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现

Search documents
智能涌现:无尽前沿
Hua Xia Shi Bao· 2025-05-29 08:51
张亚勤/文 如果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视作一部卷帙浩繁的厚重著作,那么全世界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化阶段只占据了其中 极少的一部分。就像是基因突变,人类的物质积累从匮乏到富足,对世界的认知从浅薄到深刻,跨越空间、接收 信息的效率从极低到极高……一切的变化仅用了短短200多年。我们是怎么做到的?我想,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 历经数千年积淀,真正推开了科学的无尽前沿之门。 18世纪末蒸汽革命的背后,有着物理、数学、工程学以及全球地理大发现的推动;20世纪初电气与能源革命的背 后,有着电磁学、化学、天文学的硕果被成功转化至产业生态的诱因;20世纪末信息革命的背后,有着量子物 理、信息论、控制论等多元学科的最新成果经由芯片、网络等载体涌入现实世界的背景。 以上三次历史事件,被称作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工业革命,或者说产业革命。通过总结现象背后的规律与共性, 我们会发现每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都大致符合一个发展范式:科学的无尽前沿之门被推开,大量先进的研究成果 和技术创意加速向产业界流动,并得以转化。这些转化而来的成果往往以一项或多项关键性通用技术为基石,最 终承托起社会经济的指数级增长。今后,人工智能将成为那枚再度开启科学无尽前沿之 ...
字节把GPT-4o级图像生成能力开源了!
量子位· 2025-05-24 06:30
一水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字节最近真的猛猛开源啊…… 这一次,他们直接开源了GPT-4o级别的图像生成能力。 (轻松拿捏"万物皆可吉卜力"玩法~) 不止于此,其最新融合的 多模态模型BAGEL 主打一个"大一统", 将带图推理、图像编辑、3D生成等功能全都集中到了一个模型。 各种花式玩法be like: 虽然活跃参数只有7B (总计14B) ,但它已经实现了图像理解、生成、编辑等多冠王,实力超越或媲美一众顶尖开源 (如Stable Diffusion 3、FLUX.1) 和闭源 (如GPT-4o、Gemini 2.0) 模型。 模型一经发布,不仅迅速登上Hugging Face趋势榜,还立即在引发热议。 有网友见此连连感慨,"字节像领先了整整一代人"。 OpenAI研究员也公开赞赏, 字节Seed团队在他心目中已经稳居顶级实验室之列。 Okk,我们直接来看BAGEL模型有哪些玩法。 一个模型实现所有多模态功能 作为多模态模型,掌握 带图推理 算是如今的一个入门级挑战。 扔给它叠放整齐的一块布料,让它想象出布料展开后的样子。 可以看到,生成之前BAGEL模型会 自动进行推理 ,并规划 ...
人工智能至今仍不是现代科学,人们却热衷用四种做法来粉饰它
Guan Cha Zhe Wang· 2025-05-21 00:09
图灵被尊为人工智能之父,原因在于在人们纠缠于如何定义或描述什么是人类的"思考"或所具有的"智 能"的时候,他"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于1950年在一篇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可操作"的判定机器是 否具有了与人一样的"思考"能力的测试方法,即著名的"图灵测试"。 有趣的是这篇《计算机器与智能》的论文并不是发表在科学类杂志上,而是刊登在心灵学会的季刊《心 灵(Mind)—心理学与哲学》上(A. Turing,"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Mind》,59 (236):第433-460页,1950)。 刊载图灵论文的期刊 图灵测试,简单地说就是让一个人(询问者)只通过键盘与显示器与在另外一个与其严格隔离的房间里 的"智能体"对话,这个"智能体"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台机器。对话内容不限。如果经过一段时间 的对话,一台机器给出的回答让这个询问者无法确定它是人还是机器,则这台机器便被认为具有了与人 一样的"思考"能力,也就是智能。 图灵之并没有限制对话内容,因为我们无法确定智能的边界在哪里。 【文/谢耘】 "人工智能"一词是在1956年夏天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一个研 ...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管理”
3 6 Ke· 2025-05-08 01:29
今年是亨利·明茨伯格经典文章《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现实》发表50周年。这篇旨在破除一些关于优秀管理者迷思的文章,荣获了当时的麦肯锡奖,该 奖项每年授予《哈佛商业评论》当年的最佳文章。 过去五十年间,世事变迁。因此,我们决定再次联系明茨伯格——85岁高龄的他,仍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担任教职,活跃于管理学领域——以了解他对 当今管理现状的看法。2025年2月24日,明茨伯格与《哈佛商业评论》特约编辑殷阿迪进行了交谈,以下是经过编辑的对话记录。 您在管理领域撰写了许多经典的文章和书籍。您如何总结自己对该领域的贡献呢? 我认为我最擅长的是重新审视事物。我重新定义了战略,帮助人们更多地将其视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非单纯的规划。我重新思考了培训管理者的最佳方 式,主张不是通过案例研究,而是在课堂上通过社交学习,让管理者们可以分享他们的经验。在50年前为《哈佛商业评论》撰写的那篇文章中,我试图重 新构建我们对管理工作的认知。 在组织结构方面,我注意到您最近更新了您关于该主题的著作《理解组织》。是什么促使您重新审视并修订这本书呢? 详细讲讲这种混淆吧。会有哪些后果呢? 许多人将所有组织一概而论,认为一种管理模式适用于所有组织。 ...
