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电子
icon
Search documents
电子掘金:AI算力需求火热,PCB量价齐升
2025-06-23 02:09
电子掘金:AI 算力需求火热,PCB 量价齐升 20250622 摘要 PCB 行业受益于算力需求提升,高端板材需求稳步复苏。2024 年全球 PCB 市场产值同比增长 5.8%,预计 2025 年增长 6.8%。高多层和 HDI 产品类别预计在 2025 年分别同比增长 40%和 10%以上,反映了 对 AI 算力需求的乐观预期。 AI 产业投入增加,数据中心 TAM 上修 29%至 554 亿美元。海外四大 FSP 厂商一季度资本开支同比增长 60%,Meta 上调 2025 年资本支出 至 640~720 亿美元,亚马逊增加对定制芯片的投资,国内阿里巴巴和 腾讯资本开支也显著增长。 高多层级 HDI 产品在 AI 服务器中竞争优势显著,需满足低成本、高良率 和稳定批量交付的要求。高阶 HDI 产品需控制每层误差在 20 微米以内, 生产工序复杂,对技术研发和团队经验要求高。 CCL 材料如 PTFE 适用于高速互联应用,其低介电常数和低损耗因子能 保持信号完整性,尤其适合 GPU 高速互联及高速接口。上游覆铜板市场 高端材料紧缺,建涛等 CCL 龙头已发布涨价函,玻纤布企业也发布调价 通知。 Q&A P ...
埃泰克沪主板IPO获受理 拟募资15亿元
汽车电子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埃泰克闯关IPO。 6月20日上交所公告,芜湖埃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埃泰克")主板IPO获受理,公司拟募资15亿元。 招股书显示,埃泰克是一家行业领先的汽车电子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车身域、智能座舱域、动力域以及智能驾驶域等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生 产及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汽车电子EMS和技术开发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埃泰克已形成从产品设计、检测验证到量产交付的完整业务体系,并积累了丰 富的汽车电子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经验。 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凭借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及时灵活的响应能力等优势,埃泰克积累了包括自主品牌整车厂商、新势力厂商以及 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内的众多客户群体,其中自主品牌整车厂商主要包括奇瑞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北汽集团、东风汽车等;新 势力厂商主要包括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以及零跑汽车等;此外公司通过向博世等提供汽车电子EMS,产品最终配套于沃尔沃、奥迪等知名整车厂商。 长期以来,整车五大功能域的关键技术与市场主要由博世、电装、大陆等国际大型汽车电子厂商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本土汽车电子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不断 提升, ...
埃泰克上交所IPO获受理 为领先的汽车电子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6-20 11:58
智通财经APP获悉,6月20日,芜湖埃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埃泰克)上交所主板IPO申请已 获受理。华泰联合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约15亿元。 本次公开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轻重缓急顺序投资以下项目: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埃泰克实现营收分别约为21.74亿元、30.08亿元、34.68 亿元人民币;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9414.4万元、1.97亿元、2.13亿元人民币。 | 项目 | 2024.12.31/ | 2023.12.31/ | 2022.12.31/ | | --- | --- | --- | --- | | | 2024 年度 | 2023 年度 | 2022 年度 | | 资产总额(万元) | 327,590.80 | 283,486.61 | 219,249.10 |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万元) | 122,999.73 | 100,122.92 | 81.230.96 |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49.06% | 47.90% | 47.03% | | 资产负债率(合并) | 62.43% | 64.66% | 6 ...
