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财政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上半年地方发债超5万亿元,这些资金投向了哪里|财税益侃
Di Yi Cai Jing· 2025-07-03 12:06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比较快,这体现了在复杂内外形势之下,地方政府加快发 债筹资,投向重大项目等建设,从而比较好地支持经济稳步增长。 在今年上半年发行的2.6万亿元新增债券中,新增专项债券发行约2.2万亿元,同比增长45%。 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发债加速。 根据财政部及中国债券网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约5.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7%。 地方政府债券按用途分为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新增债券是新发行的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民生项目等 的建设。再融资债券则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本金或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属于"借新还旧"。 根据财政部及中国债券网数据,今年上半年地方发行的近5.5万亿元政府债券中,新增债券发行规模约2.6万亿元,同比增长 43%。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约2.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3%。 不难发现,今年上半年,一半以上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都用来"借新还旧",偿还旧债。 温来成分析称,今年上半年再融资债券发行速度快,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今年2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再融资债 券,大多数在上半年完成发行,从而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延长偿债 ...
17省披露前5月财政数据
第一财经· 2025-06-30 12:59
2025.06. 30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益刊 本文字数:2180,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近期部分省份相继披露2025年前5月财政收支情况,由此可以一窥地方财政运行情况。 第一财经根据各省份财政部门披露数据梳理发现,截至6月底已有江苏、北京等17个省份公开了当地 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7个省份中前5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的有15个省份,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吉林省。 根据吉林省财政厅数据,今年前5个月吉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2.2亿元,增长15%。这一增速远高 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0.3%)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平均增速(1.9%)。 在去年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10%)背景下,今年吉林财政收入为何仍能保持两位数高增速? 关键原因是吉林加大了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带动了收入增长。 根据吉林省财政厅数据,今年前5个月吉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 30.6%,这主要是各市县为提升自主财力,加快资源资产盘活进程,使得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源 (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66.1亿元)同比增长104.6%。另外,吉林前5个月全省税收收入 (319.1亿元)同比增长5.4%, ...
17省披露前5月财政数据:吉林增速最高,多地加快盘活存量资产资源
Di Yi Cai Jing· 2025-06-30 10:25
根据吉林省财政厅数据,今年前5个月吉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2.2亿元,增长15%。这一增速远高于全 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0.3%)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平均增速(1.9%)。 第一财经根据各省份财政部门披露数据梳理发现,截至6月底已有江苏、北京等17个省份公开了当地 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7个省份中前5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的有15个省份,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吉林省。 今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低速增长,而支出保持扩张,财政收支矛盾依然较大。 近期部分省份相继披露2025年前5月财政收支情况,由此可以一窥地方财政运行情况。 | 省份 | 前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 增速(%) | | --- | --- | --- | --- | | 江苏 | | 4855 | 1.8 | | 上海 | | 4103. 5 | 0. 3 | | 北京 | | 2969. 1 | 2. 6 | | 四川 | | 2595. 3 | 4.1 | | 河北 | | 1966. 8 | 0. 4 | | 湖南 | | 1469. 3 | 1.7 | | 陕西 | | 1394. 4 | -3.7 ...
楼市的“逆火效应”:越救市越逆行
Sou Hu Cai Jing· 2025-06-29 01:52
所以,真正可怕的问题,不是楼市不景气,而是地方财政的过度依赖决定了楼市"不能垮"。 正因为"不能垮",所以不能不干预,不能让市场价格体系自主地发出触底信号,要一边扩张供应端,一边加快需求端,在动态中求一个稳字,供应端无法刹 车,一刹车地方财政就不是过紧日子,而是要过穷日子了。这就是楼市为什么会出现"逆火效应":越救越逆行。 天天都在放大招,放了几年了,政令滋彰,存量愈多。 为什么? 专家们罗列了很有多原因,从宏观的到微观的,都有道理,却又好像什么也没说清楚,为什么楼市越救越逆行,感觉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被办公室精英们搞 复杂了。 救的是谁?如果是为了解决广大市民美好生活的问题,应该让房价回归市场价格,继续跌; 如果救的是开发商,那就政府一揽子收购了,通通改成保障 房,各地方应该做的是停止土拍,不再增加新建房开发,出清过剩产能,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但是,有一个反常的现象,1-5月所有房地产数据都是降降 降,只有土地价格大涨,百强房地产楼面均价同比增长37.5%,现有存量房十年也销售不完了,为什么还要土拍,还在盖新楼盘,土地还要反市场涨价?那 救的既不是刚需,也不是开发商,救的是靠收取土地出让金维持运转的地方财政。 ...
