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融合
icon
Search documents
特斯联邵岭:以多模态统一空间模型打造空间智能
中国基金报· 2025-06-20 07:55
当前,大模型技术正通过架构革新与多模态融合,重构空间智能发展的底层逻辑,推动其从 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传统的人工智能方法关注处理结构化数据和遵循预定义的规则。然 而,空间智能的出现就是为了处理物理世界因多样性、复杂性导致的更为细致的空间推理。 通过空间智能,机器可以用类人的方式与周边环境进行3D立体互动,并进行解读;无可争议 的是深度学习模型已在各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有了很多出众的表现,但其面临的挑战,例 如,怎样集成多种数据类型并同时执行复杂任务就显得尤为突出。 我们与 特斯联国际总裁、特斯联首席科学家、AI Lab负责人邵岭博士 ,就空间智能及衍生话 题,诸如多模态数据融合等进行了 探讨 。 邵岭博士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数十年的前沿探索经验。 他 表示, 空间智能是人工智能和三 维世界交互的能力,它通过感知、导航、操作、推理和环境生成等多种形式展现,并依赖于 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三维表示学习、多模态学习等多种算法和技术来实现,而特斯联正 在将 所有的模态数据统一到同一个语义空间,结合大模型的预训练和强化学习技术, 研发 与用户场景对齐的多模态融合空间智能大模型,并打造 类人思考、长期记忆、个性化 的AI智 ...
展位有限!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招商进行中
思宇MedTech· 2025-06-19 10:19
商务合作,联系方式如下。 工作微信号: suribot22 手机号: 13552754250 也可以直接联系主编赵清、Alice、Jacky、Ziana 等任何思宇团队的工作人员。 以下为思宇此前举办的大会展位示意图,供参考: 主题演讲 大会现场品牌展位 企业宣传资料发放 活动现场环节嵌入品牌标识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 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由思宇MedTech主办的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 将于2025年7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行。作 为专注于医疗器械的高规格行业大会,企业参展不仅是一次线下交流,更是一次精准的品牌曝光机会。 大会 聚焦"前沿技术 · 从研发走向临床应用" 。目前, 招商已经开始, 展位有限,欢迎有意企业抓紧对接。 权益包括但不限于: # 大会概况 一、会议地点 : 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2号) 六、大会议程(拟) 本次大会将邀请来自影像设备、AI平台、高值耗材、能量系统、材料技术等方向的上市公司、创业企业等,分 享 产品创新、技术落地、医工协同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本届大会将重点探讨以下话题 ...
国网白银供电公司一项创新成果斩获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
近年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认真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通过优化创新工作体系、开展创新主 题活动、强化创新要素保障等举措,搭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之间沟通交流、互助合作、成果共享平台,提高创新创效 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加快创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应用,推动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将持续探索和建立职工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职工创新素质,激发职工创新热情,鼓励职工创新实 践,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责任编辑:刘澄谚 】 6月13日,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在上海闭幕。国网白银供电公司推荐的创新成果"基于多源数据 融合的微气象在线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斩获金奖。 该成果运用先进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并整合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雨量等关键气象要 素数据,并借助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精准捕捉气象变化的蛛丝马迹,为气象预报、灾害预警以及相关行业决策 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其精巧的微型化设计,打破了传统监测设备的局限,不仅安装部署便捷,还能在各种复杂环境 中稳定运行,实现对气象数据的全方位、高密度监测,让气象信息无所遁 ...
