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产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文博会最“甜”带货:“南财精选”喊你在最佳赏味期吃广东荔枝
第21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场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策划组织、以"粤韵百千万·特色优 品"为主题的直播带货活动引发关注。 "这款茶在美国卖的最爆,外国人都很喜欢喝。因为对质量的坚持,39.9元的定价在国内可能比同类型 产品没有价格上的优势。但是在美国,相当于是5美金左右,很符合他们对于茶品定价的需求。我们更 倾向于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把品牌在国际上打响,既然美国的消费者喜欢,我们也会针对性地研发一些 产品。"推介人说。 南方财经直播间推出的四款产品——陈皮白茶、陈皮红茶、化橘红陈皮普洱熟茶及小青柑陈皮普洱熟 茶,承载着500年"茶药同源"的智慧。清代林则徐曾以陈皮煮水缓解咳喘,盛赞"橘红一片,胜似良药十 剂"。 区别于传统叫卖式直播,该直播间以"茶叙开篇—烟火正味—养生之道—风物终章"四幕剧为叙事框架, 将非遗技艺、地域文化与现代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探索文化带货的新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直播避开"321上链接"式营销,以"知识型带货"凸显出了非遗工艺的科学化解读, 垂直赛道的精准爆破,地域文化的场景化落地,农文旅融合的无限潜力。 农文旅融合,找到"黄金"赛道 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典型代表之一,乐昌 ...
从乡土手艺到国际订单:凤翔泥塑的产业化破局与年轻化突围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27 05:16
"泥娃娃"撬动千万产值 在六营村,凤翔泥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的"新明泥塑工坊"是众多泥塑加工 作坊的佼佼者和引领者。从艺以来,胡新明曾代表中国传统民间艺人出国展示凤翔泥塑的魅力,作品三 次登上生肖邮票,在2017年元宵晚会上,胡新明带着泥塑"凤尾鸡"向全国观众推介陕西凤翔泥塑。 六营村坐落于宝鸡市凤翔区,这里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 还未进村,远远就能看到村口摆放着一尊20多米高的巨型"泥塑坐虎"。进入村里,泥塑村一条街串联起 家家户户的泥塑加工作坊。这些年,六营村泥塑产业实现抱团,发展势头喜人。如今,全村200多户、 上千人从事泥塑产业,泥塑产业年产值超4000万元,泥塑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村里还建了泥塑传习 所、体验园,"非遗+文旅"的路子正越走越宽。 凤翔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当地人称"泥耍货",采用蝌蚪纹、蛙纹,鸟纹、蝠纹、蝶纹、锯齿纹、云 纹、兰草纹、艾草纹等八种传统纹样勾勒描绘,又以白、青、黑、赤、黄对应金、木、水、火、土五 行,其色彩艳丽喜庆,造型夸张,历史底蕴浓厚。 2006年,凤翔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凤翔泥塑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 较 ...
文博会落幕,广东展团吸引近2000名境内专业采购商洽谈
Sou Hu Cai Jing· 2025-05-27 04:52
5月22日—26日,在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期间,广东展团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创新举措,在促进文化产业交易上取得显著成效,全方位展现了粤港 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蓬勃活力与发展潜力。 文化行业商协会大联动,构建产业协同新生态 本届文博会,广东展团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联动优势,凝聚115家影视制作、数字创意、先进制造等文化行业商协会力量,打造"文化+"产业生态圈,实现文 化产业全链条深度协同。 115家粤港澳机构首次跨领域集群参观,覆盖文化创新全产业链;从内容创作到IP运营,从传统工艺到科技应用,完整的产业生态得以全面呈现。据不完全 统计,广东展团吸引近2000名境内专业采购商,27个行业商协会代表团组团参观洽谈,精准对接,构建产业协同新生态。 IP 发布订购会亮点频出,撬动千亿消费市场 以 "首发首订" 为核心模式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吸引众多头部企业参与,成为文化贸易新高地。众多 IP 创新成果集中亮相,释放强大产业化势 能,驱动消费升级。 AI+IP重构消费体验。猪猪侠IP矩阵推出三大科技爆品,展现传统IP 的科技焕新路径,预计年度衍生消费规模达5亿元。5月25日"AI破界·20向新——猪猪侠 智趣新 ...
