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Search documents
国道109宗格公路项目上跨青藏铁路格拉段涉铁工程桥梁转体施工顺利完成
news flash· 2025-07-01 09:56
昨天(6月30日),国道109宗格公路项目上跨青藏铁路格拉段涉铁工程桥梁转体施工顺利完成。历经70分 钟紧张有序的施工,总重约4800吨的"钢铁巨臂",在完成70°转体后安全精准进入设计位置,标志着青 藏铁路格拉段公路跨铁路桥梁"第一转"顺利完成。项目完成后,将对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区交通运输质 量、内联外通、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央视新闻) ...
ULP睿池 医药行业物流箱:揭秘医疗物资循环包装的智能追溯系统
Sou Hu Cai Jing· 2025-07-01 09:39
在双碳目标与绿色经济浪潮下,医药行业正加速从传统线性供应链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作为医疗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医疗物资包装的智能化与循环化升 级,成为破解高污染、低效率难题的核心突破口。通过物联网、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追溯系统正在重构医疗物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逻 辑,推动行业向精准化、低碳化方向跨越。 一、政策驱动与技术革新:循环包装的双重引擎 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 2025 年实现绿色生产技术替代,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标准体系。在此背景 下,医疗物资循环包装通过标准化设计与智能追溯技术,将传统 "使用即废弃" 的模式转变为 "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的循环体系。数据显示,采用智能循环包 装的医院可降低 30% 的包装耗材成本,减少 80% 的医疗废物产生量。 技术突破为循环包装注入核心动能。以消毒供应中心为例,通过嵌入 RFID 芯片与温湿度传感器,灭菌包可实现从回收、清洗到发放的九大环节动态追踪。 某三甲医院引入智能追溯系统后,灭菌包周转效率提升 40%,差错率下降 75%。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确保流转数据不可篡改,某跨国药企通过碳足迹追踪 获得欧盟碳关税减 ...
已装备稀士!稀土!中国严管稀土动了真格,出境绝对不行
Sou Hu Cai Jing· 2025-07-01 05:04
如果你手上的智能手机突然开不了机,或者你开的电动汽车电池瞬间罢工,别惊讶,这很可能跟稀土有 关。稀土元素——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金属,其实是现代科技的"维生素",没了它们,我们的日子简直寸 步难行。想想看,风力发电站的巨型涡轮、医院里的X光机,甚至电动牙刷里的震动马达,都依赖稀土 元素来运行。可就是这样一种关键资源,最近中国放了个大招:严管稀土出口动了真格,出境申报的门 槛提高,想偷偷运出去?门儿都没有!这不,上周的一个新闻炸开了锅:浙江一家公司试图非法出口10 吨稀土矿石,结果在海关被拦截,罚得人仰马翻。这事儿可不是孤例,而是中国新政策下的缩影——稀 土,这回真的"出境绝对不行"了。 稀土是什么? 但这可苦了国际市场。欧美和日本企业早就在喊"危机来了",全球产业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有观点 说,中国这么做太强硬,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可我倒觉得,问题不全在中国身上。为啥大家不早点儿搞 多元化供应?非洲的马拉维、澳大利亚的西澳州都有稀土矿,可开采成本高、技术门槛大,结果迟迟没 发展。2022年一场国际能源会议上,日本学者就说:"我们过度依赖,怪谁呢?"现在好了,中国严管逼 着全球行动起来:欧洲正推稀土回收项目,美国也在 ...
