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

Search documents
下一代浏览器?极简设计+垂直标签,告别杂乱,专注高效!比 Chrome、Firefox 更懂你的需求!
菜鸟教程· 2025-07-09 02:26
现在主流的浏览器还是 以 Chrome 为主,Chrome 拥有丰富的插件和扩展, 但这也让它们变得复杂,浏览时常常被各种通知、插件和工具栏干 扰。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 "无干扰、高掌控力" 的浏览体验,适合咱们开发者的浏览器 -- Zen Browser 。 Zen Browser 是一个开源的浏览器,致力于提供一个简洁、专注的网络浏览体验。 目前已获得 34k+ Star: 官方地址:https://zen-browser.app/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zen-browser 下载地址: https://zen-browser.app/download Zen Browser 的 设计理念主要围绕减少用户在浏览过程中不必要的干扰,帮助用户专注于当前任务,特别适合那些需要集中精力的工作或学习环 境。 主要特点: 1. 简洁的界面 :Zen Browser 去除了传统浏览器中的许多功能,比如广告、弹窗等,让用户可以享受清爽的浏览体验。 2. 专注模式 :通过专注模式,Zen Browser 限制了浏览器中非必要的干扰,比如禁止社交媒体通知、广告和不必要的页面元素。 3. 开源 :作 ...
内在游戏:为何“用力过猛”反而输掉人生?
Hu Xiu· 2025-07-07 03:33
什么是真正的游戏? 它是让你内心感到愉悦的游戏, 是令你沉浸其中的游戏, 是你必将获胜的游戏。 ——普仁罗华 书的开头,这段话让人眼前一亮。 广泛流传的方法论往往非常"简单"。例如《思考快与慢》里的系统1和系统2,这个提法甚至不是卡尼曼 自己原创的,很多读者只记住了这一点,事实上那本书要"厚"得多。 《心态制胜》的作者加尔韦是南加州的一位著名网球教练,他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论: 对比而言: 在外在游戏中,你的对手是球网另一端的人; 在内在游戏中,对手则是注意力不集中、紧张、自我怀疑和自我责备。 嗯,这个方法论不仅看起来简单,而且老套。 一 事实上,这本书的最初出版至今已经超过50年了。 网球由两种不同的游戏(运动)组成。 外在游戏是有关技术的部分——你如何拿球拍,如何在反手击球的时候保持手臂水平等。 大多数人的训练方法中所欠缺的,是内在游戏。"这是发生在球员内心的游戏。" 这是指运动的时候要尽量放松吗?在我有限的运动经历中,不管是滑雪,高尔夫,网球,甚至是拳击, 教练都会叮嘱:放松。 当然没那么简单。 加尔韦想要揭示这样一个真相:无论是网球、运动还是我们的人生,我们都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游戏,那 就是我们与自己内心 ...
从雨果剃头说起
Ren Min Ri Bao· 2025-06-30 22:11
法国文学家雨果一生著述甚丰,有什么秘诀?专注。创作《巴黎圣母院》时,他把"体面"的衣服锁进箱 子,然后把钥匙扔到湖里,还"别出心裁"地剃了个"见不得人"的发型——把头发和胡子各剃掉一半。这 位大文豪艺术性地谢绝了社交活动,穿着一件破旧的睡衣日夜鏖战,写出了这部传世之作。 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心无旁骛地去创新创造,又何愁不能写就自己的"传世之作"呢。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1日 05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专注才能铸就传奇。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须葆有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尤其是对于科学家群体来说, 他们肩负着探索人类认知边界的崇高使命,更需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惟其如此,方能抵达胜利的彼 岸。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大凡潜心事业的人,都是懂得这个道理的。诸葛亮以"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展现出高远的人生追求。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为了核潜艇 事业,隐姓埋名30年,以赤诚之心铸就"大国重器"。古往今来,凡志士仁人,都葆有"正其义不谋其 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大格局,才成就了非常之功。 要摆脱名缰利锁,就要保持谦逊品格,做到胜而不骄、居功不傲。小说《围城 ...
