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居民存款
icon
Search documents
澳门金管局:5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回升 流通货币及活期存款分别上升0.1%及3.4%
Zhi Tong Cai Jing· 2025-07-09 11:25
(原标题:澳门金管局:5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回升 流通货币及活期存款分别上升0.1%及3.4%) 智通财经APP获悉,7月9日,澳门金管局发布2025年5月货币及金融统计。2025年5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 回升。与此同时,居民存款按月增加,居民贷款则录得跌幅。流通货币及活期存款分别上升0.1%及 3.4%,M1因而较上月增加2.4%。与此同时,准货币负债上升1.1%,因此包括M1及准货币负债的广义 货币供应量M2遂按月回升1.2%至8,157亿澳门元。若与2024年同期比较,M1及M2分别上升11.4%及 7.9%。按币种分析,澳门元、港元、人民币及美元在M2的比重分别为32.3%、46.4%、6.8%及12.3%。 营运比率 截至2025年5月底,银行的本地居民贷存比率由4月底的50.9%下跌至49.3%,包括非居民部分的总体贷 存比率由77.5%下跌至73.0%。以一个月及三个月为期计算的流动资产对负债比率,分别处于65.7%及 57.9%的水平。此外,主要由于总贷款按月下跌,不良贷款比率上升至5.7%。 居民存款按月增加1.3%至7,947亿澳门元,非居民存款上升0.4%至3,510亿澳门元。与此同时,公共部 ...
一个家庭手里有30万存款,在国内属于什么水平?终于有人说了实话
Sou Hu Cai Jing· 2025-07-04 04:14
我国居民存款现状:真相远比数据更复杂 截止2023年10月末,中国本外币存款余额高达287.28万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达134.98万亿元,平均每人拥有9.56万元存款,三口之家则接近30万元。这 一数据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自嘲"拖了后腿"。然而,这一平均数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表面繁荣下的真实境况:大多数家庭存款远低于平均水平 一些媒体对居民经济实力的夸大报道,导致公众对自身经济状况产生误判。30万元存款,在许多人看来,连一套房的首付都不够,更谈不上富裕。西南财经 大学数据显示,65%的中国家庭存款低于16.3万元,只有35%的家庭存款超过这一数字。这意味着,拥有30万元存款的家庭,已经超越了全国80%以上的家 庭。这并非媒体夸大,而是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的真实写照。 招商银行数据显示,2%的家庭拥有全国80%的存款,剩余98%的家庭仅拥有20%的存款。更令人震惊的是,超过5.6亿人甚至没有银行存款。这一悬殊的差 距解释了为何30万元存款能够跻身少数富裕家庭行列。 高负债率下的生存压力:房贷成为沉重负担 中国居民负债率持续攀升,已从本世纪初的5%上升到70%以上。房价高涨是主要原因,多数家庭购房需依靠银行贷款 ...
银行经理直言:个人存款超过50万的,就已经超越全国98%的家庭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7-01 05:47
近些年,国内居民存款热情高涨,这与三年疫情的冲击不无关系。疫情期间,人们深刻体会到拥有存款的重要性,它成为应对失业、疾病和养老等风险的缓 冲。与此同时,股市、楼市、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等高收益投资渠道风险增大,许多人选择将资金转向相对安全的银行定期存款,以保障本金和利息安全。 然而,尽管居民存款总额持续攀升,存款规模的巨大差异却鲜为人知。一位银行经理曾指出,个人存款超过50万元,已超越全国98%的家庭。此言并非夸大 其词。央行数据显示,拥有50万元以上存款的家庭占比仅为0.37%,在约14亿人口的中国,这意味着仅有约518万户家庭达到这一存款水平。即使未来存款 规模有所增长,拥有50万元以上存款的家庭比例,也很难突破2%的临界点。这与《存款保险条例》规定的最高赔付金额50万元相呼应,也从侧面反映了高 额存款家庭的稀缺性。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悬殊的财富差距呢? 第三,高房价吞噬了大部分家庭储蓄。在一二三线城市,一套90平方米的普通商品房动辄需要100万到200万,这不仅耗尽了家庭积蓄,更意味着需要长期偿 还高额房贷。在巨大的房贷压力下,剩余的可支配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几乎没有额外的资金用于储蓄。 第四,虽然在 ...