专家呼吁有机硅行业创新合作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7-01 02:30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虽为全球有机硅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在高性能和特种有机硅材料方面存在明显短 板。面对国际形势变化、供应链重塑和市场竞争加剧,应扬长避短、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山东大学教授朱庆增表示,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有机硅专业人才,为行业创新提 供智力支持。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生产运营副总监廖立也表示,行业需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 键技术,建立自身优势和特色,直面新形势下有机硅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中化新网讯 6月19日,2025第三届有机硅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会议围绕"百年变局 企而望 硅"主题,聚焦"硅基新能源+硅基新材料"的技术与应用创新思路,业界专家共同探讨有机硅行业的创新 发展之路。 中国电科院高电压试验室主任邓禹指出,创新思维变通促进产业融合,有机硅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是大势 所趋。在此背景下,他对有机硅行业发展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强化产业链沟通。因终端应用场景差异 大,通用型有机硅难满足特定需求,如电力硅橡胶更看重阻燃、电蚀等电气指标。发展"定制化"专用型 产品需上下游深度协作,去年开展的"新型电力系统与有机硅"产业共链行动,正是为搭建沟通桥梁、提 供适配产品。二 ...
碳中和周报(191期)丨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磅报告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 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一、碳中和政策 1、生态环境部发布产品碳足迹、适应气候变化报告 3、国家能源局:5月核发绿证2.15亿个 6月25日正值全国低碳日,今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正在浙江杭州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产品碳足迹管 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 2024年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24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 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 2024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作用下,去年我国气候状况总 体偏差,多地遭遇破纪录致灾性极端天气事件,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刻不容缓。 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期间,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联合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共同举办了绿色低碳 高质量发展公众参与暨国家重点低碳技术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上,《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 五批)》(以下简称《目录》)中"臭氧催化分解功 ...
万物新生(爱回收)发布2024年ESG报告,首次公布碳减排目标
Jing Ji Wang· 2025-06-30 10:01
6月30日,万物新生(爱回收)集团发布《2024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简称"ESG报告")。这 是万物新生连续第五年发布相关报告,披露在ESG领域的举措与成果,并首度公布至2030年的碳减排目 标。 万物新生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雪峰表示:"2025年我们将以科技驱动资源循环利用,让每一 件闲置产品成为低碳生活的绿色纽带,与各方携手共筑物尽其用的可持续未来。" 布局服务类别多元化,推动绿色服务普惠化 万物新生2024年持续推进"多品类回收"战略,并进一步优化服务机制,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回收体 验。截至2024年末,爱回收线下门店达1861家,覆盖全国283个城市。其中,面积更大、多品类回收服 务能力更强的新一代门店占比达62%。此外,集团在2024年优化了奢侈品、鞋服等品类的远端鉴定与当 面放款机制,可实现"远程评估+当场放款"一体化处理,缩短交易时间、降低误差率。 2024年在国家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大背景下,万物新生与战略伙伴京东携手建设了行业领先的手 机电子产品以旧换新模式,支持用户获得更安全、更便捷和更实惠的消费体验。 与此同时,万物新生积极推动构建产业标准体系。2024年,万物新生参与了中国旧货业 ...
衢州智造新城:绿色园区链动循环经济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30 03:33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衢州 智造新城)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缘何花落衢州智造新城?答案在于其构建的绿色循环发展新 格局。 一直以来,生态是衢州最大的优势和区域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双区叠加"的发展平台,衢州智造新城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及生命健 康等"5+X"主导产业,持续完善绿色标准体系,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深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四 省边际最具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产业高地。 如今,智造新城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路径,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能级 持续跃升,释放出澎湃的绿色动能,引领衢州智造新城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技改释放绿色动能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衢州智造新城推动工业经济向绿色低碳迈进的核心点在于——如何让企业既保 持活力又健康绿色? 自2019年起,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立公司")投资20多亿元,聚焦提升产能、 降低成本、推动技术改造和加强环保措施等方面,推进全链条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到2024年,元立公司 颗粒 ...
