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回收
icon
Search documents
创新突破!湖南工业大学锂源再生团队研发电池新技术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01:57
锂电尾矿被视作"城市矿山",每吨尾矿中平均含有锂2.3kg、钴1.8kg、镍3.5kg,若能高效回收,可满足全球15%的锂电原材料需求。然而传统工艺对品位低 于0.5%的尾矿束手无策,且回收过程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成本占总投入的40%。团队负责人陈曦教授介绍,团队从温泉嗜热菌中提取的热稳定蛋白,能在 60℃环境下保持活性,通过分子构象变化实现对不同金属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先以98%的选择性捕获锂元素,再通过pH值调控激活钴离子结合位点,最后 利用螯合基团锁定镍离子,形成"梯次捕获、精准释放"的回收闭环。中试数据显示,该技术使尾矿贵金属总回收率提升至92%,吨处理成本降低58%,且全 程无有害废气排放,废水经处理后可直接回用。 团队依托省部共建绿色包装与生物降解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起"微生物筛选-蛋白改性-中试放大-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陈曦教授表示:"我们 不仅要攻克锂电尾矿回收的'卡脖子'技术,更要探索出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化路径,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产业发展。" 据团队技术骨干王浩介绍,该团队研发的生物蛋白具有耐酸碱、可重复使用等特性,经10次循环后吸附容量仍保持初始值的85%以上。通过耦合 ...
晋景新能(1783.HK):打造ESG价值创新典范,荣获“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奖
Ge Long Hui· 2025-07-04 06:09
目前,ESG已成为长线投资者的必要考量因素。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球签署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的机构已近5100家,其中包含745家 资产所有者,其管理资产总额突破100万亿美元。 ESG评级与核心业绩数据共振提升 作为港股唯一的海外电芯循环标的,晋景新能的核心业务天然具备浓厚的环境友好特征,这也是全球资 金在ESG这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中能够取得的最大共识。 而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获奖的背后,折射出一场静默却又深刻的产业变革。这家曾经以建筑为主业的 香港企业,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便蜕变为全球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标杆。当全球绿色浪潮奔涌而来, 晋景新能以覆盖28国的回收网络和香港首张动力电池处置全牌照,构建起一条贯通政策、技术与市场的 ESG价值链。 从传统建筑工程到绿色能源服务,晋景新能的转型历程堪称教科书级案例。2025财年业绩报告显示,公 司营收同比激增92.3%至8.7亿港元,其中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业务贡献了80%的营收,增长率高 达204%。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商业逻辑的成功重构,更揭示了ESG理念与业务增长的内在统一性。 与此同时,公司的经调整EBITDA实现从-4010万港元 ...
晋景新能(1783.HK)逆势突围:营收激增92.3%,动力电池回收赛道跑出“加速度”
Ge Long Hui· 2025-06-30 01:05
6月25日晚间,晋景新能发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报告,翻阅过后,笔者认为"惊 喜"二字最适合概括这份业绩。 报告期内,晋景新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7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92.3%,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与此同 时,其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更令人侧目。数据显示,公司毛利实现1.03亿港元,同比增幅高达266.8%; 归属股东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890万港元大幅收窄至1570万港元,距离盈亏平衡仅一步之遥。值得注意 的是,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调整EBITDA实现扭亏为盈,从去年同期的-4010万港元增加至4480万港元。 公司自2022年获取香港首块动力电池处置牌照起步,逐步构建起涵盖运输、出口及拆解的全套资质壁 垒,彻底打通电池回收的合规通道。这一布局在本财年迎来收获期:逆向供应链业务不仅贡献了超过一 半的营收增量,其毛利率的跃升更表明技术壁垒正在转化为定价能力。 进一步拆解晋景新能的增长动力,可以看到,有两大引擎尤为关键。 在纵向链条整合上,公司通过收购本地领先的再生资源企业,将业务触角延伸至电池回收全生命周期, 紧密串联起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上下游环节——从前端收集网络、中端拆解检测到后端资源再生利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或将大量退役,综合利用如何规范发展?
尽管国家层面已出台《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工信部也于去年底发布了新 修订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以更好适应技术水平提升、 技术指标提高的行业发展趋势,但政策落地仍需地方结合实际细化创新。四川出台《办法》,目的正是 在于进一步健全全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解决退役动力电池流入"小作坊"导致环境污染 和安全事故等问题,同时引导企业有序投资、有序发展,防止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在全国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逐渐进入退役高峰期之际,四川的做法,为各地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做出有益探索。 结合四川面临的挑战,《办法》从区域中心建设、回收利用规范、鼓励支持措施、监督检查、法律责任 等方面,为四川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闭路循环、提升回收利用安全环保水平提供制度支撑。四川的 探索实践,对全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上升。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 电池总量超58万吨。据预测,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104万吨,2030年将达到350万吨。然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报告显示,截 ...
6月23日A股与基金动态:多指数上涨,368只基金经理变动
He Xun Cai Jing· 2025-06-23 10:52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6月23日A股三大指数上涨,近30天368只基金经理离职,基金调研聚焦多领域】 6月23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收盘时,上证指数涨0.65%,报3381.58点;深证成指涨0.43%,报 10048.39点;创业板指涨0.39%,报2017.63点。当日,数字货币、电子身份证和动力电池回收板块表现 较好,白酒、超级品牌和空气能热泵等板块下跌。 基金经理是基金产品核心成员,其能力影响基金业 绩,变动会影响基金未来表现。近30天,368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离职。6月23日,18只基金发布离职 公告。其中,7位因工作变动从11只基金离职,1位因个人原因从4只基金离职,1位因产品到期从1只基 金离职,1位因辞职从2只基金离职。 安信基金张明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46.32亿元,管理混合型基金, 任职回报最高的是安信企业价值优选混合A,8年又51天获126.38%回报,仍在管理该基金。浦银安盛基 金褚艳辉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7.07亿元,管理混合型基金,任职回报最高的是浦银安盛环保新能源A,2 年又49天获172.90%回报,新上任两只基金经理。 近一个月(5月24日 - 6月23 ...
