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ua Xia Shi Bao
icon
Search documents
8月社零同比增长3.4%,增速再下降0.3%|快讯
Hua Xia Shi Bao· 2025-09-15 02:38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5172亿元,增长3.6%;餐饮收入4496亿元,增长2.1%。基本生活类和部分 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7.7%、5.8%、16.9%。其中,餐饮收入在6月和7月的单月增速仅为0.9%、1.1%之后有所回升,8月增速 回升至2.1%。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8月国民经济数据。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同比增长 3.4%;环比增长0.17%。而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较6月增速4.8%下降1.1%。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8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387亿元,同比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1亿 元,增长4.6%。 文/刘诗萌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继续显现,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 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6%、14.3%、14.2%、7.3%。 编辑:徐芸茜 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06亿元,同比增长4.6%。全国网上零售额99828亿元,同比增长 9.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0964亿元,增长6. ...
18年同行!“元老级”参展企业用画面定格辅具科技的每一步突破
Hua Xia Shi Bao· 2025-09-15 02:25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9月中旬,在2025年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一组特殊的"时空对话"正在上演。 记者在一则企业的图册上看到,首届博览会展出的机械假肢静静陈列,金属关节泛着工业时代的冷光; 而博览会现场的展柜旁,一位截肢患者正通过肌电智能假肢灵活抓取玻璃杯,传感器捕捉的肌肉电信号 在屏幕上实时跳动。 从"金属冷光下的静态陈列"到"肌电传感下的灵活抓取",两组画面的对比,直观呈现出我国辅具从传统 机械假肢的功能单一化,向肌电智能假肢"科技赋能、贴合实用"的跨越式发展,而这,亦是连续18届参 展的"元老级"企业,在行业深耕中持续突破、推动技术革新的生动缩影,其展品变迁恰是助推中国助残 科技从蹒跚起步到全球领跑的生动注脚。 在本届博览会上,奥托博克(中国)工业有限公司、佛山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上海互邦智能康复 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和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业,以连续18年 未曾缺席的坚守,勾勒出一幅科技助残的产业进化图谱。 "18年的参展,是企业与中国辅具市场的一场'双向奔赴'。"奥托博克(中国)工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 接受《华夏时报》记 ...
罗永浩刚“停战” 西贝又“出事了”?
Hua Xia Shi Bao· 2025-09-15 00:50
近日,西贝餐饮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 罗永浩"停战" 13日晚,罗永浩微博最新发文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全文如下: 好吧,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我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感谢大家的关心。 回顾事件始末: 此前,13日下午罗永浩发微博转发媒体报道,配文称:"太好了,万众期待!!! 再次重申我的立场(以免被讹传和误解):1.我不反对预制菜,在某些 情况下,我甚至会主动选择预制菜,比如图省事儿,赶时间,没胃口时对付一下等等。2.既然预制菜合法,餐馆当然有权使用预制菜,但消费者有权知道 餐馆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9月11日晚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回应争议时明确表态,将对罗永浩提起诉讼,同时直指罗永浩此前的相关言论已对西贝的品牌声誉与经营造成极大伤 害。 当晚,对于贾国龙要起诉的言论,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回应。罗永浩回应称"好,来吧",并表示西贝"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 肯定是高科技了"。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吐槽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西贝,称"几乎全是预制菜"。罗永浩表示: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 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 ...
国家财政这五年:“钱袋子”增收约19%,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Hua Xia Shi Bao· 2025-09-14 10:56
近二成的增长,离不开各地的发展。从2024年数据看,16个省份财政收入比2020年增长20%以上;7个 省份超5000亿元,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强度也是前所未有。数据显示,过去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支出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同时,结构不断优化,更多"真金 白银"投向了发展大事和民生实事。 华夏时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过去5年,尽管面临着诸多始料未及的"黑天鹅",但我国"钱袋子"还是越来越丰盈。 9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时表示,"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财政账本里,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终是民生。 财政民生投入加大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具有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 "近三年来若以广义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力度指标,财政政策力度与内需相关性显著提高,而这个规律在 之前的观察中并不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后地产时期,政府债对社融部分支撑明显,政府支出对于稳经 济的意义更加显著;另 ...
