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人才

Search documents
中山大学:新增双学士学位项目
Ke Ji Ri Bao· 2025-06-18 00:42
Core Viewpoint - Sun Yat-sen University is expanding its undergraduate enrollment plan to 7,845 students in 2025, focusing on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to meet nation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needs [1][2]. Enrollment Expansion - The university will maintain its enrollment of over 500 students from 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 emphasizing its role as a leader in higher education with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1]. - The new enrollment plan will target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national shortage disciplines, and dual degree programs to cultivate top innovative talents [1]. New Programs and Initiatives - In 2025, the university will introduce new majors in Pharmacy (Biomedicine) and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Intelligent Science), bringing the total to 12 strong foundation programs [2]. - Three new undergraduate programs in Flexible Electronics, Smart Agriculture, and Digital Economy will be added to develop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a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2]. - The university will launch seven distinctive "Innovation Classes" across various fields, providing tailored growth pathways and support for students [2]. Dual Degree Programs - Ten new dual degree programs will be introduced, focusing o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addressing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with a total enrollment plan of 210 students [2]. - The dual degree programs will feature a unique curriculum structure, requiring students to complete a thesis that integrates both disciplines, resulting in two degrees upon graduation [4]. Admission Policies - The university will continue its established admission practices, ensuring that students are admitted to their chosen departments without adjustments or rejections, maximizing the fulfillment of student preferences [4]. - Opportunities for cross-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flexible learning paths will be available to students, enhancing their educational experience [4].
芯片公司,130万薪酬抢人!
是说芯语· 2025-06-16 13:50
全球AI芯片龙头英伟达传出将设立中国台湾总部于北士科,并计划大举招募AI与芯片设计人才, 年薪高达550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4万元),直逼台积电与联发科等本土科技巨擘,消息 一出,科技圈议论纷纷,也为早已竞争激烈的科技人才市场,再添许多变数。 中国台湾科技业近年面临人才荒,不再只是过去中国大陆企业高薪挖角的压力,反而是外商直接 在中国台湾设点、开出优渥条件揽才,成为企业另一项焦虑来源。研究机构建议,中国台湾若要 稳住科技竞争力,应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布局人才培育,并呼吁企业调整留才策略,不应只靠加薪 竞争,还须提供清晰的职涯规划、工作愿景以及完整的福利制度,来提升员工黏着度。 目前可以预期的是,全球AI产业链中,中国台湾将扮演重要角色,然而AI发展,不仅是硬件的竞 赛,应用层面更应广泛延伸至法律、商业、政策与伦理等领域。例如:如何用AI改善社会问题、 立法规范等领域。行业人士指出,真正能扩大市场规模的是"软件"与"跨领域整合"能力,文科学 生若能搭配AI素养训练,也能在浪潮中找到定位,培养"既懂AI又懂人文"的复合型人才。 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请点击进入 投稿 、 商务合作 请微信 dolphinj ...
扩招!广外今年计划招生5310人,更多招生亮点看过来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15 02:45
6月15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5年校园开放日举行。据了解,学校今年招生计划总数5310名,比去年 小幅扩招。其中,在广东省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为4157名,包括面向省内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地方专项计 划"160名,普通类(历史)1371名,普通类(物理)2473名,艺术类153名;在外省招生计划1062名; 此外,还有对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和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转入等91名。 今年学校继续设置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人才组、复合型多语拔尖人才组、全球经济治理人才组、卓越涉 外法治与商科人才组四个特色专业组;其他专业组按选考科目以及学科门类进行划分。各专业组内专业 变化较小。 热门与优势专业招生计划持续增加,选考科目限制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申明浩告诉南都记者,2025年学校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保加利亚语、斯瓦希里语四个专业首年招生。 今年学校进一步加大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力度,动态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国家人 才需求导向、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法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中国语言文学类、计 算机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等专业(项目/类)招生计划数增幅较大;会计学、汉语 ...
商科生爆改数据精英!首经贸双轨制抢滩政策红利,2 年破百万?
