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ua Xia Shi Bao
icon
Search documents
取消配捐 这样的“久久公益节”是否能“悦己”又“利他”?
Hua Xia Shi Bao· 2025-09-09 04:59
2025年,腾讯公益品牌"久久公益节"迎来了第十一个年头,在这一节点,它取消了其标志性的配捐机 制。这是在去年将"99公益日"升级为"久久公益节"基础上更彻底地调整与逻辑转型。 腾讯公益发布的参与指南显示,这次改变提倡将公益活动从短期热闹视角转向长期深度陪伴视角,以捐 赠人的公益需求为出发点,助力公益机构的特色项目、线下活动和志愿服务,让公众用更轻松的方式去 参与公益。 以往的配捐是"99公益"活动中最直接、最具吸引力的参与动力来源,驱动大量公众的捐赠行为。清华大 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国胜开展的调研结果显示,资金配捐和行为公益是吸引公众参与"99公益日"的两 个重要因素。 如今,伴随着配捐的谢幕,行为公益被提升到了核心位置,强调参与者的体验感与悦己性。期待公众能 够在亲身参与中,更深刻地感知社会议题,从而让公益活动有持久的影响和效果。 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何晨霞认为,取消短期配捐、强化内容与活动参与,旨在推动公益 机构从"筹款导向"升级为"价值导向",通过深化用户情感连接与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构建更健康的公益 生态。 那么,今年开展的公益活动能否让更多人感知到这份理念的变化,在"悦己"中"利他"? ...
应世生物港交所敲门声里藏危机:靠“买管线”突围,砍研发省现金
Hua Xia Shi Bao· 2025-09-09 00:32
华夏时报记者 于娜 见习记者 赵文娟 北京报道 近日,InxMedLimited(应世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中信证券及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 人,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的生物科技企业,致力于改进目前疗效有限的肿瘤 治疗方案,专注于解决由肿瘤防御所引起的耐药问题。 与多数创新药企相似,应世生物目前尚未有产品上市,也未产生营业收入及盈利。不过,与当前行业内 较多公司通过对外授权(BD)推进项目开发的趋势不同,该公司的核心产品系通过外部收购获得。据 规划,应世生物预计将于2025年底或2026年初提交其首个新药上市申请(NDA)。 削减研发以自救 截至目前,应世生物尚未有任何产品获批上市,也未从产品销售中获得收入。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至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其他收入净额分别约为-39.2万元、247.2万元和160.3万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 2.09亿元、1.85亿元和336.9万元。与多数创新药企类似,高额研发支出是亏损的主因——同期研发开支 分别达到1.36亿元、1亿元和1621.4万元。 应世生物在招股书中坦言,迄今为止公司已承担大额研发费用,并预计将继续在临床试验及 ...
中国贸促会:中国—东盟贸易额连续四年突破8000亿美元,AI助推区域数字经济新发展
Hua Xia Shi Bao· 2025-09-08 20:43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9月8日,国新办就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情况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有 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会议介绍,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25年9月17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举办,主题是"数智赋能发 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45个国家约3200家企业参 展,展览总规模约16万平方米;第22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于9月17日—18日在南宁举行,突 出特点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贯穿筹办工作始终,创新打造峰会智能服务平台,推动峰会数字化、智能化 升级。 会上,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庆霜表示,中国—东盟经贸往来不断深化,贸易额已连续四年突破8000亿美 元,双向投资存量稳步增长。今年1—7月双方贸易总值达5970亿美元,增长8.2%。本次峰会上,中国 贸促会将与东盟10国工商会共同发布《中国—东盟工商界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合作南宁倡议》,同时发布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研究报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案例集》,助推区域数字经 济合作朝"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方向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卢新宁在会上表 ...
