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文旅
icon
Search documents
擦亮“碧海银滩”文旅品牌
Jing Ji Ri Bao· 2025-07-11 22:14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海洋休闲消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宣传推广优质海洋文旅融合产品, 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海洋文旅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引 导邮轮旅游、海岛度假、海洋运动、休闲渔业等业态健康发展,丰富"音乐演出+海洋旅游""体育赛事 +海洋旅游""艺术展览+海洋旅游"等业态。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旅游演艺新业态、新模式、新空间,鼓励 打造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海洋旅游演艺项目。打造特色海洋文化品牌,以琅琊台遗址、海上丝绸之 路、妈祖文化等特色海洋文化生态为依托,培育开展文艺演出、非遗展示、民俗展演等特色活动,创新 发展海洋特色民宿、夜间经济、老字号传统技艺体验等新型业态,促进海洋休闲娱乐消费。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这为做强做优做大海洋 产业提供了新增长点。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大力发展海洋文旅产业,对于推进沿海地区经济转 型升级、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海洋文旅产业增加值持续走高,产业的特色化不断彰显。《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 示,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
千年商都向海行——广东省广州市海洋强市建设综述
国家定位,使命在肩。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 出,打造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好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2024年,国务院批复《广州 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广州"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定位。 规划先行,逐梦深蓝。近年来,随着广州海洋领域首个战略性、纲领性的中长期规划《广州市建设海洋 创新发展之都规划》实施,确立了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文化亲海五大"发展航 道",在珠江—东江—狮子洋—伶仃洋沿岸地区构建世界级海洋创新发展带,培育多条从内陆向海延伸 的海洋创新链,推动全域向海发展。 "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笔下的广州,四海通商、气 象峥嵘,一派繁荣景象。广州有着1800多年海运史、180多年现代造船史、近100年海洋科研史,海洋基 因深深根植于城市发展脉络之中。 "十四五"以来,广州这座屹立千年的海洋城市,以"二次创业"的勇毅姿态,扛牢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 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使命责任,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江海联动、优近拓远",在海洋经 济高质量发展 ...
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海洋经济政策解读:为何要强调“向海图强”?
Yin He Zheng Quan· 2025-07-03 13:58
□国银河证券|CGS 为何要强调"向海图强"?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海洋经济政策解读 首席经济学家:章俊 研究助理:李沁蔓 www.chinastock.com.cn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免责声明 热点洞察系列研究报告 为何要强调"向海图强"? 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海洋经济政策解读 2025年07月03日 核心观点 分析师 章俊 首席经济学家 ☎:010-8092-8096 网: zhangjun_yj@chinastock.com.cn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3070003 研究助理 李沁蔓 ☎:010-8092-7698 2 将海洋经济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位置,战略定位再获强调:高层会议近 年来频繁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重要部署。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 第六次会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 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将海洋经济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位置。这 是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后,中央再次对海洋经济作出重要部署。 "五大原则"定调顶层设计,近期产业政 ...
向海图强加速,10万亿“蓝色市场”如何再突破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号角吹响。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简 称"会议")研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政策支持、海洋科创、海洋产业、生态保护、全球治理等多 个海洋经济关键词被提及。 其中,围绕海洋产业,会议强调,要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 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会议也提到,要培 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今年以来,海洋经济持续获得国家层面重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 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政策背后是一组颇为亮眼的数据——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已达 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在海洋经济这一潜力巨大的"蓝色市场"驱动下,我国沿海省份纷纷加快布局。记者梳理发现,浙江、海 南、福建、广东等省份相继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海洋经济工作,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其中,广东省强 调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点名"海洋牧场、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 ...
生态画卷展新“颜” 增“绿”生“金”点亮多样消费新场景
Yang Shi Wang· 2025-06-28 07:57
央视网消息:大美中国,魅力海岸。福建厦门是全国首批全域美丽海湾试点城市,海域面积超过330平方公里。位于厦门岛东北部的五缘 湾是厦门岛的一个大湾区,占地面积10.7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05平方公里,这里建有厦门最大的湿地公园,也被称为厦门的城市"新客 厅"。 之所以是"新客厅",是因为在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自然生态系统遭破坏的滩涂泥地。这里是如何修复生态的?和以前相比这里又有什么变 化? 帆船点缀美丽海湾 昔日滩涂泥地焕然一新 最近这段时间,五缘湾开启了暑期帆船游艇季,不少游客在周末、假日都会来到这里体验水上项目。大家这段时间来到这里可以看到碧海连 天、帆船点点的场景。 五缘湾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游艇产业集聚区,这里有上百家游艇企业。2024年,游艇帆船出海旅游游客突破100万人次。除此之外,这里聚集多 种海洋文旅、生态康养业态,现在的五缘湾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的美丽海湾。 很久之前,五缘湾并不是游客来厦的热门打卡地,而只是一片"烂潮滩"。20多年前,五缘湾与环东海域一堤相隔,因海堤阻断等原因导致海水 交换能力差,再加上这里以农业为主,大量开展晒盐场作业、海水养殖等活动,过度养殖、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 前海、河套片区将出哪些招?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9 14:41
每经记者|孔泽思 每经编辑|张海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新起点上赋予深圳 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 6月19日,深圳第二次召开"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系列新闻发布会",前海、河套片区主要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就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机遇难得,将全力争取《意见》改革措施在前海先行先试、率先落地,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 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前海管理局局长王守睿表示,前海将加快发展 金融、服务贸易、科技服务、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等产业,构建具有深港特色、前海特点、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前海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前海合作区成立15周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10周年。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2024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同比增长10.1%;进出口7066.5亿元,同 ...
