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协调发展
icon
Search documents
先见之明与自知之明(人民论坛)
Ren Min Ri Bao· 2025-05-22 22:02
最近,两个地方的发展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一个是钱塘江畔的"预言"。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时为杭州把脉:"过去 是'风景天堂''西湖天堂',下一步是'硅谷天堂''高科技天堂'。"今年以来,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为代 表的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崭露头角,惊艳世界。 另一个是西南小城的"转身"。曾经经济结构单一的贵州锦屏县,为落实保护天然林政策,主动变木头经 济为林下经济、鹅毛产业,实现从深山小城到全球供应链节点的蝶变——全球每10个羽毛球,就有1个 是"锦屏造"。 故事里有启示:不论是城市发展还是产业转型,最关键的还是方向要对,而要找对方向,先见之明和自 知之明缺一不可。 所谓先见之明,就是"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毛泽东同志对此有一个形象说法:"只有当着还 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 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先见之明,见的是趋势。正是因为看到全球科技浪潮风起云涌,上海才在上世纪末启动"聚焦张江"战 略,创造了从田野阡陌到科学之城的传奇;也是由于意识到改革才有出路、生态就是未来,福建三明市 20多年坚持推行集体林 ...
“黄金三角”出圈记①丨郑开共融20年 “同城化CP”的破界之路
He Nan Ri Bao· 2025-05-21 23:33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 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习近平 编者按 作为城市化的高级形态,都市圈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蹄疾步稳。中原也有个"圈"——郑州都市圈,全国第10个 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的都市圈,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 具有重要地位。 站位全国发展大局,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提升郑州都市圈能级。《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则提出深化 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发展,建设郑(港)汴许"黄金三角"。本报特策划"'黄金三角'出圈记"系列报道,看 河南如何打造郑(港)汴许主引擎,推动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郑开汽车产业带已集聚比亚迪、奇瑞等10余家知名车企及数百家零部件企业。图为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智 能生产车间。 河南日报记者 聂冬晗 摄 格局之变—— 从"双城记"到"同城记" 放眼全国区域经济版图,双城携手发展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增长逻辑。 当前,区域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城市群或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Ren Min Ri Bao· 2025-05-21 21:59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习近平经济思 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不少文章都对扩大内需作出深刻论述。比如,《中国开放 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的必然要求";《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指出:"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 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等等。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外需不 确定性逐渐上升。扩大国内需求能够抵御外部冲击、持续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 展,既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战略抉择,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之 策。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我们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加快把党中央对于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 落到实处,不断筑牢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内需基础。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中指出:"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 ...
南京、济南弱省会何解?东部首位度:从“一城独大”到多中心开花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郑玮 2024年,我国27个省会(首府)的首位度(即省会GDP占全省的比重)出炉,东部省份的省会城市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对比全国27座省会城市2024年GDP数据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普遍较低,基本集中在全国中后游。其中, 海口2024年GDP占海南全省GDP比重为31.13%,经济首位度冲进全国省会前10,领跑东部。而同期,济南、南京两市GDP占山 东、江苏全省GDP比重分别为13.72%和13.50%。 究其原因,东部地区城市布局已基本形成或正在加速走向"双子星"或"多中心"模式,人口、资金等发展要素不再只向单一中心 集聚。 其中,"广州—深圳"是一组典型代表,在省会广州之外,改革开放后,在系列政策带动及一批科技产业支撑下,深圳极速崛 起。在长三角,区域城市布局则更趋多极化,江苏有南京和苏州,浙江有杭州和宁波,再加上上海一座"超级城市",逐步形成 多中心城市群体系。 2025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明确要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下一步,经济大省计划如何"操盘"?从 政府工作报告看,东部各省基本都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列入2025年重点任 ...
重磅!广东出台28条改革措施,更好促进“百千万工程”
一、健全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 (一)深化县镇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完善县(市)"点菜",省、市"上菜"的菜单式赋权 方式,通过下放、委托等方式赋予县(市)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化"县直报省、省直达县"改革。 深化人口小县机构改革,推进人口小镇集约集聚发展。推进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 社会管理权改革。推广县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果。 (二)强化财政体制激励导向。完善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优化调整共享收入分成比例,促进收入下 沉,增强地方自主财力。国家税制改革和体制调整增加的地方收入原则上向市县倾斜分配。强化转移支 付激励导向,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 (三)健全县域投融资机制。推动财政"补改投"改革扩面提质。深化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加 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政银企债基"联动,支持国企承接更多专项 债券项目,壮大县域国企实力。培育县域国企作为市场发债主体,支持担保体系为县域国企增信,激励 县域通过市场化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资源,加大对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等中长期信贷投入。 (四)打造高水平县域营商环境。深 ...