成年人最通透的活法:让耳朵学会过滤,让眼睛懂得选择
洞见· 2025-06-30 09:31
有人问王尔德: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王尔德回答道:太多人活得不像自己。思想是别人的意见,生活是别人的模仿,情感是别人的 引述。 活得累的人,往往只听到人群的嘈杂,只看到生活的一角。 学会让耳朵学会过滤,让眼睛懂得选择,自然会过得自在且顺心。 01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人生最重要的课题是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成为谁。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云湾朗读音频 我认同一个观点:在人际关系中遭遇各种困惑,甚至抑郁成疾的人,本质上都是过分在意别人 对自己的评价。 让耳朵学会过滤 于谦曾在《十三邀》这档节目里提起过自己的经历。 那时他刚给郭德纲搭档,名气大了之后,非议也随之而来。 作者: 洞见ciyu 他每天都在关注外界的评价,思考自己怎么做才能不被别人说闲话。 但后来某天他忽然想明白一件事:活在世上无非是你说说别人,别人说说你,没什么大不了 的。 自那之后,他关闭了微博,也不理是非。 有演出时他一门心思好好准备,力求做到最好。 闲下来了就爬爬山,逗 ...
哄自己开心的3种方式
洞见· 2025-06-29 10:52
"当你有一肚子的心里话,想要找个人倾诉的时候,你突然就会发现,有的人不想找,有的人不能找,有的人想找却不能打扰。" 年岁见长,越发对这句话有感触。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 延伸阅读。 作者: 跃鱼 来源: 读者 (ID: duzheweixin) 这个世界上,能困住你的,只有你自己。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听过这样一句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遇到点委屈,就忍不住掉眼泪,习惯性找人安慰; 累了一天,满腹怨气,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倒苦水…… 你以为的倾诉: 家人、朋友耐心倾听,陪你骂老板、骂生活。 现实中的倾诉:对方手机响个不停,最后回一句"诶,大家都难"。 鲁迅先生说得对:"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你熬夜加班到凌晨的心酸,在别人眼里只是朋友圈里的一条动态; 你焦虑到失眠的夜晚,别人可能正刷着短视频哈哈大笑。 所以人人都有自己的战场,没人能一直当你的情绪垃圾桶。 与其等着别人安慰,不如学会自己哄自己。 成年人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做到 ...
找回被“偷走”的注意力——评《专注的真相》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25 07:09
来源:人民论坛网 在短视频、即时消息席卷生活的当下,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打开手机是为了查找资料,却 在不知不觉间沉溺于短视频的海洋,两小时转瞬即逝;或是在工作学习时,不断弹出的消息一次次打断 思绪,忙碌整日却收效甚微? 今年2月,李笑来的新书《专注的真相》正式出版,读完此书,我才惊觉,原来我们的专注力不是"天生 不足",而是被现代生活方式悄悄"偷走"。该书不仅是一份专注力训练手册,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得 以审视自己被分散的注意力与模糊的目标。当我们跟着书中的方法实践,会逐渐发现,减少分心、提高 专注的过程,也是一场深度的自我探索与重塑。 《专注的真相》打破了大众对"专注"的表面认知,将视角深入大脑神经机制。很多人以为多巴胺是带来 快乐的"功臣",作者却颠覆了这一认知,他指出,多巴胺本质上是驱动欲望和冲动的神经递质,短视 频、游戏等之所以让人上瘾,正是因为它们巧妙劫持了我们的多巴胺系统。这些刺激不断强化大脑的欲 望回路,削弱理性控制能力,让我们陷入"想要更多"的循环。当大脑习惯了这种即时满足,再去面对需 要长期投入的学习或工作,自然难以集中注意力。就像习惯了"快餐式"娱乐,就很难静下心来啃一本好 书。 ...
责任、专注、自律……聪明人这样做能量管理 | 红杉Library
红杉汇· 2025-06-12 09:30
个⼈成⻓是⼀项终身的课题。可是很多⼈搞不清,个⼈成⻓到底是什么、怎么做、难在哪。人们期望能有一张 地图指引自己升级打怪,活出⾃我,能够清醒自主、充满勇气地生活。 全球知名个⼈成⻓导师史蒂夫·帕弗利纳认为,个⼈成⻓共有七个原则,分别是:真实、爱、能量、⼀体、主 导、勇⽓、清醒⾃主。这七个原则可以运⽤在⽣活中的各个⽅⾯,包括习惯、职业、⾦钱、健康、关系以及⼼ 灵。他用系统的理论,写就了畅销书《聪明人的个人成长》一书,帮助许多人切实解决了人生遇到的很多重大 问题。 今天,我们为你分享七个原则之一:"能量"。本文摘编自《聪明人的个人成长》。荐读之。 《聪明人的个人成长》 作 者 : [ 美 ] 史 蒂 夫 ·帕 弗 利 纳 译者:一炜 出版时间:2 0 2 2年8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真正意识到自己力量的人,就是这世上最有力量的人。 ——塞涅卡 " 能量指的是这样一种力量:你能够清醒自主地创造周围世界。如果你很好地发展了自身能量,你将能够更 容易地满足自身需求和欲望,能够更容易地设定并达成有意义的目标。而如果你缺乏能量,人生就会是相 反的体现:你会沉溺在低能量状态中,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当一个人忽视自己的 ...
