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F

Search documents
Manus和DeepSeek,新一波赚钱红利
3 6 Ke· 2025-05-15 23:42
Manus已经放开注册,DeepSeek的热度也依旧不减,在这波AI浪潮之下,很多企业的1号位都在思考: 我们的业务,如何跟AI相关?我们需不需要AI产品化? 在AI创新院开学典礼上,曾打造"今夜酒店特价"的连续创业者、云九资本合伙人、AI创新院导师、混沌 创新领教任鑫分享了关于"AI产品化的深度拆解",对于企业的1号位来说,机会和红利应该从哪里入 手。 以下是任鑫老师的分享。 AI产品化如何找机会:用户要的不是电钻,而是墙上那个洞 AI产品化究竟是什么? 我们不讲产品具体怎么做,而是聚焦于如何入手、从哪里开始,如何找到机会,怎么去挖掘,以及如何 兑现。 按照混沌的理论(供需连),所有产品的机会、业务的机会,就是供给和需求重合的地方。用互联网术 语来说,这叫产品市场契合(PMF,Product Market Fit)。就是用连接把供需连起来。我们如果是这 个连接者,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混沌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是"十倍速变化",那么AI带来了什么十倍速变化?是不是智能供给的十倍速变 化?比如,原本要找人帮你写报告,可能需要两周时间,还未必能找到合适的人,现在,你打开电脑, 输入一行字,报告就生成了。 以前人工智能是 ...
对话 VITURE 姜公略:把 AR 眼镜卖到美国第一 ,从负需求到离不开
晚点LatePost· 2025-05-15 14:56
VITURE 创始人、CEO 姜公略 "你得先让用户把眼镜戴上去,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无人体验,你讲再多生态、软件也无济于 文 丨 张家豪 宋玮 作为一个 AR 眼镜公司的创始人,姜公略认为打造智能眼镜的第一性原理是用户根本不需要眼镜。 VITURE 拿下了 IF Design Award、红点设计奖等一系列设计奖项。其中有一个奖颁给了 VITURE 配 套的颈环,他们把计算单元和控制器从眼镜移到了颈环上,以减少眼镜的重量,而不是像其他厂商一 样去做一个手持的 "遥控器"。 做到美国 AR 眼镜第一的成绩,VITURE 只组建了一个百人出头的团队,姜公略说人在精不在多,如 果招不到合适的人,他们会一直等,而不是先招一个人进来;对于创业公司的研发投入,他说研发如 果打的是散弹,那会有巨大的浪费,要选定正确路线,就像一把狙击枪一发打透。 自 2012 年 Google Glass 发布以来,AR 和 VR 一直承载着 "下一代计算平台" 的期待,但它从未真正 走入过大众视野,多年以来一直都是高价的数码玩具。2024 年,AR+VR 全球市场销量为 1000 万 去年下半年,VITURE 创始人姜公略第一次见到 ...
Manus和DeepSeek,新一波赚钱红利
混沌学园· 2025-05-15 11:34
M anus 已经放开注册, D eepSeek 的热度也依旧不减,在这波 AI浪潮之下,很多企业的1号位都在思考: 我们的业务,如何跟AI相关?我们需不需要 AI产品化? 在 AI创新院开学典礼上,曾打造"今夜酒店特价"的连续创业者、云九资本合伙人、AI创新院导师、 混沌创新领教任鑫 分享了关于 "AI产品化的深度拆 解",对于企业的1号位来说,机会和红利应该从哪里入手。 以下是 任鑫 老师的分享。 AI产品 化 究竟 是什么 ? 我们不讲产品具体怎么做,而是聚焦于如何入手、从哪里开始,如何找到机会,怎么去挖掘,以及如何兑现。 按照混沌的理论(供需连),所有产品的机会、业务的机会,就是供给和需求重合的地方。用互联网术语来说,这叫产品市场契合( PMF,Product Market Fit)。 就是用连接把供需连起来。我们如果是这个连接者,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混沌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是 "十倍速变化" , 那么 AI带来了什么十倍速变化?是不是智能供给的十倍速变化?比如,原本要找人帮你写报告,可能需要两周 时间,还未必能找到合适的人 , 现在,你打开电脑,输入一行字,报告就生成了。 以前 人工 智能是很昂贵的、稀 ...
