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成式人工智能
icon
Search documents
模拟芯片开始涨价,交期增长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1 01:03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 编译自 eenews 。 随着制造商清理积压库存,模拟芯片的价格和交货时间正在上涨。 美国伯恩斯坦投资分析师表示,德州仪器正在将其多种模拟元件的制程提高30%,同时部分数据转换 器元件的价格翻倍。他们表示,此举旨在提高元件利润率,而非应对元件短缺。 目前,德州仪器 (TI) 正在其位于德克萨斯州理查森的晶圆厂加大 300 毫米晶圆模拟部件的产量,并 计划投资 600 亿美元再建三座晶圆厂。 经销商指出形势正在好转。 英国分销商 Anglia 的营销总监约翰·鲍曼 (John Bowman) 表示:"所有迹象都表明市场正在迅速回 暖,在我们最近的销售会议上,许多供应商都担心,如果客户现在不开始积压订单,那么由于交货时 间预计会迅速延长,他们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遇到问题。" 参考链接 https://www.eenewseurope.com/en/chip-prices-lead-times-rise-as-inventory/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 观察对该观点赞同 ...
博世加码人工智能投入自动驾驶是关键应用领域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30 12:26
目前博世计划将辅助驾驶、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正在开发中的产品投入汽车、投入量产。该公司在辅助驾 驶上和奇瑞的合作非常成功,已为中国建立人工智能计算集群。中国有核心团队,本土有完整的产品开 发能力,使用中国的云服务器和本土数据。 郝倩/发自德国斯图加特 博世日前在斯图加特宣布,2027年之前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超过25亿欧元,他们预测2035年之前,软 件、传感器技术、高性能计算单元、车载通讯类零部件销售额将翻倍,有望带来超过100亿欧元销售 额。 人工智能早已成为博世核心业务之一,博世希望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成为人工智能优势的一个关键应用 领域。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对新浪财经表示:"博世很早就开展辅助驾驶的研发,他们 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人工智能和深厚的工业知识相结合。" "最早我们在摄像头上部署了人工智能,可以识别物体,如汽车,自行车和行人等等。然后我们将类似 的人工智能部署于雷达,将摄像头和雷达获取的数据信息融合,从而感知周围环境,并为驾驶行为设定 规则:比如根据地理位置设定你应该在右侧还是在左侧通行,根据检测到的限速标志设定速度等。这是 一个很多模块协同的系统。" 哈通博士认为,接下来的重点是融合技 ...
芯片板块全天活跃!天弘中证芯片产业ETF发起联接(A:012552;C:012553)场外一键布局芯片产业发展机遇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06:46
图片来源:中证指数官网,以上仅为对指数成分股列示,非个股推荐。 Wind数据显示,2025年6月30日芯片板块全天活跃,截至14:10,思特威上涨6.01%,芯原股份上涨5.42%,安集科技上涨4.66%,翱捷科技,寒武纪等个股跟 涨。 相关基金方面,天弘中证芯片产业ETF发起联接(A:012552;C:012553)与芯片ETF天弘(159310)紧密挂钩。该指数跟踪中证芯片产业指数,聚焦A股芯片全 产业链,选取业务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提供半导体材料、晶圆设备、封装设备等关键环节的50家龙头企业作为成份股,全面反映中国芯片 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中证指数官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该指数前十大成份股包括中芯国际、北方华创、海光信息、寒武纪、豪威集团等,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占比达 54.62%。 | 三三 中证指数 首页 产品与服务 三 | 研究与洞见 | 国际合作 | 信息披露 | 关于我们 | | --- | --- | --- | --- | --- | | CHINA SECURITIES INDEX | | | | | | 证券代码 | 证券名称 | 中证—级行业分类 | 中证二 ...
