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Search documents
全职投资 VS 回职场兼职投资
集思录· 2025-06-13 11:36
去年5月底离开工作了17年的外企,拿大礼包走人,然后顺势开启全职投资模式。本人985本 硕,本金800w,且已有近20年的股票投资经验。 去年9月份得知一同时离职的老同事入职了一家国企,我跟那家公司聊过后对方给了offer,薪 资总额是之前外企的65%左右,当时觉得工资降幅太大,就没立刻去入职。 近一年全职投资下来,日子确实自由、清闲,但与人接触少偶尔也会无聊。之前是中长线投 资,全职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新的投资工具,但目前感觉也没有显著提升投资业绩,估计全职 投资后也就提升年投资业绩2-4%。 目前投资A股、港股和美股,境外账户年化有11%左 右,A股投资业绩差一些,因多账户没仔细统计,估计年化在5-10%左右。 近一年在网上看到很多IT同行失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自己手拿一个年包70w的工作机会, 还不肯去上班,感觉有点作。另外今年已44岁,高龄人员找工作确实不易,如果近期去那家 国企入职应该还有机会,再过半年后这个工作机会还在不在就难说了,错过这个机会,以后 想再回职场可能就难了。另外我爱人在国企上班,她虽没反对我全职投资,但偶尔也会有点 怨言,她觉得投资收入没工作稳定。坐标上海,家有两娃,两套两房,总市值 ...
全职投资 VS 回职场兼职投资
集思录· 2025-06-13 11:36
去年5月底离开工作了17年的外企,拿大礼包走人,然后顺势开启全职投资模式。本人985本 硕,本金800w,且已有近20年的股票投资经验。 去年9月份得知一同时离职的老同事入职了一家国企,我跟那家公司聊过后对方给了offer,薪 资总额是之前外企的65%左右,当时觉得工资降幅太大,就没立刻去入职。 近一年全职投资下来,日子确实自由、清闲,但与人接触少偶尔也会无聊。之前是中长线投 资,全职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新的投资工具,但目前感觉也没有显著提升投资业绩,估计全职 投资后也就提升年投资业绩2-4%。 目前投资A股、港股和美股,境外账户年化有11%左 右,A股投资业绩差一些,因多账户没仔细统计,估计年化在5-10%左右。 近一年在网上看到很多IT同行失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自己手拿一个年包70w的工作机会, 还不肯去上班,感觉有点作。另外今年已44岁,高龄人员找工作确实不易,如果近期去那家 国企入职应该还有机会,再过半年后这个工作机会还在不在就难说了,错过这个机会,以后 想再回职场可能就难了。另外我爱人在国企上班,她虽没反对我全职投资,但偶尔也会有点 怨言,她觉得投资收入没工作稳定。坐标上海,家有两娃,两套两房,总市值 ...
2.5亿美金估值的秘密:Granola正把AI从"工具"变成"思维搭档"
混沌学园· 2025-06-13 10:16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每次开完会都要花大量时间整理笔记,回忆谁说了什么、决策点在哪儿。即使用了 Notion 、语音转写、各种效率工具,依然觉得 " 信息在,但思路断了 " 。 传统工具的 " 认知盲区 " 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笔记类产品,比如 Notion 、 Evernote ,虽然功能强大,但本质上仍是 " 静态记录 " 的工具。它们要求我们主动输入、组织内容,效 率低、易遗忘,而且面对高强度的信息场景 —— 比如会议、访谈、创作 —— 总让人力不从心。 更关键的是,市面上主打 "AI 加持 " 的工具,多数也仅是事后的总结提取,真正 " 实时协作思维 " 的需求,始终缺位。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大多数知识工作者面临的 " 认知断层 " 。 我们选择深度拆解 Granola ,就是因为它精准切中这个隐性但普遍的痛点 —— 如何避免在信息过载时代中丢失关键思考 。 它不是又一个语音转写工具,也不是 Notion 的 AI 版 " 平替 " ,而是切入了一个被忽略已久的关键痛点: 当我们正在思考或沟通时,为什么还要花精力 记录? 它提出了一个大胆但合理的设想 —— 如果 AI 能实时理解并记住我们所有的工作 ...
