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

Search documents
主动服务全省大局 贡献更多焦作力量——访焦作市委书记李亦博
He Nan Ri Bao· 2025-06-26 07:00
责任编辑: 杨露露 焦作市将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新材料、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及 汽车零部件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等新 兴产业,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不 断壮大怀药、新茶饮等县域富民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文化遗产保 护,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塑造黄河文化、太极文化等"文化标识",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坚定践 行"两山"理念,加强黄(沁)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实施海河源头综合治 理等项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突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深入推进"五基 四化",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维 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宁。(记者 樊霞)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 图。"6月24日,焦作市委书记李亦博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将坚持学思想、讲协同、抓落实,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 ...
热点思考|“十五五”前瞻:迈向2035的关键“五年”——“十五五”系列专题一(申万宏观 · 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24 09:53
推动五年规划完成,主要依赖目标责任制,激励综合机制以及项目制等三类目标实施机制。 "十一五"规 划起,我国五年规划引入约束性指标与预期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 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 和绩效考核。 关注、加星,第一时间接收推送!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 侯倩楠 五年规划相关指标通常涉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 、民生、资源环境等领域,完成度较高。 从完成情况 看,"十二五"规划设定的24个核心规划指标中有23个完成,仅研发经费占比略低于目标的2.2%,为 2.1%。受疫情影响"十三五"规划设定的25个指标中,科研经费占比、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单位GDP能源 消耗降低均略低于规划目标。 摘要 "十五五"将是怎样的五年? 2035的关键五年,更注重高质量发展、改革和绿色转型 2025承前启后之年,"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即将落地。当前"十五五"规划谋划情况如何、可能重点 关注哪些领域?本文系统分析,可供参考。 "十五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的关键五年。 "十五五"与"十四五"、"十六五"共 ...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br/>努力保持经济发展向上向好态势
Liao Ning Ri Bao· 2025-06-24 07:05
6月2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新伟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指挥 部第九次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省委 要求,研究做好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做好下一步工作。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掌握党 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抓好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做到守 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不断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 化,凝聚勇于争先、谱写新篇的强大力量。 会议强调,今年以来,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 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运行总体稳 定、稳中有进,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要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坚定必胜信心,保持决战状态,全面 查找短板,紧盯薄弱环节,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力争实现半年"双过半",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要 狠抓有效投资,深入实施"抓招商、推项目、促落地"专项行动,做好项 ...
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结构优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进一步强化
Jing Ji Ri Bao· 2025-06-22 22:01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 难愁盼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事关民生的措施如何更好落实到位?《意见》明确提出 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 今年,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 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卫生健康等支出也都保持较高增幅,着力推动民生"保障网"越织越 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负责人葛志昊说:"民生事业关 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一直是财政优先支持的重点领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财政持续支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支 持地方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同时,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 业见习补贴提前发放等政策,支持企业纾解困难、稳定岗位。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并将实施范围 扩大至社会组织,支持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 在"老有所养"方面,财政着力支持提高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国家财 ...
宏观专题报告:地方国补,缘何_暂停”?
Shenwan Hongyuan Securities· 2025-06-16 09:49
大小目最高 2025年06月16日 证券分析师 赵伟 A0230524070010 zhaowei@swsresearch.com 贾东旭 A0230522100003 iiadx@swsresearch.com 侯倩楠 A0230524080006 hougn@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侯倩梓 (8621)23297818× ouan@swsresearch.co 地方国补,缘何"暂停" 宏观专题报告 近期部分地区国补额度告急,引发市场关注。与 2024 年相比,当前"以旧换新"机制有 何变化,为何部分地区国补使用较快?"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如何?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以旧换新",今年有何不同?支持力度和补贴范围均提升,额度分配机制调整。 ● 与 2024 年相比, 2025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资金支持力度和补贴范围上均有显著 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增至 3000亿元。补贴范围明显扩大。 汽车报废更新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家电 领域新增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并新增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以旧换新"资金分配方面 ...