维他动力余轶南:现在是机器人产业的春秋时代
混沌学园· 2025-05-07 11:27
当科技的浪潮拍打时代的堤岸,我们站在怎样的坐标上眺望未来?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阶段,恰似春江水暖时节的微妙变迁;而突破智能涌现的瓶颈,则是人类与机器共同 谱写的壮丽诗篇。此次混沌的演讲, 明星 机器人产品团队维他动力 创始人兼 CEO、混沌学园6期同学 余轶南博士 以深邃的洞察为 " 如何攀登科技珠峰,探索通用机器人的产品化之路 " 勾勒出清晰的轮 廓。 余轶南博士, 2012年任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高级科学家,2015年创业地平线,曾任地平线智能驾驶总 裁,2024年12月 创 立维他动力。 为什么说当前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黄金窗口期?技术范式变革将如何重塑产品逻辑?在百家争鸣的 " 春 秋时代 " ,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技术路线?这些困扰行业的核心问题,在余轶南博士的演讲中都得到了 深入解答。 "Concept is cheap(概念不值钱),我们需要的是the product(真正的产品)"。余轶南博士的演讲 直击行业本质,从技术演进规律出发,通过阐述AI 2.0时代大终端产品必须具备的两大特征——"万元级 产品单价、千万台年出货量规模",拉开了这场思想碰撞的关键一角。 如何定义具有革命性的 "大终端"? 纵观 ...
Sebastian Raschka 新书《从头开始推理》抢先看,揭秘推理模型基础
机器之心· 2025-05-02 04:39
选自 Ahead of AI 作者:Sebastian Raschka 机器之心编译 推理模型发展正盛,著名 AI 技术博主 Sebastian Raschka 也正在写一本关于推理模型工作方式的新书《 Reasoning From Scratch 》。在此之前,他已经出版了多本 AI 领域的著名书籍,包括《Build a Large Language Model (From Scratch)》、《Machine Learning Q and AI》、《Machine Learning with PyTorch and Scikit-Learn》。 近日,他在自己的博客上放出了这本书的第一章,为 LLM 领域的推理进行了入门级的介绍,同时还概述了推断时间扩展和强化学习等技术方法。 机器之心编译了这本书的第一章,以飨读者。 原文地址:https://magazine.sebastianraschka.com/p/first-look-at-reasoning-from-scratch (注:为了行文清晰,本文会将 inference 译为「推断」,将 reasoning 译为「推理」;其中 inference ...
混沌李善友:每一个创业者,都是普罗米修斯
混沌学园· 2025-04-29 08:59
三天课程,从技术圣殿到人性深处,从商业实战到文明思辨,勾勒出一幅 "创业者与 AI 共生" 的壮阔图景。 开篇: AI 黎明下的创业者使命 2025 年 4 月 25 日,在杭州大会展中心的穹顶之下, 3500 余位企业创始人、 CEO 们放下手中的财报与 PPT ,屏息凝视着舞台中央。 李善友教授的身影在聚光灯下升起,背后巨幕上 " AI 的黎明" 五个大字缓缓展开 —— 这是 " 2025 李善友开年大课暨混沌 AI 创新院开学典礼" 的首日现场,一场注定写入中国商业史的思想风暴,正以创业者为圆心,向整个商业世界辐射能 量。 "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但大多数人尚未察觉。" 李善友教授的开场白如重锤敲醒混沌。 当 OpenAI 掀起的技术革命已演变为全球军备竞赛,当 DeepSeek 的逆袭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 AI 的可能性,这位混沌创办人抛出终极之问: 在算力与数 据构筑的新战场,创业者如何找到不被 AI 吞噬的生存法则? 李善友的十年伏笔 从认知到使命的进化 "这场准备,长则十年,短则 18 个月。" 李善友的声音低沉却有力。 回溯混沌的 AI 求索之路,早在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时,团队就已开始追问: ...