Sou Hu Cai Jing· 2025-06-10 03:23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将数字经济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出台专项政策,对金融科 技、跨境贸易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给予落户加分、创业补贴等支持。青岛作为国家数字经济试点城市, 正加速构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生态,海尔、海信等龙头企业对既懂商业逻辑又具备数据建模能 力的人才需求激增。首经贸国际本科项目深度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其"区块链金融"方向直接响应RCEP 框架下的跨境金融实务需求,学生可参与中信证券北京总部的IPO模拟实训,实现"课堂知识"与"产业场 景"的无缝衔接。 政策红利: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人才机遇 在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核心引擎的背景下,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已突破12%,复合型人才缺口超千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本科项目精准卡位"商科+数据科 学"赛道,率先推出"大数据营销""区块链金融"两大前沿方向,以"政策赋能+学术创新+实践落地"三位 一体模式,重构商科人才培养范式。 双导师制驱动的实践闭环 项目独创"企业高管+校内教授"联合指导机制:在安永审计岗实习的学生,可同步参与校内"数字化审计 模型"课题研究;在华为东南亚分部实习的学生,直接 ...
运营商中层干部成香饽饽了
Hu Xiu· 2025-06-06 01:3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白犀牛通信,作者:白犀牛,头图来自:AI生成 近日,深圳联通总经理周剑明成为深圳市政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人选一事颇受关注。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通信运营商体系内的中高层干部逐渐成为市场 上的"香饽饽"。无论是地方政府数字化部门,还是大型央企、国企,都在积极争夺运营商的各级干部人 才。 我觉得这对于运营商人来说,是一个好的趋势。 运营商中层干部的"抢手"并非偶然。 过去,运营商被视为传统行业的"守门人",其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相对封闭。但如今,随着数字化需求 的爆发式增长,运营商内部人才的价值被重新评估。 据白犀牛统计的不完全数据显示,近年来运营商中高层管理岗位的流动率在明显上升,其中主要流向是 政府机构或非通信行业的大型企业。这种趋势一方面反映了行业人才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同时也倒逼运 营商加速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 一 可以预见,未来运营商骨干员工将不再局限于通信行业内部,而是成为横跨政企、科技、制造等多领域 的"通用型人才"。 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才争夺战带来的不仅是职业机会的扩大,很可能将催生了行业级的"人才荒"。 作为长期扎根于通信行业的实践者,他们既 ...
银行暑期招募!这些人才最“吃香”
券商中国· 2025-05-25 12:47
2025年春季招聘还未完全结束,针对2026届毕业生,各家银行已纷纷启动暑期实习活动。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5月以来,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上海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启动了2025年暑假"招募 令"。从放出的实习项目来看,科技类岗位最火热,此外也有银行为理工科开辟了专属通道,还有银行表态,优秀 者可直接留用。 金融科技实习岗最热 近期,多家银行发布暑期实习招聘公告,其中金融科技、信息科技类岗位最为突出。 如兴业银行发布了2025年"雏雁计划"暑期实习生招聘公告,该行的总行部门、境内分行以及子公司部门均将"金融 科技实习生"岗位放在招聘首位,工作内容主要参与协助金融科技课题研究、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金融科技项目开 发建设等。 股份行中,金融科技类岗也是今年浙商银行暑期实习岗位中最多的一类,占据总岗位类别的四分之一,具体包括 信息安全岗、数据开发岗、算法开发岗、Java开发岗、系统运维岗等。 杭州银行也于近期发布了2026届校招提前批暨"摘星计划"暑期实习生招聘信息,该行总行实习生要求为经济类(如 金融、经济)或理工类(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相关专业;此外,总行信息技术部实习生要求为计算机相关专业。 针对2026届 ...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进化,文科还有学的必要吗?
