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土产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掌握全球近70%稀土产量:背后十大供应商揭秘
Sou Hu Cai Jing· 2025-06-09 09:53
今年4月,中国宣布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也使得对 于这些稀土材料需求较大的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稀土精炼产品、稀土深加工产品和先进稀土材料的生产和销售的企 业,北方稀土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稀土原料生产基地和稀土功能材料制造基地。北部稀土的产品包括稀土 盐类、稀土磁性金属及动力电池材料、LED 灯珠等稀土应用产品,矿区位于包头钢铁集团控股的白云 鄂博稀土矿区。 2、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地点:赣州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成立年份:2021年 中国稀土集团成立于2021年,为中国整合稀土产业的一部分,由中国五矿集团、中国铝业集团、赣州稀 土集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国有研科技集团等三大矿业集团及两个科研技术型冶金企业的稀土资产 合并组成,经过一系列后续并购,中国稀土集团直接拥有两家专注于稀土开发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稀 土资源科技和广晟有色股分,主要业务为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分离、深加工及产品进出口,业务涵盖稀 土科研开发、探勘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材料研发制造等全产业链 3、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为打破中国稀土垄断,俄罗斯印度携手,我方一口气三大动作反制
Sou Hu Cai Jing· 2025-06-08 11:05
过去稀土战略分量低,现在却是全世界的科技命脉,而中国在这方面,无疑是无冕之王,相比之下,俄罗斯和印度虽有大量稀土储量,但却无法突破中国稀 土的垄断。 如今面对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技术主导权,两国正在酝酿新的合作,企图打破中国稀土的垄断性地位,面对两国的联手,我国也早有预防,甚至亮出了 三大动作! 俄罗斯手里攥着380万吨稀土储量,但80%埋在北极冻土带,开采成本比中国高三倍不说,提炼技术还停留在中国90年代水平。印度更逗,自家稀土储量690 万吨,却要靠进口中国成品满足军工需求——去年光买中国永磁材料就花了12亿美元,够买300架无人机。 他俩的"战略合作"说白了就是:俄罗斯出矿,印度出钱,合建加工厂绕开中国。但现实很骨感——印度连基本的稀土分离厂都还没建全,俄罗斯的极地采矿 技术还在试验阶段。最近莫斯科郊外的稀土试验厂爆炸事故,直接把普京的新能源计划炸了个措手不及。 不过,尽管俄印两国计划挺好,但很快我国的3个动作,进一步让其他国家摆脱依赖的想法,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稀土,素有现代工业"维生素"的美誉,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众多高科技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 ...
有色钢铁行业周观点(2025年第23周):重视稀土产业链的供给侧逻辑-20250608
Orient Securities· 2025-06-08 09:42
有色、钢铁行业 行业研究 | 行业周报 重视稀土产业链的供给侧逻辑 ——有色钢铁行业周观点(2025 年第 23 周) 核心观点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美国通胀增速放缓;原材料价格波动 国家/地区 中国 行业 有色、钢铁行业 报告发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08 日 看好(维持) 刘洋 021-63325888*6084 liuyang3@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0010002 香港证监会牌照:BTB487 | 美债危机叠加关税冲击,关注黄金板块的 | 2025-06-03 | | --- | --- | | 投 资 机 会 : — — 有 色 钢 铁 行 业 周 观 点 | | | (2025 年第 22 周) | | | 积极关注稀土等战略金属板块的投资机 | 2025-05-18 | | 会:——有色钢铁行业周观点(2025 年第 | | | 20 周) | | | 铁矿价格出现明显松动,继续关注钢铁板 | 2025-05-11 | | 块的投资机会:——有色钢铁行业周观点 | | | (2025 年第 19 周) | | 有关分 ...
欧美稀土“慌”,凸显大国如何获得博弈筹码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06 01:36
导读:中国只有一个目的——掌握自己的命运。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中方除加征关税外,同时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 实施出口管制。 在中美日内瓦会谈后,双方同意在90天内暂停关税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外交部发言人林剑6月3日表示,中方认真落实日内瓦共识,但美方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 况下,对中方抹黑指责,出台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暂停对华芯片设计软件销售、宣布撤销中国留学生签 证等极端打压措施,严重破坏日内瓦共识。 此外,欧盟也在走向保护主义,动辄付诸单边经贸工具。 目前,欧盟不仅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不平等的高关税,并且欧盟还拟根据《国际采购工具》限制中国企 业向欧盟销售医疗器械。 在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政策和欧盟的保护主义之下,中国目前仍严控稀土出口管制,启动稀土出口许 可证制度。 叫苦不迭 【文/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 高莘】据《金融时报》6月5日报道,欧盟企业正在游说中国设立一个特殊 通道,以便加快地获得稀土出口许可证的批准。 目前,美国、欧盟、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客、高端制造企业接连发出稀土短缺的警告。 美国"政客新闻网"(Politico)6月3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表示,特朗普政府 ...
