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 Ji Ri Bao
Search documents
指数化投资驶入快车道
Jing Ji Ri Bao· 2025-11-05 02:38
在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看来,ETF的成长伴随着制度和产品创新,吸引了投资者关注,推动市场 快速发展。同时,ETF具有鲜明的工具特征,投资者利用ETF进行交易或配置,可构建不同风险收益特 征的投资组合,实现多元化投资目标。 ETF规模创新高,离不开政策支持。今年1月份,中国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 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持续加强优质指数供给,不断丰富指数产品体系,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生 态。"在监管部门推动下,ETF注册与发行机制不断完善,审批效率提升,产品落地周期缩短,推动整 体发行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李湛表示。 产品矩阵不断扩容 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市场正式进入5万亿元时代。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场 ETF规模突破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ETF规模快速攀升,既得益于权益市场持续回暖、投资者对ETF 产品认可度提升,也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指数化投资日益走向成熟,迎来快速发展阶 段。 多因素共振的结果 今年4月份,ETF规模破4万亿元,8月份破5万亿元,截至9月30日,已达5.6万亿元。业内认为, ETF规模快速增长,是权益市场回暖向好、投 ...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 如何影响你我?
Jing Ji Ri Bao· 2025-11-05 01:53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这将如何影响你我的养老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的 《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与个人 养老金制度实施范围一致,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延长至三年,试点机构扩大至符合开业满三年、经营 管理审慎等条件的理财公司。 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 "当前,针对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的养老理财产品数量偏少,明显少于公募基金,难以完全满足需 求。"董希淼说,接下来应进一步支持理财公司创新适配养老理财投资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加快构建 起具有不同形态、期限、风险特征的产品体系,让投资者有更丰富的选择,更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 求。 鼓励长期投资多元配置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后将发生哪些变化?一是鼓励长期投资,二是实施优惠费率,三是增 加多样化增值服务。 "长钱长投"是养老理财产品的突出特征,投资者之所以购买相关产品,并非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而是为 了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储备一份保障。《通知》提出,鼓励试点理财公司发行10年期以上,或者最短持有 期5年以上等长期限养老理财产品;与此同时,支持试点理财公司研发符合个人养老金参加人养老需 求、具有长期限 ...
聚焦进博会|共享中国大市场的时代机遇
Jing Ji Ri Bao· 2025-11-05 00:40
金秋申城,宾朋满座。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 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各方共赴开放盛会,共享中国机遇。更多"进博故事"将上演,更 多"进博效应"将释放,推动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共享美好未来。 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发展赤字扩大,经济全球化道路布满荆棘。当国际社会在动荡中期 盼稳定、在迷雾中寻找方向,中国为世界经济带来了宝贵的确定性。 确定性来自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十四五"期间货 物和服务进口将超过15万亿美元。 确定性来自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信念。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中国在开放道路上步履坚 实,为世界经济照亮前路、注入信心。 葡萄牙中国工商会秘书长贝尔纳多·门迪亚表示,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体现出中国作为负责 任大国与世界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不仅推动自身经济高质量增长,也为全球合作伙伴创造 了新的空间。 展现创新潮流新动向 进博会自创办以来,已逐步成长为全球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跨国公司纷纷将进博会作为全球新品首发 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 ...
陈娟: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
Jing Ji Ri Bao· 2025-11-05 00:20
守牢耕地红线,稳住耕地总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严守耕地红线,严格占补平衡管理,统 筹农用地布局优化。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坚守全国耕地保有 量不低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这一红线,并且逐级分解下达到各地。持 续优化耕地布局,南方省份要有序恢复部分流失耕地,尤其是要加强农民承包责任田地的管理,决不能 因农民进城务工让耕地和基本农田荒芜。严格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管控,严控非农建设、造林种 树、种果种茶等占用耕地,确保农田农用、良田粮用。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耕地占用纳 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并坚持"以补定占",确保省域内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耕 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决不突破耕地保护红线,对突破这一红线等重大问题实 行"一票否决"。 加强综合治理,提升耕地质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黑土 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提升耕地质量。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优先把东北黑土地 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整区域 ...
人工智能“魔改”应有底线
Jing Ji Ri Bao· 2025-11-05 00:20
AI"魔改"的风险还在于对审美与价值观的冲击。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们经过历史 沉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色。如果长期沉迷于碎片化、荒诞化的"魔改"视频,青少年可能在 潜移默化中模糊了美与丑、真与假的边界,对文化的认同感也被稀释。教育部门、学校等应承担起引导 责任,培养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版权意识和审美素养,让他们形成自觉守护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AI技术可以拓展想象的边界,但也可能成为侵权和低俗的帮凶。创新不应以牺牲经典为代价,娱 乐不能成为恶搞文化的借口。只有在法律框架内使用AI,才能让技术真正赋能文化,让经典在创新中 焕发新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沛恺) 2024年1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发布管理提示,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 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肆意"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并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审核责任。一些平 台也开始在相关视频下标注"AI生成",并出台治理公告,明确不鼓励利用AI进行低质创作。但部分内容 依旧在流量逻辑的驱动下不断滋生,如何避免"野火烧不尽",关键在于法律和制度要更快一步。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需要尽快完善针对人工智能技术 ...