化工新材料产业周报:全球7nm及以下产能2024-2028CAGR料达14%,我国光伏累计装机破10亿千瓦-20250629
Guohai Securities· 2025-06-29 14:03
2025 年 06 月 29 日 行业研究 评级:推荐(维持) 研究所: | 证券分析师: | 李永磊 S0350521080004 | | --- | --- | | | liyl03@ghzq.com.cn | | 证券分析师: | 董伯骏 S0350521080009 | | | dongbj@ghzq.com.cn | | 证券分析师: | 陈云 S0350524070001 | | | cheny17@ghzq.com.cn | [Table_Title] 全球 7nm 及以下产能 2024-2028 CAGR 料达 14%, 我国光伏累计装机破 10 亿千瓦 ——化工新材料产业周报 最近一年走势 核心逻辑 新材料是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处于下游需求迅速 爆发阶段,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国内新材料有望迎来加速成 长期。所谓"一代材料,一代产业",新材料产业属于基石性产业, 是其他产业的物质基础。我们筛选了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 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持续挖掘并追踪 处于上游核心供应链、研发能力较强、管理优异的新材料公司。 1)电子信息板块:重点关注半导体材料 ...
黄仁勋,又卖了超3亿元
黄仁勋又减持了! 英伟达近期股价持续上涨,市值重回全球第一。与此同时,公司CEO黄仁勋以及多位高管持续减持公司股票。 市值登顶高管减持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文件显示,英伟达CEO黄仁勋月内再度减持持有的英伟达股票。 最新文件显示,6月20日以来,黄仁勋已累计减持30万股英伟达股票,规模合计近449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2亿元)。具体来看,黄仁勋在6月20日出售了5 万股英伟达股票,价值约721万美元;6月23日再出售了5万股,价值约719万美元;6月24日继续出售了5万股,价值约736万美元;6月25日出售了7.5万 股,价值约1144万美元;6月26日继续出售7.5万股,价值约1170万美元。 SEC规定允许美股企业高管在不违反内幕交易规则或扰乱股价的情况下出售股票。根据此前公布的股票出售计划规则,本月的减持是黄仁勋减持计划的一 部分。根据该计划,黄仁勋2025年总共可以减持600万股股票。 当地时间周五(6月27日),英伟达股价收盘上涨1.76%,单周上涨9.66%,6月上涨16.75%,最新市值38491亿美元,继续坐稳全球第一。 在公司股价节节攀升之际,公司CEO黄仁勋则持续减持公司 ...
肖仰华教授:具身智能距离“涌现”还有多远?
3 6 Ke· 2025-06-27 11:30
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日新月异,正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商业与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 从信息社会向智能社会转变。全世界热切期待AI到来的同时,也非常关心人工智能将带来哪些新机 遇、新挑战。 为此,我们发起了一项《AI & Society 百人百问》研讨,广泛邀请AI技术大咖、AI独角兽创始人、AI投 资人,以及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国际关系专家、科幻作家等,用多元视角,深入研讨人工智能技术引 发的广泛影响,发掘AI时代的共识和非共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始终朝着"助人发展,与人为善"的方向 可持续发展。 4.我们业界一直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模型算法或架构是模型的下限,而数据决定模型的上 限。从行业来看,央国企等大甲方的主要职责是要能够把自己行业数据整理好和清洗好,这 是发展行业AI的关键。 5.具身智能ToC端的应用的核心是感性能力,如果将来机器人真的要走进千家万户,它必须 要能够跟我们共情,能够理解我的情感诉求,才有可能真正在 ToC 应用当中发挥作用。 6.某种程度上,我们今天采集的数据离具身智能涌现出泛化性所需达到的临界点,还相差非 常大的数量级,相较于语言大模型可能不止两三个数量级的差别。促进具身智能 ...