中国贸促会:中国—东盟贸易额连续四年突破8000亿美元,AI助推区域数字经济新发展|快讯
Hua Xia Shi Bao· 2025-09-08 13:54
会上,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庆霜表示,中国—东盟经贸往来不断深化,贸易额已连续四年突破8000亿美 元,双向投资存量稳步增长。今年1—7月双方贸易总值达5970亿美元,增长8.2%。本次峰会上,中国 贸促会将与东盟10国工商会共同发布《中国—东盟工商界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合作南宁倡议》,同时发布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研究报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案例集》,助推区域数字经 济合作朝"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方向发展。 9月8日,国新办就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情况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有 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会议介绍,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25年9月17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举办,主题是"数智赋能发 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45个国家约3200家企业参 展,展览总规模约16万平方米;第22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于9月17日—18日在南宁举行,突 出特点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贯穿筹办工作始终,创新打造峰会智能服务平台,推动峰会数字化、智能化 升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卢新宁在会上表示,第22届东博会和峰会 ...
险企资本保证金新规落地:中小银行“出局”,外资港澳行首度“入场”
Hua Xia Shi Bao· 2025-09-08 11:29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发布新修订的《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管理办法》(下称"新规"),这是自2015 年以来该规则首次迎来重大调整。在保险业资产规模持续扩张、市场结构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此次修订 不仅是对原有监管框架的优化,更是对行业风险防控能力的一次系统性提升。 提高银行门槛与风控指标 随着新规的修订发布,中国保险行业的资本监管体系迎来十年未见的重要更新。资本保证金,作为保险 公司注册资本20%的强制提存资金,一直被视作行业风险的"最后防火墙",其管理方式的调整直接关系 到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效率与风险抵御能力。 此次修订的背景复杂而深刻。我国保险市场自2015年以来持续高速发展,保险公司注册资本规模大幅增 长,原有管理办法中关于存放银行资质、单笔存款金额、提存规则等条款已明显滞后。尤其在内地与香 港、澳门签署相关经贸协议后,允许港澳银行参与内地保险公司的资本保证金存放,原有规则已无法适 应新一轮开放需求。 与此同时,银行机构资产规模整体提升,也倒逼监管对合作银行的净资产门槛作出上调。在资本保证金 存放银行的选择标准上,新规作出了显著收紧。原办法仅要求银 ...
退出个人银行业务,花旗中国20年银联成员资格终止
Hua Xia Shi Bao· 2025-09-08 11:16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明会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银联官网发布公告称,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花旗中国")的成员资格。 "随着我行个人银行业务的关闭,我行不再作为中国银联的成员。"花旗中国相关工作人员在9月8日回复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行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任何影响。花旗继续深耕中国市 场,为企业和机构客户服务,满足他们的跨境银行需求。 受个人银行业务关闭影响 2005年9月13日,花旗中国与中国银联宣布结成战略联盟,并签署ATM双向受理合作协议,这也成为外 资银行与中国银联开展全球战略联盟合作首例。2006年5月,该ATM双向受理业务正式开通。 "花旗银行与银联ATM双向受理业务的正式开通是我们双方合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里程碑。"彼时,花旗 集团全球消费金融业务中国区总经理李亚文表示,从今天开始,银联卡持卡人在中国境外将可以便捷地 使用花旗银行的ATM,花旗的国际卡持卡人在中国也可使用银联的外卡ATM。我们期待着进一步加强 与中国银联的合作,为我们双方的持卡人带来更多实惠。 如今,这一合作正式画上句号。据媒体报道,这也是花旗中国主动向银联申请终止成员资 ...
核心业务腰斩毛利率5连降!石药业绩跌回五年前:创新药转型或陷“高投入低产出”困局 | 创新药观察
Hua Xia Shi Bao· 2025-09-08 09:57
石药集团目前面临困境,其抗肿瘤药物收入暴跌,核心产品多美素、津优力纳入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尽管销量 增长,但对收入贡献减少42%。 这直接导致公司盈利能力遭到冲击,毛利率已经五连降,从2020年的72.3%降至2025年中期的65.6%,分业务看, 占营收77%的成药板块成为拖累主因。上半年成药收入102.48亿元,同比锐减24.4%,其中肿瘤业务收入下滑 60.8%,神经系统药物下降28.3%,心血管药物降幅29.3%。 石药集团近期公布的业绩反映出公司传统优势板块面临挑战,盈利能力持续受到冲击,整体发展节奏陷入调整 期。 业绩波动背后,既有行业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压力,也暴露了企业长期产品结构单一、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内 部问题,传统业务抗风险能力薄弱的短板逐渐显现。 公司正推进创新药转型,研发投入增加,但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转化效率尚未达到预期,转型过程中面临投入与产 出失衡的挑战,如何提升研发精准度与成果落地效率成为关键课题。 核心指标创五年同期最差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01093.HK)于2025年8月22日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绩单。上半年收入总额132.73亿元,同 比下滑18.5%;归母净利润25.4 ...
