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

Search documents
东北大豆春播进入关键期 各主产区强化科技引领为丰产奠定坚实基础
Yang Guang Wang· 2025-05-15 00:55
央广网北京5月1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当前正值东北产 区大豆春播关键时期,各主产区强化科技引领、农机支撑、农艺服务等,为丰产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气温回升,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迎来了大豆播种的关键时期。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巴彦街 村的万亩农田里,四台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马力拖拉机在田间匀速行进。 农机手敖宁:设置好参数,行距、株距特别均匀,一台大马力一天能够播种达到1000亩左右。 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农业技术人员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牧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工作人员郭宇航:我们也将持续加强管理,把最新 的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助力农民丰产增收。 今年,辽宁计划播种大豆面积达到193万亩以上。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当前大豆 已播种43.2万亩。 眼下,黑龙江嫩江市大豆春播作业已全面展开。在临江乡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豆地块里,搭载 北斗系统和智能监控的农机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明辉说,今年,合作社 16000多亩土地全部实行托管模式。 法库县依牛堡子镇副镇长阚明阳:协调农资企业保障种子、化肥、农药等物 ...
重庆巫山:电商实训赋能乡村振兴 川渝协作共育“红色带货人”
Sou Hu Cai Jing· 2025-05-14 17:38
"这次培训既'充电蓄能',更'破壁开新',我们将把所学转化为助农实效,让家乡好物走出大山。"近日,重 庆市巫山县曲尺乡哨路村迎来一场别具一格的"电商实训课"。全县56名村(社)干部与四川绵竹市党员干 部代表会聚于此,参加由巫山县委组织部举办的"悟思想・践行动"之做电商先锋培训班。 这场"模拟带货"是培训的关键环节。学员需在规定时间内推介巫山脆李或红叶旅游,由专业导师现场点评 话术、镜头表现力和产品卖点提炼。"以往总担心直播没人看,现在学会分析粉丝画像和平台算法,心里 有底了!"参训的大昌镇龙早村综合服务专干杨晓春感慨道。 经过4天"理论+实战"的高强度培训,学员们系统掌握直播带货、短视频引流、店铺运营等数字技能,为即 将开启的巫山脆李销售季蓄势赋能,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理论铸魂,校准电商兴农方向 "要让电商这一'新农具'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开班第一课,巫山县党员教育 兼职讲师纪昌平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并结合"党支部+电商"的典型案例,引 导学员探寻组织振兴与产业振兴的契合点。 纪律课同样贴近实际。县纪委常委陈方可就《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广元市昭化区:解码智慧农业 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14 14:16
冬播"一粒子",夏收"万斤油"。五月的田野,黄绿交织。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一望无际 的油菜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场高效的机械化收割作业吹响夏粮丰收曲。 "40多亩的油菜,收割机仅用4个小时就收完了。收割过程中,一边将不成型菜籽分出去,一边将秸秆自 动粉碎还田。同时还能打碎蚜虫,降低虫害基数,减少下一季菌黑病的传播……"说起机器收割的好 处,昭化区特优粮油首席专家陈定全停不下他的话匣子。 从引进智能播种机,到机械化采收;从配备土壤墒情监测仪,到植保无人机施肥……科技正以前所未有 的磅礴之势,重塑昭化区农业的发展基因。 扛牢"粮袋子": 一次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飞跃 5月13日,在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育秧中心,只见秧苗盘随着滑轨上下移动,犹如坐上了"电梯",系统 精准调控水肥均匀洒落,每株嫩叶都缀满晶莹水珠,绿意盎然的秧苗正等待着被移栽…… 目前,昭化区水稻栽种工作已经启动,当地通过使用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及循环运动式育苗设备,将育秧 工作从农田"搬到"工厂,机械化育秧提质又提速,为粮食生产打好基础。 "这种秧苗在25天左右就可以进行移栽,比传统育秧节约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加上水肥一体化设备及 ...
【杨凌】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举行
Shan Xi Ri Bao· 2025-05-12 23:04
"2015年,我们与南阳市政府合作共建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10年间,学校选派了一批优秀的小麦 育种专家,与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团队紧密协作,扎根田间地头,成功选育出西宛151这一高产 抗病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李学军说,该品种抗寒性、抗旱性好,适宜在陕西、河南、安徽等高中水 肥地块进行早中茬种植,为一些小麦产区因病虫害多发等因素导致的单产不高、品质不优等问题提供了 解决方案。 以打造"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深入推进区校融合,推动"产学研育繁推"一体 发展。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拥有省部级以上种业科研平台68个、育种科学家1000余名、种业企业100 余家,初步形成产业链完整的种业发展格局。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实现科技兴农的关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天军表示,学校将持续创 新推广模式,加大科研投入,深化校地合作,建立健全良种良法配套的推广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 更快掌握新品种种植技术,助力更多优良品种在广袤田野上开花结果。(记者:付玉玮) 5月9日至11日,2025年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在陕西、河南两省举行。来自高校、科研 机构、种业企业和农业农村部门的代表走进麦田,观摩小 ...
