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监管

Search documents
助贷新规“纠偏”
Bei Jing Shang Bao· 2025-10-08 15:41
Core Viewpoint - The new regulations on internet lending aim to correct the deviations in the industry, transitioning from unregulated growth to compliant development, thereby ensuring the healthy evolution of the sector [1][2][3] Group 1: Regulatory Changes - The new rules will incorporate all credit enhancement service fees into the comprehensive financing cost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a cap of 24% annualized interest rate to eliminate illegal practices of high fees beyond interest [1] - The regulations emphasize "penetrating supervision" through three key measures: requiring banks to disclose cooperation institution information, linking profit-sharing to principal recovery progress, and ensuring full-proces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o enhance transparency for borrowers [2] Group 2: Industry Impact -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regulations is expected to cause short-term fluctuations in the industry, with banks tightening funding positions and internet platforms experiencing a decrease in loan issuance [2] - The demand for loans with annualized rates above 24% is primarily concentrated among users with multiple debts, which increases their leverage and poses risks to platforms, necessitating the exit of this customer segment to mitigate risks [2] Group 3: Future Development - The new regulations not only correct the industry's course but also initiate a phas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mpelling banks to enhance their risk control capabilities and reducing reliance on lending platforms [3] - For lending institutions, the end of the "channel model" presents an opportunity to transform into financial technology service providers by offering precise customer acquisition, intelligent risk control, and post-loan management services [3] -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improve financial accessibility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 borrowers, ensuring transparent pricing and standardized service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financing difficulties and high costs [3]
【西街观察】助贷新规“纠偏”
Bei Jing Shang Bao· 2025-10-08 14:11
继P2P之后,互联网助贷也迎来了监管层面的针对性"纠偏"。 但需明确的是,监管整顿助贷业务的决心不容低估,无论是银行还是互联网平台,唯有在合规框架内才 能立足。 尤其要看到,此前年化利率24%以上的贷款需求,多集中于多头共债用户,这类用户资金多用于"以债 养债",既推高自身杠杆率,也让平台风险资产规模不断膨胀,出清这部分客群是防范风险的必然选 择。 与此同时,"双融担""捆绑会员"等乱象还引发了大量消费纠纷,甚至滋生黑产与反催收联盟,而解决这 些问题的关键,正在于新规所强调的"明确成本区间、规范信息披露",把选择权真正还给用户,从源头 降低客诉。 助贷新规踩下的不仅是行业的"纠偏键",更是开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启动键"。 今年"十一",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新规生效,以制度刚性为偏离轨道的助贷业务"踩刹 车",推动互联网贷款从野蛮生长转向合规深耕,为行业健康发展划定方向。 作为支撑银行消费贷快速增长的重要模式,互联网助贷本是科技与金融融合的创新尝试。然而,在利益 驱动下,这一模式逐渐走偏,衍生出诸多问题。 首当其冲便是合规漏洞凸显,部分合作机构以"咨询费""担保费"为名层层加价,甚至通过"双融担""捆 ...
财务造假零容忍!17亿罚单、12家退市背后的监管警示录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9-29 09:23
Group 1 - The capital market is sending a strong "zero tolerance" signal towards financial fraud and market manipulation, with penalties reaching 41.4 billion yuan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a 58% increase in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1] - The regulatory approach has become more stringent, with a combination of administrative, civil, and criminal penalties becoming standard practice, leading to significant fines such as the 1.7 billion yuan penalty imposed on Dongxu Group for fraudulent issuance [1] - A total of 12 companies have already met the criteria for major illegal delisting by 2025, indicating a severe crackdown on companies engaging in fraudulent activities [1] Group 2 - Techn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regulatory oversight, with AI and big data creating a "penetrating" regulatory network that exposes hidden illegal activities [1] - The efficiency of law enforcement has improved, with a 33%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financial fraud leads transferred for investigation in 2023 [1] - Investor protection mechanisms are becoming more robust, with the 12386 service platform achieving a 99% connection rate and various legal support measures being implemented to assist investors [1]
进一步满足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回购开展流动性管理的需求
Jin Rong Shi Bao· 2025-09-29 00:58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 展债券回购业务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境外机构 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公告》发布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8月末,共有来自80个国 家和地区的117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持债总量约4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债券已先后被纳入彭 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随着境外机构投资者持债规模不断扩大,开展债券 回购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需求持续增加。一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有序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 购业务对外开放,2015年起,境外主权类机构、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开始在银行间债券 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2025年与香港金管局推出以"债券通"渠道下托管的债券为标的的离岸债券回购 业务。 《公告》发布后,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将采取国际市场通行做 法,实现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同时,为便利已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的境外机构投 ...