电力资产集中对地方政府财政依赖性的多维影响机制分析
Sou Hu Cai Jing· 2025-05-28 03:09
Group 1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asset concentration and local finance exhibits characteristics of "mutual dependence and dynamic game," involving complex dimensions such as changes in investment subjects, imbalanced revenue distribution, and strengthened policy intervention [1] - In the early reform period,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financial share decreased from 41.6% to 36.7%, while local investment rose to 40%, forcing local governments to raise funds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o fill the gap [1] -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reliant on hidden debt mechanisms, with local power companies often depending on provincial company guarantees for loans, leading to rising debt ratios [2] Group 2 - New energy investments in the Sanbei region rely on a "central subsidy + local matching" model, but the subsidy funds come from nationwid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lectricity price increases, creating a distorted mechanism [3] - The local retention ratio of electricity value-added tax is only 25%, whil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etains 75%, leading to significant revenue loss for local governments [4] - Local governments use electricity prices as a tool for industrial policy, resulting in substantial fiscal subsidies that create a fragile balance between electricity price subsidies and tax retention [5] Group 3 - Provincial governments engage in implicit tax competition through electricity price dumping, which hinders cross-provincial transactions and increases local fiscal dependence on local power enterprises [6] - The current pricing mechanism restricts provincial grid investment capabilities, leading to significant annual losses in investment returns [7] - Resource-rich western regions have a high proportion of new energy installations but contribute minimally to tax revenue due to policies like immediate VAT refunds [8] Group 4 - The concentration of state-owned assets in the electricity sector is significant, yet the return on capital is low, prompting local governments to seek alternative revenue sources [9] - Local governments are concerned that cross-regional electricity transactions will weaken their tax base, leading to resistance against such transactions [10] - The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ity assets is reshaping the underlying logic of central-local financial relationships,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o balance economies of scale with local autonomy [10] Group 5 - In the short term (2025-2027), the reduction of new energy grid connection subsidies is expected to expose local hidden debts, with fiscal gaps in the Sanbei region projected to expand to 1.2% of GDP [10] - In the medium term (2028-2030),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national electricity market will drive reforms in the fiscal and tax system, potentially adjusting the cross-provincial electricity value-added tax sharing ratio to 40%:60% [11] - In the long term (post-2030), new fiscal tools such as green certificates and carbon taxes are expected to replace traditional electricity revenues, reducing local fiscal dependence from 0.38 to 0.25 [11]
重庆昆明地铁涨价背后,地方财政困境显现
Sou Hu Cai Jing· 2025-05-26 08:06
撰文丨关不羽 继4月15日昆明地铁涨价后,重庆地铁也要涨一波。 对于涨价的原因,重庆也没藏着掖着,听证会公告中讲得很明白: 题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地铁站 城市轨交的功能是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土地升值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为炒地强行 上马轨交,注定是得不偿失的。 通俗地讲,就是卖票收入太少,再不涨就不可持续了。数据摆在这儿,有足够的说服力。何况重庆轨交 的票价体系是2005年制定的,20年后涨一点也完全可以理解。所以,这次涨价本身并没有多少争议的声 音。 城市轨交涨价本身没有争议,但背后折射出的地方财政困境值得深思。 地铁售票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轨道交通的常态。真正支撑轨交持续运营的,是 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 以2023年为例,公布财报的29城轨交企业中财报显示亏损的仅3家。但是,扣除政府补贴后,仅1家盈 利。财政不贴,"人均"亏损。 地方政府对轨交的补贴分两种,一种是补贴运营亏损的经营性补贴,另一种是用于投资建设的投资性补 贴。 2023年、2024年,重庆轨交集团获得的财政补贴分别为85.38亿元和43.47亿元。差了足足42亿,就是 2024年只有42.91亿的运营补贴 ...