田轩:把握金融支持消费发力点
Jing Ji Ri Bao· 2025-11-05 00:20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articles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omestic demand and consumption as key drivers for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15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ith financial support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stimulating consumption and unleashing potential [1][4] -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increasing fiscal subsidies and coordinating with financial interest subsidies to promote major consumer goods such as automobiles and home appliances, thereby driving rapid recovery in the consumption market [1][2] - Consumption credit has seen significant growth, with a focus on expanding credit services beyond traditional sectors to include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green consumption, reflecting a shift towards more personalized and service-oriented consumption [2][3] Group 2 -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er finance is accelerating, with mobile payments and digital currency infrastructure enhancing the consumer service landscape, projected to reach a transaction scale of 563.7 trillion yuan in 2024 [2][3] - Addressing the imbalance in financial servi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a priority, with initiatives to develop a rural credit system and promote collaboration between major banks and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3][4] - Strengthening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financial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is essential for activating new consumption growth points, with a focus on integrating financial services into various industry chains [4][5]
守住私域消费信任防线
Jing Ji Ri Bao· 2025-11-05 00:20
监管存在盲区、售后保障不足,加剧了消费者的维权困境。私域平台进入门槛极低,商品品质基本 靠商家"自审",缺乏外部监督机制。一旦商品出现问题,售后有可能"断联"。尤其是食品类商品,食品 经营许可、生产许可等资质难以核实,食品安全风险增高。若商家关闭交易链接、拒绝回复消息,消费 者便陷入投诉无门的僵局,合法权益难以维护。 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在微信群、小程序等私域渠道购物后,频繁遭遇商家闭店、客服失联等问 题。这引发了对于私域交易合规性的质疑,私域消费的监管与规范亟需加强。 私域消费的核心特征是建立在"有限范围"内的信任交易。与公开透明的公域平台不同,私域平台具 有较强的隐蔽性——商家通过微信群、私聊发送小程序或H5链接等,仅向特定人群展示商品与交易信 息。如今,线上直播引流、线下推广拉新,再引导消费者进入微信群、快团团等封闭私域渠道完成交 易,已成为不少商家的销售模式。 不过,这种强隐蔽性的交易模式,也容易形成监管盲区,导致乱象频发。 价格模糊、信息不透明,是私域消费的首个"坑"。商家常通过"加群享团购价"等宣传语吸引消费者 下单,却对低价原因避而不谈——究竟是批量采购降低成本,还是商品临期、存在质量瑕疵,消 ...
金观平: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Jing Ji Ri Bao· 2025-11-05 00:20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面临挑 战的当下,这场如期而至的东方之约,以不断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创新活力,向世界传递中国持续推进高 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释放 出中国与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强烈信号,必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开放红利。 八载进博,常办常新,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信念始终如一。从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到优化营商环境,从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一系列 重大改革举措渐次落地,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十四 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将超15万亿美元。事实证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明确姿态和巨大市场潜力, 将为越来越多国家提供共赢的发展机遇。 中国发展的确定性,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坚实支撑。当今中国,"引进来"的广度与"走出 去"的深度同步拓展,市场规模"量"的优势与创新驱动"质"的飞跃相得益彰。双重优势的叠加效应,使 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的重要枢纽。同时,中国以 ...
李向阳:以机制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Jing Ji Ri Bao· 2025-11-05 00:20
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4年12月,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 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点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明确了完善9个方面机制的要求, 包括: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完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完 善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完善新兴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完善投融资多元化保障机制,完善风 险防控内外协同机制,完善海外利益保障机制,完善高水平国际传播机制,完善廉洁丝绸之路合作机 制。各方面机制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以推进体系化机制化为重点,推动共 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在发展中推进机制建设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是中国为实现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而提供的一项重 要公共产品。与现有国际经济合作机制的规则导向相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发展导 向。 现有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无论是多边合作机制还是区域合作机制,都把制定规则作为前提条件, 即:先定规则,后谈合作。以较为常见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为例,一般是首先确定哪些国家有条件参与, 如《全面 ...
规范商业体检行业秩序
Jing Ji Ri Bao· 2025-11-05 00:20
伴随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我国健康体检需求持续增长,商业体检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然而,近日有 调查发现,一些商业体检机构会通过制造健康焦虑、模糊套餐内容,引导消费者增加检查项目。此外, 过度检查、漏诊误诊、售后缺位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断地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如何规范行业秩序、 筑牢健康体检防线,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现行健康体检管理相关法规需进一步完善,明确体检机构的 责任、义务及违规处罚标准,为主管部门监管与消费者维权提供清晰依据。有关部门需填补体检机构资 质审核、日常运营监管等方面的空白,强化执业监督管理。体检机构应加强流程管理,提升售后服务水 平,为体检质量构建制度保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时 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