晋景新能(1783.HK)逆势突围:营收激增92.3%,动力电池回收赛道跑出“加速度”
Ge Long Hui· 2025-06-30 01:05
6月25日晚间,晋景新能发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报告,翻阅过后,笔者认为"惊 喜"二字最适合概括这份业绩。 报告期内,晋景新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7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92.3%,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与此同 时,其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更令人侧目。数据显示,公司毛利实现1.03亿港元,同比增幅高达266.8%; 归属股东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890万港元大幅收窄至1570万港元,距离盈亏平衡仅一步之遥。值得注意 的是,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调整EBITDA实现扭亏为盈,从去年同期的-4010万港元增加至4480万港元。 公司自2022年获取香港首块动力电池处置牌照起步,逐步构建起涵盖运输、出口及拆解的全套资质壁 垒,彻底打通电池回收的合规通道。这一布局在本财年迎来收获期:逆向供应链业务不仅贡献了超过一 半的营收增量,其毛利率的跃升更表明技术壁垒正在转化为定价能力。 进一步拆解晋景新能的增长动力,可以看到,有两大引擎尤为关键。 在纵向链条整合上,公司通过收购本地领先的再生资源企业,将业务触角延伸至电池回收全生命周期, 紧密串联起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上下游环节——从前端收集网络、中端拆解检测到后端资源再生利 ...
绿色低碳风劲吹 多领域逐“绿”向“新”释放经济发展新潜力
Yang Shi Wang· 2025-06-29 09:19
随着低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购买节能产品、交易闲置物品等方式来践行节 能环保理念。特别是在家电领域,以旧换新政策红利叠加绿色理念,让许多消费者更加愿意购买节能环 保的绿色家电。同时,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完善也带动了生产端的绿色制造和回收端的循环利用,形 成了一条更加绿色的生产消费链条。 "以旧换新" 带动家电消费绿色升级 在南京江北新区一家电器卖场,贴有一级能效标签的产品占据最显眼的位置,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 选。 作为连接成都平原与川北的重要通道,成青路日均货车通行超2万辆。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以 来,该站日均服务量同比增长100%,绿色出行生态正在乡村加速成型。 卖场负责人介绍,以往千元价位多为三级能效产品。而现在得益于国补和以旧换新政策,一级能效 产品价格门槛持续降低,"一级能效优先"已成为当下家电消费新趋势。 能效标签不仅是消费指南,更是产品更新升级的"指挥棒"。在电器生产端,多家头部生产企业从源 头减排,品牌设计以"轻量化+低能耗"并重,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在这家企业,洗衣机排水泵盖的装配 环节已启用免喷涂工艺,相对传统工艺更具环保性。 在浙江长兴的一家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越来越多 ...
变废为“能”点“绿”成“金” 科技加持让排放“负担”变发展“资源”
Yang Shi Wang· 2025-06-29 06:11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ncreasing benefits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across various regions in China, showcasing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hat transform waste into valuable resources. Group 1: Industrial Innovations - In Fujian, used plastic packaging films are processed into high-quality eco-friendly films that have passed national food-grade certification, overcoming previous barriers in recycling [3] - In Daqing, carbon dioxide, once seen as an industrial burden, is now utilized to enhance oil extraction efficiency, with over 74,600 tons injected by 2025, leading to an oil production increase of 19,400 tons [6] - A new T-shirt design incorporates approximately 70 grams of recycled materials from ocean waste, reflecting a growing trend towards eco-friendly product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8] Group 2: Wastewater Treatment Advancements - A new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 in Jiangsu, designed like a "clover," transforms urban sewage into drinkable water, utilizing a "three-cycle" system for water, energy, and nutrients [9][12] - The facility processes 20,000 tons of sewage daily, achieving water quality that exceeds the strictest discharge limits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with over 99% removal rate of emerging pollutants [12] - The facility generates 5,000 cubic meters of biogas daily from mixed fermentation of sludge and other waste, producing 12,000 kWh of electricity, achieving 100% energy self-sufficiency [12][14] Group 3: Circular Economy Contributions - The circular economy is a core initiative in China's "carbon peak" actions, significantly supporting the transition to a green and low-carbon economy [18] - In 2023, the reuse rate of industrial water in large-scale industries reached 94%, surpassing national targets, with total recycled resources exceeding 400 million tons [18] - The value of China's resource recycling industry has grown from approximately 2 trillion yuan in 2015 to 4 trillion yuan in 2023, with expectations to exceed 5 trillion yuan by 2025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