混沌李善友:每一个创业者,都是普罗米修斯
3 6 Ke· 2025-04-28 11:34
开篇:AI 黎明下的创业者使命 2025 年 4 月 25 日,在杭州大会展中心的穹顶之下,3500 余位企业创始人、CEO 们放下手中的财报与 PPT,屏息凝视着舞台中央。 李善友教授的身影在聚光灯下升起,背后巨幕上 "AI 的黎明" 五个大字缓缓展开 —— 这是 "2025 李善友开年大课暨混沌 AI 创新院开学典礼" 的首日现场, 一场注定写入中国商业史的思想风暴,正以创业者为圆心,向整个商业世界辐射能量。 "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但大多数人尚未察觉。" 李善友的开场白如重锤敲醒混沌。当 OpenAI 掀起的技术革命已演变为全球军备竞赛,当 DeepSeek 的逆袭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 AI 的可能性,这位混沌创始人抛出终极之问:在算力与数据构筑的新战场,创业者如何找到不被 AI 吞噬的生存法则? 三天课程,从技术圣殿到人性深处,从商业实战到文明思辨,勾勒出一幅 "创业者与 AI 共生" 的壮阔图景。 李善友的十年伏笔:从认知到使命的进化 "这场准备,长则十年,短则 18 个月。" 李善友的声音低沉却有力。 回溯混沌的 AI 求索之路,早在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时,团队就已开始追问:下一个十年的 "时代命 ...
李善友:DeepSeek,是国运的AI支点
混沌学园· 2025-04-27 10:16
2025年4月25日,2025年李善友开年大课暨混沌·AI创新院开学典礼正式开讲。 Day1的主题是"AI的进击",在上午的大课中,教授动情表示:DeepSeek,将是国运的AI支点。 以下是李善友教授大课的笔记内容。 讲者 |李善友 我相信未来的20 年 , 必然是 AI 在中国的黄金 20 年 。 其实在大课开始 前,我们 同事 问我 :教授 你 为这堂课 , 做了多长时间的准备? 我想 : 这个准备 , 如果从长来说可能是十年, 往 短 里 说可能是 18 个月。 所以: 18 个月以来 , 我一直在思考,今天这个时代命题是什么?混沌要呼应什么样的命题? 我要 把最大公约数的那个命题 , 像旗帜一样举出来,跟 所有 同学们去呼应。 这个命题 究竟 是什么? 我一直 在 思考。 因为马斯克看见了一件事情,谷歌把之前最领先的 AI 实验室 DeepMind 给收购了。 马斯克心中有一个巨大的隐忧—— AI 比核武器更具威胁,任由 AI 发展下去,最终 AI 一定反过来控制人类,甚至会毁灭人类。 其实我认为, OpenAI 是这一轮 AI 革命的先驱。 我觉得 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向 AI革命的先驱OpenAI ...
从天闪发布会看比亚迪的核心战略
雪球· 2025-03-22 08:32
长按即可免费加入哦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ppazzyy 来源:雪球 看了比亚迪的天闪发布会,这个技术发布会直击我的技术盲区,尤其是罗老师,他的课我是完全 听不明白的,以前杨东升老师上课,我还能听明白一些,罗老师这个课叠加上这个语调,估计普 通用户跟我一样昏昏欲睡。 当1年前,新势力们,各个吹嘘自己5c引领者,建了多少多少桩的时候,比亚迪不说话,1年后, 拿出了10c的充电速率,拿出了跟小石头的合作,拿出了4s店的大面积铺桩这时不知道那些花了大 价钱投的落后5c桩,心里什么滋味。 当某企业痴迷于在换电上走出一条路时,比亚迪不说话,然后拿出油电同速,霎那间,那笨重 的、需要打通无数标准的换电小屋,就像一个吸金黑洞一样,蚕食着自己每一点现金流。不知道 这时的金池长老,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 比亚迪的确不会营销,不会搞圈层,不会把20万的东西40万卖给用户,但只要比亚迪依然坚持着 实事求是,技术说话的本质,会在长期的竞争中让友商越来越难受。现在的互联网造车资本的确 如日中天,洗脑、营销不亦乐乎。但如果有一天,互联网资本殖民实体制造业的程度越来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