亚马逊(AMZN.US)物流“三板斧”支撑长期增长 小摩看涨至240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09:35
智通财经APP获悉,摩根大通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重点分析了亚马逊(AMZN.US)的区域化策略、物流 投资周期、对物流即服务(LaaS)的拓展,以及其在美国包裹/承运人市场的份额。该行表示,亚马逊仍是 其最看好的投资标的,股票评级为"增持",对该股到2025年年底的目标价为240美元。 亚马逊的区域化策略推动效率提升 在大流行期间扩建其履约网络并建立了一个与联合包裹规模相当的"最后一公里"运输网络后,亚马逊再 次扩大物流布局,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拣网络以提升长距离订单的效率和速度。亚马逊在美国推进的区 域化履约基础设施改革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使得2024年连续第二年降低了单位服务成本。2025年第 一季度的单位收费同比上升8%,远超运费成本同比增长的3%,显示出2025年迄今服务成本进一步降低 的趋势。 区域化带动了同日达(SD1D)配送速度的加快。亚马逊在2024年交付了超90亿个SD1D订单,并在2025年 第一季度创下历史新高。由于SD1D提高了用户的购买意愿和频次,亚马逊计划将SD1D设施数量翻倍, 而这些设施是亚马逊网络中成本最低的建筑。研究公司MWPVL估计,亚马逊目前在美国运营约600个 小包裹 ...
肖仰华教授:具身智能距离“涌现”还有多远?|Al&Society百人百问
腾讯研究院· 2025-06-27 06:59
徐一平 腾讯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王强 腾讯研究院 资深专家 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日新月异,正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商业与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从 信息社会向智能社会转变。全世界热切期待AI到来的同时,也非常关心人工智能将带来哪些新机遇、新 挑战。 为此,我们发起了一项 《AI & Society 百人百问》 研讨,广泛邀请AI技术大咖、AI独角兽创始人、AI 投资人,以及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国际关系专家、科幻作家等,用多元视角,深入研讨人工智能技术 引发的广泛影响,发掘AI时代的共识和非共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始终朝着"助人发展,与人为善"的方 向可持续发展。 本期,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肖仰华老师,为我们开启一次AI的思想远航。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教授、博导,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AI科学家,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大数据、 认知智能研究。 曾荣获ICDE2024十年影响力论文奖、ACL2023杰出论文奖。发表 CCF-A 、B 类等论文 300 余篇。出版学术专 著与教材三部。曾获华为、阿里、美团等机构的科研奖项。担任 Applied Intelligence 等多个国际期刊副主编或 ...
美国科技公司员工亲述:AI夺走我的饭碗,我们只能离开,或者硬扛
3 6 Ke· 2025-06-27 06:22
Group 1 - The rapid integration of generative AI in the tech industry is causing significant workforce transformation in the U.S., leading to employee anxiety over job restructuring and diminished professional dignity [1][4] - Major tech companies like Google, TikTok, Adobe, and Dropbox are implementing AI tools that replace traditional roles, resulting in layoffs and changes in job responsibilities [2][5][6] - Employees express concerns about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AI-generated outputs, feeling pressured to conform to new AI-driven work standards [3][7] Group 2 - Google has made AI tool usage a hidden evaluation criterion in its performance metrics, creating a high-stakes environment for employees who resist adopting AI [2][4] - TikTok is replacing its content moderation team with an AI system, despite the high error rates of the model, prioritizing cost-saving over employee expertise [2][5] - Adobe employees have raised ethical concerns regarding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particularly around copyright issues, leading some to resign in protest [3][6] Group 3 - Dropbox has consolidated writing roles into "AI editing support" positions, reducing the need for human creativity while increasing the reliance on AI-generated content [5][6] - CrowdStrike's recent layoffs of 500 employees were justified by a shift towards AI-driven efficiency, leaving remaining staff with increased workloads and uncertainty [6][7] - Employees across various tech sectors report a culture of fear and pressure to adopt AI, with many feeling that AI is being used as a tool for cost-cutting rather than genuine efficiency [7][8]
摩根士丹利:微软对OpenAI的投资正在取得成功
news flash· 2025-06-26 19:31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eith Weiss和Josh Baer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微软对OpenAI的投资正在取得成功。 由于看到微软在直接货币化方面的增长以及IT领域钱包份额的提升,分析师将其目标股价上调至530美 元。报告称,随着微软在Azure AI业务上取得进展,该公司在即将到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周期中处 于有利地位。分析师预计,微软将保持支出纪律,实现中等两位数的复合年增长率。(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