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

Search documents
从“疍家渔乡”到“蓝色样板”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7-01 02:54
图为疍家博物馆,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渔业+旅游"绽放魅力。依托独特的疍家文化底蕴和渔港经济区,陵水精心打造疍家文化渔旅风情核心区。2023年2月,海南省首家海上共享渔庄在陵水 疍家渔排挂牌;9月,国内首个以疍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在陵水开馆,疍家渔排海上民宿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陵水还推出了疍家文化体验、 生态垂钓、深海观光三大休闲渔船精品线路。2024年,"陵水新村——疍家风情非遗特色之旅"成为海南省唯一入选2024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的线路。 "文化+旅游"提质升级。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陵水段全线通车,有效串联旅游资源;陵水新增3家"三椰级"乡村旅游点,7个点位入选海南百个"网红旅游 点";"去野陵水"乡村旅游品牌日益响亮,周末游热度攀升;陵水县本号镇小妹村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旅产业层级持续提升。 国际化业态蓬勃发展。以分界洲岛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为契机,陵水不断丰富高端旅游业态。2024年8月,为期3天的海南东南·陵水科技艺术嘉年 华在海风小镇成功举办,融合科技、艺术、市集、演艺与美食的多元化盛宴,吸引了八方游客,不仅展现了陵水在科技文化产业出海的巨大潜力,也塑造 了"文化出海第一城 ...
惠东县向海图强,海洋经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7 06:33
山海惠东,向海图强。近年来,惠东县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清洁能源等产业蓬勃发展,为惠东县 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魅力惠东 "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惠东县海洋产业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惠东县的海洋经济总体呈现 出良好发展势头,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积极实施"科技兴渔"战略 科学规划发展养殖基地 近年来,惠东县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五大养殖基地建设,分别为海水网箱养殖基地、赤岸蚝(学名"香港 牡蛎")养殖基地、高位池养殖基地、贝类护养增殖、淡水养殖基地。水产养殖初具规模和特色,初步 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养殖的经营局面,改变了过去多而杂、少而散的传统生产经营 形式。 惠东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截至目前,惠东县已颁发养殖用海124宗,面积达586.1087公顷,有力保障了传统渔业的用海需求。全 县现有渔业规上企业5家,海洋渔业渔船3091艘。惠东县于2023—2024年先后引进了海大集团 (002311)海泽欣海洋牧场种业产业园和海泽农对虾种业产业园项目。 已规划位于红海湾西侧海域深远海养殖示范区渔业用海面积679.3312公顷,打造"标准海",投资建 设"1+N"养殖平台和管柱式围 ...
2万亿蓝色产业,广深再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5:26
广深"创新之矛"继续领跑 南方财经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作为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两市2024年 海洋经济体量仍然保持强势领先。 其中,广州市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979亿元、占全省25%,单位岸线海洋经济产值超33 亿元/公里、居全国第二,全市海洋经济活动单位超3万家、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广州全市船 舶制造业总产值已超500亿元、同比增长8%,现代化船舶订单已排期到2029年。 同期深圳市海洋经济体量也进一步扩大,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409亿元、占GDP比 重14.7%、增长5.8%,领跑广东全省。其中,深圳市海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1061亿元、增长 10.1%,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增长11.6%。 作 者丨郑玮 编 辑丨洪晓文 图 源丨2 1世纪经济报道 6月26日,广东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现场,广州、深圳、东莞、湛江等14 座沿海城市均发布2024年海洋经济发展"成绩单"。作为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 的海洋经济大省,广东"蓝色经济"版图也在沿海14城的转型探索中进一步清晰。 其中,广州、深圳两市海洋经济规模仍然保持大幅领先,2024年两市海洋生产总 ...
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26 13:38
6月26日上午,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推动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研究部 署。省委书记、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机遇,深耕海洋,以更 大力度、更快行动发展海洋经济,以新的更大成效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省委 副书记、省长、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伟中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省 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出席会议。 黄坤明充分肯定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取得的新成效。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党 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海洋事业发展面 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对广东海洋工作亲切关怀,2023年亲临视察期间专门调研港口建设、海洋渔 业和海洋生态情况,要求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面对面指导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 会,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坚定信心、坚强决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奋力在全面建设海洋 强省上再上新台阶。要牢牢把握战略地位,深刻认识海洋是大国崛起的 ...
透视广东海洋城市版图:广深抢跑新兴产业,临港县域寻路转型
Sou Hu Cai Jing· 2025-06-26 13:35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6月26日,广东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现场,广州、深圳、东莞、湛江等14座沿海城 市均发布2024年海洋经济发展"成绩单"。作为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的海洋经济大省, 广东"蓝色经济"版图也在沿海14城的转型探索中进一步清晰。 其中,广州、深圳两市海洋经济规模仍然保持大幅领先,2024年两市海洋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979.00亿 元和5409.00亿元。而更进一步看,立足海洋科技创新优势,以高技术船舶、海洋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 海洋新兴产业正在广深两座核心城市产业结构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也成为两城下一步政策焦点。 除两大"蓝色引擎"外,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还有一个关键词:县域。在广东长达4084.5千米的大陆海岸线 上,大大小小的县城、渔港星罗棋布,这批"蓝色细胞"正发力寻求发展模式转型。会议现场,多地县委 书记向南方财经记者提到,近年地方政府正加大力度推动海洋渔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完成以核心技术升 级、产业链延伸、多元业态拓展等为特点的结构性升级。 会议现场,广东省委书记、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黄坤明也强调,要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大 力发展湾区经济,坚持港产城联 ...