多地严管专项债挪用
经济观察报· 2025-05-24 06:21
5月下旬,中部某省的李阳发现,其服务的部分县区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在省级财政部门并没有通 过。后来他发现,这些未获通过的地方专项债项目都只有可行性研究报告(下称"可研报告")批 复。李阳是地方政府投融资人士,他的服务对象是地方政府的各个部门。 李阳说,此前,只要提供可研报告和立项批复就可以申请发行专项债,但现在省财政部门的要求更 加严格了。 该省的县区地方财政债务负责人也遇到了类似情况。省内财政部门的通知要求,发行新增专项债项 目要有公开的招标公告、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以及国有土地使用证等。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已有多个省份提出要严加管理专项债资金使用的管理。财政 部监管局也将其作为管理重点。例如,2025年3月,财政部江苏监管局在《坚持"四个导向"高质量 开展2024年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核查工作》中提出:一是关注债券资金使用问题,是否存在挪 用、归垫企业资金、用于经常性支出等违规行为;二是关注项目管理问题,是否存在投向负面清 单、申报虚假项目、打捆申报等行为;三是关注债券支出进度问题,是否及时拨付项目单位、结余 资金是否足额安全存放,确保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精准高效。 李阳认为,这一系列的要求地方 ...
多地严管专项债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5-24 04:28
5月下旬,中部某省的李阳发现,其服务的部分县区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在省级财政部门并没有通过。后 来他发现,这些未获通过的地方专项债项目都只有可行性研究报告(下称"可研报告")批复。李阳是地方 政府投融资人士,他的服务对象是地方政府的各个部门。 李阳认为,这一系列的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完成各种手续,等项目成熟且满足开工条件后,才可以争取专 项债资金。其目的是防止政府部门套取专项债资金,尽快推动形成实际的投资工作量,实现投资效益, 进而达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在李阳看来,这种管理思路是正确的,但对于当前部分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严格管理专项债券后,也 需要统筹考虑其"三保"(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由于地方财政近年压 力较大,地方政府挪用专项债资金用于"三保"工作的案例时有发生。从专项债制度的角度来讲,应该严 格管理专项债资金使用,发挥专项债的拉动投资、稳定经济的作用。 严格管理 按照李阳所在省份要求,各地需设立专项债券资金财政专户,对专项债券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专款 专用,严防挤占、截留和挪用。专项债券发行后,省财政将债券资金拨付至各地债券资 ...
债市启明|二季度隐债置换规模与区域占比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5 00:09
文 | 明明 李晗 徐烨烽 俞柯帆 来正杰 化债资金前置发行的背景下,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创新高,合计发行2 . 8 4万亿元,其中化债资金1 . 4万亿元,包括1 . 3万亿元 置换隐债专项债和11 7 2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但从新增地方债的角度看,一季度发行新增一般债2 7 9 1亿元,新增专项债9 6 0 2亿 元,节奏同比有所加快,但相对其余年份而言仍有差距。展望二季度,当前已公布发行地方债合计规模约2 . 2 3万亿元,在"自审 自发"试点落地后,新增债发行有望加速,也可期待土储专项债的增量发行和化债资金的继续落地。配置角度,当前地方债利差 相对较高,流动性虽有改善,但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适合负债端稳定的配置机构进行参与。 ▍ 2 0 2 5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创新高,结构分化凸显政策导向。 2 0 2 5年一季度地方债合计发行2 . 8 4万亿元,同比增长8 1%,超越历年来一季度发行水平。从结构看,一季度专项债发行占比显 著提升,合计发行2 . 4 3万亿元,其中再融资专项债1 . 4万亿元,占发行总量高达5 2%,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化债资金加速落地需 求。一般债券发行4 1 0 2亿元,占比1 ...
资本研·观|21世纪日本地方政府债券的可持续发展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3-07 10:43
21世纪日本地方政府债券的可持续发展 -稳定地方政府主要财政资源筹集- 作者: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 江夏 茜 要点 1. 21世纪日本的地方债市场在市场公募不断推进之下,受到了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金融市场整 体动向的影响。但由于日本地方债安全保障机制、地方债相关制度的演进以及各地方政府为稳妥化 解债务而采取的措施等努力下,地方债市场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 2. 在日本地方政府财政整顿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下,地方财政尽管趋于僵化,但仍有所 改善。然而,日本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仍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如国家财政紧张和地方财 政运作困难等。 3. 假设日本地方债在今后仍然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那么能够从地方债市场稳定筹 集资金并维持该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本文讨论的要点包括:(1)努力降低融 资成本;(2)进一步减少临时财政对策债;(3)有效管理偿债基金。 4. 特别是2001年度设定的临时财政对策债的发行额,自该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2025年度被设定 为零。从地方财政稳健的角度来看,虽然得到了肯定评价,但考虑到发行余额规模(2025年度末估 计约为42万亿日元),仍需进一步减少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