Regen被临时裁决禁自售,“童颜针”谁能卖?爱美客、*ST苏吴各有说法!
Hua Xia Shi Bao· 2025-09-14 10:46
华夏时报记者 夏高琴 南京报道 面对这一变化,*ST苏吴控股孙公司达透医疗于2025年8月7日向深圳国际仲裁院提起仲裁并获得受理立 案。达透医疗请求确认《独家代理协议》有效并继续履行,同时提出初步索赔损失人民币16亿元。仲裁 院于2025年8月27日决定适用紧急仲裁员程序,紧急仲裁员经审理后作出前述决定。 *ST苏吴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公司无法正常继续销售AestheFill,若被申请人依照《仲裁规则》和仲裁 院决定书的决定相应履行其义务,Regen将按照《关于AestheFill独家销售代理权转让协议》继续向达透 医疗供货,但最终实际影响以被申请人实际履行情况为准。 9月12日,二级市场对爱美客(300896)(300896.SZ)与*ST苏吴(600200)(600200.SH)围绕"童颜 针"代理权的仲裁进展作出了鲜明反应。当日,爱美客股价开盘199元,收于194.91元,当日涨跌 幅-3.03%。而*ST苏吴股价开盘1元,收于1元,当日涨跌幅3.09%。而就在前一日晚间,双方相继发布 公告,披露了关于"童颜针"(聚乳酸面部填充剂AestheFill)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代理权仲裁的最新动 态。 根据深圳 ...
娃哈哈将要变身“娃小宗”?股权之争未见分晓,宗馥莉再出险招
Hua Xia Shi Bao· 2025-09-14 09:03
(周梦婷 摄影)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梦婷 北京报道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娃哈哈集团")掌门人宗馥莉再出招。9月13日,有媒体报道称,娃哈 哈或将使用新品牌"娃小宗"。就此事,《华夏时报》记者询问了娃哈哈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但对方 以"无回应"三个字给出了回复。当下,宗馥莉正面临多种压力,一方面与三位同父异母弟妹的遗产纠纷 还没有迎来定论,另一方面与娃哈哈集团员工亦是矛盾重重。在此复杂局面下,如何争取更多主动权, 已成为宗馥莉亟需应对的关键议题。 启用新品牌? 9月13日,一份"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在网上流出,通知对欲使用新品牌做出 解释表示,自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项历史相关遗留问题,为 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通知 还称,"因复杂的历史相关问题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公司经营始终暴露在相关法律风险之 下,因此,我们不得不做出以上的安排。" 除了欲启用新品牌,宗馥莉还通过将娃哈哈旗下公司变更为"宏盛系"以此加强自身对娃哈哈集团的控 制。天 ...
今年以来M1持续回升的经济意义
Hua Xia Shi Bao· 2025-09-14 09:03
文/冉学东 今年以来,狭义货币M1持续回升,8月末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0%,较7月的5.6%和6月的 2.3%显著提升。而从1月到5月,M1增速从年初的-6.1%逐步回升,5月同比增速达2.3%,较4月提升0.8 个百分点。 着下降,对公业务平均付息率仅从2.762%降至2.5%,累计降幅为26个基点。其中,2023年对公业务平 均付息率仅同比下降5.88个基点,26个基点的累计降幅绝大部分发生在2024年。这很可能是由于2024年 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叫停了商业银行对企业存款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的行为,导致企业开始大规模 降低了存款配置,企业存款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降。 到了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今年以来政府融资规模大增,央行数据显示,8月末,企业债券余额达 33.47万亿元,同比增长3.7%;政府债券余额为91.36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 票余额为11.99万亿元,同比增长3.4%。从增量角度看,2025年前八个月,企业债券净融资1.56万亿 元,同比减少221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0.27万亿元,同比多增4.6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2669亿元, ...