张瑜:看股做债,不是看债做股
一瑜中的· 2025-06-30 03:22
文 :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 文若愚(微信 LRsuperdope) 核心观点 1 、宏观资配研判的时候,辨析股债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 当居民存款搬家为流动性主要矛盾的时候,股债交易大的逻辑是看股做债带来的股债跷跷板——股票表达 风险偏好 ➡ 风险偏好带动居民存款搬家 ➡ 居民存款搬家带动非银存款提升 ➡ 非银存款存在脉冲性 ➡ 央行 对冲空转的警惕 ➡ 银行间资金易紧 ➡ 债券下跌; 当央行货币宽松为流动性主要矛盾的时候,股债交易大的逻辑是看债做股带来的股债双牛——央行大幅宽 松 ➡ 银行间充裕带来非银存款提升 ➡ 无风险利率下行 + 非银存款提升 ➡ 股票估值与增量资金双击。 2 、虽然本轮非银流动性的增长规模接近 2014 年 ~2015 年,但与 2014~2015 年货币宽松主导流动性改 善显著不同,本轮流动性改善的主逻辑是居民存款搬家。因此大的宏观交易逻辑上,我们认为本轮更倾向 于看股做债的股债跷跷板逻辑,而非看债做股的股债双牛逻辑。 3 、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往流动性宽松相比,本轮居民存款搬家也存在特殊性: 第一特殊,居民 ...
看股做债,不是看债做股
Huachuang Securities· 2025-06-29 13:44
宏观研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宏观快评】 看股做债,不是看债做股 核心观点 1、宏观资配研判的时候,辨析股债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当居民存款搬家为流动性主要矛盾的时候,股债交易大的逻辑是看股做债带来 的股债跷跷板——股票表达风险偏好➡风险偏好带动居民存款搬家➡居民存 款搬家带动非银存款提升➡非银存款存在脉冲性➡央行对冲空转的警惕➡银 行间资金易紧➡债券下跌; 当央行货币宽松为流动性主要矛盾的时候,股债交易大的逻辑是看债做股带来 的股债双牛——央行大幅宽松➡银行间充裕带来非银存款提升➡无风险利率 下行+非银存款提升➡股票估值与增量资金双击。 2、虽然本轮非银流动性的增长规模接近 2014年~2015年,但与2014~2015年 货币宽松主导流动性改善显著不同,本轮流动性改善的主逻辑是居民存款搬 家。因此大的宏观交易逻辑上,我们认为本轮更倾向于看股做债的股债跷跷板 逻辑,而非看债做股的股债双牛逻辑。 3、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往流动性宽松相比,本轮居民存款搬家也存在特殊性: 第一特殊,居民存款配置难回地产,客观面临资产荒,涌动力量更强。 第二特殊,自上而下"稳股市"政策助力资本市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股票市 场风险 ...
关注例会提法的变与不变——2025年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学习
一瑜中的· 2025-06-28 15:38
文 :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 文若愚(微信 LRsuperdope) 事项 6 月 27 日,央行发布 2025 年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稿,我们学习心得如下。 核心观点 1 、与一季度相比,例会的哪些变化值得关注? ①在政策基调上,例会删去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并增加了"把 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这一表述。 ②在货币政策思路上,删去了"择机降准降息",增加了"灵活把握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的表述"。 ③汇率表述上,央行删去了"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 行处置"的表述。 2 、与一季度相比,例会的哪些不变值得关注? 在货币政策态度上,央行维持了"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表述,但同时,央行也维持了"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 3 、我们如何理解的当下的货币政策 ①从货币政策投放的目的上,当下央行投放流动性不止是支持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同时还有稳定股债 市场流动性的诉求。 ②从货币政策投放 ...