连涨六周,银行行情到哪了?本周4.86亿资金继续加仓银行ETF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3 09:22
但从单周(6.9~6.13)表现看,银行ETF(512800)稳步向上,并于本周二(6月10日)再度刷新上市以来场内价格新高,其标的指数周内累计上涨0.46%, 已连涨6周! 作为近两年A股市场"最抗跌"的板块,银行持续上行,走出了傲人的相对收益。今年以来,中证银行指数累计上涨9.8%,较上证指数、沪深300分别超额9.05 和11.6个百分点;若从2022年10月底的近3年低点算起,中证银行指数累计涨幅高达55%,同期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涨幅仅15.81%、9.12%。 | 序号 |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区间涨跌幅 | 区间涨跌幅 | | | --- | --- | --- | --- | --- | --- | | | | | 区间首日】本年初 ×固尾日 2025-6-13 | [区间首日] 2022-10-31 [区间尾日] 2025-6-13 | | | | | | [自位] % | THAN O | | | | 399986.SZ | 中证银行 | 9.8016 | | 54.9458 | | 2 | 000300.SH | FR300 | -1.7975 | | 9.1167 | | 3 ...
数字化转型赋能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Xin Hua Ri Bao· 2025-06-13 00:10
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中,思政课程育人体系革新已成为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紧要环节。新征 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意 识形态领域也随之面临新的形势要求,亟须思政教师队伍坚守育人本质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精神坐标系,通过价值引导与情感共鸣的双向建构,培养具备深厚家国情怀、广泛文明认同和精准价值 判断的新时代青年。 (作者单位分别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 年项目"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历史意义研究"〈编号:24CKS033〉的成果) 评价体系逻辑:从"单一考核"到"全息画像"的智能融合重构。智能技术赋能"大思政课"的育人体系本质 上是生长型育人框架,既要实现全学科知识图谱与价值图谱的深度嵌合,更要寻求全周期育人链条与全 要素育人网络的动态平衡。对此需教育主体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认知图谱等技术集群驱动下,以全 要素融通替代单一维度的技术叠加,通过虚实交互、数智共生、文化浸润等智能教学场域的重构,实现 价值认知的具象传导与情感共鸣的具身触发,最终构建出全场景贯通、全要素协同、全价值共生的 ...
协立投资砥砺会:如何更好地迎来认知突破契机?
36氪· 2025-06-12 11:28
在创新创业浪潮汹涌的今天,创业维艰、九死一生,成为产业、基金、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但各种流派的管理理论、咨询方法论,对创始人如何做好创业企 业,似乎都未有相对系统的、本质的梳理和总结。今天,砥砺会以八年多的实践为基础,尝试总结其中的规律,体系化提炼做好创业企业方法论。 协立是专注早期的投资机构,砥砺会是协立独创的投后组织。 众所周知,认知突破的契机不可捉摸、无法计划,创始人又迫切需要。本文详细论述砥砺会构建认知突破场景的过程。 2、顾不上。 对于创始人来说,创业一开始就走上了问题不断、困难重重的企业发展之路,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当下、短期的问题,认知突破属于重要且紧 急,但看起来不那么急迫的问题,其重要性往往并不在短期显现。因此很多创始人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深入思考,优先突破真正关键问题。 3、想不清。 前文我们清晰提出创始人认知是全科学霸,要求极为严苛,即便创始人看到问题所在,主动思考,往往陷入"想不清、剪不断、理还乱"的境 地。人不能抓着自己头发脱离地面,依靠创始人自己琢磨,或者公司内部研讨、借助各种管理知识、外部咨询,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4、打不开。 突破认知需要面对自己的弱点,甚至人性的阴暗面;创始人 ...
自我觉醒三条路:受过教育,受过教训,信过别人
洞见· 2025-06-12 10:12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心不死则道不生。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素年锦时 朗读音频 作家陈忠实曾说:人生许多道理,需亲身经历后才能醒悟,没有经历的事,别人再怎么说,总 觉得蒙着一层纸。 我们总以为,觉醒是某天突然开窍的奇迹。 但现实中,99%的人要走过三条荆棘路才能破茧——被无知刺痛,被现实捶打,被背叛撕裂。 受过教育 杨绛先生曾说:"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人能实现的所有跃迁,本质上都是受过教育后,完成了认知觉醒。 作家蔷薇曾谈及自己的一次转变。 30岁的某一天,她在手机上读完了毛姆《人性的枷锁》。 那天,她在公司的门卫室值班,其他几位同事在谈论抖音上的一些娱乐新闻。 她人生中第一次觉得,自己和从前完全不一样了。 她说,毛姆笔下的菲利普,跛脚,父母早逝,自卑,遭受校园霸凌,被迫放弃学业去谋生。 后来他白天工作,晚上读书、用病历纸写作,最终凭《活着》走向世界。 觉知,自古以来都是精英的自 ...
