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教育
icon
Search documents
延庆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对外开放,北京暑期研学再添新去处
Xin Jing Bao· 2025-07-01 08:13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7月1日,位于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世园古生物研学基地落成并正式对外 开放。新京报记者从延庆区了解到,该基地以沉浸式展厅为核心,融合化石展览与研学实践,开创"从 远古到未来"的自然科学教育新模式,不仅为世园暑期研学注入新活力,更填补了延庆地区古生物科普 教育的空白。 作为北京世园公园"教育+生态+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该基地充分利用园区503公顷生态资源,创 新性地将古生物演化与现代生物多样性研究相结合。参观者还可以在庭院花园中对比观察蕨类植物化石 与其现存近缘种,在湿地景观和植物馆中感受生命演化的连续性,形成"远古-现代-未来"的完整认知链 条。 北京世园研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秀琴表示,近年来,园区持续强化研学教育板块,已累计接待 25万青少年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举办的"万名师生自然生态实践"活动更是吸引了海淀、延庆30所学校积 极参与。此次古生物研学基地的开放,将进一步丰富园区的科教资源,完善"科技+生态"研学体系,为 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基地以化石发掘体验区、古生物装架区、研学展示区等七大主题展区系统呈现地球46亿年生命演化历 程,通过沉浸式展厅设计,带 ...
如何做好短视频生态下青少年的科学教育
用好新媒体平台 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科学教育资源 科学兴趣是科学教育的前提,要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有趣的科普内容是基础。本次调查显示,七成多 中小学生对科学感兴趣,95.7%的学生近一年观看过科普视频,这是其接触最频繁的形式;其次是科普 电视(89.7%)、看老师做实验(87.6%)、科普图书(86.3%)。科普短视频具有内容丰富、短小精 悍、形式多样、通俗易懂、互动性强等特点,打破了知识传播的壁垒,跨越地域和人际界限,能够随时 获得感兴趣的科普知识。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短视频让学生接触到有趣好玩、直观好懂、与时俱进的科普内容,使孩子们从小 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教师和家长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短视频,要接纳中小学生喜欢短视频并做好 支持和引导。短视频平台也要积极承担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使命与责任,加大科学教育的宣传力度,整 合平台上的优质教育资源,使中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 聚合科普力量 借助短视频提升教学能力 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普及率已达97.3%,未成年人网民规模已上升至1.96亿人。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 民,未成年人获取信息和学习的方式呈现出突出的"互联网+"的特点,短视频是新媒体时代的主要媒介 ...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科学实验学校成立,系东城区首所“科学”命名校
Xin Jing Bao· 2025-06-20 12:18
6月20日上午,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科学教育推进会上,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科学实验学校正式揭牌成立。 这是东城区第一所以"科学"命名的学校,核心特色在于深度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博物馆、企业等优质资源,构 建虚实融合的"科学教育场域元宇宙"。当日,我国首批航天员吴杰被聘请为该教育集团"航天科技导师",中国科 学院院士、中国太阳物理专家汪景琇被聘为科学实验学校教育顾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太阳物理专家汪景琇获赠学生礼品。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将实施"1+N"导师制,带学生开展"微科研" "我校南校区正式升级为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科学实验学校,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学校科学教育建 设的新起点。"会上,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萌作科学教育工作报告,她回顾了该校在科学教育与创 新人才培养领域的深耕与成果,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北京创办的 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到今年,恰逢建校75周年,王萌强调,教育集团将进一步整合联盟资源,为培育具备科学 家潜质的青少年提供全链条支持,致力于打造区域科学教育新标杆。 王萌介绍,教育集团聚焦"人工智能、航天、生化、人文经济"四大 ...
科学教育公益行动:破局乡村科学课困境,筑牢创新人才根基
Hua Xia Shi Bao· 2025-06-07 06:5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文君 北京报道 "科学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素养,科学教育绝对不是在浪费时间,反而对其他学科有正向促进作 用,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工作和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长卢新祁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2021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 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下称《纲要》)提到: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纲要》明确指出: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 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 足、基层基础薄弱;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 强。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一场聚焦科学教育创新的公益活动近日在江苏苏州举行。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与 ...
星耀成都,作答未来!“科学大讲堂”,成都开讲
Di Yi Cai Jing· 2025-05-24 14:22
改变世界的每一次创新, 都源自一次面对未知的追问。 终成就科学事业的生生不息。 屈原问天,用173个问题叩问万物; 李冰问水,巴蜀有了都江堰润泽千年; 宋人问商,一张"交子"见证敢为人先; 沈括问山,笔记里留下山海演变的惊雷。 敢问,是智慧,更是魄力; 能答,是勇气,更是实力。 带着追问出发, 面向未来作答。 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薪火相传, 5月24日,在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科学大讲堂·我们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在成都启幕。来自航空航天、交通运 输、医疗健康、深地探测、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的7位科学"大咖"齐聚成都科幻馆,围绕"时代之问",用7场公益科普演讲,带来他 们的"奋斗作答"。 身临其境的科研场景、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生动有趣的提问互动……本次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科技迷们以及广大中小学生,以线上线 下的形式共同参与。截至活动结束,多个直播平台观看人数达到368万人次。 星耀成都 七场分享,讲述最燃的科学故事 24日,状若星云的成都科幻馆雨果厅,迎来了闪耀的科学群星。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荣誉院长钱永刚,神舟十三号、神舟 ...
