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

Search documents
焦点访谈|一喷三防、水肥一体化 科技赋能实现全国夏粮稳产丰收
Yang Shi Wang· 2025-07-12 15:33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持平,夏粮总产量2994.8 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但是,今年部分夏粮产区遭遇了干旱、高温等不利天气条件, 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国家提出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动农业科技的应 用。那么,在这些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下,这些夏粮产区是如何应对的呢? 六月下旬,山西洪洞县的农民刚一完成小麦抢收,立即开始装车卖粮。田间地头的收获正转化为颗粒归仓的实在成果。 种植户李赵平正忙着把今年收获的660吨小麦装车,经过几天的忙活,还剩下最后的50吨,他打算两天内全部装完卖掉。 山西洪洞县众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赵平:"前期天气一直干旱,担心产量上不去,通过浇地补救,还有政府的'一喷三防',核算 下来产量较去年每亩地还增加了几十斤,我心里挺高兴。" 洪洞县所处山西省的小麦主产区,今年山西南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冬春连旱,这里遭遇到十几年没有过的干旱天气,连续超过半 年没有有效降水。 尤其是小麦成熟前的灌浆期是籽粒形成和充实的关键阶段,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30— ...
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锐财经)
Ren Min Ri Bao· 2025-07-10 21:18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持平,夏粮产量 2994.8亿斤,比上年减少3.1亿斤,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在今年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较重旱 情的情况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也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播种面积基本稳定 粮食主产区情况如何?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介绍,分地区看,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 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河南、陕西受旱情影响分别减产7.1亿斤和2.9亿斤,新疆受种植 结构调整影响减产4.0亿斤。今年夏粮虽略有减产,但减产幅度很小,总体保持稳定。 播期气候条件适宜。上年秋冬播期间,冬小麦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良好,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有 利,冬小麦基本实现适期播种。 有升有降单产持平 2025年,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基本持平。 "今年,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了较重旱情,对夏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受旱地区积极引水调水,全 力抗旱浇麦,大部分农田实现了有效灌溉,有力减轻了旱情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 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魏锋华说,各地大力推进良田、 ...
打通农业科技创新堵点
Jing Ji Ri Bao· 2025-07-09 02:27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科技对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作用愈加凸显。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日前联 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 制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直以来,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例如,黑龙江省通过与中国科 学院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集中力量进行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全省每千克黑土有机质含量比4年前 增加4.1克。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集成组装74个高效增产技术模式并全面 推广。浙江省在多年探索应用"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今年将建 成300个数字农业工厂,实现三大类15种重点品种农产品的重点主体"浙农码"承诺证开具全覆盖,未来 将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核心产业,加速推进以大模型为代表 的人工智能(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见效。 不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然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农业科研力量分散,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不 完善,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薄 ...
【杨凌】“科技根系”深扎乡村振兴沃土
Shan Xi Ri Bao· 2025-07-09 00:06
"我们平时吃的猕猴桃,有的酒精味明显,有的口感干涩,关键是催熟工艺不成熟。"高志雄介 绍,"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我们研发了增氧控温冷库,通过改变猕猴桃的催熟条件,将猕猴桃纤维软化 的同时,把其中的多糖变单糖,使猕猴桃吃起来口感更好,且保质期可达15天,便于果农售卖。" 高志雄介绍:"如今,园区不仅每年培养数百名职业农民、创新创业人才,还将技术推广到宝鸡、 渭南、汉中等地。各地的'徐香''脆香'等品种不仅高产,而且品质高,每亩利润普遍提升5000元。" "我们希望通过园区的示范作用,让优良种苗得以推广,让先进的农业经验在田野落地生根。"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占德说,"未来,务农将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回报丰厚的职业。今年,园 区又招了9名研究生来这里当'农民'。" 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植物工厂,颜色各异的花卉、翠绿的蔬菜在集装箱内茁壮成长。集装箱外, 太阳能板为控温、光照等设施提供电力。 "大家看,这边方方正正'国字脸'的猕猴桃是'农大郁香',那边两头尖尖'锥形脸'的是'脆香'。这两 个品种在示范园里产量都很高,说明我们的种植技术适用性很好。"7月8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 象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杨 ...
田园生化深交所IPO“已问询” 曾获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11:46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12亿元、17.74亿元和17.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2.29 亿元和2.49亿元,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较好,经营业绩稳定。 | 项目 | 2024.12.31/2024年度 | 2023.12.31/2023年度 | 2022.12.31/2022年度 | | --- | --- | --- | --- | | 资产总额(万元) | 161,832.40 | 136,396.40 | 135.459.91 |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者权益(万元) | 96,017.95 | 78,468.03 | 69,743.57 | | 资产负债率(母公 司) | 44.59% | 51.19% | 63.18% | | 营业收入(万元) | 174,989.54 | 177,373.35 | 171,179.36 | 1-1-22 智通财经APP获悉,7月4日,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田园生化)申请深交所主板上市审核状 态变更为"已问询",国海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6.2975亿元。该公司是农药制剂行业内唯 ...