“国家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激活声音资产新赛道
2025年5月23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之际,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国家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建设"项目启动仪式隆重举办。 国家声景港示范工程是区域国别声音资产研究院的核心战略项目,也是数字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前瞻性布 局。该项目系统性整合声音数据资产,通过创新开发声景资产与声境资产的重组再生,培育艺术与科技 创新生态,不仅开创了声音资产价值转化新范式,更将推动声景数据采集、AI智能分析、场景创新应 用等全产业生态链的协同发展,为数字文化产业升级提供了核心支撑。这一示范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 国在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建设领域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实践落地的关键跨越,为全球声音资产全 产权生态链建设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名誉理事长、上海市数据交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杜平先生,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总经理叶晓滨先生,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全国文化大数据交 易中心主任塞夫先生,区域国别声音资产研究院院长、中央音乐学院二级研究员和云峰教授,深圳数字 文化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区域国别声音资产研究院联席院长吕文静女士,国际声 ...
打开“万花筒”竞逐“新赛道”
Hai Nan Ri Bao· 2025-05-27 02:17
刘骏骏说,接下来他还要设计更多年轻化的产品,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让黄花梨、沉香以全新 的姿态进入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文博会落下帷幕,海南借此有效推广特色产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能量 打开"万花筒"竞逐"新赛道" 文博会上,外国参观者在海南馆了解展品。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凯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5月26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落下帷幕。期间, 海南馆以"文化赋能自贸港"为主题,29家文化相关企业组团参展,带来黎陶、椰雕、贝雕、沉香、花梨等数 百种海南特色文化产品。从这场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能看到哪些海南文化产业的新机遇? "泥土居然能烧出这么特别的陶瓷。"5月26日,文博会最后一日,海南红泥陶瓷展位前,一位来自上海的 观众拿起一盏玳瑁纹理的茶壶举在灯光下反复端详,"这釉面就像把玳瑁封进了陶土!" 一旁,海南红泥陶瓷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卢云倩笑着说:"海南的红泥富含金属矿物质,才能形成这 样独一无二的纹路。"文博会期间,卢云倩听到许多这样的赞叹。她透露,有多家外省企业向她抛出合作橄榄 枝,不少同行前来交流取经,公司也希望 ...
"文脉中国"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工程在江西景德镇启动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7 01:20
原标题:"文脉中国"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工程在江西景德镇启动 日前,"文脉中国"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工程启动仪式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行,来自文化界、教育 界、科技界及非遗传承领域的嘉宾齐聚千年瓷都,共同见证传统非遗与数字时代的深度对话,开启非遗 传承的崭新篇章。 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卞晋平在致辞中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基因 密码,保护非遗需要系统性工程和持续创新。"文脉中国"项目以全媒体矩阵和数字化技术为支撑,致力 于挖掘景德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播陶瓷文化的珍贵价值,让非遗瑰宝跨越时空,实现"真实性记录、 本源性再现和跨时空重生"。他指出,项目落地景德镇,不仅是对这座"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样本区"的深 度赋能,更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探索。 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提出"学术+艺术+技术"三维传播体系,建议项目结合高校学术 资源与现代科技,推动非遗从技艺传承向产业创新升级。景德镇陶瓷研究院院长吴浪则分享了陶瓷数字 化成果,通过时域光学孪生技术,已成功将一万余件陶瓷器转化为数字资产,并复现明代甜白釉等失传 技艺。"数字技术让瓷器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数字使者',"吴浪表示。 据介绍, ...