广袤田野向“智”而行绘就“科技兴农”新图景 好“丰”光传递新希望
Yang Shi Wang· 2025-05-09 08:23
央视网消息:华北平原的冬小麦眼下正处于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灌浆充实籽粒。在山东德州武城县,农 户抢抓农时,利用智慧灌溉设备节水灌溉,助力小麦丰产丰收。 在武城县四女寺镇的麦田里,一台移动式智能淋灌机正沿着田垄缓缓行进,长达21米的伸缩式喷杆上,18组伞状旋转喷头将水雾均匀洒向 麦田。 于文阁承包了240亩土地,他说,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和人力都消耗较多,而移动式智能淋灌机免去了繁琐的人工灌溉流程,可用手机远 程操控,实现无人值守。 青海乌兰:藜麦播种全面展开 眼下是藜麦播种的黄金时期,在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今年藜麦种植面积有望突破万亩。 目前,德州市武城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率达99.8%以上。 在乌兰县的藜麦种植基地,大型机械在田野中来回穿梭作业,翻地、旋耕、平地、播种有序进行。当地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到田间地 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目前,当地已初步形成了藜麦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开发出多种产品,进一步提升了藜 麦的附加值。 新疆吐鲁番:西瓜迎丰收 采摘发货忙 这两天,新疆吐鲁番市的西瓜迎来丰收季,我们一起去看看。 走进吐鲁番火焰山下的这片西瓜种植基地,翠 ...
深圳驻海丰县大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多维度科技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5-07 08:50
为拓展大湖镇生蚝养殖产业潜力,帮扶工作队近期深入养殖一线调研,协同推动生蚝产业全 链条升级,近日安排科技特派员团队与村委干部进行沟通、建立联系,为后续提供技术指导 及品质检测服务,探索生蚝深加工技术路径提出技术支撑,从而通过链接科研资源,推动生 蚝产品附加值提升,助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深圳驻海丰县大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科技兴农为核心抓手,深化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 东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合作,聚焦水产养殖、特色种植及生蚝深加工等产业升级,持续 推动大湖镇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质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大湖镇帮扶工作队联合科技特派员团队,与汕尾市裕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成功实 现"基于5G和人工智能的鲈鱼摄食行为识别装置"技术成果转化,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引领水 产养殖革新。近日再次深入该企业,调研技术应用成果,并围绕水质参数在线检测与循环水 养殖技术展开深度研讨,计划构建 "水质监测 + 生态循环" 一体化智慧养殖体系,为水产养 殖打造可复制的智慧化样本。 针对大湖镇柚子产业面临的黄龙病威胁,帮扶工作队依托科技特派员团队,持续开展专项防 治培训与跟踪干预,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有效降低病害风险。 ...
粮食主产区播种管理有序进行 稳固丰产丰收基础
Yang Guang Wang· 2025-05-06 00:53
当前,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扬花期和灌浆期,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 央广网北京5月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立夏时节,各粮 食主产区播种、田间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稳固丰产丰收基础。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印发了4万张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宣传挂图,并派出18个小麦生产专家指导 组下沉一线,落实小麦生产关键技术措施,为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在洛阳伊川县,旱情使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地通过引水灌溉,3月以来累计引水超过 5000万立方米。 在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乡,当地整合无人机等农机资源,形成联动机制,为水稻田间管理提供了高效 的机械化作业条件。 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乡政府干部熊笑笑:我们整合8个村15家合作社的农机资源,为全乡3.8万亩早稻 提供田间管理服务,同时还有虫情测报等数据为农户实时共享,以科技力量保障粮食产量。 作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吉林白城洮南市今年落实制种面积预计达2.8万亩。在车力乡玉米制种 专业合作社成员张红光家的玉米制种田里,多台覆膜播种一体机正在穿梭作业,高效而精准地完成每一 道播种工序。今年,当地全面推广"小垄双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 ...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助力“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 如何更好地培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强农兴农人才?
Yang Guang Wang· 2025-04-29 17:33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韩雪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的话题屡次登上 热搜,但现实中,一群科技小院的青年学生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2009年全国首个科技小院诞生以来,这些农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在服务乡 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农学是最"接地气"的专业,但它并不只是"种地"这么简单。长期以来,科技小院也面临与产业、市场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受限等问题。 农业全产业链急需一套系统性、数字化的解决方案,科技人才与社会资源之间也需要更加有效的衔接、协同机制。 近日,由高校、政府和电商平台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本期关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助力"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如何更好地培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强农兴农人才? 洱海在身边,苍山在眼前,这是农学生杨静在云南大理湾桥镇古生村奋斗的第四年。作为云南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杨静在古生村科 技小院度过了三年学习时光。去年毕业时,她毅然放弃了云南一地级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机 ...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织密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 优质农产品如何在田野“种得好”、在电商“卖得俏”?
Yang Guang Wang· 2025-04-29 02:20
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韩雪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诞生,此后,这一集农业科 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024年、2025年科技小院连续两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成1800多个 科技小院,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然而,长期以来,各科技小院间的互通共享尚显不足。与产业、市场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难,也是当前科技小院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之 一,农业全产业链急需一套系统性、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近日,由高校、政府和电商平台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本期关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织密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优质农产品如何在田野"种得好"、在电商"卖得俏"? 侯凯笛介绍:"以前传统模式之下,采购之后一般要经过代办、经销商等五六个环节,消费者价格和生产价格之间差得太多。现在科技小院的师生在田 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出来的这些产品,没有经过中间商,采购之后直接接到平台,生产成本降低,流通成本也降低了,相对来说消费者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