸟类种群得到有效恢复,鸟类栖息地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改善。 广州南沙湿地迎十万候鸟过冬 近日,记者在广州南沙湿地看到,这里红树成林连荫,千亩滩涂绵延,大批鸟类在低空盘旋,或栖息于 树上、或在浅滩上觅食,铺开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广州南沙湿地候鸟群飞。李曙 摄 11月立冬后,南沙湿地迎来大批越冬候鸟。据悉,该地近期不仅迎来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还首次记录 到 ...
爱,化作实打实的守护(我家门前有条河)
Ren Min Ri Bao· 2025-11-16 22:10
蒙山高,沂水长。在我们山东临沂人心中,沂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滋养着世代乡土。 我们公司附近有一条柳青河,是汇入沂河的重要支流。2016年,柳青河西支变得重度黑臭,也影响了沂 河的水质。看着母亲河被污染,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公司是做肉制品起家的。上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屠宰产生的污水问题,公司建起污水处理厂,20 多年摸爬滚打下来,手里攒下了22项污水处理专利。 2017年,河长制在临沂全面推行,兰山区启动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一个念头在我心里愈加清晰:我们有 技术,更有责任,该为母亲河做点什么了。于是,我主动申请担任了柳青河的"企业河长"。 这是临沂市探索多元化治水模式的创新举措,形成政府、公众和企业护河治河的合力。但是"企业河 长"的活可不好干。河道蜿蜒,支流如网,村庄、工厂星星点点散落其间。最开始,我们团队踩着淤 泥,钻进芦苇丛,寻找污染源头。风里来雨里去,最终摸清了底:村镇的生活污水随意流淌,畜禽养殖 废水直排入河,还有个别企业在偷偷摸摸排放废水…… 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养殖场,冲洗圈舍的脏水裹挟着粪便,几乎没有任何阻拦地淌进河里。第一次去,场 主冷着脸,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满是戒备,话都不愿多说。队员们 ...
2024-2025年度山东省生态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发布
Da Zhong Ri Bao· 2025-11-16 01:14
据了解,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生态环境厅已连续四年联合开展生态旅游体验季活动,其中,2025山东生 态旅游体验季活动期间,全省共开展生态旅游主题活动近百场,各地共推出"生态+体育"旅游场景超400 个,"生态+研学"旅游产品近300个。(记者 唐晓宁) 近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生态环境厅共同主办的"生态山东 绿色休闲"2025山东生态旅游推进活动 在济南市莱芜区举办。活动现场,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4-2025年度山东省生态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名单。此次推荐的25个案例包括济南市南部山区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东营市垦利区东营红滩湿地旅 游区等,这些案例从"发挥生态优势 促进旅游发展""践行'两山'理论 探索绿色路径""生态+旅游 促进乡 村振兴""生态保护修复 促进绿色转型"等多个维度,展示了我省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经验成果。 本次活动还发布了2025"生态+体育"绿道健步、星空露营、康养健身、水上休闲四大主题36个旅游场 景,"生态+研学"自然科普趣味式课堂、生态保护沉浸式课堂、户外体验收获式课堂、生存技能互动式 课堂、科技应用研究式课堂五大主题22个生态研学旅游产品,以及"山海赏冬""冰雪运动""温泉康 ...
湾区“全”时刻丨花容“粤”貌 大湾区如何“再造”一个春天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11-15 08:06
精巧通透的岭南建筑要配清新雅致的渐变色,绵延的天桥当然要搭上层次分明的实色……如果你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来大湾区,不必在意季节,抬眼 看,就是春天。 花潮漫城 把赛场搬进没有围墙的花园 "花城"广州自然不会错过这个"以花待客"的难得机遇。走出天河体育中心,十万株鲜花涌进这座千年商都的新中轴线,在第32届广州园林博览会秋季场, 印象派名画照进现实,广州塔下也有法式花园。 相得益彰,各美其美,满城繁花里自有大湾区人包容开放的处世哲学。 人们用花装点节日,大湾区人干脆"以花为名"过起了节。在深圳,当全运会偶遇"簕杜鹃节",一树树花海从城市上空倾泻而下,走出赛场,就能无缝衔接 城市这座没有围墙的花园。 三角梅解锁超长花期 窗台美学全升级 三角梅原生品种娇气,原本花期并不长。大湾区园林专家通过筛选培养,让三角梅解除了"季节限定"。 广州市园科院首席专家刘国锋介绍,该院近年来持续推进三角梅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工作,通过杂交育种技术优化花期表现。如今培育的三角梅花期已 延长至一年八九个月,最长可达十个月,较传统品种花期实现大幅提升。 把镜头推进至大湾区一隅,居民打理窗台花箱,沿街商铺巧设立体花架,昔日普通街巷"步步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