弘则科技 - 汽车电子架构进展跟踪
2025-06-19 09:46
Summary of Conference Call Records Industry Overview - The conference call focuses on th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architecture, specifically advancements in suspension technologies, including active and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vehicle performanc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1][2][3]. Key Points and Arguments 1. **Active Suspension Technology**: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s adjust vehicle posture using hydraulic fluids, enhancing both handling and comfort. This technology is transitioning from luxury models to more affordable vehicles priced around 500,000 RMB [1]. 2. **Mechanical Requirem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tive suspension necessitates higher mechanical standards, such as double wishbone and multi-link rear structures, which are more complex than traditional setups [1][4]. 3.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Active suspension offer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vehicle performance, balancing handling and comfort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mechanical systems [3]. 4. **Electric 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control systems are becoming crucial in vehicle performance, with a trend towards integrating control algorithms into the vehicle's domain controllers, allowing manufacturers to reduce costs and enhance their bargaining power against traditional suppliers [11]. 5. **Market Penetration**: Full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s are expected to become mainstream in vehicles priced between 500,000 to 600,000 RMB by around 2027, with current technologies already established [10]. 6. **Domestic v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While domestic vehicle tuning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in standard consumer vehicles, there remains a gap in high-performance and racing vehicles compared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5]. 7. **Integration of Control Systems**: The integration of control systems does not reduce the need for high-quality mechanical components; rather, it raises the bar for mechanical standards to ensure optimal performance [19]. 8. **Intelligent Chassis Technology**: Intelligent chassis technologies, such as steer-by-wire systems, are still in limited production, with few models currently utilizing these advanced features [12][20]. 9.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lectronic mechanical braking systems (EMB) is under development, aiming to eliminate hydraulic components entirely, although regulatory hurdles currently prevent mass production [23]. 10. **Supplier Dynamics**: The shift towards electric control systems is enabling domestic suppliers to compete more effectively against international giants like Bosch, fostering a more competitive landscape in the automotive supply chain [11][24]. Additional Important Insights - **Cost Considerations**: The high costs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technologies like steer-by-wire may delay their adoption in mainstream vehicles, as traditional mechanical systems still provide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for most consumers [21][22]. - **Collaboration Models**: Future collaborations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suppli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B technologies may shift towards more transparent models, allowing for greater innov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industry [25]. This summary encapsulates the critical developments and insights from the conference call, highlighting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anufacturers and consumers alike.
顺络电子:目前订单饱满 二季度以来产能利用率较高
另外,数据中心业务方面,顺络电子透露,数据中心是公司战略布局新兴战略市场之一,目前可为客户 供应各类型的一体成型功率电感、组装式功率电感、超薄铜磁共烧功率电感、钽电容产品等,并为客户 定制配套的产品解决方案。 顺络电子称,开年来公司应用于数据中心电源管理领域的各类模压平台功率电感销售增速提升明显,客 户进展顺利,公司密切与头部企业保持合作与联系,凭借自身的工艺平台多样性,在AI服务器、 DDR5、企业级SSD等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了多种节能降耗的产品组合与方案。 手机通讯应用领域是顺络电子的传统优势市场,该公司表示,公司国内市场份额占比较高,公司不断投 入研发力量,持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推动新产品快速增长,份额快速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其发展绕不开AI手机。对此,顺络电子表示,从目前智能 终端的发展趋势看,手机增加AI功能,对元器件,尤其是功率类电感产品的需求量进一步提升(用量的 提升);更大功率的应用场景和散热等参数需求,拉动对高端元器件的需求(价的提升),价和量的需求带 动了手机单机元器件价值的提升,公司相关产品已受益于行业趋势。 企业订单及产能利用情况,折射该公司未来业绩表现 ...
吴通控股拟8400万元收购子公司剩余20%股权 聚焦智能制造强化产业链布局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18 13:41
汽车电子赛道风口正劲 6月17日晚间,吴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吴通控股")发布公告,公司拟以8400万元现金 收购控股子公司苏州市吴通智能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能电子")少数股东裴忠辉持有的20%股 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吴通控股将持有智能电子100%股权,进一步夯实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 拟8400万元全资收编 吴通控股方面表示,本次收购是为推进公司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巩固智能制造业务,提高对智能电 子的管理效率。 近年来,智能电子抓住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机遇,在汽车电子制造服务领域深耕,已成为业内知名 的EMS制造服务商。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73亿元、1.05 亿元,净利润2680.58万元、1325.95万元。 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收购少数股东股权, 是吴通控股在资本运作与企业战略协同上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消除少数股东权益 带来的决策分歧,实现对子公司更加高效的管控,确保子公司的战略规划与集团整体发展目标高度契 合,从而充分释放子公司的发展红利。 根据评估报告,本次 ...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6-18)
远峰电子· 2025-06-17 15:26
行情速递 ① 主 板 领 涨 , 捷 荣 技 术 (+10.03%)/ 东 信 和 平 (+10.02%)/ 恒 宝 股 份 (+10.02%)/ 南 京 熊 猫 (+10.02%)/深华发A (+9.98%)/ ② 创业板领涨,创识科技(+20.02%)/狄耐克(+16.03%)/熵基科技(+14.10%)/ ③科创板领涨,艾为电子(+6.58%)/福立旺 (+5.55%)/神工股份(+5.27%)/ ④活跃子行业,SW通信终端及配件(+1.29%)/SW面板(+0.77%)/ 国内新闻 ①艾邦半导体网,2025Q2由上海芯波设计/云天半导体制造的3D Glass IPD 单个量产项目交付突破壹仟万颗/标志着全球首条3D Glass IPD生产线实现 规模化稳定产出/为AI/汽车电子及物联网应用等领域注入强劲"芯"动力/ ②半导体封装工程师之家,据Tomshardware报道/华为近期提交了一项关 于"四芯片"(quad-chiplet)封装设计的专利申请/该技术或将应用于其下 一代AI芯片——昇腾910D/华为这项"四芯片"设计在架构上与NVIDIA Rubin Ultra有相似之处/但华为正致力于自主研 ...
