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

Search documents
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Yang Shi Wang· 2025-10-12 11:47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助力高质量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广西一批陆路交通、水运航道等重点项目10日开工建设,包括湖南衡阳至广西南宁、贵州贵阳至广西北 海等高速公路,以及北部湾港钦州港区、防城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等,将进一步完善广西综合立体 交通网络,提升港口通航能力。 10日凌晨,经过30分钟空中旋转,深江高铁广中江特大桥跨广珠货运铁路成功转体,标志着打通深江高 铁架梁施工关键节点。深江高铁连接深圳、东莞、广州、中山和江门等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 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实现深圳前海自贸片区与广州南沙自贸片区半小时直达。 陕西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北干线隧洞10日贯通,为年底全线贯通供水打下基础。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家"十 四五"重大水利项目,每年可从汉江调水15亿立方米至渭河流域。二期工程全长190公里,建成后,将为 西安、咸阳、杨凌、渭南等地提供供水保障,受益人口达1400余万人。 在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建设现场,目前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航站楼屋面光伏发电系统,日前完成安装,年 发电量可达1300万度,全年减碳约1万吨以上。飞行区也在全速推进全 ...
24.3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双节”人潮刷新纪录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0-09 12:50
关联内容 "双节"旅游双向扩容:赛事热、小城火、入境旺 八天假期落下帷幕,出行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 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7天日均,下同)增长6.3%。 这一数据超越了节前的预测。此前交通运输部预计,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 日均约2.9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日均2.86亿人次增长约3.2%。 民航客运量累计1914万人次,日均239万人次,同比增长3.3%。 水路客运量累计1166万人次,日均146万人次,同比增长4.1%。 公路人员流动量累计(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 224841万人次,日均28105万人次,同比增长6.6%。其中,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30677万人次,日均 3835万人次,同比增长2.9%;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累计194164万人次, 日均24271万人次,同比增长7.2%。 国家高端智库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红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 ...
国庆中秋假期,国铁广州局发送旅客超两千万人次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0-09 07:29
10月9日,南方财经记者从国铁广州局获悉,今年国庆与中秋节假期叠加,客流大幅增加。10月1日至8 日,国铁广州局共发送旅客2180.7万人次,同比增加104.4万人次,增长5%,创历史新高。10月1日迎来 客流最高峰,当天发送旅客350.7万人次,客流创历史单日新高。 据国铁广州局客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客流主要以旅游流、探亲流为主,学生、商 务、务工流为辅。呈现双向交织集中出行的特点,整体呈"N"型走势,前期以出行为主,后期则以返程 客流为主。10月8日返程客流仍然较大,当天预计发送旅客294.5万人次。 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选择高铁出行的旅客总计1786.6 万人次,占比81.9%,普速列车发送旅客 394.1万人次,占比18.1%。发送旅客排名前三的车站为广州南站、深圳北站、长沙南站,分别发送 307.1万、225.6万、167.6万人次。发送旅客排名前三的线路为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杭深线,分别发 送288.1万、271.9万、159.6万人次。其中,广深港高铁高峰日10月4日,发送跨境旅客13.4万人次,同比 增长40%,主要往返深圳、广州和香港西九龙之间。 国铁广州局通过加开 ...
假日里的中国生机勃勃 “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美好愿景加快实现
Yang Shi Wang· 2025-10-09 02:20
央视网消息: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 系的持续完善,"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正在加快实现。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4.32亿人次,日均超3亿人次,同比增长6.2%。 这个假期,22.4亿人次选择公路出行,其中自驾出行比例高达八成,租车出行同比增长18%,成为假日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川西高原到湘 鄂山区,从赣西南腹地到吉林边境,更多新高速解锁出行新体验。 铁路旅客发送量连续四天突破1800万人次。高铁触达更多地方,让旅行实现"说走就走"。假期前刚开通的沈白高铁、襄荆高铁在东北、华 中地区形成了多条旅游环线,沿线旅游出现井喷式增长。 民航预计累计运输旅客1917万人次,日均国际客运航班量同比增长10.6%。新开复航的多条国际航线开启了一场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 赴"。 国庆中秋假期,每天有1.3万列列车驰骋在神州大地,超过1.9万班航班翱翔蓝天,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旅客出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数据显示,出入境旅游呈现双向活跃态势。假期里,入境游客规模同比增长16%,特别是来自日韩、美洲 ...
