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

Search documents
OpenAI 的阳谋与野心!「温和的奇点」背后
AI科技大本营· 2025-06-11 08:30
作者 | 王启隆 出品丨AI 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6 月 11 日,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在最新发布的文章《温和的奇点》中描绘了一幅令人 向往的未来图景。他写道,人类已跨越AI发展的"事件视界",但这个过程"远比想象的要平稳"。他用 一个平滑的曲线来比喻这场变革,认为"向前看时,它似乎陡峭得无法攀登;向后看时,却又显得平 坦无奇。" 有些时刻,历史的转轴会发出轻微的、几乎不被察觉的声响。这是一种"温和"的过渡。Altman 甚至 用生活化的数据来稀释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一次 ChatGPT 查询,平均能耗仅约 0.34 瓦时,相当 于"一台烤箱运行 1 秒多钟";耗水约 0.000085 加仑,不过是"一茶匙的 1/15"。 这篇据他本人所说,"可能是最后一次在没有任何 AI 帮助的情况下写就"的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着 一种深思熟虑后的乐观。他预言,到 2030 年代,"智慧与能源……将会变得空前充裕",而我们人 类,将因为天生"关心他人及其所思所为"而保有长期优势。 这是一个美好的承诺。 然而,就在这篇文章发布的同一天,OpenAI 向世界展示了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画 ...
OpenAI发布最强模型o3-pro,奥尔特曼称“温和的奇点”到来
Di Yi Cai Jing· 2025-06-11 04:31
"我们正在沿着指数级技术进步的长弧线攀登,它总是向前看是垂直的,向后看是平坦的。" 基座模型圈的迭代已成循环,继DeepSeek和谷歌进行了一轮模型更新后, OpenAI接替开始发布新的模型版本。 北京时间6月11日,OpenAI在X上宣布o3-pro正式上线,向Pro和Team用户开放,企业、教育用户将在下周获得使用权限。 OpenAI CEO奥尔特曼(Sam Altman)发文称,"o3-pro太聪明了!我第一次看到它相对于 o3 的胜率时,简直不敢相信。" 根据OpenAI内部测试,o3-pro在数学基准测试AIME 2024中超越谷歌最强的模型Gemini 2.5 Pro,在博士级科学测试GPQA Diamond中击败Anthropic 最强的 Claude 4 Opus,展现出推理模型领域的领先性能。 不过,在X上的评论区有用户反馈,"o3 pro什么时候能回复我的问题?已经加载了45分钟了。"显示出推理模型的回复速度问题。 根据官方,作为推理模型o3的升级版,o3-pro更加强大,设计为思考更长的时间,提供最可靠的反应,适合在数学、科学和编码等领域使用这种模型,因 此"等待是值得的"。 此外,奥尔 ...
OpenAI发布o3-pro:复杂推理能力增强,o3价格直降80%,计划夏天发布开源模型
Founder Park· 2025-06-11 03:36
文章转载自 「APPSO」 o3-pro 模型作为推理模型 o3 的升级版, 在处理复杂问题、给出更精准的回答方面表现更强,尤其在 科学研究、编程、教育和写作等场景下,表现更具优势。 但 o3-pro 在处理复杂任务调度和工具链调用时响应速度比 o1-pro 稍慢,更适合于对答案准确性要求较 高的场景。 目前,o3-pro 率先向 Pro 和 Team 用户开放。 Pro 订阅用户可通过 ChatGPT 和 API 使用新版模型, Team 用户可以 在模型选择器里选择 o3-pro 替代原本的 o1-pro。 但企业用户和教育用户仍需等待一周 才可使用。 超 6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邀请从业者、开发人员和创业者,飞书扫码加群: 进群后,你有机会得到: 01 o3-pro 登场, 今天凌晨,OpenAI 发布了 o3-pro 模型。 由于任务调度和工具链调用更复杂,o3-pro 的响应速度一般要比 o1-pro 要长一点,所以更适合 在你需要认真思考,或者对答案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使用。 在官方专家评估中,评审人员普遍认为 o3 Pro 在表达清晰度、答案完 ...