应世生物港交所敲门声里藏危机:靠“买管线”突围,砍研发省现金|创新药观察
Hua Xia Shi Bao· 2025-09-08 05:56
应世生物在招股书中坦言,迄今为止公司已承担大额研发费用,并预计将继续在临床试验及临床前研究 方面产生大额支出。但其也明确表示,无法保证候选产品将获得监管批文及具备商业可行性。 因此,"缺钱"几乎成为这类创新药企的共同标签。 自成立以来,应世生物已完成6轮融资,股东包括复星医药、昆仑万维等机构。就在递交招股书前三天 的8月22日,公司刚刚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3.06亿美元。短短三日后,应世生物迅速转向二级市场寻 求IPO融资。这一举动也引发外界对其流动性的关注。 近日,InxMedLimited(应世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中信证券及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 人,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的生物科技企业,致力于改进目前疗效有限的肿瘤 治疗方案,专注于解决由肿瘤防御所引起的耐药问题。 与多数创新药企相似,应世生物目前尚未有产品上市,也未产生营业收入及盈利。不过,与当前行业内 较多公司通过对外授权(BD)推进项目开发的趋势不同,该公司的核心产品系通过外部收购获得。据 规划,应世生物预计将于2025年底或2026年初提交其首个新药上市申请(NDA)。 削减研发以自救 截至目前,应世生物尚未 ...
从“药茅”到“困兽”,片仔癀的成本失控与转型乏力
Hua Xia Shi Bao· 2025-09-08 05:52
Core Viewpoint - The company, once thriving on scarcity and brand premium, is now facing deep challenges in its traditional growth model, with its core advantages under pressure from changing market conditions [2] Financial Performance -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5, the company's total revenue decreased by 4.81% year-on-year, while net profit and net profit excluding non-recurring items fell by 16.22% and 17.04%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drop in profit compared to revenue [3] -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25 saw a 9.79% year-on-year decline in revenue and a dramatic 40.76% drop in net profit [3] Margin and Cost Pressures - The company's gross profit margin for the first half of 2025 was 40.41%, down 4.33 percentage points from 44.74% in the same period of 2024, 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rofit decline exceeding revenue decline [4] - The gross profit margin for the core liver disease medication dropped by 10.89 percentage points year-on-year to 52.98%, a significant decrease from 78.79% in 2023 [4] Raw Material Costs - The price of the core raw material, natural cow bile, surged from 650,000 yuan per kilogram in January 2023 to 1,500,000 yuan per kilogram in 2025, an increase of 130.77% [5] - The cost pressure is particularly acute for the An Gong Niu Huang Wan product, which requires approximately 16 kilograms of natural cow bile per 10,000 boxes, leading to a gross profit margin of only 8.94% for this busines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5 [5] Pricing Strategy Challenges - The company has implemented multiple price increases, but the price may have reached a "ceiling," with the retail price of its product rising from 102 yuan per piece to 760 yuan per piece over 20 years [7] - The current market price for the product is lower than the official guidance price, indicating a limit to consumer acceptance of high-priced medications [7] Diversification Efforts - The company's diversification into cosmetics and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ion has not yielded effective results, with the cosmetics business revenue declining over 60% from 2020 to 2025 [11] - The heart and brain medication business also reported a significant revenue drop of 71.04% year-on-year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5, contributing only 1.13% to total revenue [9] Competitive Landscape - The company faces stiff competition in the An Gong Niu Huang Wan market, where it holds a minority stake in the product series, with competitors like Tong Ren Tang dominating the market [10] - The company's new business ventures are struggling, reflecting challenges in brand recognition, channel oper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