境外机构投资者回购债券迎利好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9-28 15:23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 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三部门表示,进一步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 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不仅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债券资产吸引力,也有利于优化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助力在岸离岸人民币市场协同发展。 推动债市高水平对外开放 债券回购是金融机构之间以债券为标的的短期资金融通行为,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之 一。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来自 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家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持债约4万亿元人民币;2025年1—8月,境外机 构投资者的债券现券成交规模约11.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债券通北向通规模约7.2万亿元人民币,南北双 向交易投资持续活跃。 互换通方面,截至2025年8月末,互换通累计成交1.5万多笔,累计成交名义本金约8.2万亿元人民币,当 前成交规模较上线初期增长了9倍多。 2015年起,境外主权类机构、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三类机构可以在银 ...
央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9-27 02:29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 购业务的公告》(下称《公告》),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债券回购是金融机构之间以债券为标的的短期资金融通行为,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之一。央 行、外汇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公告》发布后,将进一步满足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回购开展流动性管理的 需求,促进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业内专家认为,债券回购开放顺应境外机构需求,是中国债券市场 高水平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综合来看,三部门进一步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不仅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 人民币债券资产吸引力,也有利于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助力在岸离岸 人民币市场协同发展。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均可参与 近年来,央行有序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对外开放,自2015年起,支持境外主权类机构、境外人民 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今年2月,央行与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出以"债券 通"项下债券为抵押品的离岸债券回购业务。 本次《公告》进一步 ...
进一步开放!三部门: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证券时报· 2025-09-26 12:54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 债券回购业务的公告(下称《公告》),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 务。 债券回购是金融机构之间以债券为标的的短期资金融通行为,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之 一。央行、外汇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公告》发布后,将进一步满足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回购开展流 动性管理的需求,促进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业内专家认为,债券回购开放顺应境外机构需求, 是中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综合来看,三部门进一步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不仅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 增强人民币债券资产吸引力,也有利于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助力 在岸离岸人民币市场协同发展。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均可参与 近年来,央行有序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对外开放,自2015年起,支持境外主权类机构、境外 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今年2月,央行与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出 以"债券通"项下债券为抵押品的离岸债券回购业务。 本次《公告》进一步 ...
进一步开放!三部门: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9-26 12:19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 券回购业务的公告》(下称《公告》),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本次《公告》进一步开放债券回购业务,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均可参与债券回购业务,包 括通过直接入市和"债券通"渠道入市的全部境外机构投资者。 本次《公告》明确可参与债券回购业务的投资者类型包括: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 主权财富基金;境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及其他资产 管理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养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 此外,在合规情况下,境外金融基础设施、自律组织和行业协会可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 开展债券回购业务提供服务。 机制设计与国际接轨 在业务模式上,《公告》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机制和国际市场通行做法衔接,实现标的债券 过户和可使用。此举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提供更大便利,也有利于促进优化境内债券回 购业务机制。 债券回购业务包含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两种形式。目前,我国质押式债券回购与国际市场债券回 ...
维港金融风暴:香港保险中介业迎来史上最严监管整顿
Guan Cha Zhe Wang· 2025-09-26 09:57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王力】 近期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新规:从明年10月起,中介机构向介绍人支付的费用将被严格 控制在佣金收入的半数以内;而从2026年初开始,储蓄分红类产品的酬劳发放将采用全新模式——首年 度最多支付七成,剩余部分需分五年逐步释放。 这一连串举措被业界称为香港版"费用管控风暴",其深远影响已经超越了数字调整的表象。背后折射的 是两地保险市场的深层博弈:内地市场经历费用规范化改革后步入"控费时代",而香港市场仍维持着传 统的高费用、高收益模式。这种制度性差异催生了巨大的跨境套利空间,也埋下了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介绍人网络的复杂性远超想象。从传统的保险同业到银行理财经理,从月子中心到留学移民机构,从国 际学校到财富管理公司,各行各业都在这个利润丰厚的生态系统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位资深港 险经纪人透露:"内地实施费用规范政策后,很多渠道商的佣金收入大幅缩水,港澳市场成为他们寻求 补偿的新天地。有些渠道要价极高,甚至要求分走八九成的佣金。" 这种扭曲的利益分配机制催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争夺客源,部分介绍人开始私下向投保人返还佣 ...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持续健全新业态新模式常态化监管制度,着力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9-22 11:31
人民财讯9月22日电,中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发布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 通报,下一步,持续健全新业态新模式常态化监管制度,着力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加快编制《健全国 家标准体系实施方案》。持续推动《食品安全法》修订工作,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强化产品质量全 周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完 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市场监管系统执法干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制定《关于加强市场监管所所长 能力建设的意见》,按计划完成市场监管信息化工程,持续开展现有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全面提升市场 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