AI中厂夹缝求生
3 6 Ke· 2025-04-30 07:37
Core Insights - Kunlun Wanwei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commercializing its AI products, particularly in AGI and AIGC, with notable revenue achievements in AI social and music sectors [1][3][7] - The company has faced challenges in maintaining a stable narrative and profitability amidst fluctuating stock performance and market skepticism [2][16] - Kunlun Wanwei's strategy focuses on optimizing model costs and leveraging AI applications to drive revenue, while also navigating a competitive landscape dominated by larger firms [10][11][12] Financial Performance - In 2024, Kunlun Wanwei reported a net loss of 1.6 billion yuan, a significant decline from a profit of 660 million yuan in 2023, marking a new low in its ten-year history [16] - The company’s annual recurring revenue (ARR) for AI social reached approximately 12 million USD, with a peak monthly revenue of over 1 million USD [1][7] - R&D expenses reached 1.54 billion yuan, reflecting the company's commitment to maintaining its competitive edge in AI [16] Product Development - The company has developed various AI models, including the TianGong AI assistant, which has achieved a peak monthly active user count of over 10 million [4][11] - Kunlun Wanwei's music generation model, Mureka,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its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AI music space, outperforming notable competitors [15] - The launch of the SkyReels platform integrates video and 3D models for automated content creation, showcasing the company's innovation in AI applications [5] Market Positioning - Kunlun Wanwei positions itself uniquely in the AI landscape, focusing on product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competing directly with larger firms that have more resources [9][12] - The company aims to capture opportunities in the AI sector, which is viewed as a blue ocean market with potential for disruption across various industries [12][17] - Despite the challenges, Kunlun Wanwei remains optimistic about achieving profitability in its AI model business by 2027 [17]
世界怎么就「东升西落」了?聊聊二级市场与 DeepSeek+Manus 的热潮 | 42章经
42章经· 2025-03-30 14:25
「东升西落」的叙事 曲凯: 最近我又来美国了,发现市场真是变化太快,这边突然有人开始提到一个所谓「东升西 落」的叙事。 莫傑麟: 对,二级市场今年 1 月以来一直在演绎这个剧本,但其实 24 年就已经在为这个叙事做 铺垫了。 24 年美国的宏观环境和各项经济数据都比较好。他们一方面非常重视 AI,在所有前沿创新上也一 直绝对领先,另一方面又凭借美元的强势吸引着全球的投资。 但今年 Trump 上台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Trump 在关税、财政支出上都做了很多调整,一套大刀阔斧去杠杆的动作下来,大家关注的重点 从 AI 转向了宏观问题,也对未来多了很多不确定性。 又因为过去几年,美国股市一直走高,投资人的预期已经被拉得很满。所以大家现在极度厌恶风 险,股市就会出现剧烈的震荡。 而今年的中国刚好是美国的镜像。 其实国内的股价从 24 年开始就有回升,但并不明显,直到今年 DeepSeek 的发酵才彻底引爆。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家之前对于中国科技行业和宏观环境的预期都太低了。 曲凯: 对,我觉得「东升西落」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评判的回归,之前大家确实过于低估国内 AI 了,而 DeepSeek 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
阿里投资的AR公司,倒在AI眼镜风口|36氪独家
36氪· 2025-03-25 09:37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能涌现 ,作者王方玉、苏建勋 直击AI新时代下涌现的产业革命。36氪旗下账号。 "又要全彩、又要清晰、又要轻薄、 又要续航8小时,供应链根本做不到。" 文 | 王方玉 苏建勋 编辑 | 苏建勋 来源| 智能涌现(ID:AIEmergence)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2024年10月,一档骑行真人秀节目《骑时刚刚好》的片尾,明星江映蓉向观众热情地推荐一款名为"QIDI Vida"的AR眼镜,她在 节目的骑行场景中几乎全程佩戴。 "如果你想要(骑行)特别酷的话,可以选择QIDI智能眼镜,它不仅可以看到心率,同时可以视频、拍照片、对讲、通话等等功 能。"江映蓉在节目里兴奋地介绍。 "QIDI Vida"出自一家初创AR眼镜公司——"奇点临近",看上去,这家创业公司蒸蒸日上,不仅产品功能齐全,已实现量产,还 懂得借助明星来营销新品类——他们还签下了江映蓉作为品牌大使。 智能涌现 . 来源:奇点临近官方公众 号 可如同张爱玲笔下华美的袍子,在看似热闹的明星代言背后, "奇点临近"的财务状况在当时已十分紧张。一位前员工告诉智能涌 现,综艺播出的时候,负责投放、明星合作的品牌部已被整体裁撤,后续的营销工作 ...
