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
Search documents
人形机器人“落地”大考,从“炫技表演”到“真干活”还有多远|高交会观察
Hua Xia Shi Bao· 2025-11-18 03:31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梦然 深圳摄影报道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再次印证了机器人产业的空前火热,机器人馆内300余家机器人产业链代表性企业集 中展示年度突破成果。与前几年的"炫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落地"成为今年厂商共同的关键词。 然而,在繁荣的表象之下,行业共识是"大脑"能力不足、应用场景匮乏、制造精度受限,这三大痛点仍 是横亘在人形机器人从"展台明星"迈向"产线员工"之间的核心障碍。 在此背景下,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亟待回答:当前展出的场景方案有多少是成熟的解决方案,有多少仍是 概念演示?人形机器人距离在复杂场景中"真干活"还有多远? 从"炫技"到拼"落地" 五年时间,高交会见证了机器人产业的深刻蜕变。 2020年,宇树科技的机器狗AlienGo凭借后空翻等酷炫动作成为展会流量担当,一度在各大社交媒体霸 屏。今年的高交会,《华夏时报》在现场看到,机器人弹琴、搏击、搬运货物等已成为展馆常态。 "轮式不是妥协,而是针对已知B端场景的'最优解'。"深圳赛博格机器人有限公司CEO董典彪对《华夏 时报》记者表示,在现有工厂、仓库等结构化环境中,轮式在移动效率、稳定性、成本和控制复杂度上 拥有显著优 ...
真机RL!最强VLA模型π*0.6来了,机器人在办公室开起咖啡厅
机器之心· 2025-11-18 03:30
完全使用真实世界数据训练的具身智能,具备什么级别的能力?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泽南、冷猫 新方法大幅提升了具身智能的成功率、处理效率。 本周,美国具身智能创业公司 Physical Intelligence(简称 PI 或 π)发布了旗下的 最新机器人 基础模型 π*0.6 。 PI 是一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机器人与 AI 创业公司,其使命是将通用人工智能从数字世界带入物理世界:他们的首个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名为 π₀,让同一套软件控 制多种物理平台执行各类任务。 在 2024 年,PI 获得超过 4 亿美元融资,估值突破 20 亿美元,成为具身智能赛道最受瞩目的玩家之一。 PI 的技术路线强调 「视觉 - 语言 - 动作」(VLA)模型,通过大规模机器人感知与动作数据训练出具备泛化能力的策略,使机器人不再局限于预设动作,而能在 未知环境中灵活执行。 机器学习与决策控制领域的知名专家、UC Berkeley 副教授、Physical Intelligence 联合创始人 Sergey Levine 表示,搭载这个模型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在公司的办公室 里为人们制作拿铁、美式和意式咖啡了。 Sergey Levine ...
AI+消费机器人「灵宇宙」顾嘉唯:两波红利造就新机会,好的AI产品一定要「主动」
IPO早知道· 2025-11-18 03:22
以下文章来源于明亮公司 ,作者主编24小时在线 明亮公司 . 追踪新商业、好公司,提供一手情报与领先认知。 作者: 苏打 出品:明亮公司 (图片来源:灵宇宙) "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 '做真正的家庭机器人和随身AI终端'的机会, 这也是灵宇宙选定的一条路径。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享受到两波红利, 一是多模态大模型的能力溢出,一波具身智能的技术红利溢 出。 「明亮公司」获悉,11月17日,AI+消费机器人公司灵宇宙宣布,已于近期完成2亿元PreA轮系列融 资,由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创新、国泰海通、广发信德、滴滴出行、拉卡拉旗下考拉基金、润建股 份等一众头部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参投,老股东超额追投。 作为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的创新科技公司, 灵宇宙致力于为全球家庭及个人用户打造"伙 伴型"AI机器人产品,重塑人机交互方式。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技术研发以及海内外市场拓展, 通过对LingOS操作系统与多模态AI交互技术的投入,持续优化产品体验,拓展产品矩阵;同时,进 一步完善开发者平台与内容生态,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商业模型。 灵宇宙创始人顾嘉唯曾任微软研究院人机交互科学家、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人机交 ...
