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Search documents
金融监管总局:警惕三大诱导网贷套路!
证券时报· 2025-07-10 13:35
最新风险提示。 7月10日,针对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的现象,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下称"金融消保局")发布"关于防范虚假宣 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示"指出,消费者签订合同前,需仔细考虑合同实质,辨别合同是贷款合同还是提供服务的一般民事合同,不轻信、不冲动,不在诱 惑或催促下贸然签约。同时,在办理业务时,谨慎提供个人信息,保管好个人身份证号、银行账户、验证码等,避免信息泄露风险。 识别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套路" 金融消保局指出,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不实承诺、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经 济负担,还可能使消费者陷入法律纠纷。 对此,金融消保局总结了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三大"套路": 一是混淆概念误导贷款。 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分期贷款",有意误导或迷惑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合 同条款的情况下,完成线上签字或刷脸认证,签署网络贷款合同。过程中,不法机构或平台可能通过诱导填写或技术手段窃取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转卖给 其他机构用于诈骗等非法用途,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不 ...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10 13:06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misleading advertising that induces online loans,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consumers to be vigilant and aware of potential financial traps [2][4][7]. Summary by Sections Inducement Tactics in Online Lending - The article outlines three main tactics used by fraudulent institutions to mislead consumers into online loans: 1. Confusing concepts to mislead loans, such as using terms like "installment payment" instead of "installment loan," which can lead to consumers signing contracts without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terms [4]. 2. False promises to induce loans, where institutions make exaggerated claims about outcomes, such as guaranteed job placements or government grants, often leading to unfavorable contract terms for consumers [4]. 3. Concealing actual loan costs, where institutions promote low surface interest rates while hiding higher actual rates and additional fees, resulting in consumers paying much more than expected [5]. Consumer Protection Measures - The article advises consumers to reject enticing but misleading sales pitches and to be cautious when provid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6]. - It encourages consumers to verify the legitimacy of institutions by checking their qualifications through official channels and to protect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avoid potential misuse [7]. - The article also mentions recent warnings from various financial regulatory bodies regarding illegal lending practices targeting vulnerable groups, such as students, and the need for consumers to be aware of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ird-party loan applications [8].
北京研究制定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专家解读
Xin Jing Bao· 2025-07-10 12:34
7月10日,《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对外发布,其中提到要优化住房消费新供给,优 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同时,研究制定公 积金贷款"带押过户"。 这些政策对北京住房消费市场会有哪些影响?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 优质住宅供给将促进市场需求释放 《方案》还提到,研究制定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带押过户"政策,并开展相关业务。什么是"带押 过户"?简单理解就是"将抵押贷款和房屋一起过户给下一个购房者"。 今年6月,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提高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服务质效工作 的通知》,明确二手房买卖,解押和评估可同步进行。也就是说,以前二手房存在抵押的,需要把原来 的抵押解除才能进行抵押物评估并申请贷款。新政落地后,解押和申请公积金贷款可以同时进行。北京 推进落地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带押过户",无疑将为二手房交易带来更多便利。 "过去二手房领域存在抵押,导致二手房交易的流程较为繁琐、交易周期长。"严跃进认为,"带押过 户"打破了传统二手房交易中卖方需先还清贷款才能过户的繁琐流程,减少交易环节和时间成 ...
买房时一次性付清和还贷30年的巨大差别:数据告诉你真相
Sou Hu Cai Jing· 2025-07-10 09:35
全款买房,意味着拥有完全的资产支配权,可以随时出租、出售或重新抵押,灵活性极高。同时,根据 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全款房产平均增值速度为年化5.7%,为资产提供了稳健的保值增值渠道。 在购房这一人生重大经济决策面前,究竟是选择倾尽所有,全款买断,还是借助杠杆,分期付款?这两 种截然不同的支付方式,犹如两条分叉的人生轨迹,将深刻影响着家庭未来数十年的命运走向。 回顾2024年的数据,全款购房者仅占新房交易的22.3%,而其余77.7%的购房者选择了按揭贷款。这一 比例的差异,不仅仅是支付方式的选择,更体现了人们对财富管理、风险偏好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层思 考。 若以2025年为例,全国平均房价已攀升至每平方米15000元,这意味着一套100平米的住房,所需资金就 高达150万元。仅以北京为例,2025年二季度平均房价达到每平方米67000元,购买一套90平米的两居 室,则需一次性支付约603万元。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是选择瞬间拥有产权,还是细水长流,值得深 思。 全款购房,意味着一次性支付全部房款,即刻拥有房屋的完整产权,免去了每月还贷的压力。全款购房 者平均年龄为43.7岁,往往拥有稳定的高收入或丰厚的家庭 ...
