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技术
icon
Search documents
抢装结束后价格探底,关注技术迭代及政策推动出清 - 光伏6月月报
2025-06-09 15:30
抢装结束后价格探底,关注技术迭代及政策推动出清 - 光 伏 6 月月报 20250609 摘要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名义产能普遍过剩,组件产能约为实际需求的两倍, 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持续,但开工率下降或将改善库存,尤其在硅料环 节。 硅料价格持续探底,N 型硅料价格已接近现金成本,多数产能面临亏损。 受国内抢装潮结束影响,硅料价格下跌空间有限,部分企业已开始减产 应对。 短期内光伏需求受政策影响较大,下半年整体需求偏淡,但 10-12 月国 内集中式需求或带来小幅复苏。电池技术迭代是产能出清的重要推动力。 TOPCon 电池技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升级提高量产功率,但设备改造 投资成本较高,资金不足的企业面临淘汰风险。晶科能源计划在 2025 年底完成 40%以上产能改造。 BC 电池技术在分布式市场具有优势,隆基和爱旭积极扩产。BC 电池平 均量产功率高于 TOPCon,盈利能力较强,尤其在欧洲市场溢价明显。 Q&A 光伏行业目前的供需情况如何? 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末,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光伏组件、 电池、硅片和硅料四个主产业链环节的名义产能均超过 1,200 吉瓦,而今年 (2025 年 ...
锂金属负极产业化头部企业资深专家
2025-06-09 15:30
锂金属负极产业化头部企业资深专家 20250609 摘要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分为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三种,负极侧普遍 采用压延法生产的锂金属片,因其成本优势和产业化前景。正极材料通 常搭配高镍三元材料,如 8 系或 9 系,以提升能量密度,或采用无负极 设计进一步提高性能。 锂金属固态电池产业化挑战在于实现锂金属沉积与溶解以提升循环寿命, 需添加液体润湿极片和界面,但液体消耗会导致极化增加和循环性能下 降。创新方向包括发展耐高压溶剂如酰胺类溶剂,与锂盐形成稳定结构。 锂金属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不同,高倍率充电时,锂金属沉积速 度快,导致结构不均匀,消耗润湿界面的电解液,引发副反应,损失活 性物质,并可能形成树枝状晶体,刺破隔膜或固态电解质,引发短路。 宁德时代无负极技术旨在提升能量密度,但牺牲循环性能。通过在铜箔 上沉积锌片实现更高能量密度,但缺乏补铝剂维持循环稳定性。铝箔或 铜箔的亲和能差异影响最终性能表现,能量密度提升有限。 锂金属在铜上沉积时,沉积层粗糙多孔,增加副反应。行业内采用界面 改性,如增加合金层诱导离子均匀沉积,改善连接粘结力。使用铜箔集 流体可以使沉积层更加均匀,从而减少副反应。 Q ...
固态电池产业调研更新
2025-06-09 15:30
固态电池设备市场中,宏工科技和纳科诺尔值得关注。宏工科技与宁德 时代等合作,专注于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纳科诺尔专注于滚压设备, 市场占有率领先,干法设备订单增加。 投资固态电池领域应优先考虑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及相关设备环节,如厦 钨新能源、光华科技、有研新材、宏工科技及先惠技术等公司,这些公 司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及合理估值。 二三线电池企业是否有机会通过固态技术弯道超车? 二三线企业弯道超车难度很大。固态技术迭代遵循严格的电化学定律,不像创 新药物可以通过试错成功。顶尖公司如宁德时代仍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难 以凭借现有技术积累实现突破。因此,更可能成功的是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 商,而非二三线电芯企业。 今年(2025 年)相比去年(2024 年),固态技术领域有哪些重大变化? 固态电池产业调研更新 20250609 摘要 固态电池降本潜力巨大,通过采用更高电压平台和更高容量的正负极材 料,可显著降低单位千瓦时的物料单耗,宁德时代等企业正积极研发 500 瓦时/公斤的固态电池,物料成本有望随产业链完善而下降。 硫化物固态电池成为主流方向,因其导电性优于氧化物,且易于克服技 术短板。全球前十大电池企业及头部车企如丰 ...