o3-pro正式推出!说声“嗨”就花了80美元,思考1+1用时16分钟
量子位· 2025-06-11 02:27
而且同一时间,o3模型降价80%不降智。 官方测评结果显示,在专家评估中,所有人一致更偏爱o3-pro而非o3的回答。 一水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OpenAI深夜放大招,正式推出 "最新最强版"推理模型o3-pro ! 此外,o3-pro也一举超越o3、o1-pro,成为当前最擅长数学、科学和编程的OpenAI模型。 OpenAI CEO奥特曼也第一时间激动表示: 这真是太聪明了!我第一次看到它相对于o3的胜率时,简直不敢相信。 目前o3-pro已取代o1-pro,面向ChatGPT的 Pro和Team用户 开放,Enterprise和Edu用户将在下周获得使用权限。 而对开发者来说,o3-pro已经可以通过API接入: 每百万输入tokens收费20美元 (约合人民币143元) ,每百万输出tokens收费80美元 (约合人民币574元) 。 有多贵呢? 温馨提醒,据称一句简单的"嗨"就花了网友80美元(doge)。 或许OpenAI也意识到这个价格确实有点贵,所以另一边赶紧宣布o3降价80%。 o3降价80%不降智 官网显示,o3的最新API价格如下: 每百万输入tokens收 ...
时光列车外的科技风景
Ren Min Ri Bao· 2025-05-22 22:02
有一些很可能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虽然市场有强烈需求,也一定会获得资本的青睐,但某项关 键技术受限于科学原理,暂时得不到突破。比如现在很火爆的超级高铁、量子计算机,在技术突破上有 困难,但同时有远大的技术前景,这类技术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这时就需要引入"技术奇点"的概念。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前,那个体积无限小而质量又无限大的点,就被 称为"奇点"(意为"奇异之点")。一项技术在科学原理层面暂时还难以突破,但只要存在一个将来必然 会被突破的技术奇点,就依然适用于技术飞轮法则。 比如,当前制约脑机接口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是制造电极的材料。脑机接口设备需要许多根电极收集来 自大脑的电信号,这种电极必须做得非常非常细小,更重要的是,它还得非常柔软,不能对大脑组织造 成伤害。另外,大脑是一个腐蚀性很强的环境,这些电极需要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几十年不被腐蚀。在满 足上述条件后,电极还得对电信号极其敏感。目前最有希望的候选材料是石墨烯和碳化硅。在我看来, 这就是脑机接口的技术奇点。一旦材料技术实现突破,脑机接口很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 书中的文章是我在3年间陆续写成的。而在这样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3年足以让某一项技术产生革命性 的 ...
当《黑镜》预言成真:AI接管世界后,人类还剩什么?
3 6 Ke· 2025-05-19 23:15
这个五月,是科幻迷们的集体狂欢! 《黑镜》第七季带着新思考强势回归,Netflix现象级IP《爱,死亡和机器人》第四季即将炸场,殿堂级赛博朋克经典《攻壳机动队》重登银幕...... 2025年,再回看这些经典的科幻片的时候,我们惊觉:自己距离科幻影片中描绘的世界似乎更近了一些,那些曾被视为天马行空的未来寓言,正以惊人速度 渗入现实。 拿《黑镜》系列来举例子,自2011年首播以来,《黑镜》用33个灵巧的小故事,展现了近未来世界科技与人的种种关系,成为科幻剧集的代表作。甚至"黑 镜"一词本身,也逐渐成为人们描述技术的重要隐喻。 《黑镜》系列的片头始终是一面镜子的碎裂,仿佛预示着人类寄托于技术的希望终将落空。作为当代经典的技术反乌托邦式叙事,《黑镜》口碑和热度最高 的剧集往往能带给人"脊背发凉"之感。 此刻,人类正站在技术奇点的门槛。马斯克的公司正执着于利用脑机接口上载意识,Deep Seek等大语言模型正渗透在许多人的生活中,Vision Pro的更新让 虚拟现实的搭建更为逼真...... 高科技,尤其是AI大爆炸所推动的未来,会呈现出一些乌托邦的特质:我们将有可能享受从未见过的繁荣,一个极度丰裕的社会,一个大多 ...
五年内,AI能证明人类没有证明的猜想吗?张亚勤和丘成桐打了个赌
Di Yi Cai Jing· 2025-05-17 13:05
张亚勤的观点是,AI不一定真理解,但是现在来看,任何有规则的、有答案的、有结构化的,人工智 能都会超过人类,如下棋,编码,语言。但有一些比较模糊的东西,AI就会差一些。像波粒二象性这 样的,即使AI不理解,它仍可以做出很多创新,给人类提供更多的灵感。 而在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看来,在结构化、规则化的领域,AI凭借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模式识别能力, 能够快速完成推理与验证。可以说在语言认知推理层面,AI已经相当强,几乎在每个领域没有明显短 板。但在物理层面或者说具身层面,AI要真正实现理解还要很多年。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预计,如果AI真的在人类未知的领域,没有 借助人类过去已有的积累,天马行空地从0到1做出来东西,这就是AI真正智能诞生的时间,也就是大 家所说的"理解"。 尽管对于AI未来的科学突破表示乐观,但张亚勤也提到,现在AI、人脑的区别依然很大。人类大脑经 过几十万年的进化,效率十分高,比如860亿个神经元,百万亿级的突触,只有不到3斤重,消耗20瓦的 能耗。再看前沿大模型,基本上万亿级的参数,需要超高的算力和能耗。如果把大脑作为一个参数权 重,大模型还差100倍,整个效率和架 ...