晚点对话何小鹏:为了做一个真正的 CEO,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晚点LatePost· 2025-02-07 05:59
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 "小赢总比死好,但也不够。" 文丨宋玮 赵宇 何小鹏变了。几年时间,他从一名轻快的造梦者,变成了沉重的实业家。 2019 年,何小鹏成为小鹏汽车 CEO 的第三年,我们第一次访谈他,他状态极好,正在追《凡人修仙传》。现 在,他一周工作六天半,早上 10 点前到岗,晚上 10 点还在公司。一位老同事点评,"他这就是在玩命。" 曾经的何小鹏是典型互联网创业者,用《凡人修仙传》式的浪漫主义追逐技术奇点,融足够多的钱、探索、扩 张。 进入到复杂的制造业,他被暴击了。 2022 年春天,小鹏 P7 月销 9183 辆,小胜,大家以为进入顺周期。仅仅半年后,G9 发布,因定价、配置设计 等失误引发大量差评,早期的技术精英主义引发了定价灾难,此后汽车行业的竞争迅速白热化,小鹏销量一路滑 坡,跌入谷底。 他给同样经历过逆境的雷军打电话。雷军说,小鹏最大的问题是,"你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 CEO。" 两年多时间,何小鹏重新学习做一名 CEO。他自己总结,要做大型的、制造业的、追求科技创新的 CEO——科 技创新暂列最后。 之前的何小鹏沉浸技术,喜欢炫酷的东西。现在他拉着公司从技术导向转向客户导向,亲自 ...
2024 文章、播客合集|42章经
42章经· 2024-12-28 13:31
2024 年依旧是属于 AI 的一年,也是我们继续坚持做深度内容、希望能三不五时地给大家带去一点启发和信心的一年。 今年,我们更新了 22 期播客和 12 篇文章。3 次被小宇宙首页推荐,播客订阅数从 2w 增长到了 7w,单期平均播放量也从 1.7w 来到了 2.5w。 在这样一个深入垂直的领域里,能收获如此多的支持和共鸣,是我每次想来都觉得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 (以下按分享量排序) 1. 世界好像变难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对谈绿洲资本张津剑之 AI、人 与 生命力 这是津剑第二次录制我们的播客,也是他第二次拿到年度分享量第一 :) 今年这期前半段是《信号与噪音》的延续,津剑从「频率」的视角拆解了世界变化的本质,后半部分则在探讨我和他对于「阅人、做人与生命力」的理解和体 悟。 3. 24、25 年会是下一代浪潮最关键的两年 | AI 年终复盘 我们希望这次对谈能够超越 AI,超越工作,为每个人的人生带来更广泛的启发和释然。 (推送文字稿传送门: Part 1 & Part 2 ) 2. 一个顶级 AI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 对谈光年之外产品负责人 Hidecloud 在我看来,Hidecloud 是那种 ...
活动报名:寻找 AI PMF
42章经· 2024-09-28 14:05
上周请 Albert 返场录了一期播客。 Albert 或许是我过去十年里认识的最好的产品经理和创始人。 他最早是社交创业者,后来被字节收购,成为字节内涵段子负责人。之后二次创业,做出了 66 键盘、音遇等千万用户的爆款产品,去年春天又入局 AI。 他思考问题非常本质,也很擅长总结和输出,我不断地听各种人说起,他去年录的那一期播客 ( 拒绝三亿美金 offer 的人 ) 是他们 23 年听过最好的商业内容。 所以,这次我又找他来聊了聊他过去一年 AI 创业的认知和思考,但很多具体的产品思路不方便在播客中公开,所以很多问题我们都聊得点到为止。 尤其,Albert 在播客中聊到他对 AI 相当乐观,已经看到了一堆 AI PMF,这具体都有啥?他是怎么寻找创业机会的?为什么他历史上的所有产品都是上线就爆,洞 察抓得极准?这些问题我都很想知道。 所以我们组织了这场活动,10.8 晚上,地点望京,请他再分享些寻找 PMF 的心得和思考,也和到场的朋友们一起交流探讨。 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为了保证小型、私密的活动交流氛围,我们希望将活动控制在 50 人以内 (尤其欢迎想加入 Albert 团 ...
找 PMF 就是要做没壁垒的事 | 42章经
42章经· 2024-09-28 14:05
我们这两年所有的 AI 内容里面,我自己最喜欢的就是跟 Albert 去年做的那一期 ( 拒绝三亿美金 offer 的人 )。 今天终于又把 Albert 请了回来,他做了一年多的 AI 产品,对 AI 的本质,以及当下创业的方法,都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认知。 曲凯 :从上次对话到现在,过去了刚好一年,这一年里,关于 AI 创业这件事,你有没有什么核心的认知和发现? Albert :当一次新的技术浪潮来临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 在行业早期的时候,相对清晰地看清楚中长期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什么,然后长期去投入。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1)所谓的「AI 行业」的长期关键要素是什么? 2)因为 AI 的出现,各行各业的哪些长期关键要素会发生变化? 第一个问题还是要回到 AI 本身的性质上去。 我认为它的答案,也就是 AI 作为产品的性质是: 「通过数据,提升模型的交付能力,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它不是通过迭代服务,不是通过创造内容,也不是通过增加更多的软件功能,而是通过「数据」。 所以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针对于你的业务场景,你怎么评估交付的质量?你怎么知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不管是数据类型,还是数据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