固态电池专家系列 - 电池专家
2025-06-09 15:30
固态电池专家系列 - 电池专家 20250609 摘要 固态电池中试线目前仍为柔性生产线,日产量仅数百个电池,无法达到 吉瓦时规模,主要用于大电芯(590 标准长度,80~100 安时)的材料 体系迭代和优化,预计今年年底建成。 行业内逐步倾向于硫化物路线,通过引入卤化物解决正极问题,聚合物 解决负极问题,并结合氧化物形成综合设计,以提升实用性。国内大厂 如 BCC 等也在积极探索硫化物方案。 国内厂商在硫化物固态电池方面取得进展,如厂商 C 计划 2027 年小批 量生产使用高镍正极材料的电池,厂商 B 计划 2025 年底小规模量产兼 顾高镍三元和富锂锰正极材料的电池。 目前能量密度 400 瓦时/公斤以上的单体电池成组后能量密度会有所下 降,但循环寿命已接近 1,000 次,基本满足固态电池目标,但需施加较 大压强以保证导电性。 快充技术发展面临瓶颈,固态电池实现高倍率快充仍有难度。B 公司的 中试线支持 1C 快充,安全性更高,但更高倍率快充需进一步优化材料 体系和界面处理技术。 Q&A 标准的固态电池中试线规模如何? 标准的固态电池中试线无法达到吉瓦时规模,目前仍是柔性生产线,没有追求 OOE(Ov ...
第二批参会企业名单!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
鑫椤锂电· 2025-06-09 07:49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 技 术 发 展 与 市 场 展 望 高 峰 论 坛 会议主办: 鑫椤资讯 会议时间: 2025年7月8-9日(8号报到) 会议地点: 中国·上海 论坛议题 I C C S I N O | 发言嘉宾 | 发言议题 | | --- | --- | | ICC鑫椤资讯 总经理 连萍 | 欢迎致辞 |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院院长 杨容 | 全固态电池工程技术难点 | |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待定 | 硅基负极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待定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上的应用 | | | 颁奖 茶歇 | |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固态子公司 董事长 王希敏 | 待定 | |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博士 郭辰 | 星源固态电解质膜解决方案 | |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待定 | 待定 | | 浙江金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杜斌 | 待定 | | | 午餐 | |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中国车企改变欧洲市场:采用中国流行的电池技术,可帮助降价”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09 02:47
Core Viewpoint - European automakers are responding to the strong competition from Chinese electric vehicle manufacturers like BYD by planning to launch a series of low-cost small cars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1][4]. Group 1: Market Dynamics - BYD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lectric vehicle manufacturer, surpassing Tesla last year, and recently launched the compact hatchback "Dolphin Surf" in Europe, with a starting price of €22,990 (approximately ¥188,500) and a range of 322 km [1]. - The compact segment is seen as the "next frontier" for electrification in Europe, with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growth [1]. - The European electric vehicle market is accelerating this year, driven by EU emissions regulations that require a 15% reduction in CO2 emissions for new cars and trucks compared to 2021 levels, increasing to 55% by 2030 [4]. Group 2: Competitive Landscape - Analysts indicate that BYD's entry into the small car market is a strong signal, with the potential to disrupt the small car market due to its competitive pricing [2][4]. - European consumers prefer small electric vehicles for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and price reasons, with a demand for cars priced below €25,000 (approximately ¥205,000) [5]. -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models like Dacia Spring and Leapmotor T03, priced below €20,000 (approximately ¥164,000), is pushing European manufacturers to focus on developing smaller, more affordable electric vehicles [5]. Group 3: Future Projections - By 2028 or 2029, the cost of small electric vehicles is expected to equal that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ehicles, revitalizing the small car market [4]. - The small electric vehicle market is projected to continue expanding, with prices approaching €20,000 [7]. - Despite facing challenges from European manufacturers, Chinese companies like BYD are expected to maintain a competitive edge due to lower production costs and a broader vehicle lineup [8][9].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看好固态电解质与核心设备
2025-06-09 01:42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看好固态电解质与核心设备 20250608 今年以来,固态电池产业链出现了显著的边际变化。首先,大厂如比亚迪和宁 德时代明确了 2027 年和 2030 年的时间节点,尤其是 2027 年小批量装车的 节点可能会提前。这些企业在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布局上加速推进,预计到今年 年底,我们将看到许多头部电池企业在中试金桥方面取得进展。此外,在单品 容量方面,例如国轩高科在 5 月份推出了单体容量为 70 安时的全固态电池产 品,其他企业也在加速推出类似产品,并进行相关测试。总体来看,固态电池 的发展时间表有望提前,加速实现市场布局。 固态电池相较于其他新型技术方向有哪些优势? 固态电池相较于其他新型技术方向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其确定性较强,并且 市场容量和目标导向明确。在材料端和设备端方面,与历史高位相比,目前调 当升科技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领先,为辉能科技、清陶能源、蔚来汽车 和赣锋锂业等客户提供配套,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工作量接近千吨,受 益于半固态电池市场扩大。 长阳科技固态定制基膜孔隙率达 75-85%,孔径达 85-100 纳米,可压 缩率大于 50%,满足全固态电池对隔膜的要求,获下 ...