【UFX课堂】美联储六月会议纪要深度解析:在稳健增长、顽固通胀与政策迷雾中寻求平衡
Sou Hu Cai Jing· 2025-07-10 04:15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 于 2025 年 6 月 17-18 日举行的会议纪要,为我们提供了美 联储内部对当前经济状况、未来展望以及货币政策路径的最新思考。本次会议的核心决策是 维持 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 4.25% 至 4.5% 不变,并继续推进 资产负债表缩减。然而, 纪要的价值不仅在于决策本身,更在于其揭示了委员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内 部的观点分歧以及对关键风险因素的评估。 当前经济状况:韧性与隐忧并存 首先,纪要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描述呈现出一幅既有韧性又不乏隐忧的画面。工作人员和与会者普遍认 同,尽管受到净出口波动的影响,经济活动在第二季度仍保持了「稳健」的扩张步伐。劳动力市场被描 述为「稳固」,失业率维持在低位,接近委员会对最大就业的估计。这表明,尽管经历了过去几年的紧 缩周期,美国经济并未如一些预期那样显著放缓或陷入衰退。 然而,纪要也捕捉到了一些潜在的疲软信号:企业和家庭信心指标持续低迷(尽管近期略有回升),企 业对启动新的大型投资项目持谨慎态度,制造业活动出现放缓迹象,以及部分低收入家庭面临的压力。 这些细微的观察提醒我们,经济的表层稳健可能掩盖了结构性或部门性的脆弱性。 ...
中国进出口银行:上半年新投放外贸领域贷款超6100亿元
news flash· 2025-07-10 04:12
中国进出口银行:上半年新投放外贸领域贷款超6100亿元 金十数据7月10日讯,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持续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新投放对外贸易领 域贷款超6100亿元。其中,新发放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超170亿元,同比增长近20%,有力支 持了外贸领域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央视新闻) ...
商业贷款利率有何波动规律?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23:13
此外,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也能对国内商业贷款利率产生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 动、汇率波动以及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都会通过多种渠道传导至国内金融市场,影响国内的资金供求 和利率水平。 商业贷款利率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在经济增长阶段,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求旺盛,对资金的需 求增加,贷款市场的竞争加剧,这通常会促使商业贷款利率上升。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在面临更大的资金 需求时,会适当提高利率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并平衡风险。相反,当经济处于衰退或放缓期,企业投资和 居民消费意愿下降,资金需求减少,金融机构为了维持业务量和利润,可能会降低商业贷款利率,以刺 激贷款需求,促进经济的回升。 货币政策是影响商业贷款利率波动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如基准利率、再贴现 率等,来影响市场上的资金成本和流动性。当中央银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会提高政策利率,收紧 货币供应,使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上升,这必然会传导至商业贷款利率,导致其上升。反之,在宽松 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央银行降低政策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降低,商业贷款利率 也随之下降。 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同样作用于商业贷款利率。如果资 ...
长银消金49%股权遭冻结 高频诉讼清收面临逾期难题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23:09
除控股股东长安银行外,长银消金其余两位股东所持股权均处于司法冻结状态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 龙秋月 工商信息显示,近日,陕西长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银消金")新增一条股权冻结信息。第二大股东汇通信诚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通 信诚租赁")所持长银消金全部股权被司法冻结,涉及金额2.625亿元。此前,长银消金第三大股东北京意德辰翔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意德辰翔投 资")所持全部股权亦被法院冻结,涉及金额2.52亿元。目前,长银消金两位股东合计49%的股权处于被司法冻结状态,股东层面的风险正在暴露。 近年来,长银消金不断通过诉讼手段催收贷款,或面临着不小的贷款逾期风险管理问题。企查查官网显示,长银消金涉及20238起司法案件,99.13%的案 件身份为原告,92.37%的案件为民事案件,86.88%的案件案由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近半数股权被冻结 公开信息显示,长银消金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5亿元,由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银行")、汇通信诚租赁、意德辰翔投资共同发起 设立。第一大股东为长安银行,持股比例为51%。 (2025)沪02民初34号显示,汇通信诚租赁持有长银消金2. ...
美国购房抵押贷款申请跃升至两年高位
news flash· 2025-07-09 11:48
美国购房抵押贷款申请跃升至两年高位 智通财经7月9日电,美国上周购房抵押贷款申请跃升至2023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借贷成本几乎没 有变动。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7月4日当周,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购房申请指数上升9.4%。MBA再融资指数也有类似幅度的增长,达到4月份以来最高水平。 ...
澳门金管局:5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回升 流通货币及活期存款分别上升0.1%及3.4%
Zhi Tong Cai Jing· 2025-07-09 11:25
(原标题:澳门金管局:5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回升 流通货币及活期存款分别上升0.1%及3.4%) 智通财经APP获悉,7月9日,澳门金管局发布2025年5月货币及金融统计。2025年5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 回升。与此同时,居民存款按月增加,居民贷款则录得跌幅。流通货币及活期存款分别上升0.1%及 3.4%,M1因而较上月增加2.4%。与此同时,准货币负债上升1.1%,因此包括M1及准货币负债的广义 货币供应量M2遂按月回升1.2%至8,157亿澳门元。若与2024年同期比较,M1及M2分别上升11.4%及 7.9%。按币种分析,澳门元、港元、人民币及美元在M2的比重分别为32.3%、46.4%、6.8%及12.3%。 营运比率 截至2025年5月底,银行的本地居民贷存比率由4月底的50.9%下跌至49.3%,包括非居民部分的总体贷 存比率由77.5%下跌至73.0%。以一个月及三个月为期计算的流动资产对负债比率,分别处于65.7%及 57.9%的水平。此外,主要由于总贷款按月下跌,不良贷款比率上升至5.7%。 居民存款按月增加1.3%至7,947亿澳门元,非居民存款上升0.4%至3,510亿澳门元。与此同时,公共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