Xin Hua She· 2025-05-21 02:06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进化,文科还有学的必要吗? 半月谈记者 原碧霞 顾昕昕 当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写出像模像样的公文、辞藻华丽的诗歌,甚至展现出"自我反思的能力"时,全球范 围内高校文科专业频频被裁撤的消息不断传出。 两相"夹击"下,网上关于文科专业缩减、甚至消失的论调不减,也让不少人、尤其是近两年即将参加高 考的学生家长焦虑情绪日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进化,文科还有学的必要吗?文科专业是否会走向末 路?未来文科发展道路何在? 讨论文科消失,只是跟风炒作 "文理之争"是个老话题,近两年AI快速发展,进一步将"文科无用论"上升为"文科消失论"。在自媒体 上,"文科消失论"甚嚣尘上,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热点,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在无数似是而非的观点冲击下,许多人被裹挟其中,忐忑不安,不少学生及家长更对文科专业前景深感 迷茫。 "毋庸讳言,人工智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人文社科领域也确实替代了许多过去需要人工花费大量时 间才能完成的基础工作。比如其在流程化、制式化公文写作领域,甚至超过了普通人的水平。"北京大 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说,"但如果就此断言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取代人文学科,恐怕过于冒失。" 文科教育处境尴尬 近段 ...
高校专业调整,学生选择应更理性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2 12:42
2025年高考进入倒计时,有关专业选择的讨论再度升温。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度普通高 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更为这场讨论增添了热度。 在战略层面,新增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直接响应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通用航空和 低空经济"战略部署,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设立,则是对国家"双碳"目标和海 洋强国战略的人才储备。这些调整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回应越来越主动。 与此同时,市场力量在专业调整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爆发式增长便是典型案 例。数据显示,近五年"双一流"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41个,位列各专业榜首;全国范围内含"智 能""智慧"字眼的专业十年内新增2146个,其中近七成集中在最近五年。这种增长态势与智联招聘数据 透露的2025年春招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高度吻合,揭示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紧密 联动。 部分专业被撤销则是缘于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或竞争力不足。不过,撤销潮中受影响较大的一些传 统文科专业其实并非简单一撤了之,而是给予结构性优化,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计算金融",中国人民 大学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类 ...
复旦大学设立新文科发展基金 校友亿元捐赠助力人文社科创新破局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5-09 23:34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透露,基金将发挥"催化剂"功能,在三大维度持续发力。催化理论创新,支持学者 以"中国问题"为导向,构建数字时代的人文社科方法论体系;催化学科融合,瞄准智能传播、数字记 忆、计算历史等前沿方向,打破"文科孤岛";催化人才成长,通过"学科特区""揭榜挂帅"等机制,培育 一批"左手人文经典,右手代码算法"的"π型人才"。 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中,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 亟需培养兼具"人文厚度"与"科技锐度"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气候变化、数字治理、文明互鉴等复杂议 题。 传统文科面临"三重困境"——学科壁垒固化、研究范式滞后、社会服务脱节。新文科发展基金的设立, 正是复旦大学主动对接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的关键举措。通过推动"人文+科技""人文+社会"的交叉创 新,基金将助力文科从"知识仓库"升级为"战略智库",在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全球治理等领域抢 占学术制高点。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复旦学子,既能以甲骨文解码中华文明密码,也能用算法模型预测社会变迁;既能 以笔墨书写时代篇章,也能用数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王长田表示。 5月8日,复旦大学迎来建校120 ...
金融调研②“非硝烟”之争:谁是银行人才储备座上宾?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08 02:36
5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推动建立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支持银行有序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鼓励探 索长周期的科技贷款绩效考核制度。 就在一个月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鼓励加快引进具有 科技、产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完善科技金融人才培育机制""优化内部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政策导向之下,银行业正加速调整人才战略和绩效考核机制。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目前银行科技支行对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重 视程度明显提升,有银行科技支行相关负责人更是直言其所在支行"新入职员工以工科类居多,金融专业的反倒不多"。而在绩效考核上,银行也纷纷制定了 内部的尽职免责制度。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尽职免责制度的落实依然面临挑战。商业银行还需进一步细化科技信贷业务尽职免 责的具体措施,并树立积极正面的绩效考核导向,鼓励和保护科技信贷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基于此,南都湾财社"广东科技支行创新力深调研"走进科技支行 系列报道推出第二篇,探讨科技金融人才培养与考核问题。 人才培育: 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