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Search documents
党外人士大调研丨促进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Xin Hua Wang· 2025-06-10 09:49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题:促进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开 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政府工作任务之首,并 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如何进一步打通堵点、卡点,更好激活消费"主引擎"? 近期,受党中央委托,在中央统战部组织下,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围绕"完善促进消费意愿和消费能 力的体制机制"在福建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考察团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孙其信任团长,成员涵盖经济、金融、财税、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无党派人士代表。 "福建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取得了显著成效。"孙其信 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地方提振消费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研究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更 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居民增收、加强民生保障,有助于更好解决居民"后顾之忧",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在福州市长乐区营前街道长安村,考察团走进农创产业园、长安村幸福院和长者食堂,详细了解农民生 活保障等情况。 "产业园每年给村民分红有多少?""长者食堂免费面向全村老 ...
湖北“村耕村跑”激发乡村游新引擎
终场哨响,一筐筐鲜亮的辣椒在田埂列队。随之而来的辣椒运输混合接力赛更是热火朝天。队员们手提 沉甸甸的辣椒竹篮奔跑、交接,既要速度,又要稳当——辣椒不慎掉落,需立刻拾回。加油声与欢笑声 在田间碰撞、升腾。 赛后,带着晨露的鲜椒被迅速装车,发往各大卖场。订单的提示音与田间的余欢共振,竞技的热度正转 化为产业跃动的蓬勃心跳。来自武汉的市民曾红站在塘边看得兴致盎然:"真没想到这么有趣!从武汉 开车来不过一小时,周末一定带孩子来玩。"据团风县副县长彭哲介绍,赛事巧妙嵌入当地特色产业, 不仅比拼传统技艺,更为团风辣椒产业注入活力,带火了乡村游,一条"农文旅"融合的路径正因"泥土 味"的体育赛事而日渐清晰。 今年已是湖北省连续第三年举办农耕趣味健身大赛。湖北省农民体育协会成员魏元林表示:"所有项目 设计都紧扣举办地的乡村产业特色,通过模拟农事劳作,既展现协作拼搏精神,更以趣味形式搭建平 台、凝聚人气,切实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 不只是健康跑,活动前一天还举办了农耕趣味健身大赛,蔬菜大棚、鱼塘、田埂均化身成为欢乐的竞技 场。同时,现场还设立了健康咨询台、农产品展示区,全方位展示乡村发展的成果和魅力 ...
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Ren Min Ri Bao· 2025-06-08 00:39
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 记者:您认为青年人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有哪些优势,能为广袤乡村带来哪些改变? 丁元竹:青年人想法多、思维活、敢想敢干,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互联 网的"原住民",青年熟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改变乡村文化的呈现形式 和传播方式,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消费需求,将乡村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提升相关产业附加 值,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青年人敢于尝试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积极参与乡村文化 市场的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了市场供给,提升了乡村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为乡村经济发展注 入了新的动力,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促进了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此外,青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交活力,能够在乡村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 出、文化讲座、民俗节庆活动等,吸引村民广泛参与,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青年人作为乡村文化 振兴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积极参与能够带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乡 村整体的文化品质和文化氛围,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良 ...
碳路中国|中国乡村探索低碳发展路径 构建可持续未来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6 14:06
中新网吕梁6月6日电(记者左宇坤)夜幕降临,黄河岸边的李家山村,一盏盏光伏路灯缓缓亮起。白天, 这些路灯吸收阳光,夜晚则照亮村民归家的路。 李家山村的场景,正成为中国乡村绿色转型的缩影。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不断演进的背景下,乡村正成 为绿色发展的新前线,中国也正在率先探索可行路径。 目前,全县枣木香菇产业种植规模达到5700万棒,年产量超过5万吨,创造年产值约6亿元。这项产业使 当地约2.3万名农民每年增加了至少8000元收入。 不远的弓阳村则通过发展黑木耳产业进行农业转型。全村种植的黑木耳年产值超过1700万元。由于黑木 耳种植过程低碳、资源利用效率高,这一产业自然成为当地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资源型地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转型的公平性与包容性尤为重要。"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 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杨姝影认为,应确保绿色产业惠及基层群体,增强公众的获得感与参与度。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农业相关活动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15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人为排 放总量的30%以上。与此同时,森林、土壤、农田等生态系统也具备显著的固碳潜力。中国广袤乡村, 正处在"碳源"与"碳汇"双重角色的临界点上。 菇农 ...
百位境外游客探秘西藏强吉村 千年古村展新颜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6 07:42
在强吉林卡露营点,考察团沉浸式观看了国家级非遗久河卓舞、卡卓扎西宾顿藏戏的现场展演。强吉村 依托非遗青稞酒产业,打造了"强钦青稞酒""强钦庄园""强吉林卡"三位一体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区,村民 通过经营民宿、参与非遗传承展演等实现就近就业,走上了致富路。 西藏自治区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强吉村是西藏"古建活化+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近年来,西藏通 过政策引导与社会力量参与,推动30余处文物建筑转化为博物馆、非遗工坊等公共空间,形成"文物保 护—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此次国际旅行商实地踩线,将推动"藏源文化体验"等主 题产品纳入全球旅游线路,助力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下一步,随着"一带一路"旅游合作的深化,强吉村这座千年古村将以开放姿态,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共 同体视域下的文化传承与乡村蝶变,成为展示西藏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乡村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完) 中新网拉萨6月6日电 (贡嘎来松)5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 组织下,"中国西藏·扎西德勒2025年国际旅行商西藏行活动"在西藏开展。来自16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的100家旅行商,共计105位境外游客组 ...
