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技术
icon
Search documents
碳博会聚焦循环经济:让绿色技术成为产业增长的核心动能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6 06:22
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的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简称"碳博会")于6月5日 至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00家企业参展。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 发展的新引擎。从政府层面,期待通过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推动更多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和业务服务 的交流合作,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南都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杨浦区正加速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预计2030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左右。6月5日下午,由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技术交易所主办的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 新活动在碳博会举办.。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出席活动,并以《碳足迹壁垒:欧盟之盾与中国之矛》为题,剖析了欧盟 碳边境调整机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提出中国企业需以技术创新和标准升级应对"碳足迹壁垒",锻造 国际竞争新优势。 此外,由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山鹰国际等单位编制的《循环利用产品降碳评定与标识应用要求》 在会上正式发布,通过量化降碳量、划分等级,填补了国内循环产品降碳标准空白,为市场推广提供统 一规范。 活动 ...
城市副中心布局十大绿色产业
本报记者 曹政 城市副中心大运河蓝绿交织,美不胜收。 本报特约摄影 马文晓 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而城市副中心将成为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 近日,市发改委、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联合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城市副中心将打造国际绿色经 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因地制宜推动十大绿色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行政办公区100%绿电供应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绿树青草映衬着三大文化建筑。看得见的地方是满目的绿色,看不见的地方则藏着源源不断的绿电。 昨天,记者探访北京城市绿心"零碳"园区,这里的碳中和达成等级为净零排放,是碳中和认证中的最高级别。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引入了域外绿电,同时在建筑屋顶布置了分布式光伏,实现供给侧100%绿电。"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创新中心副主任 张磊说。 到2027年,城市副中心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 产业集聚区。展望2035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绿色经济增加值稳步增长。 首 ...
2027年副中心绿色企业将超300家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6-03 18:11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围绕10个绿色产业 重点实施八大任务,因地制宜推动绿色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国际绿色经济标 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据介绍,到2027年,城市副中心绿色企业将超过300家,并将建成1个绿 色产业集聚区。 同时,绿色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加快发展,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北京绿 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展望2035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形成3个以上 绿色产业集聚区,绿色经济增加值稳步增长。 在巩固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将发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瞄准车用电 子及核心零部件,打造较完备的车用电子供应体系。 因地制宜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形成绿色产业发展城市副中心模式 在产业布局方面,城市副中心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支持产业优势环节重点布局,因地制宜推动绿色产 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着力培育碳专业服务业、ESG专业服务业、绿色金融业、绿色投资、未来能源 细分产业、合成生物制造业等特色绿色产业。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新能源产业、智 能网联新能 ...
北京城市副中心力争到2027年绿色企业数量超300家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3 13:45
中新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吕少威)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力争到2027年, 绿色创新能力、绿色企业数量、绿色产业产值不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绿色技术 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绿色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加 快发展,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 据介绍,为落实《关于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推动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 范区,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围绕10 个产业、8个行动,合力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发展,将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为国际绿色经济标 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对标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快发展 方式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风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向新,实现了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良好开局。 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揭牌成立,前疃村建设成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 网"零碳"村庄,城市绿心绿色供用能和碳管理项目入 ...
围绕“10个产业、8个行动” 北京助推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加速跑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03 12:02
6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市发展改革委、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围绕10个产业、8个行动,合力推 动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发展,将城市副中心打造为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据发展目标,到2027年,有效绿色 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将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同时,发展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 产业集聚区(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到2035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将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 集聚区,绿色经济增加值稳步增长。 着力推动10大产业 实现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对标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风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 绿向新。数据显示,目前,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已实现100%绿电供应。城市副中心也成为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 星级标准的地区,行政办公区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三星建材100%比例应用。高级别自动驾驶3.0示范区建设完成,无人驾驶小巴已在 城市绿心投用,首末站均在城市副中心的公交线路新能源车辆配备率达到100%。目前,城市副中心已 ...