海洋生产总值超2万亿元,面朝大海的广东何以破浪前行?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6 07:36
6月26日,广东省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作为海洋经济的"优等生",近年来,广东积极培育蓝色 引擎,持续向海洋要动力、要未来,海洋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用不断凸显,一幅耕海牧 渔、向海图强的"海上新广东"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其中,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31.0∶65.6,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82.1亿 元,同比名义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202.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13137.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 广东涉海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完善,涉海市场主体活力充沛,全省新成立涉海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发展 态势。作为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截至2024年底,全省涉海"四上企业"数量达6477家(仅包括 海洋产业领域);存量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不含深圳,下同),其中2024年新认定257家;存量涉 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存量涉海"小巨人"企业数量203家。 当前,广东在发展海洋经济上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绩?南都记者通过一组数据为你解读。 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涉海市场主体活力充沛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数 ...
利好来了!上海,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6-25 04:39
据上海市水务局官网,《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 备产业集群。营造世界级船舶制造业产业生态、提升高端海工装备竞争力、构建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世界级船海集团;构建世界级海洋新兴产业创新生态。 海洋经济迎来政策利好。 6月25日消息,《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到2030年,船舶与海 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到85%以上,基本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 有分析称,海洋经济市场规模庞大,发展空间广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到2030年,海洋的经济价值将超过3万亿美元。从国内来看,今年以来, 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前景,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重磅发布 《意见稿》提出,实施海洋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开展核心技术攻坚计划、建设新型海洋数字基础设施、强化海洋新兴产业应用场景牵引;建设世界 级现代航运服务业集 ...
海洋经济总量10年间增长超七成 “蓝色引擎”动能澎湃(大数据观察·海洋经济活力足)
Ren Min Ri Bao· 2025-06-16 21:54
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如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更好地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请看各地探索。 "双快"物流,海洋运输效率高 义乌小商品从宁波舟山港一站直达阿联酋迪拜,鱼儿在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内欢蹦乱跳,游客坐上帆 船观海逐浪……蓝色大海,美丽富饶,机遇无限。我国海洋经济总量2024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10年间 增长75.9%,体量不断增加、发展势头强劲;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 发展迅速,海洋第三产业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随着汽笛声响,从宁波舟山港出发、满载义乌小商品的"司马埃森"轮,17天跨越万里,于北京时间6月9 日0时36分顺利驶抵阿联酋杰贝阿里港。义乌—宁波舟山港—阿联酋,这条铁海快线+海运快航"双快"物 流通道实现贯通。 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我国目前已成功贯通"合肥—德国威廉港"和"义乌—阿联酋迪拜"两组高效联运通 道,标志着"双快"物流模式已实现成熟应用。 "以前,义乌小商品发往中东需要25天左右,在海外还存在清关慢等问题。"浙江义迪通供应链服务有限 公司商务经理吕哲介绍,"双快"物流新模式构建起"义乌—中东"的贸易物流新通道,不仅大幅缩短货运 时间,还将物流成本降 ...
中国最大渔场的衰退危机
虎嗅APP· 2025-06-16 10:30
为何渔业资源会持续衰退?国内可持续渔业究竟有没有解法? 传统渔业资源正在衰退 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陈玉立 头图|AI生成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34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海洋保护 在浙江省11个地市中,舟山颇为特殊。它既是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也是我国最大的海鲜 商品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基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因其独特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当地发达 的水产加工业,有着"中国渔都"之美誉。 然而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加,渔业资源遭受了长时间、高强度的滥捕,导 致舟山"四大鱼产"(大、小黄鱼,带鱼和乌贼)资源急剧减少。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的捕捞 量明显下降,渔业资源面临着严重的衰退。 近5年来,一些舟山渔民的捕捞效益也在持续降低。"近5年我身边约有10%的"笼子船"运营不下去 了,活下来的利润比起几年前也大幅降低,"船老大沈科对虎嗅ESG组说道。 "中国渔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过度捕捞导致的传统渔业资源衰退问题,资源结构发生了变化,"当地老 渔民告诉虎嗅ESG组:"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会儿,走在沙滩上,一脚下去都能踩到鱼。" 渔业资源衰退现象并非只存在于舟山渔场。据人民 ...
中国最大渔场的衰退危机
Hu Xiu· 2025-06-15 13:07
在浙江省11个地市中,舟山颇为特殊。它既是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也是我国最大的海鲜商品 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基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因其独特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当地发达的水产 加工业,有着"中国渔都"之美誉。 然而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加,渔业资源遭受了长时间、高强度的滥捕,导致 舟山"四大鱼产"(大、小黄鱼,带鱼和乌贼)资源急剧减少。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的捕捞量明 显下降,渔业资源面临着严重的衰退。 渔业权研究专家刘舜斌认为,渔业资源衰退的重要原因是捕捞强度过大。捕捞强度过大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方面是渔船数量总体还是太多。回顾历史,虽然我们对渔船数量及渔船马力都在做控制,但上世 纪七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基本没有控制住。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近些年,渔船盲目增长的势头虽得到 控制,但捕捞强度与资源状况仍不相适应。"以大黄鱼为例,虽然近些年大黄鱼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 仍然没到能够自然繁衍的程度。" 另一方面是捕鱼机械化程度不断在提高,捕捞船从最早的木帆船到机帆船再到钢质船经历了多个发展阶 段,船只大型化、捕捞网具大型化,捕捞效率不断攀高。绿色和平也向虎嗅ESG组指出,目前全球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