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
icon
Search documents
全球首个!十吨级!青岛能源所与鲁抗医药合成生物制造项目正式投产
【SynBioCon】 获 悉,5 月 29 日,由 青岛能源所 与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 称"鲁抗医药")联合攻关的 全球首个反式乌头酸合成生物绿色制造项目 在山东济宁正式投产运行, 标志着反式乌头酸这一重要化学品原料可及性困境实现重要突破,将有效推动 下游生物基材料、生 物农药等 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该工作于2024年5月在北京组织召开"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上, 被鉴定"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成果突破了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难 题,开创了生物法合成反式乌头酸生产新工艺, 推动了反式乌头酸杀线虫生物农药和反式 乌头酸酯生物基增塑剂等下游应用技术开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致认为该技术创新 性强,指标先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应用规模。 公众号: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可扩大生产!青岛能源所"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 技术"通过成果鉴定获评"国际领先"! 技术成果 通过合成生物学策略 首次实现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 , 以高耐酸土曲霉作为底盘 细胞 ,围绕使能技术平台、高效细胞工厂、发酵工艺示范、分离纯化工艺等关键技术开 ...
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在技术驱动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前沿综述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0:36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作者TIBCAS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 工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天津工业生物所新闻动态 ⾮粮原料生物制造可持续蛋⽩挑战与实践策略 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重构了 K. phaffii 的代谢⽹络拓扑结构推动了 K. phaffii 底盘工程化的⾰命性变⾰ 相关成果分别在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和 Biotechnology Advances 期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阐述了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技术突 破,体现了合成生物学与交叉学科融合对可持续蛋白质生产的推动作用。未来研究趋势将聚焦于底盘细胞的超进化设计、负碳制造系统的闭环整合,以 及 AI 驱动的智能生物制造平台构建,为粮食安全提供可持续蛋白替代,助力碳中和目标。 相关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高乐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吴信研究员和 高乐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推荐阅读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 降解木质素新进展 | 课题组招聘 ▌ 参考信息: 本文部分素材 来自天津工生所,由作 者重新 编写, ...
全球首个!十吨级!青岛能源所与鲁抗医药合成生物制造项目正式投产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0:36
【SynBioCon】 获 悉,5 月 29 日,由 青岛能源所 与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 称"鲁抗医药")联合攻关的 全球首个反式乌头酸合成生物绿色制造项目 在山东济宁正式投产运行, 标志着反式乌头酸这一重要化学品原料可及性困境实现重要突破,将有效推动 下游生物基材料、生 物农药等 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公众号: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可扩大生产!青岛能源所"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 技术"通过成果鉴定获评"国际领先"! 技术成果 通过合成生物学策略 首次实现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 , 以高耐酸土曲霉作为底盘 细胞 ,围绕使能技术平台、高效细胞工厂、发酵工艺示范、分离纯化工艺等关键技术开发,创制了反 式乌头酸高效细胞工厂, 依托山东鲁抗医药 十吨级中试发酵平台 ,完成反式乌头酸的发酵工艺放大 与工程示范,建立了国际首条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生产示范线 。 吕雪峰指出,该项目由 青岛能源所与鲁抗医药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突破,此次项目的成功投产 是生物 - 化工 - 材料跨学科融合创新的典范,更是对推动颠覆性技术转变为新质生产力产学研合作 模式的成功探索。双方通过联合攻关, 在菌种创制、 ...
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在技术驱动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前沿综述
团队前期的工作围绕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 C1 化合物以及与二氧化碳氢化合成技术的重大突破,通过碳氮协同耦合代谢工程与基因组扰动等多重策 略,有效提升天然甲基营养菌中甲醇向单细胞蛋白的定向转化效率,进而突破工业菌株性能极限,为利用甲醇作为碳源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大规模工业 化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在气态非粮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方面,通过构建大肠杆菌中的光 - 暗反应能量适配器,实现光驱动 CO 2 同化的全细胞 催化过程;通过电催化 - 生物耦合技术,可将电化学还原 CO 2 生成的甲酸盐与微生物同化模块精准对接,为气态非粮原料的转化技术开辟了负碳生 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新维度;在固态非粮原料生物合成微生物蛋白技术方面,该团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基于木质纤维素结构特性破译出降解酶系组成 的新算法,进而摆脱复杂性底物结构 - 多样性酶系构效关系的实验先验,精准定制了多种地源性木质纤维素来源的微生物蛋白,达到地源性农业废弃 物资源利用与微生物蛋白生物合成"一草双收"效果。这些创新转化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经济价值,更开辟了农业废弃物规模化生物 合成微生物蛋白的工业化新路径。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 ...
60 岁中国首位科创板女首富,30 年垄断全球 60% 市场
Sou Hu Cai Jing· 2025-06-05 08:59
初到海南,赵燕和她的伙伴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生地不熟,资金有限,他们一时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开展自己的事业。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们四处奔波寻找商机,却屡屡碰壁。晚上,他们经常和其他创业青年一起,围坐在海边的椰树下,唱着《故乡的云》,心中既有 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家乡的思念。 赵燕,华熙生物的掌舵人,被人们尊称为 "玻尿酸女王"。如今的她,掌控着庞大的商业帝国,在资本市场和行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谁 能想到,这位商界女强人曾经只是一名拿着微薄薪水的大学助教,她的创业之路充满了无数的挑战与艰辛。 初出茅庐,南下寻梦 1966 年,赵燕出生于云南昆明。自幼,她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天赋,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凭借着优异的成绩,16 岁的赵燕成功考入了华东师 范大学生物专业。 大学期间,赵燕不仅勤奋学习专业知识,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1986 年,本科毕业后的赵燕因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成为了 一名助教。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里,赵燕拿着每月不到 100 块的助教工资,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然而,年轻的她内心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她不甘心就 这样平淡地度过一生。 1988 年 ...