石斛满山 农旅相宜(寻找最美乡村·六郎城村)
Ren Min Ri Bao· 2025-06-05 22:02
青山环绕,古木苍翠,缕缕阳光穿过叶片,照在遍布山间的石斛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 杨柳井乡的六郎城村坐落于此。这里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9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82%,是天 然的森林氧吧。 群山环绕的村落。 村民做特色美食。 六郎城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石斛生长环境。当地规模化发展石斛产业,推进农旅融合,打造"石斛+康 养"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游客可在这里参与石斛采摘、品尝养生宴。2025年以来,六郎城村累计接 待省内外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0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6日 0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村民编织鸡蛋兜。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蒋雨师摄 ...
六五特刊 | 家庭“小美”汇成乡村“大美”
"村子四面环山,空气宜人、生态宜居。既有美丽的田园风光,也有秀丽的山水风景,森林覆盖率达到 30%,负氧离子含量高。"说起村子的好生态,王金伟如数家珍。吉兴村是远近闻名的国家4A级风景区 吉林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发展旅游经济条件得天独厚。 虽说依托良好环境本底发展旅游经济的例子很多,吉兴村也有先天区位优势,但最开始的发展却并不如 意。如何找到适合村子的发展模式,一度让村干部犯难。 走进吉林省梅河口市吉乐乡吉兴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民宿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植树栽花 景色雅致,东北大炕透着浓浓的地方特色。 吉兴村,在东北是一个隐藏在自然山林里原汁原味的"小屯子"。全村只有54户90人,却荣获省级文明村 称号、入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还是梅河口市乡村旅游精品村,并于2025年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 村镇称号。 这个村有什么"本事"?"我们就是把老祖宗留下的自然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留住了游客。"吉兴村驻村 第一书记王金伟说。 "目前,村内已建成精品民宿29家,可接待住宿200余人。村民年收入也由从前的一万元左右增加到3万 元左右,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王金伟说。 "乡村旅游让我这个农村老太太尝到了甜 ...
沙漠村吃上旅游饭
Jing Ji Ri Bao· 2025-06-03 22:12
今年"五一"假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关碾房村瓦窑社村民马强十分忙碌。作为 村里首批民宿经营者之一,他提前对民宿展开清洁维护,组织多轮服务培训,备好新鲜农家菜,并检修 沙漠越野项目,全方位保障游客食宿玩乐质量。 关碾房村毗邻银肯塔拉沙漠生态旅游景区,该景区是集沙漠生态建设、沙漠休闲观光旅游、原生态沙漠 度假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党总支书记刘喜介绍,过去村民们主要以传统农牧业为生,村里 的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年轻人都想着往外发展。近年来,借文旅产业东风,村民或开民宿、或办农家 乐、或承包体验项目、或在景区务工,收入显著提升。 "我们还计划推出适合淡季游玩的特色项目,比如沙漠冰雪体验活动等,同时加强与文旅企业合作,共 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刘喜说。 景区总经理李方介绍,景区与周边嘎查及村民的利益联结涵盖土地承包、生态工程建设、景区运维及文 旅体验项目合作等,每年为周边农牧民提供超150个岗位。 达拉特旗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培盛称,近年该旗凭借地域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旅游迭代升 级。通过宣介旅游资源、对接旅游企业、举办节庆赛事活动等,激发市场活力,已建成一批乡村旅游重 ...
小镇葡萄园里的“三产融合经”
Ren Min Wang· 2025-06-01 00:50
更远处,索道环线如银链串起层层叠叠的葡萄园。游客乘坐缆车俯瞰时,既能看见村民在田间疏果 的身影,也能望见山脚下的红酒主题街区。在这里,酒桶改造的咖啡座、葡萄藤编织的拱门与青石板路 相映成趣,村民摆着竹筐售卖刚摘下的蔬菜,筐沿还挂着"扫码溯源"的二维码。"周末单日能卖上百斤 青菜,比从前挑着担子赶场轻松多了。"菜农王大叔笑着说。 "套袋防虫、生物肥料、立体种植……这些绿色技术让荒山变成了'聚宝盆'。"基地负责人蹲下身, 扒开草丛露出底下的三叶草——这种兼具固氮和抑制杂草作用的植物,让园区每年减少农药使用量 60%。 日前,在重庆涪陵美心红酒小镇的梯田式葡萄园内,村民腰挎竹篮,指尖在翠绿藤蔓间翻飞——断 尖、疏果、除草,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如舞蹈。阳光穿过叶隙,在串串幼果上洒下斑驳光影,与远处索道 缆车的金属光泽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现代田园的立体画卷。 "断尖要选新梢顶端3厘米处,像这样斜着掐断。"种植户李大姐示范着掐掉一根新梢,"这样能让养 分集中供给果实,下个月就能看到明显膨大。"正值葡萄浆果生育关键期,园区技术人员每天带着湿度 检测仪穿梭其间,根据物联网系统传回的数据调整滴灌频率。"我们引进的赤霞珠、西拉子等1 ...
四川出台11条政策措施,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五、支持复合利用土地建设临时旅游设施。文化和旅游项目中,属于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 殖用地的,不改变原用地用途的,不征收(收回)、不转用。对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的特定功能区,使用未 利用地的,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固化地面的前提下,可按原地类管理。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在矿山修复 后的土地上发展旅游产业、建设观光台、栈道等非永久性附属设施,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及不破坏 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不影响地质安全的前提下,其用地可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原地类管理。在 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经营性营地项目,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影响林木生长、不采伐 林木、不固化地面、不建设固定设施的前提下,可依法依规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建立露营地与土地资源 的复合利用机制。超出复合利用范围的,依法依规办理相关用地手续。涉及影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及资 源、涉及自然保护地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六、支持乡村旅游项目用地保障。对纳入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清单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项目用地,所需计 划指标应保尽保;其他项目由市、县统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用地需求,指标不足的,由自然 资源厅在全省范围内调剂支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