广东计划3年建设约百所科学教育特色高中 今年新增40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
5月22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2025年度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广东省今年将增加40万个义务教育公办 学位,4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并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约100所科学教育特色高中。 三校牵头成立联盟帮扶"三所学校" 广东省还将进一步加强"三所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保留并办好已有的 乡村小规模学校。升级建设义务教育乡村中心校园40所,推动人口20万以上的县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 殊教育学校。 去年4月,广东正式启动师范院校纵向帮扶欠发达地区"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工作,由华南师范大 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 大学、韶关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肇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12所高校纵向帮扶粤东粤 西粤北地区的"三所学校"和县中。 在当前的人口变化形势下,广东正加快健全适合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教育资源动态调整机制。今年全省 将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40万个,并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公办学位资源供给,增加普通高中公办学位4 万个。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在会上表示,各地要精准掌握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合理规划布局中 小 ...
焦点访谈|如何答好科学教育加法题?各地中小学创新探索
Yang Shi Wang· 2025-05-21 13:14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科学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科学教育,中小学生是关键。今年 初,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这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举措之一。据了解,目 前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都已经有了科学副校长。那么现在,各地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成效怎样?科学副校长的到来让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前不久,贵州遵义余庆中学的50多名高中生,乘坐大巴来到贵阳的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参观学习,这是他们第一堂走出学校的科学 课。 为孩子们讲解的是实验室的研究员骆衡,同时,他也是余庆中学的科学副校长。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师普遍存在专业对口率不足、兼职教师教科学 等问题,科学副校长一般由具有科普能力的专业人士担任,可以弥补现阶段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不足。 在这里,结合贵州常见的天然产物以及它们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骆衡横跨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为学生们进行讲解。 贵州省余庆中学科学副校长、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骆衡:"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所学的东西以后在哪些领域有什么重要的应 用,让他们到真正 ...
“长大后我要成为你”(教育时评)
Ren Min Ri Bao· 2025-05-19 22:01
谁是当代中小学生心中的偶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当代青少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每个同学 在追逐榜样的过程中,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靠近光,成为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0日 16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当代中小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源自对国家发展、科技进步的感同身受。当空间站成为"太空课 堂",当智能设备成为学习"助教",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创造,便成为孩子们科学课上的讨论、 作文本里的梦想。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将科学家树为"顶流明星"更具时代意义,激励着青少年 以创新为帆,以知识为桨,在个人梦想与家国命运的同频共振中,自信驶向民族复兴的未来。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正确的榜样 教育不可忽视。一代代科研人员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等领域持续攻关,把"卡脖子"清单逐 一变为科研成绩单,推动中国这艘巍巍巨轮行稳致远。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的背后,不仅是科技实力的 跨越,更是精神火炬的传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必将传到年轻一 代手上,激发出更 ...
北京大学携手学而思博物探索乡村科学教育新模式
Huan Qiu Wang· 2025-05-19 06:24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继 2024 年首期项目向全国 100 所小学捐赠微型博物馆后,二期项目全面升级,在延续资源支持的基础上,升级构建 "硬件支持+师资培 养+成果孵化" 的科学教育生态链,致力于将博物馆资源转化为乡村学校的常态化科学教育力量。 学而思方面指出,自 "给孩子 100 座博物馆" 公益项目在去年博物馆日启动以来,学而思已向全国偏远山区、中西部地区的近百所学校捐赠了"微型博物 馆"。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学校的学生主动成为"小小申领员",为自己的学校争取到了优质的博物资源。 "微型博物馆" 是一组体系化的教具盒子,每个盒子对应自然、科技、文史等专属主题,内含藏品及配套课程,孩子们可以零距离接触到来自亿万年前的化 石、丰富珍贵的自然标本、炫酷的科学装置和博古通今的历史器物,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在该公益项目的推动下,一些乡村学校的科学教育有了新抓手、新亮点。河南省嵩县鹤鸣小学党支部书记程小飞老师,全程主导 "微型博物馆" 的申请、布 展及科技节组织等工作,并且主动担任博物讲解员。 他结合河南洛阳 "十三朝古都" 的地域文化,以收到的 "古代铜车马模型" 为例,向孩子们讲解古代车马制度:洛阳 "天子驾 ...
蒲慕明院士:未来数十年会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AI的人
Di Yi Cai Jing· 2025-05-17 13:14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考虑教育的内容和模式的变革。"蒲慕明说,传统的教育包括"传道""授业""解惑"。比如"传道"是指加强社 会伦理教育和群体生活规范训练,建立诚信、公德、责任感,这是教育的重点。"解惑"是指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老师要从教 授知识到传授自我学习求知的能力,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解答问题。在中小学和高校的课程体系中,"AI应该成为 同语文、数学一样的基础必修课"。 至于AI时代的科普教育,他认为目标和内涵也不相同。科普既有针对一般中小学生和没有科学基础的成年人的,也有另一种必须 加强的科普,即针对有科学基础、多学科的科研人员的类型,这种科普工作适应学科交叉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但这类科普还比较 缺乏。他还称,AI时代科学信息是泛滥而非缺少,科普最主要的任务不仅仅是提供材料和信息,而是要从专家的角度帮助公众获 得较准确的信息。 在蒲慕明看来,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教育和科普的重要目标是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科学公民。科学公民指的是具有相当科学素养, 以科学态度从事各行各业的公民。"一般人对科学的理解,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现代化的水平。"现代社会需要科学公民积极参与 探索一些问题的解决途径,科学公民在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