国庆中秋假期市场观察:交通繁忙,绘出经济活力
Sou Hu Cai Jing· 2025-10-07 01:23
原标题:交通繁忙 绘出经济活力(国庆中秋假期市场观察) 国庆、中秋假期,行走在中国大地,目之所及皆是蓬勃的生机。 新时代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持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 系,"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正加快实现,流动的中国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高铁站通宵运营。开行夜间高铁、实行双侧进站、新增安检通道、提供夜间候乘服务……国庆、中秋假期,北京 南站预计发送旅客252.6万人次。 高速服务区变身"景区"。参观茶博物馆、逛"西红柿集市"、品手冲咖啡……四川一批高速服务区、收费站提升服 务质量,高速服务区变身旅游景区。 机场披上"中国红"。航站楼内布满国旗,主题景观成了热门打卡点,国庆、中秋嘉年华活动热闹非凡……吉林长 春机场"中国红"氛围浓厚。 交通运输部预测,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 新线路,让出行更高效 刷新!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3.2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攀升!同日,民航客运量为247.49万人次,同比增长3.2%。 数据的增长背后是综合立体运输网络提供的坚强支撑。 高铁触达更多地方,旅行"说走就走"。 "沈阳出 ...
40家深企上榜2025广东民企百强;深企参建,中国企业在欧洲建设的首条高铁开通运营|深商
Sou Hu Cai Jing· 2025-10-07 00:19
【深商】 一切与深圳商业相关。 含深量很高 40家深企上榜2025广东民企百强 9月29日,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在世界粤商大会现场发布"2025广东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其中40家企业来自深圳,超过排名第二、第三城市 的总和。 华为、比亚迪、腾讯三家深圳企业包揽前三强,并且排名前50的企业中有25家来自深圳,占比达50%。数据让人直观感受深圳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 实践。 据悉,榜单由企业自愿申报并以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基本标准,以企业会计年表为依据,经有关部门审核排序产生。 由深圳总部企业中建科工旗下 中建钢构参建的匈塞铁路 塞尔维亚境内诺维萨德 至苏博蒂察段(诺苏段)建成通车 2025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入围门槛为123.32亿元,其中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华为、比亚迪、腾讯及美的),超1000亿 元的有12家,超200亿元的有66家。地区分布情况为:深圳40家、广州22家、佛山16家、东莞6家、惠州4家,珠海、中山、茂名、肇庆各2家,江门、阳 江、湛江、云浮各1家。 同时发布的还有"2025广东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和"2025广东省服务业民营企业 ...
人力+科技、联动接驳……各地各部门全力保障公众假期顺畅出行
Yang Shi Wang· 2025-10-05 08:55
央视网消息:假期出行,有人携全家出游,有人则探亲访友。为保障公众顺畅出行,各地各部门协调力量,全力应对。 开新线 加专列 铁路细化服务便捷出行 10月4日,铁路客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旅游流、探亲流叠加,中短途客流增多,铁路旅客发送量已连续多日超1800万人次。为 了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通过动车组重联、加开临时旅客列车、加开夜间高铁等方式,增加运力。随着沈白高铁的开通运 营,辽宁丹东站也在这个假期,首次开行了长白山方向的D8090次动车组列车。 铁路加强城市交通联动 满足接驳需求 为了满足旅客夜间交通的接驳需求,铁路部门协调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枢纽,实施"兜底"疏运保障。 人力+科技 保高速公路有序通行 这个假期,自驾出行的人又增加了不少。各地高速交警采用巡逻喊话、定点值守和无人机空中巡查等措施,协同隧管、路网养护 人员,维持交通秩序,高效快速地处理因事故导致的短时拥堵。导航终端也通过北斗卫星系统,疏导车流避免拥堵,并创下北斗规模 化民用的单日使用新纪录。 多措并举让新能源车主里程不焦虑 数据显示,今年公路出行的新特点,还有跨省出行、新能源车流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量创历史同期新高,让公路和电 ...