AI设计人类增强子!超越天然增强子,短至50bp也能实现细胞特异性
生物世界· 2025-06-05 03:4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 基因治疗 领域和 合成生物学 领域,科学家们一直面临一个关键挑战:如何让基因只在特定细胞中表 达,从而避免对无关组织或细胞的伤害或影响。 近日, 华盛顿大学和 Altius 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 迭代深度学习技术 , 成功设计出比天然 增强子更高效、更简洁的合成增强子 (短至 50bp) ,在人类细胞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细胞类型特异性。 该研究以: Iterative deep learning design of human enhancers exploits condensed sequence grammar to achieve cell-type specificity 为题,于 2025 年 6 月 4 日发表在了 Cell 子刊 Cell Systems 上。 基因疗法如同一辆辆开往疾病组织的救护车,但如何让这些"救护车"准确抵达目标而不走错路?关键在于 增强子 (enhancer) ——基因组中调控基因表达开关的调控元件。 传统的增强子发现面临三大困境: 1、海量筛选难题:人类基因组包含数百万候选增强子,天然增强子平均长度达 500-10 ...
专访江南大学饶志明教授,现代发酵引领大健康迈向“精准健康”科学境界
本文源自:养生华夏,专访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饶志明 当微生物合成的血红素汉堡端上餐桌,当发酵法生产的人参皂苷滴丸摆上药店货架,当微生物制造的 氨基酸被添加至饲料中以助力豆粕减量替代,现代发酵技术早已突破 "食品加工" 的传统边界,成为 贯通农业、医药、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底层技术革命。 在微生物细胞工厂与 AI 算法共舞的生物经济时代,这项融合自然智慧与科技力量的创新技术,正引 领大健康产业从 "传统食疗经验" 迈向 "精准健康科学" 的全新境界。 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 师饶志明 ,这位深耕发酵技术的学者,用微生物的"魔法",为大健康产业描绘出前所未有的创新蓝 图。 饶志明教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饶志明教授指出,传统发酵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它如同一位深谙自然之道的老者,凭借着对天然 菌群的巧妙运用,在岁月的长河中孕育出了无数独具风味和文化内涵的美食。 韩国泡菜依赖自然乳酸菌发酵形成独特酸辣风味,中国酱油通过曲霉等菌群的协同作用产生醇厚口 感,欧洲奶酪则利用酵母与乳酸菌的共生关系塑造出丰富层次,每一 ...
50+,今年美妆融资又爆了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04 06:50
文|青眼 Momo 近日,未名拾光、聚源生物、PMD焕研乐局等多个美妆相关企业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国内外破亿融 资累计达到12起。美妆赛道,似乎又重新成为资本的宠儿。 据青眼号外不完全统计,2025年开年至今,化妆品领域已发生53起投融资、收并购事件,其中国内达到 30起。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美妆品牌为主要获投对象不同,今年资本更多聚焦于以原料企业为代表的美妆上 游环节,其中"合成生物学"是最受资本青睐的技术方向。 那么,当前的投资风向折射出美妆行业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国内资本涌向上游,"合成生物学"最受青睐 2025年以来,全球美妆行业投融资与收并购热度不减。截至目前,至少已发生53起投融资、收并购事 件,涉及国内企业达30例。 | | | 2025年至今国内投融资、收并购事件一览 | | | | --- | --- | --- | --- | --- | | 时间 | 花补/品牌 | 类型 | 金额 | 投资/收购方 | | | 昼氛 | 个护美妆品牌 | 100万元 | 未披露 | | | 護郁满铺 | 芳疗功效护肤品牌 | 数千万元 | 挑战者创投 | | 1月 | 安德普泰(天津) 医疗科技有限公 ...
投资4000万!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健康糖项目(柔性生产阿洛酮糖和甘露糖醇)
建设内容:在本公司"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项目"车间内,建设"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健 康糖项目",利用现有发酵、公用工程和检验等设备,新增膜分离、离交、浓缩、结晶、分离干燥等 设备, 项目建成后, 柔性生产阿洛酮糖和甘露糖醇(食品级), 年产量共计2000吨 。 阿洛酮糖 作为一种新型低倍甜味剂,具备多种生理功效,如抑制人体对糖类的吸收、降血糖、抗氧 化等,是蔗糖的理想替代品。 甘露糖醇 则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作为甜味剂、保湿 剂、赋形剂等。 2、在建项目 "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项目",项目运用生物提取技术,以一水合葡萄糖、柠檬酸、磷酸二氢 钾、硫酸钾等组分组成的培养液为基本原料,利用菌体进行发酵得到产物胆红素后进行纯化提取,从 而制出胆红素产品。目前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建成后年生产胆红素5吨。 3、微元合成 【SynBioCon】 获悉,近日,关于 微元合成生物技术(秦皇岛)有限公司 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 二期健康糖项目在相关网站批复前公示。 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健康糖项目 建设单位:微元合成生物技术(秦皇岛)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4000万元 微元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