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创新药
icon
Search documents
对外授权交易大单频现中国创新药闪耀全球舞台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23 18:44
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的巨额BD交易大单,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创新药产品的价值,也使得"中国研发,海 外授权"的创新药发展逻辑被广泛认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角色正在实现从"跟随者"到"参与者"乃至"贡 献者"的跨越式发展。 巨额BD交易频现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业巨额BD交易频现。 证券时报记者李映泉 近一个月以来,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巨额交易捷报频传。先是三生制药公布了一项总金额超60亿美元 的对外授权BD(商务拓展)大单,其12.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此前最高纪录;紧接着是石药集团宣布与 阿斯利康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总金额达53.3亿美元。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和首付款分别为523亿美元和41亿美元,双双刷新 历史最高纪录。今年截至5月27日,国产创新药BD总金额已经高达455亿美元,首付款达22亿美元,全 年交易金额有望再创新高。 今年1月,信达生物公告,将一款Delta样配体3(DLL3)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IBI3009的全球 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益授权给罗氏,信达生物将获得8000万美元的首付款、最高达10亿美元的开 发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基于全球销售 ...
国产创新药全面突破,全球首款无激素儿童湿疹药在上海诞生
在全球儿童湿疹治疗领域,一场由中国药企主导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上海泽德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全球首款2—12岁儿童适用的非激素AhR类湿疹药物——泽立美乳 膏,为中国创新药在全球树立了新标杆。 作为全球首款不含激素的儿童湿疹药的研发者,泽立美乳膏的出现,不仅为3500万饱受湿疹困扰的中国 儿童带来希望,更成为中国创新药参与全球创新药企竞争的又一个产业代表。 中国创新药进入"DeepSeek"时刻 毫无疑问,中国创新药领域已经进入自己的"DeepSeek"时刻。 在全球创新药版图中,本土药企的产业价值,正在加速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据Dealogic数据,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额达127亿美元,连续三年增速超40%,其中首付款超 5000万美元的交易占比飙升至42%。 2025年1—5月,三生制药、科伦博泰等企业通过海外授权获高额首付款。其中,三生制药以12.5亿美元 首付款将在研抗癌药授权给辉瑞,交易总对价达60.5亿美元,创下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首付款历史新 高,也刷新国产创新药授权纪录。 资料显示,此轮中国创新药企的突破是全方位的,从肿瘤领域到皮肤领域,均是如此。 3500万中国湿疹儿童的 ...
创新药企“卖青苗”:梦想与现实的较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韩利明 上海报道 密歇根湖的晚风轻拂,带来初夏的一丝燥热与期待。在全球肿瘤学界最重要的舞台——麦考密克会展中 心,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的穹顶下,一组数字正引发连锁反应:73项来自中国的研究登上 口头报告讲台。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环境持续低迷,导致国内许多Biotech企业面临资金储备不足的问 题。在此背景下,对外授权(BD)交易成为企业重要的'造血'机制,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获得即 时的现金流,从而缓解生存压力。对于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头部企业,BD交易不仅是资金通道,更 是获取国际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经验的'船票'。"该业内人说道。 本土创新究竟是待割的庄稼,还是"造血"工具?一场关于产业灵魂的争论正在发酵。 券商分析师们连夜修改估值模型。摩根士丹利将三家头部药企的目标价上调20%,理由直指"中国原创 研究首次在实体瘤领域实现对跨国药企的数量反超"。社交媒体上,"中国创新药崛起"的话题阅读量突 破2亿,配图是年轻科研人员在会场外举着印有公司logo的平板电脑合影。 繁荣背后也有B面。有跨国药企亚太区BD(商务拓展)负责人在行业闭门会上展示的PPT显示: ...