“8年质保期”到了,首批新能源车电池报废后去哪了?
起点锂电· 2025-06-20 10:59
倒计时20天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 换句话说,大量退役电池并没有流入正规渠道,而是被"低价转卖""拆车贩卖"甚至"私下处理"掉了。 格林美(武汉)城市矿山产业集团回收总监罗来新表示,电池卖给私人企业,或者个人的黑作坊,可以不带税票,一个电池可能价值大几千元 甚至上万元。罗来新说:"我们回收的大部分车是没有电池的,没电池的占到总量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一个普遍困境:合规企业"守规矩却难赚钱",不合规的小作坊却"低成本高收益"。正规企业 按国家标准运作,必须在厂房建设、设备更新、安全环保、技术研发等方面持续投入,成本高回报慢。 而不少没有资质的"小作坊"则走的是另一条路:几乎不做环保处理,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拆解电池,不仅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还通过 抬高收购价格来抢占废旧电池资源,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 活动主题: 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主办单位: 起点锂电、起点钠电、起点两轮车及换电 活动时间: 2025年7月10-11日 活动地点: 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中的占比不断上升, 截至2024年底,全国 ...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以“智变”求“质变”
5月27日,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第一 次会议,部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5月29日~30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5年度大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南京召开。本次 年会设有分论坛——"低碳化智能拆解及回收再利用";同时,会议期间,业内人士对这个话题也多有讨 论。虽然市场乱象没有绝迹,但在政策法规的引导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规范化发展已经启程;同 时,新技术的应用将推动行业从"智变"走向"质变"。 盈利难、赛道挤 行业面临双重压力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既能够避免电池中的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又可以提取钴、镍、锂等金属原材料, 循环再造新电池。企业通过回收电池中价值较高的元素,再销售给电池材料加工企业,实现经济循环。 然而,这种经济循环目前面临双重压力。 碳酸锂是生产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最近,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导致电池材料企业对回收材料兴趣 不高。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碳酸锂价格从几年前近60万元/吨的高位下跌后,总体趋势一直向下,中间 偶尔反弹也因力度不足而掉头向下。 2024年9月,碳酸锂价格首次跌破7万元/吨,当时人们普遍以为 ...
碳路中国|动力电池“退役潮”下的山西答卷
Sou Hu Cai Jing· 2025-06-10 05:02
动力电池回收的核心在于技术破题。以迪诺思的实践为例,企业通过三级分层利用最大化电池价值:当电池实际容量降至标称容量80%以下时,通过测试、 分容后重组为梯次产品,用于低速三轮车、农业机械、路灯等场景;当容量进一步降至40%以下时,通过放电、粉碎、分选等流程提取正负极材料粉末,再 通过湿法回收等技术实现资源化处理。 这一过程看似清晰,实则面临诸多挑战:检测分级需精准判断电池健康状态,拆解破碎需控制成本与污染,分离提纯需保障再生材料纯度。目前工信部公布 的五批156家"白名单"企业正是行业标杆,但中小厂商仍受技术门槛与原材料价格倒挂(如碳酸锂再生料成本高于新料)的制约。 政策护航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全球范围内,欧盟2023年《电池与废电池法》对电池碳足迹、再生材料比例提出严苛要求,中国则通过《健全动力电池回收体 系行动方案》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要求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山西积极响应,出台《山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 案》《山西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紧扣行业规范与监管环节。例如,太原纯电出租车案例中,政府通过订单引导、企业协同的模式, 为全国提供了"城市矿山"开发的样 ...
锂电产业大省,“掘金”千亿风口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4 23:13
有报告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不过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亟待规 范。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此前的调查研究报告,截至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 25%,其中大部分废旧动力电池流向一些不具备标准化处理资质的小作坊。 解读: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也是整车最具价值的部分。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 有量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多年全球领先。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上升,其回收利用也备受关 注。 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会议指出,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我国镍、锂、钴等贵金属对外依存度高。而据测算,"退役"电 池回收利用,可满足每年24%的锂、31.2%的钴、16.8%的镍需求,这对于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 展、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5月26日,工信部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强调要 强化全链条监督管理,紧盯电池生产 ...
供需错配,行业寒冬延续!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困局待解
证券时报· 2025-05-28 00:03
尽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尚未到来,但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业已挤满大量提前布局的企业。 当前行业面临双重压力:一是退役量预判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二是非正规回收渠道的冲击,导致市场呈现典 型的卖方特征和价格倒挂现象,整体盈利能力承压。 受访业内专家表示,预期在4—5年后到来的动力电池"退役潮"有助于缓解供需错配压力,但行业发展仍需加强 引导。当前,国家正在加紧修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并将其升格为部门规章, 通过源头管控确保退役电池进入正规途径,并明确各行政单位、执法机构在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中的分工,破 解"九龙治水而水不治"的难题,推动行业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发展格局。 供需错配 行业寒冬延续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的17.2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中,超六成企业于3年内成立。截至5月1日,2025年 我国新注册电池回收相关企业15202家。 然而,与产业扩张"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生产线的"冷清"。 《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 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白名单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产能为423.3 万吨/年,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