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政教育
icon
Search documents
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活态利用
Xin Hua Ri Bao· 2025-07-10 22:56
□ 张 晓 开发在线课程。在线课程作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产物,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 用提供灵活且高效的平台。高校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积极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 在线思政课程体系,开发包含微课、慕课等形式的在线课程,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 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为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依托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全国各地的优质在线 课程资源,形成覆盖面广、内容多样的思政教育素材库,供全国高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 合适的课程学习,打破区域限制,缓解红色文化资源短缺地区高校的课程开发困境,实现红色文化资源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 活态利用提供广阔的传播空间。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常见的社交媒体平台,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形式多样、内容生动、视角新颖的思政教育视频,吸引青年一代大学生的关注 和参与。在评论区策划话题互动活动,鼓励学生围绕视频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增强其对红色文化的认 知和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其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鼓励有兴趣 ...
基于新媒体的高校思政教育碎片化传播路径研究
Yang Shi Wang· 2025-07-03 07:07
在数字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交融的当下,新媒体以即时性、互动性和碎片化的传播特征,悄然重塑着高 校思政教育的话语生态。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其信息获取习惯已从传统的系统性学习,转变 为基于短视频、社交平台的碎片化阅读模式,这无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与渗透力提出了新的挑 战。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借助新媒体构建符合碎片化传播规律的思政教育 路径,成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传播主体、内容、媒介三个核心维度入手,致 力于探索构建多主体协同、内容精准适配、媒介深度融合的碎片化传播体系,以期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 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一、传播主体层面的碎片化传播路径 (一)整合多元传播主体形成碎片化传播合力 (一)充分利用主流新媒体平台 主流平台因用户基数与传播特性在思政教育中具重要价值,需实施精准化平台适配策略。微信生态依托 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构建三位一体传播体系,公众号发布深度长文,小程序提供思政知识闯关等互 动功能,视频号推送每日思政微视频;微博利用话题热搜机制,发起#青年说思政#、#党史上的今天#等 超话讨论,还通过转发抽奖、大V联动来扩大传播声量;抖 ...
数智时代背景下 “沧州师范学院七色文化 + 双创” 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Yang Shi Wang· 2025-07-01 03:47
沧州师范学院以 "七色文化" 为精神载体,以 "双创教育" 为实践引擎,在数智化浪潮中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青色(文博馆):文字里的民族基 因、红色(齐越教育馆):话筒前的革命初心、蓝色(洪昌美术馆):画布上的生命叙事、绿色(生物标本馆):玻璃柜里的生态课堂、橙色(体育馆): 汗水中的集体荣光、紫色(校史馆):光影里的教育基因、金色(图书馆):典籍里的文明之光,七大文化场景,不仅形成了可视化的思政教育阵地,更与 双创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形成价值共振。当数智技术为教育赋能,学校将文化育人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思政引领筑基 -AI 技术赋能 - 学科交叉融合 - 多方协同共生的递进式路径,推动思政教育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化、立体化转型。 (一)思政引领:筑牢文化育人根基 从文化场景到价值塑造的深度转化:在齐越教育馆的红色历史叙事、校史馆的金色文脉传承中,学校敏锐捕捉到文化载体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 (1)构建多层次互补联动思政育人体系。坚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七色文化活动,如在生物标本馆的绿色科普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在体育馆的橙色运 动中强化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齐越先生 "扎根人民" 的艺术 ...
以“用心教”换“用心悟”
Ren Min Ri Bao· 2025-06-26 22:00
这些年的高校思政课质量更高、效果更好了。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4年,全国高校思政课专职教 师从3.7万人增至11.7万人,高校辅导员从14.2万人增至27.9万人,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量质齐 升。这为开好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 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很多在教学一线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 反映,"用心教"需要下功夫,更具挑战的是如何激励学生"用心悟",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发感悟。 坚持价值引领,以价值认同砥砺学生奋进。大学之大,在于汇聚大学者、在于成就大学问,也在于培养 大写的人。我们既要教授学问,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涵养美好德行,鼓励学生思考大问题、养 成大担当。选取贴近学生的案例、故事作为思政课材料,更有利于启迪心灵。比如,歼—10系列战机研 制团队坚持自主研发、造出先进战机的故事;华为面对技术封锁、不断取得创新突破的故事。这些生动 案例既吸引学生,又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需要深入挖掘。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上好思政课作 为塑造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 ...
赵一德在西安市调研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着力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就好业的期盼
Shan Xi Ri Bao· 2025-06-25 01:00
6月24日,省委书记赵一德在西安市调研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 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始 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就好业的 期盼。 省领导方红卫、王海鹏、李九红,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西安市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或座谈。 (记者:母家亮) 在西安工程大学,赵一德走进就业指导中心,察看数字求职一体机使用情况,询问校园招聘和毕业 生就业签约进展。他要求相关部门和高校加强就业形势研判,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做好困难群体帮扶, 帮助毕业生更好择业、更快就业。参观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后,赵一德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学生科技报国情怀,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 领域创新创造、建功立业。 随后,赵一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思政课建设情况汇报,并作形势与政策 宣讲。他指出,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持续巩固经济回升、结构向优、发展向好态势,努力把 就业"蛋糕"做得更大。要推动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深度融合,引导毕业生把 ...