前三季度存款增加13万亿,老百姓都不愿消费了?原因终于找到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6-25 04:55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存款激增,新增13.2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暴增4.72万亿元,总存款增量达到惊人的22.77万亿元。然而,这一现象却与 仅为35.3%的居民消费率(占GDP比重)形成鲜明对比,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60%,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这究竟是何原因?专家和业内人士 的观点针锋相对,对策也分歧巨大。 部分专家认为,银行存款利率依然过高,应进一步下调,以刺激居民消费和投资。他们主张将民众的储蓄"逼"出银行,从而活跃市场。然而,业内 人士则指出,单纯下调利率无法解决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居民存款激增背后的深层原因。 其次,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了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储蓄成为应对风险的首选。上半年封控期间,许多人失去了收入来源,深刻体会到积蓄 的重要性。下半年,虽然疫情有所缓解,但经济复苏乏力,企业裁员降薪现象普遍,失业风险持续存在。这种担忧促使更多人选择将收入储蓄起 来,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缺乏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并非居民不想投资,而是当前市场风险较高。股市波动剧烈,散户盈利概率极低;基金市场也 经历了大面积亏损,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银行理财产品则不再保证本金和收益,投资风险 ...
宏观视界第6期:非银存款与居民存款是核心
一瑜中的· 2025-06-24 14:06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ppropriate investor management and the need for professional investors to interpret research reports accurately to avoid potential investment losses [1][2]. Group 1 - The research team at Huachuang Securities is positioned to provide insights specifically for professional investors, highlighting the necessity of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of the reports [2]. - The materials are intended solely for recognized professional investors and should not be used by ordinary investors due to the risk of misinterpretation [2]. - The article notes that the opinions and analyses presented may change without notice based on subsequent reports from Huachuang Securities [2].
2025年,如果你的存款超过这个数,基本上就超过了全国70%的人!
Sou Hu Cai Jing· 2025-06-24 05:55
2023年,中国存款市场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为即将到来的2024年蒙上了一层阴影。数据显示,尽管1月至9月居民存款激增14.42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但 这背后是三年疫情阴霾下,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失业、疾病、经济下行风险迫使他们将资金寻求安全港湾,而股市、楼市和基金市场的风险则进 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然而,盛况未能持续。10月份,居民存款骤降6369亿元,这一逆转值得深思。 这背后主要有两个因素相互作用。首先,持续下调的存款利率降低了储蓄的吸引力。低利率环境下,许多人选择将资金转向消费或其他投资渠道,以寻求更 高的回报,或至少保值增值。其次,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居民收入普遍下降,生活成本却居高不下,这使得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减少,积攒财富变得更加困 难。在高通胀的压力下,很多人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更遑论存钱了。 够按时还清贷款已经实属不易,更别提存下30万元了。 第三,P2P暴雷事件对中产家庭造成巨大打击。几年前,P2P理财一度盛行,高额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0?0%)吸引了众多中产家庭,他们认为银行存款利率过 低,转而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P2P产品。然而,P2P行业的集体暴雷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许 ...
终于把存款逼出银行了?2025年6月央行最新数据,存款去哪儿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6-24 02:37
在进入到6月份之后,央行公布了5月份最新存款数据:当月居民存款减少11732亿元,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居民存款净流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5 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减少24568亿元,而去年同期还增加了9873亿元。为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导致居民存款的快速流失,已 经成为趋势。 实际上,银行之所以要连续下调存款利率,主要是不希望储户们把钱都存在银行里面,而是想通过降息的方式迫使储户把存款取出来,用于投资和消费。事 实上,近期居民存款的大幅减少,也意味着银行终于把部分存款逼出来了。现在问题来了,居民存款在大搬家之后,究竟都去哪儿了呢?主要有以下5个方 面: 第一,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储户把存款拿出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资料显示,4 月银行理财规模暴增 2.1 万亿,总规模创下 31.3 万亿的历史新高。虽然,银行理财 产品总体的收益率在下降,亏损的风险在上升。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维持在2.4-2.8%之间,这要比现在银行存款利率要高出不少。 第二,投资股市成为股民 第三,资金流向公募基金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觉得银行存款利率太低,而投资股市的风险又太大。于是,他们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