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培养
icon
Search documents
军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变化?一文详解
Yang Shi Wang· 2025-06-29 14:34
央视网消息:6月28日,新调整组建的三所军队院校成立大会举行。三所院校分别为陆军兵种大学、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和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均为 高等教育院校,面向社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自调整组建三所军队院校的信息向社会公布以来,3所"新晋高校"就备受关注。 三所军校分别有何亮点 设置了哪些专业? 陆军兵种大学由原陆军装甲兵学院和炮兵防空兵学院为基础调整组建,是全军唯一一所面向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培养主战兵种人才的大学,是"陆战之 王"成长的摇篮。形成涵盖军事学、工学、管理学多门类学科专业布局。 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由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为基础调整组建,是全新打造的战略性兵种信息支援部队唯一直属大学, 担负军队网络信息体系新域新质人才培养重任。 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由陆军勤务学院和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为基础合并组建,是我军后勤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军队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重要支撑。 学科专业涵盖军事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4大门类。 今年军校招生四大变化对报考有何影响? 除了新调整组建3所军队院校外,2025年军校招生在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 今年军队院校招生 ...
以公费生扩充养老服务人才
Jing Ji Ri Bao· 2025-06-27 22:10
要解决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单靠需求端的措施是不够的,不但劳动力数量和人才供应稳定性难以得到保 证,劳动者整体专业性也很难跟上发展需要。随着人们对养老标准预期的提高,以及健康知识的快速普 及,对养老服务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学习养老新理念新技术的能 力。 智慧养老服务公费生是在人才培养供给侧的一次精准发力,也是对市场需要和人才成长的主动适应。对 于用人单位而言,课程设置与行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思路培养人才,这样机制下的毕 业生,不仅"可用"更是"好用"。对有意愿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年轻人来说,公费培养模式为他们从经济 层面卸下担子,定向就业保障了供需匹配,也有利于学生长远规划个人职业发展。此外,避免了被简 单"锁定"在一线护理岗位,通过系统性的职业上升通道设计,成绩突出素质过硬的从业者可晋升为管理 者,打开了发展空间。 从人才供给端入手,以公费生方式来扩充养老服务人才供应的思路是可行的,也切合实际,既可以缓解 养老服务人才供需失衡的燃眉之急,又解决了对高技能专业人才不足的担忧。一方面,体现了人才短缺 问题源头治理的理念,从培养初始阶段就进行精准布局规划,不仅切合市场需求、稳 ...
董方拟任招银理财总裁,在招商系有多年资管、财富管理经验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7 13:54
据招商基金信息,董方为招商基金原副总经理,将接替此前调任招商基金总经理的钟文岳,担任招银理 财总裁,由此招银理财与招商基金形成高管互换。据公告,截至2024年末,招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2.47 万亿元,在已开业的31家银行理财子中位居榜首,持仓客户3500余万名。 6月27日,招银理财官网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董方为公司总裁,至董方总裁任职资格获 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之日前,由其代为履行总裁职责。 深耕招商系超20年的资管老将 招商基金资料显示,董方的过往从业经历横跨实业、银行、基金三大领域,其中在招商系资产管理、财 富管理领域深耕近24年。 据招商基金公告,1993年8月至1995年5月,董方任职于深圳市赛格东方实业发展公司;1995年5月,转 入银行业,在交通银行深圳分行开启了他的金融生涯。2001年5月,董方加入招商银行,开启了一段长 达22年的职业旅程。 在招行体系内,他先后担任总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总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总行财富平台部副总 经理等核心职位。2023年8月,董方从银行体系转入公募基金领域,加入招商基金,曾任招商基金党委 委员、副总经理、深圳分公司和成都分公司总经理。 ...
2025名校之约|云南大学:扩招450人,新增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和云南大学云南马来亚学院
Yang Shi Wang· 2025-06-27 10:57
近日,云南大学(以下简称"云大")本科生院副院长卢静做客央视网《名校之约》院校系列访谈,详细 介绍云大2025年本科招生政策并深度解读这所百年名校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广大考生读懂大 学,了解专业。 百年云大再启新程:打造"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高地 云南大学位于美丽的春城昆明,始建于1922年,是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全国重点 综合性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 高校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4351亩,有呈贡和东陆两个校区,下设29个学院、7个研究机构,1个附属医院和1个附属 中学,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85个本科专业覆盖了12个学科门类。拥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点,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全日制本科 生近18000人,硕士研究生近17000人,博士研究生近2200人,学历教育国际学生近1000人。 师资力量非常雄厚,现有教职员工3700余人(不包括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近2300人。专任教师中 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300余人,具有博 ...
2025名校之约|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专业+国际”三位一体育人实践 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北外范式”
Yang Shi Wang· 2025-06-27 06:56
从101语种到三学位跨界:北外以"全球语言-文化-治理"体系锻造国家战略人才 徐丽莉: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194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现已发展成为拥有 101种外语专业的顶尖学府,涵盖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在保持语言学科优势的同时,学校 还开设了23个非语言类专业,其中12个入选国家级重点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以"全球语言为基础、全球文化为核心、全球治理为应用"为办学理念,重点打造区域国别研究、国 际传播和国际组织等战略学科,致力于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高端人才。 2025年,学校创新推出俄语+德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三学位项目。在专业考试方面,北外学生均可参 加英语专四专八考试,通过率表现优异:英语专业专八通过率超98%,语言类专业超91%,非语言类达 80%以上。 顶尖学科强强联合:北外复语型人才培养与A+高校协同育人创新实践 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徐丽莉、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科学技术 学院书记梁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副院长何芳做客央视网《名校之约》院校系列访谈,详细解读 北外2025招生政策和这所知名学府的高质量培养体系等 ...