陈春花:如何在知识社会,找到我们自己的可能性?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11 00:33
(原标题:陈春花:如何在知识社会,找到我们自己的可能性?)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 近十几年来,我把数字技术作为一个研究线路,来回答组织的进化或者说管理本身的重构,其实就是源 于我们个人也好,组织也好,几乎我们所有人都活在了一个社会当中,它被称之为"知识社会"。 这个社会很大的特点就是,知识成为我们生活方式当中一个最重要的要素。无论是从商品也好,还是从 价值也好,它实际上开始占据主要的支配地位。 可能很多人会从很多角度,来描述到底什么叫做知识社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知识社会最大的特 点,就是以知识生产作为最主要的一个形态,然后它产生的价值以及它传播的价值,所做的一切作为创 新基础的这样一种整体社会形态,我们就称为知识社会了。 01 "知识社会"的四个特征 知识社会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特征,实际上是需要我们去理解的。 特征1:知识本身成为核心的能力 我们以前可能会有很多的能力,比如资本的能力、土地的能力、劳动力的能力、技术的能力等等,但是 在知识社会当中,知识会成为核心的能力。 特征2:数字和信息技术成为基础设施 特征4:知识型的劳动者成为主导人群 工业革命之后,实际上是产业工人拥有主导权。进入知 ...
一文了解DeepSeek和OpenAI:企业家为什么需要认知型创新?
Sou Hu Cai Jing· 2025-06-10 12:49
AI可不只是那些冰冷的算法,它现在能像人一样思考、推理,甚至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超越了普通人。这告诉我们,传统的技术和创新模式已经不够用 了,企业要想增长、要保持竞争力,就需要换个思路。AI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理解和实践商业创新的方式。 最近,混沌君旁听了混沌学园的创始人李善友教授的重磅全新课程《认知型创新:从OpenAI到DeepSeek》。 在这个AI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眼看着它不仅在改变生活,更在改变着商业规则。 这门课从企业创新的角度,讲述了全球两大顶尖AI公司——OpenAI和DeepSeek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们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创新之路。这对于我们 理解AI时代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创新,提供了清晰且极具价值的路径。 教授深挖了OpenAI最初的愿景和它如何对抗巨头的思路,解密大语言模型是如何诞生的,尤其是AI能力如何从简单积累到惊人"涌现"。还解读了 DeepSeek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性能"的独特道路;更探讨了AI时代下,企业应该怎样构建一个能不断"涌现"创新的组织模式,走 向"技术领先"。 观看本课程和600+主题课 第一幕:OpenAI的横空出世 OpenAI的创立初心: ...
思考时,大脑仅多消耗5%的能量?
3 6 Ke· 2025-06-10 12:22
你刚刚结束了一天的疲惫工作回到家,只想抬起双脚,随便看点电视放空自己。虽然这种不动的状态感 觉像是应得的休息,但其实你的大脑并没有真的"放空"。根据最新研究,它在你放松时消耗的能量,几 乎和你紧张工作时差不多。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沙娜·贾马达(Sharna Jamadar)和她的同事们,综合了她所在实验室 以及全球其他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估算了"认知的代谢成本"(metabolic cost of cognition)——也就是 大脑运行到底需要多少能量。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专注、有目标的思考任务,比休息状态下的大 脑活动仅多消耗大约5%的能量。换句话说,即使我们在专心思考时,大脑的能耗也只比"待机"状态高 出一点点。 我们常觉得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很费脑力,好像消耗了很多能量。但这项新研究支持了一个正在发展 的观点:大脑的主要功能其实是"维持运转"。过去,很多神经科学研究重点放在外显的认知活动上,比 如注意力、解决问题、工作记忆、决策等。但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在这些显性的思维之下,大脑 的"后台"其实一直在高度活跃。它负责调节身体的主要生理系统,自动调配资源来应对内外环境的变 化,不管是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