AGI五大安全困境:如何应对不确定“黑洞”?
Hu Xiu· 2025-05-14 06:55
一、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不确定性的治理黑洞 最近在前沿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上的突破,让许多人断言,人工智能将对国家安全产生同等的影响—— 也就是说,AGI将如此强大,以至于第一个实现它的实体将拥有重大的、也许是不可逆转的军事优势。 全球领先的 AI 实验室都在积极追寻通用人工智能(AGI)。这些实验室主要依靠经验性的"规模法 则"——即模型性能随计算量增加而提升——不断加大投入,用于训练模型所需的计算资源。该技术可 能在未来十年内触发多重战略转折点。 然而,如果性能确实能随计算量增加而提升,AGI 的技术突破门槛又在哪里,甚至这种突破是否可能 通过这种方法实现,都不得而知。也就是说,与1945年核裂变的技术确定性不同,AGI的发展路径存 在"内生性不确定性"(Endemic Uncertainty)。 1. 技术路径模糊:主要依赖"算力扩展定律"(Scaling Laws),但无法确认持续投入是否必然导向 AGI,算力投入与AGI突破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 2. 临界点不可知:开发团队可能直到突破发生后才能识别AGI的达成; 3. 社会影响混沌:末日论者呼吁暂停研发或加速军备竞赛,怀疑论者则质疑现有技术范式 ...
AI让我变得更勤奋了
乱翻书· 2025-04-28 02:07
新周刊 .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编者荐语: 今年深入使用AI后,感慨到"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 新周刊做了期《守住工位》的封面专题,找了同为内容/创意创作者的我,聊了对AI如何影响、定义自己的工作的疑问。 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你不去熟练使用工具,那就会被更熟练使用工具的人剥削。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周刊 ,作者王立 如果自我意识不过是人类的神经活动,那机器迟早也会拥有。如果连意识都不是独特的, 面对机器更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处理能力,人类该如何自视、如何自处? 作者 | 王立 编辑 | DR 参加工作时,我的第一个选题是关于AlphaGo的。2016年3月,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研发的围棋机器人AlphaGo,在人机大战中战胜了围 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科幻小说《深渊上的火》作者弗诺·文奇曾提及"技术奇点"这个概念: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比人类更聪明的智能体将被创造出来并引发"智能爆 炸",使科技进步以指数级速度加速,技术发展将进入一个人类完全不可预测和不可逆转的阶段。 有人将"奇点"的来临形容为"在站台上等待列车":你知道火车迟早会到达,但具体什么时候到却无法确定。火车到站、离开的时间只是 ...
均普智能郭继舜:人形机器人产业“奇点临近”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4-02 18:24
智能机器人,也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后,人类普遍拥有的第三个智能设备。 4月1日,在"智启人形·聚势未来"上证·长三角科创沙龙上,均普智能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兼首席科学家郭继舜表示,大模型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比肩的可能性,机器人将把人工智 能和大模型的能力实体化,进而演化为具身智能。 在郭继舜看来,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应对两大关键问题:一是老龄化加剧,随着医疗进步、生活改善, 人类预期寿命增长,社会老龄化问题会日益突出;二是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在高强度重复劳动领域,劳 动力缺口渐显。 "在实际应用层面,人形机器人的能力确实有待提升。但我们往往会高估一项技术短期内的作用,却低 估其长期的影响。未来5到10年,我们会看到人形机器人对生活的切实改变。"郭继舜说。 不过,现阶段人形机器人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卖给谁、谁在用?哪种人形机器人能在场景中放量? 对此,郭继舜表示,未来2到3年,看好工业应用中仓储和生产两个场景,原因在于,这两个场景比较结 构化、高频,同时也更容易落地;未来3到5年,部分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公共服务场景落地,比如商场导 购、营业员、医院导诊等;5到10年后,在医疗、护理、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