新疆产业链白皮书建筑篇:战略引领,产业腾飞
行 业 及 产 业 建筑装饰 2025 年 05 月 21 日 战略引领,产业腾飞 看好 ——新疆产业链白皮书-建筑篇 证券分析师 唐猛 (8621)23297818× tangmeng@swsresearch.com 本期投资提示: 行 业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本研究报告仅通过邮件提供给 中庚基金 使用。1 研 究 / 行 业 深 度 袁豪 A0230520120001 yuanhao@swsresearch.com 唐猛 A0230523080003 tangmeng@swsresearch.com 研究支持 唐猛 A0230523080003 tangmeng@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 新疆区域优势独特,战略地位突显。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连接中 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重要陆路通道,具有"东联西出、西引东来"的通道 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2023 年高层指出新疆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大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 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 高层为新疆发展擘画蓝图,自治区加快推动 ...
放大“苏南研发、苏北生产”共赢效应
Xin Hua Ri Bao· 2025-05-18 20:13
□ 韩宗峰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 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对此,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要 推进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制度,为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创造良好条件。同时, 区域间也有必要以南北共建园区等载体为抓手,加强平台建设、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促进 域内更多企事业单位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模式,参与到全省南北产业链双向融合中来,进一步 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对江苏而言,苏南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良好的产业基础、优秀的人才团队,苏北则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 赋、相对低成本的劳动力等优势。苏南、苏北两相结合,能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光伏产业为 例,去年盐常宿淮光伏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对于苏北三市来说,"牵手"常州市实现了这一集 群数量零的突破。常州具备发达工业基础,产业集中度高;苏北则拥有丰富的滩涂与海洋风光资源,这 种跨行政区合作有助于省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样,"总部、研发在苏州,生产、制造在宿迁"也是苏 州、宿迁两市创新产业(300832)培育发展模式的一大探索 ...
铁路投资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铁路建设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随着一条条新铁路的建成和现有线路的优化, 人们的出行选择更加丰富,时间成本进一步降低。无论是探亲访友、旅游出行还是商务往来,快捷的铁 路交通都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铁路建设投资的持续增长,是我国稳增长战略定力的生动体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 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下,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决策正在精准落地。铁路建设投资通过 乘数效应,有力地撬动了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投资-生产-消费"的良性循 环。这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直接动力,还稳定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 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铁路建设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具体项目来看,成 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的轨道铺设、成都至宜宾高铁天府站的完工,西部地区路网空白加速填补,让曾经 的"经济洼地"逐步转变为"发展高地"。这些铁路项目的推进,使得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源得到 更合理的配置,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展望未来,国铁集团开展强网强链行动,科学有序推 ...
人行广东省分行:辖内金融机构累计对1.8万个信用村“整村授信”,金额超5000亿元
news flash· 2025-05-15 04:24
人行广东省分行:辖内金融机构累计对1.8万个信用村"整村授信",金额超5000亿元 金十数据5月15日讯,从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获悉,近年来,该行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载体,引导金 融机构以信用村为单位开展"整村授信",以信息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地区聚集,改 善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生态,有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推"百千万工程"取得实效。截至2025年一 季度末,辖内金融机构累计对1.8万个信用村实施"整村授信",金额超5000亿元,惠及涉农主体140万 个。 (21财经) ...
高铁冲刺,谁在“狂飙”?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14 13:24
每经记者|淡忠奎 每经编辑|刘艳美 近日,新建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以下简称"渝厦高铁重庆段")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开通,成为今年开通的首条高铁线路。 5月13日,西康高铁全线最后一个隧道——秦岭九天山隧道顺利贯通,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这是陕西"米"字形高铁"一竖"的南段,而其北段正是陕北革命 老区的首条高铁——西延高铁,也在一个月前启动全线铺轨。 这条从西安延伸至延安的高铁线路全长29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将力争年内开通运营,两地间的运行时间也将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左 右。 同处西部的渝厦高铁重庆段进度更快,有望在6月底开通,把重庆主城区至黔江区的通勤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 这是全国高铁建设冲刺"十四五"收官目标的缩影。 "十四五"收官之年,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冲刺期。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完成投资1312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增速0.9个百分点,规模连续四年在一季度突破历史纪录。 外界广泛预计,在去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创新高、规模超过8500亿元之后,2025年全国铁路投资有望继续增长。 宏观数据背后,一批"十四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