漫评|普天同庆迎华诞,团结奋斗正当时
Huan Qiu Wang· 2025-10-01 04:21
Group 1 - China'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re continuously improving, leading in fields such as 5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ew energy [3] -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advancing rapidly, with high-speed rail and expressway mileage ranking first in the world [3] - China's achievements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significant, contributing to a cleaner and greener environment [3] Group 2 - China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global governance, contributing Chinese wisdom and solutions for world development [3] - The progress of the na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of various professionals, including scientists, engineers, farmers, workers, teachers, and doctors [3] - The collective efforts of individuals in different sectors are essential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ife in China [3]
8天23.6亿人次流动!“双节”出行,玩法升级了?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9-30 13:50
租车企业将优化车辆调配供应,增加投放车龄3年以下的新车辆。同时提供"信用免押租车"、上门取送 车、全天候取还车等便民服务。下了高铁、飞机就能无缝接上车,"说走就走"的体验更丝滑。自驾游与 租车的相互结合,将催生出新的行业形态。 这些出行数字大幅增长和出行模式快速变化的背后,是我国"大交通"+"大基建"的硬实力。过去五年,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络,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 铁总里程的70%以上;我国更是累计建成了6.2万个充电停车位,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已达98.4%。可以 说,这套交通保障,让23.6亿人次的大规模跨区流动由不可能成为可能。 23.6亿人次!这说的可不是东亚+东南亚的总人口,而是今年国庆假期,全中国的出行量!这是什么概 念?意味着8天假期里每天有近3亿人在路上!你是这3亿分之一吗?最近交通部发布了一组国庆假期全 国出行预测数据,我们来看看大家怎么玩儿,以及背后的"流动真相"! 首先,自驾出行成为这个假期的绝对主角。预计有 18.7亿人次选择自己开车上路,占到总出行量的八 成。和往年一样,10月1日零点到10月8日24点,小客车高速免费,高峰时段,车流量 ...
美元地位越来越弱?全球结算占比不足50%,人民币强势抢夺市场
Sou Hu Cai Jing· 2025-09-29 16:17
Group 1 - The recent discussions around Hong Kong brokers checking Chinese accounts and the removal of mandatory foreign exchange settlement are seen as part of a natural economic evolution rather than confrontational actions against the dollar [2][5] - The account checks in Hong Kong are aligned with global capital regulation trends, aiming to distinguish between legitimate investors and those engaging in illegal activities [5][6] - The removal of mandatory foreign exchange settlement reflects a long-term policy shift that allows businesses to manage currency risks based on their needs, rather than a sudden rejection of the dollar [8][24] Group 2 - The value of currency is fundamentally tied to its ability to be exchanged for real productive capacity, rather than being anchored to commodities like gold or oil [10][11] - Historical examples illustrate that an increase in currency supply without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production leads to inflation and currency devaluation [11][13] - The current global reliance on the dollar is diminishing as other economies, such as Russia, are willing to accept currencies like the yuan for trade, reflecting a shift in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15][18] Group 3 - The long-term trend indicates that the yuan is likely to appreciate gradually due to China's significant manufacturing capacity, which surpasses that of the US, Japan, and Germany combined [20][22] - The gradual appreciation of the yuan is intended to protect export-oriented businesses from sudden cost increases, allowing them to transition towards higher quality and brand-focused strategies [22][24] - Despite the yuan's current small share in global trade settlements, its usage is steadily increasing, particularly in trade with ASEAN and Russia, indicating a gradual expansion rather than a complete replacement of the dollar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