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互鉴
icon
Search documents
“歌剧之王”多明戈执棒“大师音乐交流会”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01 13:02
2025年6月30日,北京华彬歌剧院内乐声悠扬、掌声雷动。以"当东方遇见西方"为主题的"大师音乐交流会"在此举行。这场国内外艺术家同台交流高级别、 高规格的精品音乐交流会,展示了极致的艺术水准与深邃的文化内涵,同时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献上深情礼赞。 已经84岁高龄的"歌剧之王"普拉西多·多明戈先生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传奇艺术家对音乐艺术强大的掌控力。当日,他不仅展现了依旧磅礴而有力的歌喉,更 亲自指挥乐队,与中国青年艺术家王传越、马飞同台演唱交流。中国泰斗级钢琴家刘诗昆携7岁爱徒陈玥伊也一同登台,和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合奏《和 平的天空》。刘诗昆在交流会中表示,举行"当东方遇见西方"音乐会是一种家国情怀与可贵魄力,尤其是《和平的天空》,通过这样的国际交流演出形式, 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和平发展理念。 作为主办方,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表示,音乐是跨越国界的语言,在全球化面临挑战的当下,文明互鉴更显珍贵。华彬文化基金会始终秉持发起人、 名誉理事长严彬先生的初心,通过"当东方遇见西方"等文化精品,以民间力量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未来,华彬歌剧 ...
“古典文明中的人权智慧”研讨会在雅典举行
Xin Hua Wang· 2025-06-27 08:26
新华社雅典6月26日电(记者陈刚)"古典文明中的人权智慧"国际研讨会26日在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 院举行,来自中希两国人权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50余人参会。 6月26日,在希腊雅典,雅典科学院院士、希腊前总统普罗科皮斯·帕夫洛普洛斯在研讨会上发言。新华 社发(莱夫特里斯·帕察里斯摄)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希中协会共同主办,聚焦古 典文明中的人权理念,旨在从文明互鉴视角深入探讨古典文明中蕴含的人权智慧,为当今世界人权保障 提供启示与借鉴。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致辞说,不同文明对人权的理解虽有差异,但追求人的自由、尊严与幸福 是共通的目标。中希古典文明智慧启示我们,真正的全球人权治理,应坚持尊重各国发展道路的自主 性、聚焦发展权核心议题、倡导对话而非对抗等原则,以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权发展之路,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 雅典科学院院士、希腊前总统普罗科皮斯·帕夫洛普洛斯说,关于人权议题的讨论跨越地理空间阻隔, 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内容;希中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对当前人类社会关于人权的探讨有着重要的启 迪。追溯历史寻找保障人权的智慧,古为今用,意义重 ...
驼铃古道 世界回响
莫高窟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新华社发 莫高窟侧影。 田卫卫摄 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 新华社发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在河西走廊的尽头,黄沙掩不住千年文明的光华。"敦煌"这个铭刻着中华文明壮 丽史诗的名字,早已超越了地理空间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遗产。敦煌植根于中国,但其 思想价值却辐射全球。 敦煌的崛起与西汉王朝经略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宏图伟略密不可分。敦煌扼守东西交通咽喉,所 谓"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是古代活跃的文明交流枢纽之一。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群在 敦煌汇聚,多元文化在敦煌碰撞、融合,催生出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有着绵延上千年的营造史,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世界艺术交流史"。其艺术风格清晰地呈现出时 代变迁与多元影响:北魏健硕雄浑,深受健陀罗艺术影响;隋唐雍容华贵,在吸收西域元素的同时将中 原绘画的线描技艺推向巅峰;西夏和元代朴拙厚重,融入了藏传佛教的艺术特色。著名的敦煌"飞天"的 原型可追溯至印度佛教中的香音神乾闼婆和天乐神紧那罗,在敦煌画师的笔下凭借飘逸的丝带和灵动的 姿态化为充满中原意趣的凌空飞仙。还有第285窟的"五百强盗成佛图",正是跨文化叙 ...