小鹏汽车第三季度营收突破203亿元,毛利率首次站上20%大关
Sou Hu Cai Jing· 2025-11-18 03:22
小鹏汽车11月17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多项经营指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总营 收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环比增长11.5%。 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业绩增长体现在多个维度。除了营收和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外,汽车销售收入达 到180.5亿元,同比增长105.3%,环比增长6.9%;服务及其他利润率为74.6%,较2024年同期的60.1%大 幅提升,显示出公司在服务领域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非公认会计原则净亏损为人民币1.5亿元,相较 2024年同期的15.3亿元显著改善。 对于2025年第四季度,小鹏汽车给出了乐观的业绩指引。公司预计汽车交付量将介于125000辆至132000 辆,按年增加约36.6%至44.3%;总营收预计将达到人民币215亿元至230亿元,按年增加约33.5%至 42.8%。 何小鹏在财报中强调,公司的销量规模和市场份额正处在高速扩张的早期阶段,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 面向规模量产的目标加速前进。他坚信,小鹏汽车会成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随着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技术研发相关的收入释放出更大的潜力,小鹏汽车正朝着盈利目标稳步 ...
星尘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国科投资和蚂蚁集团联合领投
Bei Ke Cai Jing· 2025-11-18 03:20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博雅)11月18日,星尘智能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国科投资和蚂蚁 集团联合领投,Bloom Advance Capital、时代伯乐(金马游乐产业基金管理人)、南山战新投等财务机 构及产业资本跟投,老股东锦秋基金继续追投。其中,美元基金Bloom Advance Capital曾投资xAI、 OpenAI、脑机接口NeuraLink、SpaceX等科技公司。 据悉,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研发人才梯队建设、绳驱本体的规模化制造准备、多场景解决方案深化与产 业化能力提升,进一步推动具身智能的工程化与商业化落地。 星尘智能成立于2022年,是全球首个实现绳驱AI机器人量产的公司,已推出机器人星尘智能S1。其产 品采用绳驱传动设计,模拟人类肌腱运动与力控特性,在拟人表现力、动态响应与交互安全等操作方面 具备优势。今年6月,星尘智能宣布攻克绳驱量产难关,实现多个月批量稳定交付。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刘军 ...
瞭望 | 破题数据之困
Xin Hua She· 2025-11-18 03:06
"训练具身智能大模型,需采集视、听、触、力觉等多模态数据,保守估计当前已有数据量与所需数据 量之间至少还差两个数量级。" "可借鉴互联网中台概念建立具身智能数据共享平台,制定贡献即获益规则,通过财政补贴、算力支持 等政策激励企业贡献数据,再用数据交易机制保障投入回报,共同做大产业蛋糕。"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杜康 石佳 当前,一些具身智能产品已能够灵活行走、腾跃翻转,甚至完成抓取装配。随着具身智能火出圈,人们 期待新一代机器人具有高泛化性,即机器人能够在不同场景中稳定执行任务,在产业应用中完成零部件 制造、精密装配,商用中走进家庭等。 业内认为,以真实世界数据训练大模型,可逐步实现高泛化性。 真实数据采集成本高、效率低。"训练具身智能大模型,需采集视、听、触、力觉等多模态数据,保守 估计当前已有数据量与所需数据量之间至少还差两个数量级。"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 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肖仰华告诉记者。 目前,业界正创新多种采集方式,突破真实数据收集壁垒。 一是搭建真机数据采标平台。例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人形")正与百度智能 云建设百万量级的高密度、高质量、高通用性 ...
瞭望 | 何时摆脱遥控器
Xin Hua She· 2025-11-18 03:06
触觉融入、硬件、模型等方面的挑战,制约着具身智能向通用智能演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鹤 龚雯 从央视春晚上宇树机器人"扭秧歌"开始,中国具身智能正以惊人速度成长,跑马拉松、打拳击、踢足 球、跳街舞,还可以在汽车工厂"上岗"……每一个"惊人"的技能都在凸显这个行业的发展新高度。 端到端强化学习是能够直接从图像、传感器数据等原始输入到动作输出的强化学习系统,中间不依赖路 径规划器等模块,是训练VLA大模型的关键方法。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清华大学教授、 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带领的机器人足球队"清华火神队"赢得足球赛冠军。比赛中机器人已实现 无遥操,能够走、跑、跳、翻跟头,具备在复杂、有障碍物路面上行走所需的平衡和适应能力。赵明国 团队的核心突破是采用端到端强化学习算法,直接将机器人的视觉信号,如球的位置、队友/对手的位 置、球场边界等映射到运动控制指令,实现机器人的行走方向、踢球力度、身体姿态调整。 世界大模型是模拟环境动态的"虚拟大脑",其核心是通过学习环境的物理规律,如物体运动、碰撞后 果,预测未来状态,为VLA大模型提供环境认知支持。在攻坚世界模型技术瓶颈方面,智元近期发布 了自 ...