坚持民生导向 强化财力保障
Jing Ji Ri Bao· 2025-06-15 22:03
一系列民生举措从政策条文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必须强化财政支持、保障。要坚持 民生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财政支持民生的可持续。还需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向改革要动力 和活力。 近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围绕解决人民群 众在民生保障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 基本养老保障水平、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到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要把每一项措施办好办 实,都需要强化财力支持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新时代以来,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 利,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 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也要看到,百姓生活还有不少急难愁盼问题,只有 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才能更好顺 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 加大民生财政投入力度,还需要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特别是向改革要动力和活力。深化中央和地方财政 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 ...
中央高规格发文惠民生,背后有何深意?
Yang Shi Xin Wen· 2025-06-14 09:12
因此,《意见》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 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有利于将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让他们享受到政策温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 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出台的综合性民生政策。如此高规格发文,背后有何 深意? 适应新形势需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城乡间发生巨大变迁的同时,也面临经济结构转型、人口 老龄化带来的双重挑战,民生保障事业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虽然各地各部门也做过很多探索,但 涉及深层次问题或需要跨区域协调时,就需要中央从顶层设计入手,从制度上作出一系列安排。 比如,从"快递小哥"到网约车司机,从家政钟点工到直播间里的"网红"……在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推动 下,越来越多新职业不断涌现,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社会解决了就业难题。这些新职 业往往用工形式更加灵活、稳定性较低;很多人一旦出现工作变动,就容易断缴社保,给今后带来诸多 不便。 202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了67%,而城镇户籍人口比重只有50%左右。这也 ...
焦点访谈|新出台的民生“大礼包”如何影响你我?详解亮点→
Yang Shi Wang· 2025-06-11 13:50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明确要求"在加强基础 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6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 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人们关心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 均衡、普惠、可及。 随着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民生建设也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安排,推 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6月9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 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郝栋:"当前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质增速的关键时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是'十四五'收 官、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刻,今年两会又提出来了,要加大对于民生领域的关注,要 ...
迎着问题去、奔着问题改 聚焦“急难愁盼” 民生保障持续“升温”
Yang Shi Wang· 2025-06-11 11:16
教育是老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意见》提出,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用5年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加快 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等。 央视网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针对民生堵点卡点痛点问 题,提出明确目标和务实举措,力争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新就业形态人员将更快融入社保体系 《意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了4方面10条政策举措。其中,"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 籍限制","推进婚姻登记等常用服务事项取消户籍地限制全国通办",而且"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这几个取消和改进,将带来更多的便 利。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人员将更快融入社保体系,获得更加充分的保障。 新建改扩建优质普通高中超千所 此外,围绕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意见》提出两个80%的目标。也就是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用10年左右时间, 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 ...
每日市场观察-20250611
Caida Securities· 2025-06-11 09:30
每日市场观察 2025 年 6 月 11 日 【今日关注】 周二市场收跌,成交额 1.45 万亿,比上一交易日增加约 1,400 亿。行 业多数下跌,银行、医药、交运、传媒、有色等行业小幅上涨,军工、 计算机、电子、通信等行业跌幅居前。 中办国办印发重要意见,国内进入合并的重要芯片和服务器上市公司复 牌,前 5 个月我国进出口数据同比增长,在上述利好信息加持下, A 股开盘以及分时走势并不算强,全天多数时间下跌行业和个股占比较大, 科技板块的表现更为弱势。午后 A 股港股一度快速下探,但盘中看不到 显著的负面信息,较大可能与正在进行的经贸磋商有关。 市场成交量继续放大,其中受到午后波动放大的影响,但盘中修复明显 且最终收盘跌幅显著收窄,表明市场具有较强的韧性,因而这种成交量 的放大,可能更多指向积极的一面。从近期系列事件综合来看,对贸易 谈判似乎不应过于担忧。 市场概况:6 月 10 日,市场午后快速走低,创业板指领跌。截至收盘, 沪指跌 0.44%,深成指跌 0.86%,创业板指跌 1.17%。 【资金面】 主力资金流向:6 月 10 日,上证净流入 66.38 亿元,深证净流入 96.42 亿元。行业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