2025年鸿蒙生态全场景流量分析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6-15 03:51
鸿蒙生态全场景流量丨分析报告 核心摘要: 互联网流量生态与鸿蒙生态发展趋势 互联网流量生态: 鸿蒙生态发展趋势: 鲸鸿动能全场景智慧营销价值洞察 流量价值: 用户价值: 核心发现:鲸鸿动能流量价值综合评估 全场景协同赋能营销价值跃迁,鲸鸿动能助力广告主实现营销价值最大化 上篇:互联网流量生态 移动互联网面临流量增长瓶颈与用户红利消退; 生态割裂与技术瓶颈制约流量价值释放; 万物互联重塑流量生态,全场景智能协同与数据融合驱动流量价值跃迁,鸿蒙是下一代流量生态的主 要建设者。 持续创新推动鸿蒙生态全面发展; 全场景多终端触点覆盖与AI提效服务智能是其两大核心能力; 鸿蒙生态的六大优势: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万物互联核心入口,形成商业变现闭环;领先技术 与高性能驱动智慧营销;轻量化应用形态元服务;场景化精准营销;行业最高等级安全认证。 在流量大盘增长见顶之际,鲸鸿动能自有媒体矩阵实现流量上扬、用户渗透率攀升及用户粘性增长, 用户全天候活跃特征显著,分时场景营销价值亟待充分挖掘; 内容娱乐、生活服务、AI助手三大类媒体助力多场景流量价值提升。 中青年精英、都市高净值、家庭核心,具有高消费力与品质追求是华为用户画像; ...
万字总结:如何练就适配人形机器人的可靠「灵巧手」?
雷峰网· 2025-06-10 10:30
2025 年 5 月 25 日,雷峰网、AI 科技评论、GAIR Live 品牌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具身智能之灵巧手的探索与应用"线上圆桌沙龙。 圆桌主持人为元禾原点合伙人乐金鑫,同时圆桌还邀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 & RoboScience创始人邵林、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 千觉机器人创始人马 道林、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叶琦,共同开展一场深度交流。 VLA 未来有望升级为含触觉的 VTLA,以突破信息融合的技术瓶颈。 作者丨吴华秀 编辑丨 陈彩娴 在具身智能快速崛起的当下,灵巧手作为连接数字智能与物理世界的关键载体,正从传统的执行终端跃升为人工智能落地的核心突破口。 会上,嘉宾们各自分享了与灵巧手的故事,并围绕灵巧手软硬件挑战、数据与模型、落地与应用等多个方面发表独特见解。其中,三位嘉宾围绕如何灵巧手数 据难题,分别给出了意见与想法。 马道林指出,当前灵巧手、夹爪相关的采集数据及其训练出的模型,仍处于整个具身智能领域的初期阶段,而且数据模态更多是视觉和动作方面,还未涵盖触 觉。接下来一方面要采集更多多模态数据,另一方面是解决采集后不同模态数据的处理以及融合等问题。 邵林 ...
为中国航天提供“亦庄方案”——专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副局长马朝
le 1 16 tion > F @ t ( 马朝 为中国航天 提供"亦庄方案" ——专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副局长马朝 在商业航天产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协同创新是关键突破口。北京亦庄已成立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创新 中心、商业航天联盟,并联合清华等高校设立重点实验室。"企业可在共性技术平台共享试验设备,研 发效率提升超30%。未来要在通导遥一体化、空天地全域应用上形成标准,让'中国方案'走向世界。"马 朝说。 如何将"上天"的技术转化为"落地"的价值?马朝的答案是:让航天与城市共生。"我们正推动空天信息 与AI、大数据深度融合,在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打造示范场景。"他透露,北京亦庄支持企业开 发天地融通解决方案,推动自动驾驶车辆"走出"封闭测试区;同时联合中国移动等企业,构建低轨星座 与6G网络的协同体系。 除了聚焦国内城市发展需求,国际化也是另一重点赛道。"今年将设立'一带一路'商业航天合作专项, 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发射服务、卫星运营市场。"马朝表示。 对于未来空天产业布局,马朝表示,北京亦庄将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打造地标建筑、标杆工 厂。"按照世界一流航天港标准,建设空天街区,加 ...