瞭望 | 以伦理治理建人机共生秩序
Xin Hua She· 2025-11-18 03:06
坚持人类主导的原则,尤其在涉及生命健康、重大财产和伦理敏感等领域 文 | 鲁晓 李瑞 当机器不再只是工具,而是具备一定自主性、可与人类共同决策和创造价值的智能体,传统的人机边界 趋于动态和模糊,相关伦理治理议题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尤其是在责任划分、隐私保护和社会就业等 问题上,具身智能的应用带来了一系列需要关注与探讨的新课题。 构建系统化、前瞻性的伦理治理框架,有助于为人机协同发展提供清晰导向,也是增强社会信任与技术 接受度的重要基础。当前,科研界产业界需协同构建有效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为推动具身智能规范发 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是大模型的"黑箱"特性使得决策过程不易完全解释和预测。即使是系统设计者,也无法确保完全掌控 系统的所有行为。这种技术特性与建立清晰法律责任体系的要求之间存在需要调试空间。例如在自动驾 驶、医疗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典型场景中,具身智能的发展对传统责任认定机制提出优化要求。传统 的产品责任体系基于人为设计、机器执行的模式,责任主体相对明确,而具身智能系统的自主学习和决 策能力使得这一体系面临挑战。 为推进解决该问题,学界和业界提出了多种方案,包括建立AI保险制度、设立算法透明度要 ...
瞭望 | 锻造“感官神经”
Xin Hua She· 2025-11-18 03:06
面向未来,感知技术的前沿正从"传感"向"感知—计算一体化"范式演进,硬件架构上,"存算感联一体 化"或将成为未来方向 文 | 周峰 在具身智能产品中,传感器为智能体提供了对自身状态和外部环境的实时、精确感知。例如人形机器人 依赖惯性、视觉、力觉、柔性传感器等实现复杂环境的导航、精细化操作及交互;在智能网联汽车中, 传感器是高级自动驾驶的"眼睛",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感知路况、探测障碍物,确保 行驶安全。 因此,传感器的性能与信息融合水平,直接决定了具身智能系统在真实场景中的适应性、智能程度与任 务执行效果,是其从理论模型走向物理实体的发展基石。 当前,具身智能产品仍主要依赖惯性、力矩、温湿度等单一传感器的同步数据采样与后端算法解耦处理 以实现传统感知。随着具身智能技术发展,传统传感器受限于体积和功耗,难以满足机器人对自身状态 与外部环境的全面感知需求,与具备自校准、自学习与自更新能力的主动认知层级差距较大,微型化、 低功耗、高集成度和低成本等是下一步发展方向。 传感器的上游环节产品形态主要包括惯性、六维力、声学、温湿度、压力、触觉、CMOS图像传感器芯 片以及应变片、电阻应变计等敏感元件;中游环 ...
瞭望 | 具身智能冷思考
Xin Hua She· 2025-11-18 03:06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扈永顺 具身智能是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十五五"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我国具身智能领域技术近年突破迅 速、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国内涌现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整机技 术实现突破,多模态感知、大脑-小脑模型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资本市场看好其发展前景。 仍要看到,当前具身智能在技术和落地上仍处于早期阶段,多数具身智能产品应用场景集中在科研、教 育以及部分工业环境的简单任务。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随着政策支持和消费电子、汽车制造等场景落地加速,形成产业良性发展生态,具 身智能有望加快商业化进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有望 在2030年达到4000亿元、在2035年突破万亿元。 热度持续不减 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间试验室内,一款1.5米高、人形上身、轮式下身的机器人可以根据指令"下蹲"后 抓取地面物品。上海视豆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宋建军介绍,他们的人形轮式机器人全身有22个关节 模组,底盘全向小巧灵活,自主研发平衡算法,能够保持身体平衡。运动能力强,整体负载10公斤,适 合导游、导览、教育、安防等产业,在无人商店、无人仓库中应 ...