2025“杭州西湖日”主题活动尽显交融之美
Hang Zhou Ri Bao· 2025-06-25 02:38
夜幕之下,一曲笛子独奏的《春江花月夜》缓缓开启序章。笛声悠扬,似烟波轻起,仿佛唤醒了千 年西湖的月色与记忆。随即,来自意大利佩萨罗音乐学院的小提琴家萨拉·迪巴蒂斯塔与钢琴家塔莫·库 巴塔泽携手演绎德彪西的《月光》。东方山水美学邂逅西方印象主义,交织成一幅穿越时空的美丽图 景。 随后,杭州爱乐乐团带来弦乐四重奏《紫竹调》《匈牙利舞曲》,在江南丝竹的温婉与欧洲旋律的 热烈之间,展开一场跨文化的情感对话,诠释音乐如何超越国界和语言,直抵人心。 杭州有梁祝、白蛇的美丽传说,维罗纳有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动人故事。 荷风轻拂,夜色如画,6月24日晚上,一场东西方的音乐和鸣在西子湖畔的郭庄悠扬奏响,一起庆 祝第六个"杭州西湖日"。 温州姑娘伍盈萦,6月24日和男友LEO作为观众来到了现场。很巧的是,他们也是一对"中 意"CP。"我们是在意大利认识的,现在两个人一起来到杭州定居,我和男友都很喜欢这座城市,今天 看了这场演出更有这样的感触。"伍盈萦告诉记者,她学的是声乐,其实是偏西方艺术的,而男友LEO 这个地地道道的意大利人,却从小学习中国武术,13岁就来到中国训练。带着特殊缘分的两个人,就这 样相遇相恋,一起来到了杭州——这座 ...
倾听尼山2025|王学典: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3 11:11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的论坛主 题将聚焦于如何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复杂、冲突频发、各国经贸壁垒陡增的当下更具迫切性和现实 意义。 作者:种昂等 封图:图虫创意 编者按 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山东曲阜举办。 从2010年9月创立至今,尼山论坛汇集全球专家学者,汇聚世界文明智慧,共同为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贡献智 慧,正日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 当下,全球政治冲突频发、各国之间经贸壁垒陡增,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迫切。 本届尼 山论坛的主题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并设置了"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 值""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多项分议题。 这个世界如何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同的文明如何相处和互鉴,人类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和各项分议题,经济观 察报采访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 ...
倾听尼山2025|王学典: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3 08:33
(原标题:倾听尼山2025|王学典: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编者按: 2025 年 7 月 9 日至 10 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山东曲阜举办。 从 2010 年 9 月创立至今,尼山论坛汇集全球专家学者,汇聚世界文明智慧,共同为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贡献智 慧,正日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 当下,全球政治冲突频发、各国之间经贸壁垒陡增,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迫切。 本届尼山论坛的主题是 " 各美其美 · 美美与共 —— 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 ,并设置了 " 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 "" 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 值 "" 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 "" 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 "" 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 "" 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 " 等多项分议题。 这个世界如何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同的文明如何相处和互鉴,人类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和各项分议题,经济 观察报采访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与专家,以下是来自他(她)们的观察、思考和期望。 2025年7月 ...
寿山福海  社稷安宁(博物视界)
Ren Min Ri Bao· 2025-06-19 21:51
明宣德青花花卉纹花浇。 南京博物院特展"观天下——大明的世界"展厅。 明永乐青花寿山福海纹三足炉。 以上图片均为南京博物院提供 南京博物院正在举行的特展"观天下——大明的世界"中,来自中外31家文博机构的400多件(套)文物 向观众讲述了明代中国与域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其中,一件明永乐时期的青花寿山福海纹三足炉(以下 简称"青花三足炉")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青花三足炉堪称明代青花瓷的代表。其造型为青铜鼎样式,腹部纹饰为寿山 福海纹,不仅寄托了明代人对社稷安宁的祈愿,更见证着当时中国与世界在航海、贸易与文化上的密切 往来,凝聚着文明互鉴的历史印记。 定格山海之美的国之礼器 这件青花三足炉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官窑的精品之作。"远观浑厚庄重,近观如临山海。"用这句话来 描述它,再合适不过。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盆。 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年间,瓷器上常见波涛翻涌的海水纹和异兽纹,这显然与当时的海事活动密切相 关。15世纪初,明代中国站在大航海时代的前沿。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的郑 和下西洋。28年间,郑和率领着由200余艘船只、2.7万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途经东亚、东南亚 ...