半年达成14项许可交易!中国创新药拯救“专利悬崖”
第一财经· 2025-06-17 11:00
2025.06. 17 本文字数:1434,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跨国制药公司正在寻求将数千万美元的预付款转化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治疗方案。这一次,中国创新 药成为跨国企业争夺的目标。 据Global Data的一项最新数据,今年至今,美国制药公司已经签署了14项与中国药品相关的许可协 议,涉及肥胖症疗法、心脏病和癌症在研药物,潜在价值达到18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达成了两项 此类交易。 到2030年前,由于大量重磅药品专利即将到期,将出现价值高达2000亿美元的药品失去专利保护。 跨国制药商正在寻求重建未来产品线,拯救所谓的"专利悬崖"。 在这一背景下,市场预计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的步伐将进一步提速。瑞穗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指 出:"跨国制药公司发现了中国有很多优质的创新药资产,而且这些资产的价格比他们在美国找到的 同类产品要更便宜。"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另据雷蒙德·詹姆斯生物科技投资银行的数据,2024年大型制药公司获得授权许可的资产中,约有三 分之一来自中国,该行预计此类许可交易的比例将进一步增至40%-50%。 投行杰富瑞分析师在5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跨国制药商从中国获得的药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口服 ...
巨头“扫货”中国创新药!石药集团、阿斯利康签下BD大单,总额超53亿美元
Ge Long Hui· 2025-06-13 13:01
中国创新药盘后传来重磅利好。 今年以来,创新药迎来一波牛市行情,石药集团的股价近5个月累计涨超102%,市值更是一举突破了千亿港元。 盘后,石药集团宣布,与全球生物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签订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石药集团的AI引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开发新型口服 小分子候选药物。 根据协议,石药集团将获得1.1亿美元预付款,并有机会获得高达16.2亿美元的研发里程碑付款和36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产品年净销售额的个 位数销售提成。 今日,石药集团跌2.32%,最新报8.84港元/股,总市值1018.21亿港元。 53.3亿美元大单 今年早些时候,阿斯利康还宣布,将在北京投资25亿美元建立一个研发中心,以重建第二大市场对其的信任。 BD总金额超500亿美元 这也是进入6月以来,石药集团官宣的第二笔BD交易。 5月30日,石药集团曾预告,正与多家独立第三方就三项潜在授权合作进行磋商,涉及若干产品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授权与合作。 这些产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EGFR-ADC)以及由集团技术平台开发的其他药品。 合作内容为石药集团将为为阿斯利康所选定的多个靶点发现具有多适应症疾病治疗 ...
53亿美元!14倍价差!中国创新药,正在重构国际化新规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6月13日,本土创新药企接连宣布了两项重大举措,在全球医药创新的版图上标注了自己的位置。 一方面,阿斯利康宣布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究合作。双方将聚焦高优先级靶点,合作推进新型口服候 选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这些药物有望治疗更多适应证疾病。 根据协议,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同意为多个靶点发现和开发具有多种慢性疾病治疗潜力的临床前候选药 物,包括一种用于免疫疾病的临床前小分子口服疗法。 事实上,在5月30日,石药集团就发布公告称,正与多家独立第三方就三项潜在授权合作进行深入磋 商,其中涉及核心产品EGFR-ADC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此次与阿斯利康的合作正是此前预告的 三项合作中的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亿帆医药(002019)高调宣布,创新药Ryzneuta(通用名: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国内商品 名:亿立舒,海外商品名:Ryzneuta )在美国市场终端定价为4600美元/支。而在2023年,Ryzneuta 正 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在接受抗癌药物后出现的中性 粒细胞减少症。 公开信息显示,亿立舒在我国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定价为 ...
从FDA拒绝,到超500亿美元爆单全球!中国创新药十年逆袭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3:30
作 者丨季媛媛 闫硕 周亦洋 编 辑丨林虹 张星 图 源丨AI 凌晨两点,波士顿海港区会议中心,落地窗外的大西洋漆黑如墨。 而就在七年前,同样在波士顿,一个深夜来电曾击碎过王黎的幻想——当中国药企兴冲冲捧着实验室成果走向世界 时,国际监管机构冰冷的质疑往往成为第一道致命冰墙。 冰封航线 2018年寒冬,彼时尚任跨国药企研发骨干的王黎接到国内一家新兴生物技术公司创始人的越洋电话。电话那头声音沙 哑:"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拒绝安排会议……他们说试验设计不符合国际规范。" 这不是孤例。当中国药企怀揣创新药勇闯深海,却在三个暗礁前接连触底: 临床试验设计如同闭门造车。某明星抗癌药一期数据惊艳,却在FDA审查中漏洞百出。"不是数据本身不行",一位曾 深度参与早期项目的CRO(合同研究组织)负责人回忆,"是我们根本不懂游戏规则,不知道FDA审评员真正关心什 么、疑虑什么。" 专利布局更成致命伤。某明星抗肿瘤药物license-out谈判临门一脚时,国际大厂突然亮出杀手锏——核心化合物专利 存在地域保护漏洞,交易瞬间冻结。"从立项之初,企业是否就将全球市场作为靶点,是否建立了贯穿药物全生命周期 的全球知识产权战 ...