二连板广晟有色:公司是中重稀土主要生产企业拥有全产业链的产业优势
news flash· 2025-06-04 11:17
广晟有色(600259.SH)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 交易异常波动。今年以来,国际关税政策变化及 稀土条例出台推高了稀土行业关注度,公司作为中重 稀土主要生产企业拥有全产业链的产业优势,辨识度及关注度较高。除前期披露的情况外,未发现对公 司股票交易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媒体报道、市场传闻或热点概念。除公司已披露信息外,不存在其 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
一位美国稀土专家说:从地下开采出稀土,最后还得运到中国加工
Sou Hu Cai Jing· 2025-06-03 09:52
他们现在知道疼了。一位美国稀土专家说完这句话,顿了几秒,又补了一句,我们挖的矿,最后还得送去中国加工,这像话吗? 当下的尴尬写在他们脸上。芒廷帕斯,这座美国唯一还在出矿的稀土矿,自2017年复工,矿石是挖出来了,机器也响了,但整个链条的命 脉,还攥在中国手里。运到哪里加工?赣州。为什么?因为美国真干不了这个活。 这技术不是看着复杂,它是真的硬核。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家就没停下过手,几十种看起来差不多的稀土金属,在我们的实验室里 能被精准拆分。像亲子鉴定一样,一对一分得清清楚楚。到了2025年,南京大学团队又搞了个新花样,纳米孔+机器学习。别说肉眼分不清 了,连精密仪器都不一定能测得出的微量元素,它都能读出来。 这就是底气。数据摆在那,中国手里握着全球92%的精炼稀土产能,重稀土方面更是接近绝对垄断。美国也急,真急。MP材料公司咬牙上了 得州的加工厂,但就这产能,一年不如中国一天。更何况,还有一道难题他们始终绕不过去:价格。 不是没人试过。上世纪,美国环保规定层层加码,加上成本居高不下,芒廷帕斯直接停了15年。等他们终于咬牙复产,市场早变天。那时候 的中国,已经把稀土这块硬骨头啃穿了,不仅搞出了溶剂萃取 ...
想打破中国垄断?两条“大鱼”突然冒头,中方一口气三大动作反制
Sou Hu Cai Jing· 2025-06-01 11:46
据和讯网报道,近日,俄罗斯稀有金属科学院与印度科学工业研究理事会宣布合作,意图在稀土开发与 加工技术上发力,这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关注。 在全球稀土版图中,中国的地位可谓首屈一指。从储量来看,全球约38%的稀土都埋藏在中国大地之 下。多年来,中国在稀土开采与加工技术上持续深耕,积累深厚。上世纪50年代,为满足国防工业需 求,中国踏上稀土探索之路。经过几十年拼搏,到90年代已成为全球稀土产量与出口量的"双料冠军"。 稀土开采(资料图) 不过,快速发展也带来问题。过度开采让资源面临枯竭风险,落后工艺导致环境污染,低价出口又压缩 利润空间。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果断出手,加强对稀土行业管控,推动产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 展。如今,中国稀土产业形成涵盖勘探、开采、冶炼、加工、研发、贸易的完整产业链,能供应400多 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产品,是全球唯一能大规模供应全品类稀土产品的国家,供应全球超90%优质冶 炼分离产品 。 中国对稀土行业的管控,触动了一些国家的敏感神经,俄罗斯和印度就是其中代表。俄罗斯稀土探明储 量达380万吨,印度更是高达690万吨,两国皆是稀土储量大国。但在开采与加工技术上,它们与中国差 距明显,长 ...