“入学即入职、毕业就上岗” 三所高校这样实现精准就业
Yang Shi Wang· 2025-06-27 02:50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高校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参与企业研发项目、"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岗位需求,实现 精准就业。不久前,从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陈永胜,就与呼和浩特市一家新能源企业顺利签订了劳动合同。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 陈永胜:从大学二年级进入订单班学习,学校将企业岗位知识搬进课堂,我学习了智能传感、智慧物联、产品检测等 相关专业实用技术,现在顺利入职,工作内容与所学无缝对接,一切都十分顺畅。 为帮助学生提升求职能力,适应岗位需求,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实习岗位前置、技能培训嵌入、职业发展贯通"的全链条就业实习体系,并 与海康威视等多个企业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自动化系主任 刘占伟:(我们系)建设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6个,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就可掌握七成以上的岗位技能。 近两年来,我们与31家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立订单班48个,定向输送高技能人才近1500人。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 协同育人 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
着力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27 02:21
人才梯队底盘更加充实。截至目前,渤化累计选拔确定"渤化英才"672人,其中卓越计划人选40 人、创新计划人选221人、后备计划人选411人,青年创新人才梯队初具规模。 精准赋能·竞技强技 打造人才成长"双引擎" 职业认证"全链提速"。渤化统筹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运营,成立渤化职业培训中心,积极争取政策 支持,于2024年获批天津市第一批企业培训中心。依托培训中心,渤化集团组织开设了化学检验员、化 工总控工2个工种的技能培训班,形成了自主培训、考试、取证、申领补贴的闭环模式,实现技能跃迁 与降本增效双突破。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渤化)是天津市属国有企业集团,现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33家,从业人员2.1万名,拥有氯碱化工、石油化工、轻烃化工、现代煤化工4条产业链和天津临港渤 化园、南港新材料产业园、大港精细化工基地3个综合性化工生产基地。 近年来,渤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瞄准人 才第一资源,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构建人才自主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激发人 才创新动能,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筑基·锻造·融合 "三位一体"培育英 ...
为青年人才搭建创新平台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27 02:15
作者:抚顺石化公司内训师 李冬铃 下一话题: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 要举措。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6月11日下发的《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 碳日活动的通知》,今年6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增效,焕'新'引领";6月 25日是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碳路先锋、绿动未来"。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石油和化工行业应该如何做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应用工作?如何推 进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如何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如何淘汰高耗能机电设备?本版《大家谈》栏目下一话 题"如何当好'碳路先锋'"诚邀您畅所欲言。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培养更多青年创新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 的迫切需求,更是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为此,化工企业要持续优化青年人才培养体系, 为青年人才搭建创新平台。 首先,要完善机制,铺设青年人才创新"快车道"。人才培育,制度先行。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离不开 系统性、长效化的制度保障。从选拔到激励,从培养到评价,一套科学完备的机制如同 ...
新人不会培养,老人不愿出去,出海人才难题何解?
吴晓波频道· 2025-06-26 16:47
点击上图▲立即报名 在6月19日、6月20日举办的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上,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发布了 《2025中国企业出海与人才现状调研报告》。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主理人卓立, 对这份新鲜出炉的研报进行了精华解读,并分享了《中企出海人才现状与发展》主题 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整理。 演讲 / 卓立 整理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 出海人才的错位问题已非常紧迫 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说过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现在这句话的含金量是越来越高了,只不过我们今天在讨论人才话题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在讨论出海人才。 因为今天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碰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这个问题还出现了很大的错位现象, 即出海规模急速增长,而人才缺口日益 庞大。 从国家层面的大数据来看,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2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从2021年至今,由中国直接投资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数量在 逐年上升,2024年同比增长幅度接近20%。 而从华商出海调研的样本数据来看,34%的企业高度依赖海外市场(海外收入占比超过60%以上),52%的出海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0%。 再看另外一组海外营收增长的数据, ...
中资企业“走出去”如何突破人才困局? 临港新片区这样赋能企业出海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中资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出海"。然而,战略层面对出海人才 布局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出海效率的核心因素。 6月26日,中资企业"走出去"高端人才建设大会在上海临港(600848)新片区举行,旨在聚焦破解中资 企业出海人才瓶颈,系统输出全链路的高端出海人才解决方案。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表示,企业在全球化征途中,人才是关键因素,也是 核心引擎,"我们将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将新片区开放型的制度应用场景融 入到走出去人才培养体系中,为企业提供离岸金融、跨境数据、国际再保险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助力企 业高效开展国际业务"。 自揭牌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持续赋能企业出海,截至目前,已备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项目450 个,中方投资总额69.6亿美元。 "新片区出海人才合作伙伴联盟"由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与20家知名学府和服务机构共同成 立,聚焦产学研资源整合与生态共建,推动国际化人才供给与企业出海需求的精准匹配。 其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 院、法国雷恩商学院、盈科律师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