百度风投押注!浙大高飞教授带队博士天团创立「微分智飞」,天使轮斩获数千万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7 09:39
机器人大讲堂获悉,空中机器人创企「微分智飞」近日官宣成功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和天使 +轮融资。 其中, 天使轮融资由五源资本和首程资本共同领投,天使 +轮融资则由光速光合领投,五源资本、首程资本、BV百度风投以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种子基金跟投,此前参与种子轮投资的银杏谷资本也选择持续加码。本 次融资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微分智飞在飞行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实现其集群空中机器人智能进化以及专业人才团队构建,助力微分智飞在空中机器人具 身智能领域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与产品落地工作。 据机器人大讲堂了解, 微分智飞【微分智飞(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4年7月,是一家是依托国际顶尖高校无人机实验室,国家级青年人才领衔创立的 高新技术企业,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通用空中机器人具身智能大脑及其集群系统,并以此推动工业、城市与自然空间的智能化升级。 在核心团队方面 , 微分智飞创始人高飞教授是机器人领域知名学者,现任浙江大学控制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同时担任浙大湖州研究院 - 集群机器人自主 导航研究中心 PI、智能无人系统协同导航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高飞教授深耕空中机器人相关领域超 10 年,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 ...
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亮相“数字中国”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5-07 06:36
"我们希望通过数据融合,让城市治理更有预见性。"武汉云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整合桥隧、燃气等重点 设施的多维数据,构建全域监测体系,实现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预警"的转变,助力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近日在福州举行,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平台"武汉云"精彩亮相,以"数据赋能·智慧连接"为主题, 集中展示了武汉在数据治理、数据应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吸引各界广泛关注。 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上,"武汉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和"城市'一网统管'市区一体化平台"成为现场焦 点。 在峰会成果展区,武汉云还展示了其"收数、治数、用数、保数"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依托城市信息模型(CIM),构建 起以数据为底座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全国首创的"万物标识体系"也成为亮点,为城市中每一个实体赋予唯一"数字身份证",实 现城市级的"数实融合"。 此外,武汉云构建起覆盖物理安全到运维安全的七层云原生防线,为城市数字化发展筑牢安全屏障;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已归集 全市240个应用系统数据,支撑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高效运行。 在生态建设方面 ...
宝钢股份亮相上海车展 展示车身最新技术
Xin Hua Cai Jing· 2025-04-27 11:59
Core Viewpoint - Baosteel Co., Ltd. showcased its innovative automotive materials and solutions at the 2025 Shanghai Auto Show, emphasizing its strategic positioning in "steel + lightweight metal materials + comprehensive solutions" [2][3] Group 1: Product Innovations - Baosteel presented two vehicle body products, BCB EV Meta and BCB EV, highlighting advanc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 body design [2] - BCB EV Meta features a platform-based, integrated white body solution, incorporating the first one-piece skateboard chassis from a Chinese steel mill [2] - The ultra-lightweight, high-safety pure electric white body BCB EV reflects Baosteel's commitment to electric, low-carbon, and intelligent industry trends [2] Group 2: Collaborations and Achievements - During the auto show, Baosteel's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signed a joint research agreement focused on smart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applications [3] - Baosteel and FAW-Volkswagen launched China's first low-carbon emission steel parts certified for complete vehicle technology, achieving over 30% carbon reduction through green electricit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3] - Baosteel's automotive steel division has evolved from following industry trends to leading them, offering comprehensive solutions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under the SMARTeX initiative [3]
申报数量同比增长超两倍!这一基金产品彻底火了
券商中国· 2025-04-06 23:13
2025年开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掀起了一股指数增强基金的布局热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年内共有52只增强指数型基金上报,涉及37家基金管理人,较去年同期的17只同比 大增206%,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年内已有32只指增基金成立,合计发行规模达170.88亿元,远超 2024年同期的18亿元。 这一现象的背后,既体现了市场对"被动投资+主动增强"策略的认可,也折射出量化技术发展与行业竞争格局演变的 双重驱动。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指数推出、策略创新及投资者需求多元化,指数增强基金或将成为公募行业未来 扩容的重要方向。 申报数量同比增长超两倍 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的申报与发行呈现爆发式增长。从申报端看,开年至今已有52只产品上报,远超过去五年 同期水平(2019—2023年同期分别为6只、8只、11只、12只、15只)。这一数据较2024年同期的17只同比增加逾 两倍,且参与主体从13家管理人扩展至37家,中小公募占比显著提升。从发行端看,年内已有32只指数增强基金成 立,另外还有9只正在发行、12只蓄势待发,显示出市场对这类产品的强烈需求。 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热潮的驱动因素,既包括市场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