路畅科技“卖子”背后:公司净利连亏,标的业绩承诺“食言”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16 13:17
百亿巨头中联重科(000157)入主逾三年,路畅科技(002813)的业绩下滑趋势却并未得到改善。净利连亏之下,路畅科技抛出了出售子公司的计划。6月 14日,路畅科技披露公告称,公司拟转让持有的全资子公司南阳畅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阳畅丰")100%股权,接盘方为河南龙成资本控股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成资本")。值得一提的是,龙成资本系由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实控人郭秀梅持股,由郭秀梅配偶朱书成实际控制企业。北京商 报记者注意到,郭秀梅此前向中联重科转让公司控制权时,曾就南阳畅丰作出了为期三年的业绩承诺,然而,在业绩承诺期的后两年,南阳畅丰均未能交 出合格的"成绩单"。 | 项目 | 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 | 2025年03月31日(未经审计) | | --- | --- | --- | | 产品 到 | 95,115,722.66 | 87.889.128.69 | | 负债总额 | 34.834.947.61 | 28.411.422.36 | | 伊谷产 | 60.280.775.05 | 59,477,706.33 | | 项目 |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 ...
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博敏电子拟将高端PCB募投项目延期至明年底建成
Ju Chao Zi Xun· 2025-06-14 03:11
"博敏电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扩建项目(一期)"项目采用边建设边投产的方式,原计划工程建设期三年,于2023年第二季度募集资金到位后开始全面 投入建设。本项目完全达产后,将新增172万平方米/年的高多层板、HDI板、特种板等高端PCB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应用于AI服务器、网络通信、汽 车电子、工控医疗、电源储能等领域。 鉴于该项目规划的智能化程度较高,主要生产设备均为非标定制,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同时考虑到公司现有的产能需求情况、新项目订单导入情况、项目实 际建设进度及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等。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分阶段达成产能升级式扩容目标,确保新增产能能够精准匹配未来的市 场需求,并降低募集资金投资风险,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的安全及合理使用,公司认为有必要对原有的建设计划和投资节奏进行适度调整,决 定将该项目的建设期予以延长,拟将该项目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时间由2025年7月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当前项目各项工作均在正常推进中。 6月13日,博敏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的"博敏电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扩建项目(一期) ...
顺络电子(002138) - 2025年6月4-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5 10:46
证券代码:002138 证券简称:顺络电子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16 | 化的应用,电动化发展趋势大量提升了整车中的电子元件和 | | --- | | 模组模块的应用数量,而智能化对于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 | | 层的模块(雷达、摄像头、域控制器等模块)提出了新需求, | | 公司各类磁性元件产品将有大量应用。 | | 凭借智能化新应用对磁性元件的快速拉动,公司将把握 | | 市场机会,凭借先发优势,保持汽车电子业务的持续增长态 | | 势。 | | 5、请问公司有哪些工艺平台,如何确立研发优势? | | 回答: | | 公司为业内知名电子元器件厂商,拥有四大产品线系列 | | ——磁性器件、敏感及传感器件、微波器件、精密陶瓷。从 | | 工艺平台上区分,可以区分为叠层工艺平台、绕线工艺平台、 | | 结构陶瓷工艺平台、薄膜工艺平台、PCB工艺平台。 | | 公司研发优势确立主要依靠: | | (1)公司非常重视研发,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专门的 | | 研发中心,历年均有大比例的研发投入。 | | (2)公司研发体系完善,拥有全球一流的材料开发平 | | 台、基础元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