运河碧波漾万里 苏韵欧风共婵娟—— “文明遇·鉴: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在欧洲绽放光彩
Xin Hua Ri Bao· 2025-06-16 23:16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遗产,也是流动的文明现场。汩汩流淌的中国大运河水,携千年文脉, 在素有"欧洲心脏"之称的比利时漾起波澜。 6月9日下午,一场快闪活动奏响了"文明遇·鉴: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序曲。在布鲁塞尔艺术山 上,江苏民乐《好一朵茉莉花》和惊艳的锡剧戏服起舞,引得当地市民和游客驻足围观。在布鲁塞尔标 志性大广场上,来自江苏大运河畔的精美苏绣,让欧洲民众沉浸式体验了江苏非遗的独特魅力。 当地时间6月10日,"文明遇·鉴: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正式在比利时运河畔的布鲁塞尔邮政广场 启幕。当日,适逢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活动选址布鲁塞尔,也颇具象征意义——作为欧盟总部所在 地,这里本身就是多国文明对话的现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大运河作为中华文明标志性的符号,既是流动的文化遗 产,也是连接中外文明的重要纽带。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6月9日至13日,由中国驻欧盟使团、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苏省 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文明遇·鉴: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在比利时、克罗地亚成功举办。作为外 交部"中欧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江苏周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配套活动,向世界阐 ...
“何以中国”?今天,我们与它们共同回答→
Jing Ji Ri Bao· 2025-06-15 08:19
我们保护传承并守候它们的未来。 保护是传承的基石,也是创新的前提。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让保护的基石愈加坚实。广袤山林在大数据 和机器人守护下得到更好保障;脆弱文物通过数字孪生体获得永恒的生命;一部手机便足以跨越空间, 让五湖四海的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同文化和自然遗产亲密接触。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 幅提升,我们已拥有了更强大的实力与底气保护它们。 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历经漫长岁月 积淀,既是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盛景,是不可再生、难以替 代的无价之宝。 从天地造化的自然遗产,到凝聚智慧的文化遗产,在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上,这些珍贵的遗 产数量大、种类多,根植于巍峨的名山,潜藏于奔涌的江海,也辉映在温馨的万家灯火中。 它们守望并滋养我们的当下。 千百年前的能工巧匠,难以想象自己的作品会成为数字藏品,在虚拟空间引领潮流;登山赋诗的古代文 人,怎能料到后人能用短视频与其隔空对话。遗产背后蕴藏的人文底蕴、艺术价值、情感共鸣,是生命 力与创造力的凝聚,让文化和自然遗产生机勃发,让经济文化生活更加趣味盎然。 老祖 ...
第二届南亚汉学家大会聚焦文明互鉴和区域合作
Xin Hua Wang· 2025-06-14 02:02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世界汉学中心斯里兰卡汉学家理事会成立仪式和《中斯<米胶协定>议会辩论》 (中文、僧伽罗语、英语三语版)新书发布仪式。除主旨论坛外,活动还设有四场平行分论坛。 本次活动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担任学术指导单位,世界汉学中心、斯里兰卡凯勒尼耶大学和斯里兰卡中国 合作协会联合主办。首届南亚汉学家大会于2024年1月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 斯里兰卡国家行政、省议会和地方政府部部长钱达纳·阿巴亚拉特纳表示,在世界变局之下积极开展文 明对话,有利于凝聚合作共识、促进民心相通、更好应对共同挑战。要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多 样文明在交流中共生,在合作中共赢。同时要加强区域汉学学术网络建设,增进国际人文交流,造福各 国人民。 新华社科伦坡6月13日电(记者陈冬书)第二届南亚汉学家大会暨中斯学者文明对话会11日至13日在斯 里兰卡科伦坡和凯勒尼耶两地举行。来自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不丹 等国的数十位知名汉学家,以及斯里兰卡政界人士、高校师生等200余人参加。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12日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说,本次大会既呼应当今世界对文明交流对话的迫 切需求,又彰显中国与南亚国家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