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国内首个绿建三星级标准地区
Xin Jing Bao· 2025-06-03 11:52
60年老厂区转型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区,绿色金融工具带动绿色产业落地发展,绿色交易所支撑环 境权益交易、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公共服务…… 6月3日,北京市发改委、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共同发布促进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7年,力争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 心。同时,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展望2035年,力争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 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 百分之百,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全面实现绿电供应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在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 绿色发展示范区。2024年2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近 年来,城市副中心对标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风 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向新。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已 实现100%绿电供应,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揭牌成立,前疃村建设成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 庄,城市绿心绿色供用能 ...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满两月,专家建言建立严格的减碳责任机制
Hua Xia Shi Bao· 2025-05-30 04:1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距离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已经过去三年半的时间,3月底碳市场迎来了首次扩围,纳入钢铁、 水泥、铝冶炼等高耗能高排放工业行业。如今,全国碳市场"双轮驱动"的制度框架已经搭建完成,扩围 后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超过60%,未来将如何促进我国的绿色转型进展? 日前,在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十周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指出,与欧盟等依靠碳市场形成的需 求侧激励相比,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源头治理、直接激励创新、交易成本低、与增长兼容等特征的低碳 绿色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路径,更加快速和有效地加快绿色转型。当前全国碳市场扩大覆盖范围,新增钢 铁、水泥、铝冶炼等难减排行业,重点还是要建立严格的减碳责任机制。 "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关键的一条是要扩大国内需求。而扩大需求,就要加快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 放双控,并且把碳排放双控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量化指标,分解到各级政府和重点行业和企业,普遍推广 碳账户和碳核算,形成全面严格的减碳责任机制。"他表示。 提高可 ...
全球近万艘巨轮用上镇江“节能桨”
Xin Hua Ri Bao· 2025-05-29 21:34
走进企业制造中心,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制造中心总经理胡传林透露,团队从原料熔炼工艺着手 研发,让铜、镍等原料的用量、配比成为"独家秘方",产品抗拉、屈服、延伸等关键指标在同类产品中 位居前列。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加持,让工艺流程不断优化,"能够保证产品的机械性能优于行业规范 10%—15%。"胡传林说。 目前,企业在土耳其、阿联酋、越南、新加坡等国广泛开展业务,并多次参加德国、希腊、挪威等国的 航运海事业展览会,"预计未来3年,售后服务端的业务年均增长将会超过100%。"王通说。 据镇江市商务局外贸处处长吴凌云介绍,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是镇江重点打造的"四群八链"之一,政府 持续支持企业参加境外海事展、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推动"保单+金融"合作,帮助企业争取船舶出口保 函资源储备。镇江海关数据显示,1—4月全市船舶累计出口11.2亿元,同比增长131.3%。 "全球海事工业界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技术革命。"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师、南京 普宁船舶设计有限公司科技副总刘闽东认为,在航运业净零排放框架下,节能装置研发、全流程解决方 案等"中国智慧",正重新定义全球海事竞争规则。 本报讯(记者薛诚陆威) ...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预见未来”资本项目对接馆推介会在厦门举办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9 15:54
中新网厦门5月29日电(吴冠标陈志坚)29日下午,由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组委会联络 部主办的第二十五届投洽会"预见未来"资本项目对接馆推介会在厦门举办,聚焦国内外投资趋势与产业 融合发展,吸引了百余位嘉宾参与。 在推介会上,投洽会组委会联络部有关处室负责人详细解说了投资促进与项目对接活动安排规划。 据介绍,"预见未来"资本项目对接馆将依托投洽会平台,汇聚国内外资源,打造核心资源聚合场景,提 供"评估—展示—对接—传播"完整价值链,打造"展前精准匹配、展中高效对接、展后持续服务"的生态 闭环,通过高端交流、精准匹配与成果展示,构建"资本—项目—产业"高效链接的闭环生态,成为"投 融路由器、投资链接场"的特色品牌活动。 此外,会上还推介了会展B1馆赋能投融资对接与9大重点产业赛道合作方案,对外公布了9大赛道合作 权益以及参会对接权益方案,旨在将"预见未来"资本项目对接馆打造成为更多高端资源聚集地,更好地 引领全球资本与创新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悉,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将聚焦"投资中国""中国投资""国际投资"三大板块,为国际资本投资中国 ...
国务院国资委:要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链领军企业
news flash· 2025-05-26 12:04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认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提升传 统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生产、管理、营销模式变革和流程再造,促进现代服务业 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使传统优势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要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业,深入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加快培育启航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