数字化转型赋能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Xin Hua Ri Bao· 2025-06-13 00:10
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中,思政课程育人体系革新已成为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紧要环节。新征 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意 识形态领域也随之面临新的形势要求,亟须思政教师队伍坚守育人本质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精神坐标系,通过价值引导与情感共鸣的双向建构,培养具备深厚家国情怀、广泛文明认同和精准价值 判断的新时代青年。 (作者单位分别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 年项目"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历史意义研究"〈编号:24CKS033〉的成果) 评价体系逻辑:从"单一考核"到"全息画像"的智能融合重构。智能技术赋能"大思政课"的育人体系本质 上是生长型育人框架,既要实现全学科知识图谱与价值图谱的深度嵌合,更要寻求全周期育人链条与全 要素育人网络的动态平衡。对此需教育主体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认知图谱等技术集群驱动下,以全 要素融通替代单一维度的技术叠加,通过虚实交互、数智共生、文化浸润等智能教学场域的重构,实现 价值认知的具象传导与情感共鸣的具身触发,最终构建出全场景贯通、全要素协同、全价值共生的 ...
【青春华章·向西而歌】燕连福:上学生喜欢听、听得懂的思政课
在西安交通大学主楼C106教室,距离上课还有15分钟,座位早已被占满。燕连福老师的思政课人气高 涨,学生们都会自发地往前排坐。 学生提起他,言语间满是钦佩与感激:"燕老师讲课条理清楚,内容充实,教给我们很多实用的学习方 法""他总能结合生活实际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有道德法律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对人生有了 新的思考""燕老师不仅认真教学,还以身作则,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燕连福在办公室。受访者供图 作为执教27年的思政课教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燕连福始终牢 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从本科到博士的立体课程体系,以及"大课堂""四微一体"的教学创 新,他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贴近时代的教学理念,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的"信仰课""人生课"。 深耕思政教育领域多年,他先后获评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 荣誉称号。 从"教室小课堂"到"中外大课堂" 在教学一线深耕多年,燕连福始终在探索设计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和灵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他看来, 思政课不能局限于教室的方寸空间,而应是链接课堂与世界的"思想桥梁"。基于此,他构建起一套 ...
青春华章 | 追光一路“声”花 逐梦“船”承百年
Yang Guang Wang· 2025-06-08 08:03
央广网天津6月8日消息(记者张强)东丽湖畔碧波荡漾,青春旋律与思想激荡同频共振。日前,由天津市东丽区委宣传部、东丽区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东 丽湖畔第二届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式暨"从前有条船"青春思政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正式启幕。活动以"船"为叙事纽带,通过四大篇章串联百年红色 基因与青春奋进力量,融合音乐艺术、红色话剧、数据可视化展演等创新形式,在青春奋进的旋律中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东丽答卷"。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东丽区供图) 当全体演职人员共唱《星辰大海》,当五颜六色的纸飞机在东丽湖景区乐动广场自由飞翔,东丽湖畔第二届大学生音乐节也正式启幕。据悉,音乐节后续 将于每周末举办天津高校乐队展演,活动持续至6月底。 这一次的青春思政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突破传统宣讲模式,打造"年轻态"思政育人范式:借力音乐、曲艺、话剧、朗诵等多元载体,艺术融合 让思政教育"可感可触";以"漕运船-工业轨-航空梦"为脉络,实现奋斗精神一脉相承的时空对话;联动政府青年、高校学子、专业院团、多媒体平台跨界 合作,形成"大思政"育人合力。 近年来,天津市东丽区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
运河思政启新篇,京杭对话谱华章——运河城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联合体在京成立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5月29日上午,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开幕式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盛大启幕。备受瞩目 的"运河城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联合体"在开幕式上正式成立,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思想政治 教育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开幕式上,来自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的大中小学师生代表分别带着取自各地具 有代表性点位的运河之水齐聚舞台,在充满仪式感的环节中,将运河之水汇聚,象征着运河沿线城市运 河精神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与共通。 运河城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联合体的成立是在"北京市'运河思政'大中小学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 联合体 "的基础上,面向全国运河城市的一次重要拓展。该联合体是由相关中国大运河沿线8省市大 学、中学、小学、机构和自然人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组成的多元化资源共享共同体,旨在系 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凝聚全国运河沿线城市的共识与力量,搭建跨省市、跨学段的协 同育人平台,构建以"千年运河"为主题的思政育人共同体,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路径、新模式。 联合体以保护与传承运河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展示新时代伟大变革为根本,立足中国大运河 全域,追溯"大运河"历史文脉,挖掘" ...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Xin Hua Ri Bao· 2025-05-28 21:38
强化思政教育课程的就业能力教育,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业形势、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就 业政策等内容融入其中,助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指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双循环"新发展格 局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教师还可应用发展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例如,政府 部门为保障大学生充分就业、有效就业推出的奖补优惠、落户补贴等多重"利好"政策与保障机制,对拉 动就业增长发挥促进带动作用,从而帮助学生缓解就业焦虑与就业压力。教师还可帮助学生深刻理 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多重思想内涵、决策深意及学生主体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是党和国家基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全球贸易体系、贸易规则等因素,为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 而提出的重要战略。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本价值链中处于较高层次的部分,其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不仅 关乎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关乎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强化课程思政教学的就业能力教育。结合不同专业特点与课程设置,深挖思政元素,在提升学生专业技 能的同时注重价值引导和思想浸润,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物流学、经济学等与"双循环"新发 展格局紧密相关的课程思政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