刘国中在广东调研
证券时报· 2025-07-05 14:28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3日至5日到广东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三农"工作和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农业和医疗领域科技创 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药品医疗器械自主创新能力,有力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和经济高质 量发展。 刘国中先后来到深圳市、广州市,深入港口码头、科创中心以及农业、农机、电子、跨境电商等企业,实 地了解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工稳岗就业等进展情况。 他强调,要以产业急需为导向,瞄准 种业、农机、饲料、种植养殖技术等重点领域,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 先进适用技术大面积集成推广,发挥农业科技为农服务、联农带农的重要作用。 要积极支持发展智慧农 业,推广农用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 价值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要加强跟踪监测、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帮助脱贫人口和农民工稳岗就业。 刘国中还走访了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详细了解产品创新及应用情 ...
刘国中在广东调研时强调:有力有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应用
news flash· 2025-07-05 12:05
刘国中还走访了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详细了解产品创新及应用情况。他强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 度,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鼓励企业、医院和科研机构瞄准药品医疗器械前沿科技和"卡脖子"关键技术, 进一步组织集中攻关,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新技术,加快补齐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短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药品医疗器械 的需求。要加快构建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医药产业发展空 间。 刘国中先后来到深圳市、广州市,深入港口码头、科创中心以及农业、农机、电子、跨境电商等企业, 实地了解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工稳岗就业等进展情况。他强调,要以产业急需为导向, 瞄准种业、农机、饲料、种植养殖技术等重点领域,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 化,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大面积集成推广,发挥农业科技为农服务、联农带农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支持发 展智慧农业,推广农用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 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要加强跟踪监测、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帮助脱贫人口和农民 工稳岗就 ...
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Xin Hua Ri Bao· 2025-07-03 22:2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南京国家农高区(下称"农高区")作为 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通过深化校地合作,集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与产业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人才政策双驱动 激活发展新动能 打造农业科技新高地 农高区集聚7家高校院所,布局市级以上科研平台55个。南农大建成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属国际最 大),动物医学研发中心将建成华东最大P3实验室。 南林大与创新港共建"碳谷"项目,涵盖智慧生态、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等研究中心。携手江南大学 建成江苏省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南农大成功转化细胞培养肉技术,实现世界首次细胞培养猪脂 肪中试(500L生物反应器)放大生产。 加快成果转化 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 农高区发起成立长三角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联盟,挂牌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2024年举办 对接活动6场,发布成果超500项,技术交易额破2亿元。种业创新成效显著:中国科学院植物所蓝莓、 黑莓推广超10万亩,经济效益超20亿元;江苏省农科院南粳系列水稻推广超1亿亩,多品种列国家主 导。本地蓝莓产业通过科技赋能,2024年鲜果产值达1 ...
机械化收割、“鸭管家”除虫 农业科技+生态种养助力增产增收
Yang Shi Wang· 2025-07-01 06:21
装满湿谷的货车直接开往附近的粮食烘干厂进行收购、烘干工作,当地烘干厂开足马力,不间断烘干作业,实现了"田头"到"仓库"的无缝衔接。目前, 赣州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94%。 河南信阳:稻鸭共养 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最近,在河南信阳商城县,稻田里多了一群"鸭管家"。当地采取稻鸭共养的生态模式,助力农户增产又增收。 河南信阳:稻鸭共养 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央视网消息:眼下,江西1800多万亩早稻陆续成熟收割,在赣州全南县,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全程机械化抢收早稻,与抢种晚稻无缝衔接。 在赣州全南县陂头镇,大型联合收割机驶入稻田,随着锋利的割刀经过,饱满的稻穗被整齐"吞入"。"双抢"包含早稻抢收和晚稻抢种,稻谷经过脱粒转 运到运输车上,秸秆立即粉碎还田,成为晚稻天然的生物肥料。一旁的旋耕机则立马跟上,在刚收割完的土地上开展旋耕作业,为晚稻插秧争分夺秒抢出农 时。 江西赣州市全南县陂头镇种植户 谌海清:预计是在半个月左右收完稻、插好秧。现在机器发达了,以前要一个月,现在缩短了一半的时间了。 在商城县栏杆桥村的稻田里,成群的"鸭管家"伸着脖子啄食杂草,认真"工作"。这些"稻田鸭"凭借杂食性优势,能有效除草、除虫,粪 ...
猪企龙头也在“借新还旧”?牧原股份打出“预防针”丨正经深度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01:43
文丨顾小白 编辑丨百进 近期,伴随着港股IPO计划的推进,牧原股份正式开启了"国际化叙事"的序幕。 作为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生猪养殖企业,牧原股份正试图通过港股平台对接国际资本、输出养殖技术,以"国际化"和"技术驱动"重塑自身"周期股"标签,从 而达成重构估值叙事的目的。 6月下旬,在牧原股份的"养猪节"上,其董秘秦军对媒体宣称,未来5年,国际业务在港股上市后可与公司其他业务相互助力,国际业务的内容则是输出新兴 技术。港股IPO有助于赢得全球投资者的信任,并重新为行业龙头定价。 他还进一步强调,完成港股IPO这件事本身比融资规模重要得多。 深入观察后,正经社分析师认为,牧原股份这番"不为融资"的表态,一方面是对市场的"预期管理",即对港股融资效果和估值提升能力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以主动降低市场的预期,为来日港股上市的结果或表现,留出更多的回旋余地;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透着丝丝的不自信。 毕竟,在光鲜的国际化资本蓝图下,巨额负债压力、融资真实动机以及国际舞台上的技术竞争力等,都是其国际化叙事及发展路径上,完全无法回避的问 题。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600字) 1 无法回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