巴菲特对我影响最深的三个忠告
吴晓波频道· 2025-06-10 00:49
立即点击 ▲ 观看视频 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人,以及我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最终决 定了我们的价值观、心智和认知水平。 94岁的巴菲特宣布到今年年底要退休了。这位出生于1930年的美国人,一辈子都在跟金钱打交 道,他通过金钱来了解这个世界,也通过金钱来认识自我。 巴菲特对我影响最大的三条忠告。 ◎ 第一条忠告,巴菲特说要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工作和生活。 他说,如果你工作的地方是你自己喜欢的地方,那就是最好的地方。而如果不喜欢一份工作就 很难长久坚持,所以他建议年轻人不要太在意你今天所领的那份薪水。而最关键的事情是 要选 对方向和选对老板,找一份自己能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工作。 所以他又说,"我不是天才,但我在某些事情上很聪明,我就只关注这些事而不玩别人有优势的 游戏。"而一旦自己有把握的机会出现时,他就会果断出手。 ◎ 第二条忠告,思考永远是行动的先锋。 在老巴的投资哲学中,他一直把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他说,你要把各种思想装进脑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分辨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 的。阅读是我的工作,思考是我生活的重心。 尽管有些问题并没有答案, 但思考 ...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杀死敏感的自己
洞见· 2025-06-05 10:28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知名心理咨询师大岛信赖,曾经做过一项研究调查。 她在做咨询的过程中,遇到过一些非常出色的人。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人后来并没有取得任何事业上的成功。 为什么他们拥有出众的能力、过人的头脑,依然没有出人头地呢? 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后,大岛信赖分析得出原因:他们太过敏感了。 他们经常因为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而陷入负面情绪,所以错失了很多机会。 作为普通人来说, 变强的第一步就是先杀死敏感的自己。 杀死敏感的自己,并非变得冷漠无情,而是让自己变得无坚不摧。 作家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分享过一段个人经历。 有一次,他因为一件小事被领导严厉批评了。 领导言语特别刻薄。 那一刻,他感到五雷轰顶,整个人委屈又难过。 但回到家,冷静下来后,他意识到领导虽然说话难听,指出的问题还是很到位的。 而且领导对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并非有意针对自己。 他把领导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欣然接纳了领导的意见,改掉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正因如此,他的能力在一次次批评改进中,迅速提升。 收藏家马未都说过: 你在社会上混,敏感不重要,钝感重要,别人批评你一句,你就寻死觅活的,那肯定不行。 你会发现,那 ...
心理学|最强的心态,允许一切发生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01 00:49
(原标题:心理学|最强的心态,允许一切发生) "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悉达 多》中的这句话,如同一束穿透迷雾的光,为无数困于"应该怎样"与"实际怎样"之间的人们,照亮了前 行的道路。我们总以为,人生的痛苦来自于"事情不如意",但黑塞笔下的悉达多用一生证明:真正的痛 苦,其实源于我们总想用"自我"的意志去对抗世界的本质——无常。 一、对抗无常:痛苦的根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无常是它的本质特征。然而,许多人却总是试图用"应该"来框 定世界,希望一切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我们期待事业一帆风顺,却可能遭遇挫折;我们渴望爱情永恒 不变,却可能经历分离;我们希望生活平静安稳,却常常被突发事件打破宁静。当现实与期待不符时, 我们便陷入了痛苦的漩涡。 这种痛苦的根源,正是我们对无常的抗拒。我们试图用"自我"的意志去掌控一切,却忘记了世界自有其 运行的规律。我们像在狂风暴雨中试图用双手挡住狂风的旅人,越是用力,越是疲惫,也越是容易被风 雨击倒。我们抗拒变化,抗拒失去,抗拒一切不如意,却不知道,这种抗拒本身就是痛苦的制造者。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