穿透监管红线下的资本突围,华友钴业溢价143%高位变现BCM股权,换来准入美国市场门票
Hua Xia Shi Bao· 2025-09-14 04:0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蓓 见习记者 黄指南 深圳报道 当"去中国化"成为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关键词,中国锂电材料企业的全球化路径被迫重新书写。 9月8日晚间,华友钴业(603799.SH)发布公告,拟将其持有的参股公司LG-HYBCM,Co.,Ltd.(以下简 称"BCM公司")25%股权转让给丰田通商。 据悉,此次交易涉及股份数量为1311.37万股,总金额为1.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61亿元。华友钴业 预计此次交易完成后,将为该公司来约4.72亿元的投资收益。 华友钴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本次出售系为了满足美国《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关于电池材料进入美国市场的要求,以及欧盟CRMA法案对电池关键原材料的限制条件。 "该交易并非一场单纯的资本腾挪,更像是中国电池原材料企业在政策高压线前倒逼的主动调整。"一位 接近华友钴业的产业专家指出,"大而美法案对于企业在美市场是否具备补贴资格、能否进入主流供应 体系起着决定性作用。若无法满足审查标准,产品竞争力将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市场份额。" "此时引入丰田系并将自身持股降低至24%,踩线规避 ...
雷军已发起诉讼!央视起底“黑公关”:某些虚假测评能赚数百万元
Hua Xia Shi Bao· 2025-09-14 00:32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ising issue of black public relations (PR) and malicious misinformation targeting automotive companies in China, particularly Xiaomi, Xiaopeng, NIO, and Deep Blue,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regulatory action and legal recourse against such practices [2][6][10]. Group 1: Black PR Tactics - Automotive companies are facing similar tactics of misinformation, including AI-generated false content, derogatory comments towards car owners, and negative press releases before new product launches [2][6]. - Specific instances of misinformation include false claims about NIO vehicles catching fire and Xiaomi cars being unable to open doors after a collision, which were later proven to be fabricated [6][8]. Group 2: Legal Actions and Regulatory Response - Xiaomi's legal department has collected evidence against hundreds of accounts and initiated dozens of lawsuits, with multiple cases currently under investigation [2]. - Xiaopeng Motors recently won a court case against a company that published defamatory content, resulting in a public apology and financial compensation [3]. - NIO and other companies have also reported similar issues and ar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a joint regulatory effort to combat black PR and improve the industry’s public image [4][12]. Group 3: Industry Impact and Call for Action - The black PR issue is significantly disrupting market order and harming consumer rights, prompting companies to take legal action against malicious actors [4][10]. - Industry leaders emphasize the need for stronger regulatory measures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industry associations to create a healthier public discourse around automotive brands [12].
巨头暗战财富管理平台:“AI+投资”开抢C端流量,盈利仍是唯一指标
Hua Xia Shi Bao· 2025-09-13 14:59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 我国超200万亿元规模的个人金融资产,正随着AI浪潮开启一场新的迁徙运动,而银行、券商、互联网 巨头们则借助人工智能在挖掘C端客户中拼尽全力抢流量,而打造开放式财富管理平台、嵌入式智能投 顾则成为他们"杀手锏"。 9月12日,在上海举行的外滩大会财富论坛上,蚂蚁宣布旗下财富开放平台3.0升级,面向金融机构、内 容创作者等合作伙伴开放"三大专业AI助手",包括AI投研助手、AI运营助手和AI内容创作助手,同时 向机构开放全场景联合运营,目前AI助手已经有上百家基金、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注册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AI+投资"已然成为开放式财富管理平台的关键工具。今年8月,券商巨头国泰海通推 出券业财富管理领域首个全AI智能APP国泰海通灵犀,以搭载数字人直播技术打造多元内容生产矩阵、 实时互动答疑成为行业新范式;今年6月,中国平安旗下平安银行联合多家头部基金公司打造"银基开放 平台",通过上线平安口袋银行App"公募基金"频道,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Masters"AI方式帮客户挑 选具备持续创造超额回报能力的基金产品。 "近几年面向C端理财用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