辽宁展团何以“圈粉”
Liao Ning Ri Bao· 2025-05-27 01:17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行,辽宁展团以"打造高品质 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为主题,向世界生动展示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气象、文体旅融合新优势。 机器人化身"李白",诗酒唱和;簪花仕女步出画卷,翩然起舞;机械巨兽"萌"动观众,皮影戏老艺 人硬控全场,特色文创热卖不停……五天的时间里,辽宁展团一次次"出圈""破圈",让越来越多的人走 近辽宁、向往辽宁。 深耕沃土 辽宁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活化传承的非遗技艺更是魅力独特。 科技赋能 抬头、伸手,把孩子高高举起来……这是近几天游览辽宁展区观众的统一姿势。 由大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大型机甲金钱豹,在20多项仿生机械技术的加持下,通过 眨眼俯身、吹动胡须、开合利爪与观众热情互动,一亮相就成了展馆的"顶流"。 当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我省的文旅装备已成长为具有核心驱动力的文化IP,不仅能为文 旅项目造景、赋能,还催生了文化旅游产业新玩法,赋予游客新感觉,也让"辽字号"文旅装备不断出新 出彩。 搭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仿生机器人,以李白和杜甫的身份出现,贴切的外表和个性化情感互动带来 的沉浸式体验,让文化成为可感知、可参与 ...
总参与人次超220万 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圆满闭幕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5-26 17:18
为期五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5月26日在深圳国 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本报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本届文博会在展会规模、展商数量、国际参展及采购 商数量等方面均实现新突破,充分彰显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力。 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AI成为本届文博会的创新亮点和最大看点。来自全国的AI机器人矩阵 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从AI弹奏钢琴,到人机棋艺对决,再到机器人挥毫泼墨、数字算法刺绣,"科技 +文化"作为文化产业新的发展趋势,在这届文博会上得到充分体现。喝一杯机器人手冲的咖啡,做一 次AI机械臂的理疗,机器人为观众中医问诊、制定科学运动方案,让观众在充满新鲜感的互动中自然 形成对文化的深层认同。AI展会助手"文小博"首次亮相,并提供导览、供采对接等服务,实现供需的精 准对接,极大提升参展效率。文博会还推出首款AI吉祥物小水滴,为全球博览行业数字化升级提供标 杆范例。 通过非遗活化,"博物馆藏品"变身"消费新宠"。各地特色文化IP也纷纷发力,年销量突破百万件的国家 博物馆"凤冠"冰箱贴、三星堆青铜面具书签、长信宫灯文创冰淇淋等成为现场"人气爆款"。 ...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高文: “以人为本 智能向善” 推动文化与科技相生相促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5-26 17:17
三是要从需求出发拓展AI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开发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各个环节的应用场 景,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商业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科技产业集群。 他说,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精准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 的大趋势,加快形成推进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新动力,为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筑牢基 础。 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动起来、传下去、走出去",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催生我国 文化产业发展新场景、新范式、新业态。文化建设同样也能引导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以人为本智 能向善"的文化价值观也为人工智能注入"灵魂"。相生相促对通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以及新型文化发展 范式重构都具有深远意义。 高文建议,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脉搏,推动文化与 科技相生相促。 一是要全方位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保护文化创作者的合法 权益,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 二是要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在文化理解、情感感知、 创意生成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提高人工智能 ...
去年投资签约超56亿 2025大湾区文投会将于11月召开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26 14:49
又一届"吸金"文投会要来啦!5月25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发布会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3号 馆举行。会上宣布,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将于11月下旬在广州举办。 明星企业融资后加速发展 文化出海在优质内容外还得"商业造血" 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创新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于2023年、2024年连续成功举办。立足湾区、面向全国,持续促进文化、科技、金融的深度 融合发展,文投会助力大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给文创产业投资加码,以"数智科技创新驱动,文化金融全链赋能"为主题,2025大湾区文投会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组织文化科技、文化制造、数字创 意、文化IP四类项目进行投融资对接。 据悉,去年文投会吸引800多家投资机构、意向合作及投资签约金额超56亿元,发布7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150亿元,大会网络关注人数超100万,相 关话题阅读量超5000万,海外关注突破30万次。 规模再扩大! 全链条金融服务挖掘高成长项目 大会采用"1+4"模式,通过举办1场文化产业投资主题大会,文化产业投融资对接会、产业招商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