海洋经济总量10年间增长超七成 “蓝色引擎”动能澎湃(大数据观察·海洋经济活力足)
Ren Min Ri Bao· 2025-06-16 21:54
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如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更好地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请看各地探索。 "双快"物流,海洋运输效率高 义乌小商品从宁波舟山港一站直达阿联酋迪拜,鱼儿在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内欢蹦乱跳,游客坐上帆 船观海逐浪……蓝色大海,美丽富饶,机遇无限。我国海洋经济总量2024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10年间 增长75.9%,体量不断增加、发展势头强劲;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 发展迅速,海洋第三产业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随着汽笛声响,从宁波舟山港出发、满载义乌小商品的"司马埃森"轮,17天跨越万里,于北京时间6月9 日0时36分顺利驶抵阿联酋杰贝阿里港。义乌—宁波舟山港—阿联酋,这条铁海快线+海运快航"双快"物 流通道实现贯通。 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我国目前已成功贯通"合肥—德国威廉港"和"义乌—阿联酋迪拜"两组高效联运通 道,标志着"双快"物流模式已实现成熟应用。 "以前,义乌小商品发往中东需要25天左右,在海外还存在清关慢等问题。"浙江义迪通供应链服务有限 公司商务经理吕哲介绍,"双快"物流新模式构建起"义乌—中东"的贸易物流新通道,不仅大幅缩短货运 时间,还将物流成本降 ...
连云港:激发“后发先至”的“蓝色动力”
Xin Hua Ri Bao· 2025-06-11 06:24
对话人: 袁媛 本报评论员 在产业强海上,连云港主动做优海洋渔业、做特海洋文旅、做强特色园区,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与 此同时,连云港依托国家级石化基地,大力发展石化等大型临港产业,积极推进海上风电、海洋油气装 备等产业发展。在科技兴海上,连云港通过花果山英才计划集聚海洋创新人才,持续推进海洋科技创 新,加快突破海上风电制氢、海水综合利用、耐盐碱种质资源研发等关键技术。在生态护海方面,系统 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海岸线和海岛资源生态保护,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连云港更加生机 盎然。 周莹 连云港日报评论员 袁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省委十四届九次全 会要求"努力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不断提升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近年来,连云港大力开 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壮大海洋经济。在您看来,连云港为什么如此重视"加快构筑海洋强省 建设的'蓝色板块'"? 周莹:初夏时节,漫步在连云港沿海发展轴,可以感受到连云港海洋经济发展热潮。在连云港港,巨大 的滚装船正装载远销海外的新能源汽车;在蓝色海湾内,黄海冷水团三文鱼茁壮成长;秦山岛"S"形 的"秦山神路",随 ...
晶采观察丨从“绿色”出发 驶向海洋经济新蓝海
Yang Guang Wang· 2025-06-08 07:56
提到海洋经济,大家最先会想到什么颜色?大家好,这里是晶采观察,我是央广网记者王晶。很多人会 说是蓝色,但今天我要从"绿色"讲起。 如今,我们的海洋生态越来越好,多地海上"大风车"转出绿色新动能,许多海岛也掀起绿色转型浪潮。 譬如,山东烟台长岛就依托生态优势,打造零碳岛建设国际样板,并向世界发出《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 议》。由此可见,"绿色"正日益成为海洋经济的鲜明底色,前景广阔、影响深远。 以绿色生态为底色的海洋经济"破浪前行",划出文旅融合的新蓝海。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海洋文旅活 力在很多沿海地区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滨海观光、潜水体验等业态吸引消费的同时,也进一步反哺着 生态保护,如将旅游收入用于生态修复、产业升级等,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共生共荣。 守护好我们的蓝色家园,既要立足当下,更要计之长远地做好战略规划。期待未来更多"深蓝产业"释放 澎湃动能,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刘艾鑫 剪辑:王综鹤 设计:李自然 [ 责编:邢彬 ] 今年第十七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八个"全国海洋宣传日"的主题即为,"保护海洋生态系 ...
青岛以“10+1”创新型产业体系 细化产业招商
一是携手打造"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两个先导产业,突出数字 化、智能化、跨界化、融合化发展,依托青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专业园区,大力招引设 备制造商、材料供应商、技术服务提供商。围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 源、智能装备产业五大新兴产业,聚焦细分赛道,着力招引研发中心,核心部件、关键配件生产基地, 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生态化发展。围绕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三大优势 产业,把握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机遇,鼓励海尔、海信、青啤等本土龙头企业持续开放应用场景, 实现以"订单"促投资、以"市场"促投资。 记者在16日举办的"服务跨国公司山东在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前,青岛市正以"10+1"创新型产业 体系为重点,围绕"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产业招商方向 和细分赛道。 二是携手打造"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是青岛的特色和优势,青岛将从三方面发力,拓展全球 海洋经济合作: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化工产业向高端绿色迈进, 打造高端港航服务业,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