固态电池产业链追踪 - 电池制造
2025-06-09 01:42
摘要 主流电池企业积极推进中试线,预计明年底具备吉瓦时产能,2027 年 小批量生产,表明全固态电池量产化进程加速,或将影响相关股票的长 期估值。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成本大幅下降,供应商增多,自主合成成本降至 几千元每公斤,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提供成本优势,利好相关材料企业。 设备厂家数量显著增加,自主研发核心设备涌现,全固态工艺逐渐成熟, 设备国产化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国内设备厂商竞争力。 干法和湿法成膜工艺日趋成熟,全固态电芯已能连续生产,技术突破超 出预期,或将提前实现国家项目验收目标,刺激市场对相关企业的投资 信心。 国家 718 项目推动全固态电池发展,严格的验收标准和广泛的企业参与 加速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发展,为全固态电池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工信部中期验收包括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标,目前企业已基本实现 350 瓦 时每公斤能量密度,行业进展超前,预示全固态电池技术有望提前进入 市场。 硅碳负极仍是当前主要选择,但为提升能量密度,未来需依赖金属锂。 真空镀膜工艺有望解决金属锂负极界面问题,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至 500- 600Wh/kg。 Q&A 固态电池行业在过去半年中有哪些显著变化? 固态电池产业链追踪 ...
以半固为阶 向全固而行
固态电池,如今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能够迅速吸引眼球,却无法让人抱有过多"幻想"的话题。原因 很简单,最近一两年,固态电池的最新发布每年都会引发几轮产业与资本的"狂欢",但"懂得人都懂",全固 态电池的市场化仍面临重重阻碍。 最近,多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又相继发布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进展和动态。例如,《中国汽车报》记者在国轩 高科2025全球科技大会上,见证了其全固态电池新品和准固态电池新品的同台亮相,并了解到技术研发与量 产推进的相关情况。 细心之人不难发现,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固态电池与半固态电池"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 略。宁德时代的凝聚态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同时不断攻坚固态电池工程技术难题;比亚迪在半固态电池 装车验证的同时,持续投入固态电池研发;国轩高科在贯通全固态中试线的同时,其G垣准固态电池也已量 产应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固态电池凭借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堪称动力电池技术演进的"终极答案"。然 而,"终极答案"的市场化并非触手可及,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变数。这也成为众多头部企业仍将半固态电池纳 入核心研发体系,形成固态与半固态"双线"并进战略布局的原因。 "双线"布局成为行业共识 在 ...
德尔股份投资3亿元加码固态电池中试线 抢占氧化物路线量产先机
近年来,德尔股份固态电池研发成果显著。2023年,公司在日本开发的固态电池样品已通过第三方机构 多项严苛安全测试,包括针刺、加热和过充电实验,安全性表现突出。2025年,德尔股份固态电池技术 攻关持续突破,在今年2月举行的东京国际二次电池展上,公司展示了第二代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 达到260Wh/kg,而第三代固态电池产品的目标能量密度将突破400Wh/kg。 今年年初,德尔股份在上海设立的试制线成功完成国内首款固态电池样品的制备,验证了核心涂覆工艺 在国内生产环境下的可复制性,具备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多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的能 力。 当前行业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预计将于2027年左右在部分高端车型上实现装车,并有望 在2030年进入更大规模的量产阶段,从而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实现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充电时间缩 短至10分钟以内的目标。如今,国内外主流电池企业均已跑步入场,全力抢占技术制高点和产业化先 机。中泰证券指出,固态电池将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技术迭代"三重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带动锂 电池行业完成新一轮升级革命。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德尔股份微信公众号日前发文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