北方稀土: 北方稀土关于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5-30 11:21
Core Viewpoint - The company reported significant growth in its first-quarter performance for 2025, with substantial increases in revenue and net profit, driven by strong demand in the rare earth market and effective operational strategies [2][4][5]. Financial Performance - In Q1 2025, the company achieved operating revenue of 9.28 billion, up from 5.76 billion in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representing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61.19% [2]. - The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was 430 million, compared to 52 million in the previous year, marking a remarkable growth of 727.3% [2]. - The net profit after deducting non-recurring gains and losses was also 430 million, a staggering increase of 11622.98% year-on-year [2]. Production and Sales - The production of rare earth oxides reached 5,700 tons,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33.99%, while sales volume was 10,600 tons, up 57.61% [2]. - Rare earth salts production was 37,400 tons, with a sales volume of 32,100 tons, reflecting a production increase of 1.25% and a sales increase of 52.95% [2]. - The production of rare earth metals was 12,100 tons, with sales of 11,300 tons, showing a production increase of 56.50% and a sales increase of 46.55% [2]. - Magnetic materials production was 16,400 tons, with sales of 16,200 tons, indicating a production increase of 40.88% and a sales increase of 46.63% [2]. Market Strategy - The company has optimized its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leading to increased sales of major products [3]. - A new pricing mechanism has been implemented to enhance the company's pricing power and market influence [3]. - The company is actively expanding compliant trade channel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trade revenue from rare earth products [3]. Industry Outlook -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overall profitability and growth, with the company maintaining a leading position among its peers [5]. - The government has shown strong support for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implementing policies to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nhance industry resilience [6][7]. - The company is optimistic abou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dual carbon" strategy and the growth of new energy and materials sectors [8]. Project Development - The company's green smelting upgrade project is progressing smoothly, with the first phase already operational and the second phase planned to start construc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25 [9][10]. - This project aims to enhance the automation and efficiency of rare earth smelting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the company's goal of becoming a leading player in the global rare earth market [10]. Investment and Expansion - The company has received a bank loan at an interest rate of 1.95% to support its shareholding increase plan, reflecting confidence i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11]. - The company is closely monitoring developments in the hydrogen energy sector and has initiat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solid-stat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12].
莱纳斯宣布成功量产重稀土,成为东大以外首家稀土供应商!
Sou Hu Cai Jing· 2025-05-25 05:28
5月16日,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宣布,在马来西亚关丹的工厂已成功实现重稀土元素氧化镝的量产,并计划于今年6月启动氧化铽的生产。莱纳斯因此成为 继东大之后,第二家能够供应重稀土的企业。 重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在多个关键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航空航天、医疗、核能、电动汽车以及风力发电等领域。重稀土的应用包括导弹 制导芯片、航空发动机、相控阵雷达系统等。中国在全球重稀土的产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约占70%以上,而冶炼和分离的能力更是占到了全球92%以上, 形成了从矿石开采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中国的稀土纯度高达99.99%,并且美国对中国重稀土的依赖度高达97%。仅F-35战机的年稀土需求就高达450 吨,可见重稀土在美国军事装备中的重要地位,几乎牢牢掌握了美国的供应命脉。 尽管莱纳斯的重稀土每公斤的生产成本高达12美元,纯度为99.95%,远高于东大每公斤四五美元、纯度99.99%的成本,但其分离技术的突破,可能会促使 其他国家加速发展自己的重稀土提炼技术,推动全球重稀土产业的技术进步。 虽然稀土不是垄断性资源,也不具备垄断技术,但在短期内,中国完全能够利用稀土优势对美国进行"卡脖子"式的战略制约, ...
为打破中国稀土垄断,俄罗斯印度勾肩搭背,关键时刻,我方有动作
Sou Hu Cai Jing· 2025-05-24 07:02
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俄联邦稀有金属科研院消息称,确认近期同印度科学工业研究理事会达成一项协议,加强俄印两国稀土和战略金属领域的技术合作。 按照俄方负责人安德烈·戈利内伊的说法,此次俄印合作内容,将重点研发稀土加工与开发技术,确保对两国工业的供给,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对 外的依赖。 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利益,最近几年,中国不断加快整合和管控稀土出口的步伐,这种举动不仅让美西方各国深感难受,就连俄罗斯印度等国也看到危机。 就在近期,俄罗斯与印度准备联手搞大动作,试图打破我国在稀土领域上的优势地位。 首先,近期中国稀土集团和中国国新集团宣布签署了战略协议,这意味着国有资本在稀土领域进一步下场,为未来攻城略地提供有力的资金和资产管理支 持。 其次,近期我国稀土企业宣布收购澳大利亚上市稀土公司PEK,以及背后的坦桑尼亚Ngualla稀土矿和英国精炼厂,这标志着我国正加速海外整合稀土产业 链的步伐。 最后,近期我国包头稀土研究院宣布研发稀土领域磁制冷技术,这说明我国新稀土技术不断井喷,对国际稀土中下游技术专利垄断程度加强,别国想要发展 稀土产业,根本不可能绕开我国技术专利。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尽管寻求减少单一依赖,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