60亿美元,又一单! 中国创新药“大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15:53
2025年会是创新药实现"弯道超车"之年吗?这一次从梦想照进现实的希望比前几年都大。 12.5亿美元的首付款,60.5亿美元的总交易额——三生制药将一款PD-1/VEGF双抗卖给辉瑞 的消息,让医药行业的聚光灯再次聚焦中国。十年前,恒瑞医药以2500万美元将PD-1单抗海 外权益出售时,行业还在为中国创新药的首次"出海"欢呼;而今天,首付款金额翻了50倍。 当全球制药巨头开始争抢下一代PD-1抗体技术时,PD-1/VEGF双抗的优质资产几乎都在中国 手里。 本期《财经早察》来聊聊中国创新药正迎来价值重估的"大出海"时代。 出品:财经早察工作室 总统筹:邓红辉 执行统筹:陈晨星 祝乃娟 监制:洪晓文 曾婷芳 主播:董静怡 设计:刘川 SFC 本期编辑 金珊 21君荐读 高考有哪些新变化?考场外一线解读 "苏超"的狂欢:一次扩内需的精彩"进球" 万达再卖广场:悬崖上的求生 ...
强势冲击4连涨!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再度大涨超4%,中国创新药产业及投资有望持续迎来高景气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04 02:45
2025年6月4日,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跳空高开,盘中涨超4%, 冲击4连涨,价格一度涨至1.008 元,创年初以来新高。截至10:06,该基金盘中换手18.97%,成交6106.32万元,市场交投活跃。跟踪指 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强势上涨3.83%,成分股信达生物一度涨超16%,再鼎医药上涨7.66%,泰格医药上 涨6.42%,中国生物制药,诺诚健华等个股跟涨。 消息面上,日前,国家药监局公布11款获批上市新药,涵盖肿瘤、内分泌等多个领域,其中多款为相关 领域"国内首款"或"国产首款"。11款新药中,有7款为1类药,根据《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 案》,1类药为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代表我国药品注册分类中药物创新的最高水平。 相关产品: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创新药ETF南方(159858),场外联接(A:021097;C:021098)。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本届ASCO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口头报告数量达73项,创历史新高。经过十余年来的 发展,中国创新药已走到国际舞台中央,一个又一个交易额突破新高的海外BD反映了MNC对中国创新 药资产的需求已远大于对地缘风险的担忧。随着头部创新药 ...
深度|不到21亿美元出售的国产创新药,又被跨国药企百亿美元拿下,谁赚了?
Di Yi Cai Jing· 2025-06-03 12:02
北京时间6月2日晚,两家跨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BMS)和BioNTech达成的一笔交易,潜在交易总额 达到111亿美元,在医药圈"炸开锅",这不仅仅是PD-L1/VEGF双抗行业诞生的又一笔重磅交易,而且涉 及的产品,还是半年多前,从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中收购而来,彼时的潜在交易总额不超过21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创新药卖亏了吗?在国产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这再度引发市场 关注。 在与普米斯生物的交易中,BioNTech给出的预付款加起来8.55亿美元,但从百时美施贵宝拿到的预付 款,已高达15亿美元。可以说,BioNTech是低买高卖,做到了稳赚不赔。 BNT327是一款抗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该药正在开展多项三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已超过1000 名患者,这些试验包括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全球性三期试验,这些试验 具有注册潜力。同时,该药计划于2025年底前启动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全球性三期试验。 BNT327并非BioNTech自主开发的药物,最早是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研发的创新药,BioNTech通过分两次 进行收购。 第一次收购,发生于2023年11月,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